tertio老师在他的语音课里有个核心观念:
语音本质上是嘴部的发音感觉。
这个概念非常重要,它可以解释大家平时遇到的诸多问题。
最近有个同学反映说自从学习过语音课后,她发现阅读也变得顺畅了。这乍听起来好像在胡说八道,实际上是非常现实的体验,而且所有学过语音课的同学,除了在发音和听力上明显的进步外,阅读都会或多或少得到改进。
这是因为,阅读是大脑通过把书写符号转化为脑内的语音来进行识别的。这里的语音就是嘴部发音的感觉,这个感觉来自你真实发音时形成的牢固印象。有了这个印象后,哪怕你没有真实启动声带出声,你也可以做到只凭“启动发音的感觉”就能得到和真实发音差不多的体验。
漏屋老师在《词行天下》里提到过美国航天局那个实验,受试者在默读时,居然可以通过连接的特殊器件将这些捕捉到的微弱刺激性信号还原成说话的声音。
也就是说,我们正常人对一门语言的理解,必须通过语音,无论是听还是读。
从这个意义上讲,语音可不仅仅是“发音”。很多人认为“我发音没啥问题,我主要读读文件就够了”,这里大家还普遍把“发音”理解成读单词没有错误。这是非常大的误解。
首先,发音除了基本的元音、辅音、单词外,还包括句子的节奏,而且句子节奏比前面那些更重要,和听说读写等其他技能联系更紧密(尤其那些弱读,如果你读句子时没有节奏,会把本该弱读的地方读得很重,然后听到母语句子节奏中那些地方一闪而过,你就会反应不过来)。
其次,语音不仅仅是发音。语音本质上是嘴部的发音感觉,是一种感觉,或者叫“内语”,即使你没有出声,你在阅读过程中也是通过它实现理解的。如果你的语音没有针对性地朝英语的母语习惯靠拢,你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都会大打折扣。就像tertio老师举过的例子,大家都是用脚走路的,你却避开了脚偏用手走路,虽然练习多了也能走得还比较快,但效率肯定和用脚走路不在一个层次。
想起一个学员的例子,他说自己对英语的理解一直基于书写,听到英语的声音后会脑子里解析出手写的动作,于是他说自己做听力练习时感觉手累。
是不是像一个笑话?但却是千真万确的例子。
语音是贯穿一门语言的始终的,练习语言实际上就是练习语音。
比如“自由表达想法”这个高级的口语阶段,似乎和语音关系不大了,更多是如何把想法转换成英语句子的问题,但对一门语言的初学者而言,实际上九成的时间都是在练习语音,从想法到句子是在最初的几秒钟内瞬间套用熟悉的短语来实现的。这个问题我在上一篇帖子里提到了:
我学英语的乐趣来自我可以看到任何英语文字就非常有信心地用母语式的节奏说出来,如果暂时说得磕磕绊绊的,不顺畅,我就反复絮叨,多多练习,直到满意为止。这样大概十来分钟后,我就可以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对这个话题进行360度的任意复述了。
如果练习一篇对话用了半小时,那么从想法到句子大概只在最初的四五分钟内就完成了,主要手段就是套用熟悉的短语和句式;而剩下的20多分钟都是在练习嘴部发音的流畅度。
如果你感觉自己学外语时语音方面似乎没怎么用力,更多在其他方面(比如语法、拼写等),你的学习方法一定是非常错误的,你浪费了大把的时间在无用功上。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简易学学英语):语音就是一切,一切都是语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