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英语很难,但学习很快乐。
--- 学英语那点事
作者 | 学姐
© 原创文字作品,禁止转载
大家好,我是学姐。
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三任校长张培成在《汉英对比与英语学习》一书中提出了一种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
译学法。
即以译为学,通过翻译和对比,明确汉英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从而彻底避免中式英语的产生,掌握真正地道的英语。
用译学法学英语,共分以下四个步骤:
读懂英语原文
拿到一篇英语文章,首先要将全文读懂。
不要怕动手。
无论是翻查词典、语法书、成语习语词典甚至哪怕是英语百科全书,一边动手查询,一边动脑子研究,直到把全文的意思搞明白。
找出好句,译成汉语
第二步是把文章中好的句子、段落找出来,自己翻译成汉语。
注意,翻译这一步很有讲究。
根据英语句子翻译出来的汉语,不能是一个大概的汉语意思就算了,还要读起来通顺、听起来舒服,译出来的汉语表达也要地道。
"我们的大脑就和仓库一样,输入和输出要使用同一种编号,这个编号就是正确、地道的汉语。"
译文不可生硬,不可翻译腔,不可洋腔洋调,不可用英式汉语。
一句英文,如果在你脑中只获得了粗略的汉语理解,那么这句话的汉语和英语永远画不上等号,汉英之间的转换也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以后的自由调用和表达了。
比如下面这个句子:
Last time his tactless remark killed our conversation.
我们的惯常做法是在脑中想一个大体上的翻译,如:
上次他不得体的话使我们的谈话终止了。
或者更粗糙的翻译版本:
上次他不得体的话杀死了我们的谈话。
虽然看得明白意思,可是想一想,你真的会在以后的某个时刻,说出这样一句“翻译式中文”来吗?
肯定不会,因为实际情况下,我们只会用真正的汉语来表达这个意思:
上次他说话很不得体,我们的谈话根本就没进行下去!
⬆️这才是顺耳、舒服、得体的地道汉语啊!
这也让学姐想起我们在前文中聊到过的:你的汉语水平决定了你英语水平的上限。
在搞清楚一句话用英语怎么表达之前,先要明白这句话用地道汉语是怎么表达的。
好的汉语译文能为英语输出做好准备,所以汉语上的理解务必要细致才行。
熟读句子
第三步,把英语句子读熟。
这里的关键是,读英语句子时,不能只看英语,还要看着汉语意思。
一边读,一边对比,体会汉语与英语的差异。
时态、结构上有哪些不一致的地方,定冠词、介副词的用法有何区别、句式上做出的调整,以及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等。
比如汉语很喜欢在句子中加上一个"很"字:
她很单纯很可爱。
新手机很好用。
他很能干,看问题很尖锐。
那家餐厅的东西很好吃。
天很蓝,海很宽。
…...
也不是为了做出多么格外的强调,只是在汉语的表达习惯中,加上个"很"字,听起来更顺耳了。
如果你留意到汉语的这个特点,当看到英文:
She speaks in a lovely voice.
尽管句子中没有表示"很"的副词 very,也要翻译成:
"她的声音很好听。"
而不是:
"她的声音好听。"
这种区别,需要有心在英汉之间进行对比才能观察到。
利用汉译英进行复习
最后一步,请看着汉语译文,在脑中回想对应的英语原文,并开口说出来,或者用笔写下来。
反复多次,直到准确无误地牢记为止。
不妨准备一个小本子,找一些有价值的英语句子收集起来。
尤其是英汉句子差别较大的,带有短语、成语、谚语、熟语及固定搭配的、在用词和句式上有特点的英语句子,连同译文一起,写在本子上。
如下面这个《经济学人》中以 Nowhere 引导的倒装句:
Nowhere are the stakes higher than in the Amazon basin—and not just because it contains 40% of Earth's rainforests and harbours 10-15% of the world's terrestrial species.
又因为否定词加比较级表示出最高级的含义,因而这句话可直译为:
亚马孙流域的热带雨林面临的风险最高——不仅因为它占到地球雨林面积的 40%,而且是世界上 10%-15% 的陆地物种的家园。
或者经常被学习者错用 often 去替代的 used to do 结构,都值得记录到本子上:
Did you use to go there?
你以前经常去那儿吗?
(而不是 Did you often go there?)
然后有空就把这个句子本拿出来,使用本文的方法,看着汉语译文,不停地想英文,说英文。假以时日,定有所成。
原文始发于(学英语那点事):豆瓣9.6分的英语学习神书,我只后悔没有早点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