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做了一个专栏,取名《笔耕录》,意在将以后的画说地理实践收纳于此,乞望同行者指正。
2019年全国卷1和卷3同时提到了两条河流的形态变化。一条是黄河小北干流的游荡型河流,一条是源于美国西部高山的某河流。前者被问及中段摆动较小的原因,后者问到了全程摆动较小的来由。
黄河小北干流中段受地貌和岩性的影响,摆动较小。
美国西部哥伦比亚上游河道地貌图。
美国西部科罗拉多河上游地貌图。
哥伦比亚上游河谷卫星图。
从地貌景观图上看,源于高山峡谷的河流受岩石夹峙,穿行于崇山峻岭,即使蜿蜒曲折,也是深切下行,壁立千仞,很少侧蚀摆动,以致上游河段的河道宽度几乎相同。在这种气势磅礴的山水形势之中,一定有藏地纳理之妙,前因后果之巧,深思熟虑之问。
全国卷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考的。
对此有专家将此问题作了一段深度解读,堪称是对年度真题点评的上乘之作,读来不禁令人眼前一亮。
亮归亮,专家的理论终归要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对于这道全国3卷的综合题,究竟题后安排了怎样的逻辑链条?教师又如何在备考时用活用足这道标杆性的试题呢?
接下来崔老师画说地理用板图板画的形式尝试剖开此中硬核,让新一届高三备考生感受题中奥妙。
【真题来源】2019全国3卷文综第37题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6分)
(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8分)
(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如果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解析,应该呈现的是这样的思路。
大区域:美国西部内陆高山地带
更大区域: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处,造就了巨大的山系。
高山地形:造就了许多大河源头,上游穿行于高山峡谷之间。才有河道宽度为何一致的设问
高山地形:海拔较高,冬季积雪,夏季多暴雨。才会有4-6月河道变深和8月水深变浅的可能。
如果用板图板画形式展示解析思维过程,更具形象化。
真的会有这种效果吗?
上图了解一下。
图一:一图读懂高山地貌是如何约束河道宽度的?
图二:一图读懂4-6月河道侵蚀加剧的原因。
图三:一图读懂8月河底淤积加剧的原因。
图四:一图读懂在暴雨形式下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的原因。
纸质手绘是真正意义上的“纸上谈兵”。实际教学中,板图板画离不开黑板和粉笔工具,如果是现场板图教学应该是怎样的画面呢?
再上图了解一下。
作图步骤及解析内容
要快速勾勒出有一幅带有经纬网的美国地理轮廓图。先画出西部山系图,包括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和落基山脉,再画出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然后先画出穿行于西部山脉的几条大河,再画出密西西比河,构成整个美国水系图,让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西部高山的境域位置。
另外,顺势以北纬36度左右为剖面线,画出美国东西高、中间低的地势特征图,尤其注意西部三纵高山的不同高度,其中落基山脉最高,这样也能说明西部大河的源头在哪。
画说上游河道宽度一致的现象时尽量用景观模型示意图。
用直立岩体层叠展现河道源流形态,较难把握的是由透视变化形成的河道纵深感。蓝色线条区别出了河水形态,画面要做到饱满立体,可视感强烈,能说明地理事象的基本特征。
本图重点展示4-6月因气温回升积雪融水补给河流时流量渐增,水体变深,侵蚀加剧的动态变化过程。特别是积雪量变少融水量变多的过程置画于三段河道之上,以蓝色线条的多寡粗细表现气温渐高的融解速度,极具直观性。
最难解析的问题就是材料中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为什么河底反而淤积加强?难度出现在径流量和流速变率较大的理解上。所以图示给出了暴雨时和非暴雨时两种流速状态。让学生感受到暴雨这种形式的强度和间歇性,强度大造成的坡面侵蚀强,带来的是泥沙俱下的含沙量、流量和流速的急增,而非暴雨阶段则形成流量变少流速变缓的结果,这样,河底就没有不淤积的道理了。
写到这里,或许有老师会问,上述板图板画过于复杂和过于艺术设计感,我怕眼高手低难以表达,有没有更简约的方法同样达到画说地理的效果呢?
有。
接下来小编提供一组手绘草图步骤,不妨一试。
大家当然也可以自由发挥。
最近我们匠心地理训练营的老师在临摹我的原图时就是这么认真任性的,画风突变,一丝不苟,不忍直视,又如醉如痴。
最后晒几幅老师的涂鸦,以作文末花絮。
我不禁发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般的笑声!
那么你有没有想用板图画说地理的冲动呢?
加这个微信号,会有人接待安排你的训练学习哦。
本文由拔丝英语网 - buzzrecipe.com(精选英语文章+课程)收藏,供学习使用,分享转发是更大的支持!由 崔老师画说地理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