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去欧洲工作

ads

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763 篇文章

Photo by Tim Gouw on Unsplash

作者:Ling,80 后,二宝妈,现居西欧。十五年来在欧美头部金融集团管理层摸爬滚打。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梦想帮助更多人加速成长。本文来自:玲说职场人生(ID:lingtalks)。

有个广为流传的段子:


某高科技公司招了个日本人做研发,上班第一天就对部门同事说:“我在日本工作时是个加班狂,每天都很晚回家,希望大家跟上我的步伐。”


一个月之后他辞职回日本了,扔下一句话:“你们这样加班,经常睡在公司是很不人道的。”


短短几十年,中国 GDP 总量超过日本,加班强度也让曾经以加班文化闻名的国家望而生畏。令人痛心的是,年轻人因为长时间加班猝死的新闻时不时占据头条。同时,在最近的一个人力资源机构问卷调查中,70% 的 95 后受访者后接受 996。


这背后的原因各种各样:从大环境来看有经济周期,劳动法执行等原因,从个人来说,想获得发展,通过工作获得更好的生活。


不管怎样,加班,最初的意思,是一种非常规的、临时的手段。相当于汽车的备胎,只是候选方案而已。


现在的加班开始变味,成了常规的、长期的操作,备胎转了正。


1


而在西欧,大部分人可能根本不知道加班是个什么概念。


荷兰人要么一个星期只工作三四天,要么就是四处旅行度假,碰到一个每周都工作五天的人真不容易,更不要说加班了。


用数据说话,我从经合组织(OECD)官方网站上下了最新数据,做了图表。


 数据来源:https://stats.oecd.org/Index.aspx?DataSetCode=ANHRS


荷兰人均每周 28 小时的工作时间,是不是让打工人们羡慕嫉妒恨?


那是不是真的没有人加班呢?当然不是。


从我十几年在西欧金融行业的工作经历来看,在欧洲公司加班的一般是以下三种情况:


  1. 个人特殊情况,暂时屈就。


  2. 自身要求高,对财富和地位有超出常人追求的。


  3. 搞创造的,废寝忘食,沉迷其中。


2


第一种情况在新移民身上发生最多,特别是东亚和东欧的。有个德国朋友在一家私募基金做,他不只一次和我提到他公司基金会计部门,经常招中国人。那个部门的主管风格和工作状态在他看来是不可理喻。


荷兰主管非常强势,时不时对组里的人进行人身攻击。岗位是金融行业“血汗工厂”,时间长,经常要加班,繁琐,技术含量不高。


他问我:“一个哥伦比亚大学大学的 MBA 为什么要在这个地方做数据猴子(形容整天做数据录入,查错的低价值含量工作)?她看上去很聪明的,我搞不懂!”


不是移民是很难理解的。这位 MBA 可能是想:“这里虽然苦,但名头听上去还是光鲜。在这里熬满 5 年拿到荷兰长居,我就有更大选择权了。”


对移民来说,现在忍受的无选择,都是为了不久的将来拥有更大的选择权。有美好的期望,加班也不苦。


我能够理解他们的立场,但如果所有中国移民都是这样的心态,很容易被不怀好意的人利用。比如前面这个主管,他无视劳工法压榨员工,不停地招中国人,背后的意图不是觉得他们更好控制,我不相信的。


当你一味不停地付出妥协,这种付出和妥协就变成了理所当然。甚至一点点的不满意,都会被放大成巨大差错。


所以我想对那位哥伦比亚大学的 MBA 说,你的人生,不只这一种选择。


▲ Photo by Robin Glauser on Unsplash


3


第二种加班,在金融、咨询这种行业里不少见。本来能进来的都是各个学校的高材生,所谓的精英。他们的自控力和上进心是超乎常人的。当然,我说的常人是指大部分享受生活的欧洲人。


我刚工作那会和银行投行部门的管培生经常在一起玩。他们就是典型的 work hard,play hard(努力工作,尽情娱乐),他们也会笑我选择资管部是准备在那里养老。


投行特别是搞 M&A 并购的,凌晨下班不是稀奇事,一周飞 3 个国家也可能是常态。个个野心勃勃,都是朝 MD(营销总监)的目标挺进的。


十几年过去了,真正坐上 MD 职位的还不少,收入就不用说了,肯定是打工人的顶层,荷兰一套房,伦敦一套房,香港一套房是标配。


中途退出的还是大多数,毕竟每周超过 80 小时工作强度不是常人能忍受的。


说起来我也是有过每周一早上 5 点去机场,通宵加班的经历。每次飞机迎着朝阳,缓缓降落到伦敦城机场的时候,心里涌出我是来征服世界的感觉,一点都不觉得困,这也是特属于年轻人的激情吧。


几年前上欧洲蓝图项目时,贝莱德集团(全世界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是我们的乙方。二十多名朝气勃勃的年轻人从英国,美国派过来驻扎,他们住在公司旁边的酒店,每天比我来得早,走得晚。


我们有两照片,一张是项目开始时的合影,另外一张是二年后结束时拍的。长时间连续加班的影响,看这两张照片就明白了。那位和我合作最多的印度裔分析师,25 岁进项目,27 岁走的时候头发都花白了。


项目成功了,他们大多升职加薪了,毕竟几个亿的收益不分一点给他们也太不厚道了。同时,他们也收获了大型蓝图项目的宝贵经验,接下来都成长为各领域的领头羊。


▲ 图片来自网络,插画师:Sam Kalda


4


最后一种加班就是搞创造的,经常在职位高的人群中看到,我在工作中和他们打交道最多,早上打开邮箱(我晚上 7 点以后是不看公司邮件的),时不时收到某总半夜发的邮件,还特长。


高级经理,老板为什么喜欢加班?因为职位越高的人,他的工作越接近于“创造”,职位越低的人,工作越接近于按部就班的执行。


比如同样是写文章。很多人是很喜欢写文章的,免费写长篇大论都乐意,但如果领导安排写一篇公文就是个苦差了,因为写什么内容用什么措辞都不是你能决定的,只是按部就班地写八股文。还要在你的领导要求下改来来去。改完送给更大的领导一看,意见又不一样,没准又给改回来了。


创造是很有意思的,光执行是没啥意思的。创造是一种权力,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喜好体现出来。纯粹执行就像卓别林演的工人只会拧螺丝,太反人性,当然上班是苦差了。


现代科技进步了,拧螺丝的岗位少了,但底层岗位的无聊本质还是一如既往。比如底层码农整天在复制粘贴代码,底层公务员整天在复制粘贴各种 excel 报表,教师们应付各种形式主义的材料……本质上都是拧螺丝。


还有一种创造就是对本专业发自内心的好奇和热爱。行业内有位大红的基金经理,赶上了这两年 ESG 投资的风潮,他的基金供不应求,投资者捧着钱来都认购不到。


他的成功真的可以归咎于他赶上了风口吗?我认识他,十年前他下班以后就在研究这个领域了,不是他工作范围内的产品,纯粹是他对此感兴趣,用自己的私人时间大量钻研,十年后成为了此领域的专家。


这种加班,你愿意吗?


▲ 图片来自网络,插画师:Sam Kalda


5


看了这么些加班的故事,你发现其中的共性吗?就是成长。


它是摆脱已知,接触未知,从旧的走向新的。新的经历,新的视野,接触新的人,了解新的信息,自己酝酿新的想法,多变的视角。


成长,是改变。


改变是在低质量的重复循环之外。无意义的加班不会让你脑子成长,只会让你的癌细胞成长。再拼,也请好好珍惜自己。


假设,我们的时间、身体、精力都是稳定可交换的资源。


我们把它们交给亲人,换得陪伴和关爱;

把它们交给工作,换得金钱和成就感;

把它们交给自己,换得自我探索和成长;


你想怎么用哪些去交换?你真正想得到,又是什么呢?


如果能想清楚,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就会知道,自己想工作多久,再进一步,除了法定工作外,自己愿意加班多久。


找回你的掌控权。

-  END  -

推荐阅读

很少人告诉你,大老板们的真面目


李一诺:海外华人在职场的深层困境


如何在 996 的大环境下保命保家?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最后编辑于:2023/8/1 拔丝英语网

admin-avatar

英语作文代写、国外视频下载

高质量学习资料分享

admin@buzzreci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