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去美国留学还值得吗

ads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


本文作者 | Rick Sun 孙老师

来Offer创始人与CEO,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前谷歌资深工程师、面试官。


2020年至今,我们听到了太多坏消息:美国疫情肆虐、美国内部种族’精神暴乱‘、经济重挫、特朗普限制部分中国留学生签证……每一个负面新闻都在直击家长和学生们的信心,很多人不禁问起了同一个问题,“去美国留学还有意义吗?”


我的答案是:当然有意义,而且比以往都更有必要。


邓小平同志曾在1983年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时说过:“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今天,我从这三个层面和大家解析一下,来美国留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01


教育要面向世界:

教育是让你看世界,看到中美实际差距


教育,是教你客观地了解世界、认识差距,并从中看到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里发展迅速,一路追赶到GDP总值世界第二,堪称大国崛起的奇迹,这与政府重视教育和科技发展密不可分。但现状是,与美国,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相比,我们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追赶。


让我们先来看三组数据:

上周,李克强总理在两会记者会上提到,“有6亿中国人每个月的收入仅1000元。”


第二组数据,目前,中国人口中本科生仅占4.43%


第三组数据,当中国的人均GDP在2020年即将突破1万美元大关的时候,美国的人均GDP为62,794.59美元



视频来源:人民网


在高等教育和科研层面,从1901年至今,美国共以287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化学、物理、医学三个科学领域占据霸主地位。


而从1966年至今,获得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的尖端奖项——图灵奖的得主主要集中在美国的15所高校。从全球来看,在获得图灵奖最多的前10所世界顶尖高校中,仅有两所非美国高校,分别是第9名的剑桥大学和第10名的多伦多大学。


来源:维基百科


在科学技术层面更是这样。为何特朗普政府敢叫嚣要封杀中国的实体公司?因为仅仅一台光刻机,就让我们在芯片上吃尽苦头。当马斯克开启航天新纪元,发射私人载人飞船上天的时候,我们还在加速追赶美国几十年前的进度。


我相信,凭着中国人的精神,迟早有一天会追赶上去。但这个差距,现在还没有弥补上。


2018年,德勤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全文第一句话就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但整体实力仍落后于美国。文中详细指出:中国处在基础研究、芯片、人才方面的多项关键指标与美国差距较大。


来源:德勤《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白皮书》


过去四十年中,在改革开放下中国的科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无论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还是航天技术,芯片研发、生物技术……目前几乎都仍被欧美垄断。这应该是我们真正看到的地方,应该去思考的地方。


这是差距,也是我们在追求优质教育的时候,要看懂的方向。我们认识到的世界有多大,我们国家和个人的未来就有多大。


02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更是思维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不仅是要在科学技术上实现现代化,更是思想的现代化。我们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不是和世界发展对立、沉浸在过去的成绩中沾沾自喜。


180年前,林则徐在见识到了英国人的船坚炮利后,开始反思并抛弃了“天朝上国”的幻想,以英国人穆瑞的《世界地理大全》为基础,主持编译了一部讲述亚洲、欧洲、非洲以及美洲四大洲的著作《四洲志》。这是让中国人努力睁眼看世界的一次伟大尝试,哪怕后来林则徐因此被清政府流放伊犁。


但到了现在,信息来得太容易,人们反而少了客观思辨


前段时间,有篇文章很火——《2020,美国亡于中文自媒体 》。这篇文章成为爆款的原因也很简单,它阐述了一个乱象:某些中文自媒体不负责任的带节奏引眼球,而读者则根本不动脑子去思考辨别真伪。


文内配图


比如,在特朗普政府宣布要禁止一些学生入境之后,各种所谓的、言之凿凿的学校名单,比如国防七子、某追踪系统里大量的985和211,都被中文自媒体率先定性为了“重点打击对象”


其实,在白宫发布的原文中,根本就没有提到任何学校的名字。这个行政令尚且还在公示期不说,美国国务卿也已经表示,这个行政令只针对极少数留学生,公派为主


而在我们的朋友圈中,各大高校的学生们已经人人自危,所谓的名单传播甚广,大部分人忙着参与传播恐慌,却鲜有人主动去看看英文原文,辨别究竟。


恐慌不可怕,可怕的是恐慌却不思考,思考却不明辨。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美国国务院官网发布了一则公开声明称:公告只影响极少数中国学生,美国将继续欢迎中国所有合法的留学生和学者,来到美国学习和研究。



当我们在嘲笑某地区的人夜郎自大,不知道大陆民众早就实现茶叶蛋和榨菜自由的时候,可曾反过来思考过,自己是否堕入了“坐井观天”的心态里,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我相信小平同志在1983年所描绘的愿景——教育的现代化,不仅仅是在说科技,更是希望中国人思维方式现代化、对教育的客观认识上的现代化,拥有超前的视野和对未来的判断。


可是,我们的孩子中,现在有几个可以详细的说出自己的职业规划?学生们在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时候,有多少人是真正自己花工夫研究过专业间的差别,以及所对应的职业发展的前景?有多少人知道,来美国所读的专业在现在和未来的20年,在工业界的应用是什么?


很遗憾,这个能力,大部分人都仍然不具备。许多孩子还停留在“父母包办志愿”的层面,爷爷奶奶希望孩子不要出国,于是就保持偏安一隅的状态……


但当我们的孩子真正开始找工作、想做出突破的时候,才发现,原来自己对社会认识是不足的,找的工作不适合,想改路线但机会少之又少,真到了那时,孩子们付出就时间和努力要成倍,心态也会备受折磨。


03


教育要面向未来:

教育不是给过去,而是给未来


教育的意义不是为了过去,也不能光看现在,而是要看到未来。我们个人的职业发展,国家的发展都不是仅仅看眼前的利益,而是规划到未来10年,甚至几十年。


无论是任何一种危机,一定都会结束,这是发展规律。2008年的经济危机造成全美大规模裁员、失业,连科技公司都几乎不招人,但实际上,到了2009、2010年,机会像井喷一样出现。


1992年洛杉矶韩国城暴乱,非裔和拉丁裔趁机聚众抢劫、纵火焚烧,2000家店铺被烧毁,韩国人武装起来开枪还击,仅韩国城就损失4亿美元。当时的情况比现在惨烈多了。


经历过92年劫难之后,韩国城欣欣向荣,现在仍是洛杉矶发展最为繁荣的地区之一。


左:1992年暴乱中的韩国城街头

右:如今车水马龙的韩国城


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的就业增长曲线


“危”与“机”向来是相依相生。除了就业发展上的复苏繁荣,行业本身在经过动荡后同样会迎来“洗牌”,推倒重建创造出的上升空间不容小觑,只看你是否有能力、有胆识、有毅力去抓住机遇。


2020年这场让全世界停下脚步的新冠疫情,对留学的影响会更加深远。想要出国读书的学生和家长们,更应该注意到这种变革,并且看到其中的机会


我1999年上大学那年,美国轰炸了我国南斯拉夫大使馆, 2001年我大三的时候,911恐怖袭击发生;2003年出国正好赶上非典盛行。大学四年,正是中美关系最冰点的时候。而当时中国的房价大概是3000-4000元/平米,每年5万美金的奖学金可以在当时的北京买一套房子。那时赴美读书的签证通过率还不到一半


可以说,当时和2020年一样,都是困境丛生的一年。基本上留学生来到美国,就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而那时的留学生,更加珍惜赴美留学的机会的来之不易。 


17年过去了,当年和我一起搭乘同一航班来到美国留学的7个人,现在几乎都成为了中美各个领域的中流砥柱。那时候的留学生,读完美国名校博士可以回去当985高校的正教授。正是困境磨练了我们那一批留学生,对于出国学习、工作的机会非常珍惜 。


从危机中抓住机会继而改变命运的故事,在我们上一辈人的身上也发生过


父母经常告诉我,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很多年轻人认为,“高考还需要公社推荐,还要准备,历经辛苦,自己肯定没戏”,于是想也没想就放弃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当时积极参加高考并上了大学的人,许多都成为了那代人中的翘楚。


部分参加1977年高考的名人们


疫情期间,很多同学都在问我,我是不是应该defer(推迟)一年offer,或者我是不是应该回国?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应该建立在对你自己未来的规划上。当负面新闻让你焦虑的时候 ,你应该考虑的是,如何保持专注,持续前进


现在,已经有不少大学正在逐步恢复秋季学习的正常授课,例如南加州大学等高校将在8月复课开学。受疫情影响,预计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将采取线上与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模式。


这种模式实际上在美国已运行多年,例如东北大学的Analytics、Computer Sciense以及Information System专业本来就有网课设置,除此之外,还设置了co-op帮助学生们求职。所以,网课形式本身并不会对学位的含金量有过多影响。


南加州大学已宣布8月复课

来源:NBC News

疫情影响下,求职时间线会有所变化


而对于一年制的研究生项目,你需要更加仔细地计划好的时间。以芝加哥大学MPCS专业为例,其项目长度为9个月或15个月,学校允许学生可以根据情况选择毕业时间。在疫情影响下,你需要好好规划自己的入学和毕业时间保证自己在毕业的时候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无缝对接,顺利开始求职


美本的同学,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政策影响,甚至比以往都有了更多优势。这种时候,你们除了研究好自己的学校政策外,还应该抓紧做好自己的求职规划,抓住难得的机遇


如果你目前留在美国,未来这一年,你应该做些什么?


美国大部分地区的居家令都接近尾声,随着疫情宅家的结束,伴随而来的,是正常生活的逐渐恢复,求职机会也会稳步增加。未来这一年,如果你希望在美国拥有工作经验,那么现在就是最好的备战时期。


所谓的谷底,是一个时间的概念,我们既要看得到底的存在,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应对挑战。 


04


我们来美国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过去几年,我走遍了美国百所高校,在麻省理工大学看到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Pioneer in delivering world-class cutting edge technology to humanity”  。


从1872年中国洋务运动送出第一代学生留美开始,此后的每一代留学生中都不乏为中国改革发展做出贡献的栋梁和先驱。比如饶毅、施一公,许多留学生在美国各大公司工作1-5年之后,都选择回到国内创业,其中不少都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成为中国工业界发展的中坚力量。



中国第一代留学生

这一批留美幼童中多中华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还有当时“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中国第二代留学生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东渡日本、弃医从文、以笔为刀的鲁迅先生


中国第三代留学生

这些学生包括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胡适”、气象学家“竺可桢”、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赵元任”等人

中国第四代留学生

在“以俄为师,赴苏留学”的口号下,瞿秋白、刘少奇、叶剑英、朱德、邓小平 、聂荣臻等人前往莫斯科学习


中国第五代留学生

在美取得物理博士后,邓稼先毅然回国,并成为成为中国核技术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中国第六代留学生

“改革开放”后,新中国第一批国家公派留学生在1978年到达美国,总共52人。这也同时给中国的新经济时代拉开了华丽丽的帷幕


中国第七代留学生

这一批留学生正好赶上美国互联网经济在全球的崛起,其中包括百度创始人李彦宏、搜狐创始人张朝阳、新东方联合创始人王强等等

中国第八代留学生

进入21世纪后,精英留学变成大众留学,中国留学生人数在这几年已经居于“世界首位”


如今,我们2000年后至今的第八代留学生,在面向对危机、规划未来的时候,更要思考:我们的上一代、这一代乃至下一代为什么要出国?我们来美国读书是为了仅仅镀金吗?我想这个问题的答案,绝不止一个学位那样简单。


马云在今年刚刚结束的上海纽约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提到,“今年这个时候毕业,寻找工作,走上社会,大家会觉得很不幸,事实是,人生这样的意外会很多,学会适应了,你就懂得了生活;学会把握,你就会与众不同。今年全世界那么多的毕业生,大家都一样,都碰上了同样的困境,这个时候,你的态度、你的行动决定了你的未来。”


“你们至少比任何一届的学生多学了一门课,多修了一个学分,这门课没有考试,但比任何一门课都重要。因为疫情,因为这个灾难,你们学习了应该如何去思考这个世界的巨变,以及如何在巨大的变化面前承担自己的责任,如何改变自己去适应未来。我们都很难改变昨天、甚至很难改变今天,但我们做一点点事,就可以改变明天,改变我们自己的未来。这门课刚刚开始,我也和大家一样,都是刚刚开始学习这门课。”



近期所有的中美的博弈,有长期的政治的影响,也有短期的种族矛盾。28年前的洛杉矶韩国城的暴乱比现在还要猛烈,但28年后的韩国城蒸蒸日上,欣欣向荣;2003年的非典,经济一度陷入低谷 ,中美关系紧张,留学生出国都困难。而现在,中国的GDP已经追到了世界第二……


每个人在危机面前都需要保持自己的思考和超强的行动力,理性地去判断形势,系统地去提升自己。


我也希望,17年之后,我们这一代留学生,能够像小平同志所描绘的愿景那样,能够真正面向世界,看到未来,并拥有现代化的视野和思维



最后编辑于:2023/8/2 拔丝英语网

admin-avatar

英语作文代写、国外视频下载

高质量学习资料分享

admin@buzzreci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