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语法知识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好语法知识有助于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统编版语文教材将语法知识附在文后进行学习,但不容忽视,从七年级开始就要慢慢渗透构建语法体系作为基石,到九年级就能够大厦将成。本文旨在总结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下册语法知识,按照课本顺序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理解和掌握语法内容。
(二)虚词:一般没有实在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副词例外),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包括:“副介连拟叹助”
1.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方向、频率、情势、语气等。
①表示范围:都、全、外面;
②表示语气:可、倒、终于;
③表示否定:不、没;
④表示时间:刚、立刻、马上、恰好;
⑤表示程度:很、最、极、非常;
⑥表示情势:仿佛、渐渐。
注意:
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作状语;副词也可用在形容词后面作补语,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但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2.介词:介词不能单独使用,而是要跟名词、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如:沿河边(走)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
组成介宾短语后,
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3.连词: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常见连词:和、跟、同、而、与、及、并(并且)、而且、虽然、但是、如果、或(者)、只要、因为等;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例如: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注意:连词的前后两部分一般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关联词主要用在复句中。
4.拟声词: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如:蜜蜂嗡嗡地闹着。
5.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如:唉,哎,嗨,喂,嗯,哎呀,哎哟等。
叹词一般单独使用,独立成句或作独立成分,强化感情的表达,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6.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没有实在意义,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
可分三类:
①结构助词:的、地、得、所、似的;
❶“的”“地”在连接前后词语时,前边的词语主要起修饰或限制作用;如“明确的分工”“郑重地说”。
❷“得”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如“多得数不完”
❸ “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后边加“的”,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如“所写的”“所说的”“所认识的”“所面临的”等。
❹“似的”附着在词或短语的后边,相当于“像……一样”,用来做比喻,或者说明情况相似。如“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
②动态助词:着、了、过;(附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
“着”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或持续中
“了”表示已经完成或实现
“过”表示曾经发生过
③语气助词: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语气。如“嘛、啦、了、吗、吧、呢、啊”等。
【巧辨词类】
①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
②动词可作谓语中心语,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③连词前后能互换;介词前后不能互换,不能作谓语,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可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
④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可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三、词语的用法
(一)词义和语境
1.单义词: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如鱼塘,桑树,地球等。
2.多义词: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如“包袱”原指用布包起来的包儿,后来引申为某种负担,成为其比喻义。
3.语境:实际语言运用中,词总会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称之为语境。
①语境对于词的意义起限制作用,阅读是要根据上下文确定多义词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如“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自然”是个多义词,在这句话中用的是“理所当然”的义项。
②语境有时候会赋予一个词以临时的意义。
如“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粗犷”,“热烈”常用于形容人的情绪或环境气氛,在这个语境中则带上了“强烈、热情四溢”的意味。
(二)同义词和反义词
1.同义词:每组词意义基本相同,语言中常常可以换用称之为同义词。还有一些是意义相近,但某些方面有细微差别,也可以成为同义词,严格的说,就只能说是近义词。
①存在词义轻重的差别。
如“请求”是一般性的要求,词义轻;“恳求”是恳切的要求,词义重。
②存在用法或搭配上的区别。
如“坚定”常和“立场”搭配,“坚强”常和“性格”搭配。
③所指范围有差别。
如“时代”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范围大。“时期”指一段较短的时间,范围小。
④集体和个体的不同。
如“布匹”一般指同类事物的集合体,“布”多指具体的、个别的布。
⑤语体风格上存在差异。
如“爸爸”口语色彩浓,“父亲”书面色彩较浓。
2.反义词:意义完全相反或相对的词。
①相反的:如真-假,动-静,完整-残缺。
②相对的:如黑-白,甜-苦,上-下,大-小。
人们常用反义词构成对比映衬,从而使句子具有更加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更强的说服力。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三)词语的感情色彩
1.褒义词
像伟大、温柔、奋不顾身、大公无私等带有褒扬感情色彩的词语称为褒义词。
2.贬义词
像愚蠢、卑鄙、贪生怕死等带有贬义感情色彩的词语称为贬义词。
3.中性词
不带褒贬色彩的中性词,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不好的方面,如高低,粗细,发动,参观,挖掘等。
注意:赏句中的炼字题学生往往把握不好,其实就是对词性,词义,语境和感情色彩的把控不到位,所以这部分的内容可以为学生好好地夯实根基。但因为纯理论不易理解,务必多举例方便学生领悟内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