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汉语语法知识 👤拔丝英语网 🕔2024/01/16 11:22 📁国外生活 *本文由「金陵语文」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初中读者交流QQ群:793043181 以下部分内容根据最新版本部编教材修订。 语法内容(知识清单) 【一、词性之实词和虚词】 一、实词 1.名词(七上P13) 名词 名词很常见,有的表示人,如“娃娃”“姑娘”“青年”“农夫”;有的表示具体的事物,如“绿萍”“水藻”“铃铛”“镰刀”“蟋蟀”;有的表示抽象的事物,如“精神”“传统”“法律”“爱情”;还有的表示时间,如“秋天”“昨天”“过去”“早晨”。这些都不难区分,使用时也不太容易出错。 需要注意的是另一类表示方位的名词,一般称为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等。大多数情况下,方位名词用在其他名词性词语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或范围。例如: (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朱自清《春》) (2)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刘湛秋《雨的四季》) 2.动词(七上P49) 动词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动作——走、跑、唱、跳、打、躺等;很多时候我们会有某种心理活动——爱、恨、担心、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等;而事物又总在不断发展变化着——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等。 这些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词,叫作动词。大多数动词意义实在,较好把握;有一些动词用法比较特别,需要特别注意。 一类表示可能、应该、意愿,如“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要”“应”“应该”“应当”“肯”“敢”“愿”“愿意”等。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例如: 当我最后能正确地拼写这个词时,我自豪极了……(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一类表示动作趋向,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等。这类动词往往放在表示动作行为的动词后边,用来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例如: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还有一类表示判断,主要是一个“是”。例如: 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海伦·凯勒《再塑生命的人》) 3.形容词(七上P80) 形容词 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莫顿·亨特《走一步,再走一步》) 上句中,加点的词是用来描摹人或事物的,都是形容词。“凌乱”表示状态,再如“快”“慢”“软”“硬”“忙碌”“悠闲”“激动”;“强壮”表示性质,再如“好”“坏”“美”“丑”“纯粹”“高尚”“清脆”。还有些形容词表示颜色,如“黑”“白”“橙”“苍白”“碧绿”“绿油油”“红彤彤”;有些表示形状,如“大”“小”“宽”“窄”“笔直”“弯曲”。 许多形容词前边可以加“很”“最”“非常”“十分”“极”“多么”“那么”等表示程度的词来修饰。 4.数词和量词(七上P97) 数词和量词 数词,我们都很熟悉:“一”“七千”“六万九千”,表示确数;“十来(个)”“二十几(只)”“七八(辆)”,表示概数;“第一”“老三”“初五”,表示序数。 量词是表示单位的词:“个”“台”“条”“只”等,表示事物的单位;“米”“千米”“克”“千克”等,表示度量衡单位;“次”“回”“趟”“遍”等,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在汉语中,数词与量词一般结合起来使用表示数量。下边几个句子都出自郑振铎的《猫》,读一读,看看其中数量词的使用有什么规律。 (1)有一次,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 (2)我刚才也寻了一遍,没有看见。 (3)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 5.代词(七上P120) 代词 下边两个句子分别出自《天上的街市》和《皇帝的新装》,注意其中加点的词: (1)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2)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这些加点的词都是代词。 “我”“他们”是代指人的人称代词,其他的如“你”“他”“她”“我们”“你们”“她们”“咱们”“自己”等,还有代指事物的“它”“它们”等。 “那”是具有指示作用的指示代词,其他的还有“这”“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样”“那样”“各”“每”等。 “怎样”是疑问代词,其他的还有“谁”“什么”“怎么样”“哪”“哪儿”“哪里”等。 二、虚词 6.副词(七下P8) 副词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朱自清《春》) 这句话给你怎样的感受呢?你是不是好像闻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看到了累累的果实?这种美好的想象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加点的三个副词的使用。 副词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表示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或语气等。常用的副词有:很、更、最、都、只、才、就、没、不、非常、已经、曾经、刚刚、立刻、马上、忽然、终于、大概、简直、难道等。 读一读下边《邓稼先》中的句子,看看其中的副词分别起怎样的作用。 (1)在20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 (2)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7.介词(七下P21) 介词 把书(送去) 向我(点头) 往那边(走) 沿河边(跑步) 从昨天(开始) 比前几天(热) 上面的短语你可能经常在说在用,你能说出它们语言结构上的特点吗? 加点的词都是介词,它们都没有单独使用,而是跟名词或代词结合在一起组成短语,表示对象、方向、地点、时间、比较等。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介词: 自、从、以、当、为、按照,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除了、同、对、向、往、朝…… 8.连词(七下P36) 连词 (1)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都德《最后一课》) (2)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臧克家《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3)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时原子弹制造工作。(杨振宁《邓稼先》) 这些句子中加点的词,是起连接作用的连词。常见的连词有和、跟、同而、或、或者、而且、并且、虽然、但是、如果、只有、只要、因为等,用来来示并列、转折、选择、递进、条件、因果等关系。 9.叹词和拟声词(七下P68) 叹词和拟声词 “唉”“哎”“嗨”“喂”“嗯”“哎呀”“哎哟”,这些词在口语中很常见,表达感叹、呼唤、应答等,称为“叹词”。 叹词一般都是单用,独立成句或做独立成分,强化情感的表达。例如: (1)啊!海滩上,居然有这么多人在乘凉。(表示感叹) (2)唉,总要把学习拖到明天,这正是阿尔萨斯人最大的不幸。(表示感叹) (3)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表示感叹) (4)喂,你听见了没有?(表示呼唤) (5)“嗯,我们听了非常高兴。”两个织工齐声说。(表示应答) 拟声词是模拟事物声音的词。如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朱自清《春》) (2)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都德《最后一课》) (3)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李森祥《台阶》) 10.助词(一)(七下P86) 助词(一) 助词是起辅助作用的词,不能单用,没有实在意义。助词分为结构助词、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所”“似的”。例如: (1)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3)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朱自清《春》) (4)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杨绛《老王》) (5)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杨绛《老王》) “的”“地”在连接前后词语时,前边的词语“明确”“牧童”“极其郑重”“嘹亮”主要起修饰或限制作用;“得”则主要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它后面的成分起补充说明作用。 “所”用在一部分动词的前边,后边加“的”,组成一个名词性成分。如“所写的”“所说的”“所认识的”“所面临的”等。 “似的”附着在词或短语的后边,相当于“像……一样”,用来做比喻,或者说明情况相似。例如: 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听见蒙古狗深夜的嗥鸣和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11.助词(二)(七下P91) 助词(二) 动态助词包括“着”“了”“过”,附着在动词的后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其中“着”表示动作、行为在进行或持续中,“了”表示已经完成或实现,“过”表示曾经发生过。例如: (1)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张中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彭荆风《驿路梨花》) (3)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语气助词主要包括“了”“嘛”“啦”“吗”“呢”“吧”“啊”等,放在句子末尾,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或感叹等语气。例如: (1)他说,住那儿多年了。(杨绛《老王》) (2)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杨绛《老王》) (3)山,好大的山啊!(彭荆风《驿路梨花》) 【二、短语结构】 ★短语,也叫词组,是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造句单位。 ★特点 1、组合不限于两个词,有时是三个或多个词,如“中学语文”是两个词,“中学语文教材”是三个词,“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就是四个词。 2、词和词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组合成不同的短语,如“学校管理”和“管理学校”; 3、也可以借助不同的虚词组合成不同的短语,如“父亲的母亲”和“父亲和母亲”。 ★短语的基本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谓短语 一、并列短语(P108) 并列短语由两个或更多的名词、代词、动词或形容词组成,词和词之间是并列关系,一般没有轻重主次之分。有的直接组合,有的则靠连词组合在一起。 例如:报纸杂志 雄伟壮丽 改革开放 油盐酱醋 你与他 土地和杂草 热烈而粗矿 表扬与鼓励 ◆结构 1.结构:名+名 报纸杂志 今天明天 2.结构:动+动 调查研究 讨论并通过 3.结构:形+形 雄伟壮丽 庄严肃穆 4.结构:代+代 我和他 这样那样 5.结构:数量+数量 四面八方 千秋万代 半斤八两 ◆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1.姐姐和我(名词+代词) 2.勤劳、勇敢、善良(形+形+形) ◆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但有些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1.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2.大小顺序:省、市、县 3.年龄顺序:老、中、青 4.逻辑顺序:集成和发展 5.语言习惯:男女老少 金银铜铁 油盐酱醋 二、偏正短语(P116) 我们学了结构助词“的”和“地”,由它们把词连接起来组成的短语就属于偏正短语。你能从下边的例子中看出偏正短语的特点吗? 它的声音 这样的地方 精神的宁静 最小的花苞 好奇地问 不断地流着 默默地生长 千百次地挣扎 第一组短语由“的”连接,“的”后边的名词是中心语,前边的代词、名词、形容词等是定语:这是定中关系的偏正短语。第二组短语由“地”连接,“地”后边的动词(有时是形容词)是中心语,前边的形容词、数量词等是状语:这是状中关系的偏正短语。 也有不用“的”或“地”连接的偏正短语,例如: 一泓泉水 外国朋友 生日礼物 第一场春雨 很委屈 更加坚强 完全相信 热烈欢迎 ◆前偏后正:“偏”修饰、限制“正” ◆结构 1.结构:定+中(名、代) 祖国大地 一个顾客 可爱的人 我的老师 江南水乡 两只老鼠 2.结构:状+中(动、形) 整齐排列 清晰记得 顽强生活 详细叙述 尽情欣赏 详细记录 出神望着 仔细观察 顽强战斗 熟练操作 飞快奔跑 激动欢呼 勤奋学习 默默沉思 轻轻抚摸 坚毅地说 绝望尖叫 整齐排列 三、主谓短语(P120) 太阳升 老师讲课 小明进门 大家唱歌 桃花红 心情好 她聪明 我们高兴 这两组短语都是先出现一个被陈述的对象,然后陈述这个对象的动作行为、性质特征等,都属于主谓短语。 主谓短语中,被陈述的对象是主语,主要由名词和代词充当;用来陈述的是谓语,主要由动词和形容词充当。 ★表示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结构: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 风景优美 内容丰富 思想进步 感情激动 掌声热烈 辩论激烈 态度坚决 气候恶劣 体会深刻 彩旗飘舞 乌云密布 星光闪耀 地势险要 关系密切 工程艰巨 歌声飞扬 阳光灿烂 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名词做谓语 今天星期五 后天中秋节 一月一日元旦 四、动宾短语(P131) 眨眼晴 看电影 写文章 夸奖我 拜访他 喷出火焰 看到长城 出现故障 热爱祖国 安排任务 上面这些短语,前边是动词,后边是受动词支配的宾语,二者构成动宾关系,称为动宾短语。在动宾短语中,宾语主要是回答“谁”“什么”“哪里”等:一般由名词、代词等充当。 下面的语句出自《伟大的悲剧》。试着找出其中的动词及其宾语,了解动宾短语在句子结构中的作用。 (1)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 (3)因为一旦偏离方向,错过了贮藏点,无异于直接走向死亡。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结构:动词+宾语(名词、代词) 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热爱祖国 热爱生活 发展生产 喜爱东西 爱好运动 战胜困难 发现问题 发布新闻 发明成果 开展活动 开发资源 发射火箭 发出声响 发出警告 开辟土地 改进技术 改进方法 改进工作 改进工艺 改造环境 改造自然 改造思想 交换看法 交换作品 交换意见 交流经验 交流人才 交流商品 坚定立场 坚定信念 坚定信心 坚定思想 改变模样 传递信息 传播花粉 采取措施 营救遇险群众 抢救危重病人 挽救失足青年 五、补充短语(P147) 我们前边学过结构助词“得”,“得”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边时,常常引出补充性成分,“得”就成为这类补充短语的标志。例如: 干得很好 跑得出汗了 热得难受 密得不透气 从上边的例子可以看出,补充短语的前一部分常常是动词或形容词,后一部分起补充说明作用,主要是由动词或形容词性词语充当。 有些补充短语没有“得”字做标志,阅读时需要仔细辨别。例如; 吓/跑了 升/起来了 放松/下来 热/死了 湿/透了 漂亮/极了 ★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补语 ★动补短语:动+补 看<清楚> 去<一趟> 拿<起来> 打量<一番> 吓<跑> 盛<满> ★形补短语:形+补 好<极了> 热<死了> 强得<多> 暗得<很> 冻得<麻木>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如:跑得快、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如何判断短语类型 1.看关系 并列——并列、平等 偏正——前者修饰(限制后者) 主谓——陈述与被陈述 动宾——支配与被支配 补充——后者对前者起补充说明作用 2.看结构、辩词性 并列:名+名、动+动、形+形、数量+数量 偏正:定语+名(代)、状语+动(形) 如:聪明的她、十分清楚 主谓:名(代)+形(动) 如:天气晴朗、铁树开花 动宾:动+名(代) 如:热爱生命、打篮球 补充:动+补、形+补 如:打扫干净、清楚得很 3.看结构短语(中间可加什么词) 并列短语——“和” 如:老师和同学 偏正短语——“的”、“地” 如:我的童年、飞快地跑 主谓短语——“是不是” 如:会议是不是结束 动宾短语——“了” 如:结束了会议 补充短语——“得” 如:跑得飞快 【三、句子成分和句子主干】 一、句子成分 句子的成分 句子由不同的成分构成。句子的成分和短语的成分是一致的,主要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看下面的例子: (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 ‖ [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 “‖”前边是主语部分,后边是谓语部分。 ☆“老人”是句子的被陈述对象,是主语中心语,用“ ”标示; ☆“喝”用来陈述主语的情况,是谓语中心语,用“ ”标示; ☆“泉水是动词“喝”支配的对象,是宾语中心语,用“ ”标示; ☆“住在山中的”“一位”修饰“老人”,“从森林中打来的”修饰“泉水”,都是定语,用“( )”标示; ☆“微笑着”修饰动词“喝”,是状语,用“[ ]”标示; ☆ 如果在动词后边还有补充说明的成分,则是补语,用“< >”标示。 一、主语——是一句话陈述的对象,表示谁或什么。可以分为名词性主语和谓词性主语。 名词性主语——由名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名词、数词、名词性的代词和名词性的短语,多表示人或事物。如: (1)今 天 晚 上 ‖ 特别 冷。 主语(偏正短语) 谓语 (2) [明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走出戈壁滩了。 状语(时间) 主语(代词) 谓语 谓词性主语——由谓词性词语充当,包括动词、形容词、谓词性的代词、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含主谓短语),以动作、性状或事情作陈述的对象。如: (1) 笑 ‖ 是具有多重意义的语言。 主语(动词) 谓语 (2)公正廉洁 ‖ 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主语(形容词联合短语) 谓语 二、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1.动词性词语经常做谓语。例如: (1)他‖[只]答应了<一声>。 主语 谓语(状语+动词+补语) (2)南海一中‖留下<过>(许多人)的梦。 主语谓语(动词+补语+定语+宾语) (3)我‖[最近]去<了><一趟>北京。 主语 谓语(状+动+补+宾) 2.形容词性词语也经常做谓语。例如: (1)太阳‖热烘烘的。 主语谓语(形容词+的) (2)人参这种植物,‖娇嫩<极了>。 主语 谓语(形容词+补语) (3)说话‖[要]简洁<些>。 主语 谓语(状语+形容词+补语) 3.主谓短语做谓语。例如: (1)这件事‖大家都赞成。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2)任何困难‖她都能克服。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3)大家的事情‖大家办。 主语 谓语(主谓短语) 4.名词性词语做谓语。这种情况很少见,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可参考文言文中的判断句。例如: (1)鲁迅‖浙江绍兴人。 主语 谓语(名词短语) (2)明天‖教师节。 主语 谓语(名词) (3)她 ‖大眼睛,红脸蛋。 主语 谓语(定中短语,表容貌) 三、动语、宾语 动语和宾语是共存的两个成分,没有宾语,就无所谓动语,动语又决定宾语的性质。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位居动语后头,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如:“完成了全年的生产任务。”其中,“完成了”是动语,在前,“全年的生产任务”是宾语,在后。 1、动语——由动词性词语构成。例如: 他终于露出了笑容。(中补短语作动语) 你们要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联合短语作动语) 山坡上下来两个人。(动词作动语) 他昨天哭湿了一个枕头。(中补短语作动语) 2、宾语 (1)名词性宾语。例如: 这间客厅有二十平方米。(数量短语) 海棠已经有红的了,梨还是青的。(“的”字短语) 院子里种着黄瓜、豆角、辣椒、茄子和西红柿。(联合短语) (2)谓词性宾语。例如: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进攻。(动词作宾语) 谁说女子不如男?(主谓短语作宾语) 早上一起床,大家发现风停了,浪也静了。(复句形式作宾语) 四、定语——是名词、代词前边的修饰语,对名词起修饰、限制作用。 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短语充当定语。 1.描写性定语,多由形容词性成分充当,一般能回答“什么样的”问题。例如: (弯弯曲曲)的小河。 (青春)气息。 (风平浪静)的港湾。 2.限制性定语:给事物分类或划定范围,使语言更加准确严密,一般能回答“哪一类或哪一种的、多少、何时何地”等问题。例如: (晓风残月中)的长城。 (野生)动物。 (古城)的湖光山色。 3.助词“的”是定语的标志:定语和中心语的组合,有的必须加“的”,有的不能加“的”,有的可加可不加。 (1)单音节形容词作定语,通常不加“的”,例如: (红)花、(绿)叶、(新)学校、(好)主意等。 (2)双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常常加上“的”,特别是用描写状态的词,例如: (晴朗)的天、(优良)的传统、(动听)的歌声、(粉红)的脸等。 ★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领属+数量+各种短语+形容词+名词 例句:(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女)教练。 五、状语——状语是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边的修饰语,对谓语起修饰作用。 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1)描写性状语:主要修饰谓词性成分,有的是描写动作状态,有些是限制或描写人物情态。例如: 他[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 小李[很高兴]地对我说。 (2)限制性状语:主要表示时间、处所、程度、否定、方式、手段、目的、范围、对象、数量、语气等。例如: [午后],天很闷,风很小。(时间) [白]跑一趟。(方式) 她的身上[净]是水。(净=全,表范围) (3)助词“地”是状语的标志。 状语后面加不加“地”的情况很复杂。 单音节副词做状语,一定不加。 有些双音节副词加不加“地”均可,例如“非常热︰非常地热”。 形容词里,单音节形容词做状语比较少,大都也不能加“地”,例如“快跑、苦练、大干”。 多音节形容词有相当一部分加不加都可以,例如“热烈讨论、热烈地讨论” ★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何时+何地+副词+形容词+介宾短语 例句:[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六、补语——是谓语后边的连带成分,对谓语起补充说明作用。它可以回答“怎么样”“多久”“在什么地方”等问题。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1.结果补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结果,与中心语有因果关系,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例如: 这个字写〈错〉了。 她哭〈红〉了双眼。 上课前十分钟你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程度补语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的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谓语中心语多是形容词。例如: 心里痛快〈极〉了。 这几天真是烦〈透〉了。 这家伙讨厌〈死〉了。 比上次要好〈一点〉。 3.状态补语: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状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都有助词“得”。例如: 有的同学对许多问题想得〈太简单,太浅〉。 讲的人讲得〈眉飞色舞〉,听的人听得〈津津有味〉。 他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表示动作的方向或事物随动作而活动的方向,用趋向动词充当。例如: 远处传〈来〉了他的笑声。 所有的同学都坚持〈下来〉了。 人绝不能轻易把生命交〈出去〉。 5.数量补语: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动作持续的时间,或者动作实现以后到目前所经历的整段时间。例如: 看了<几遍>。 等了<一会儿>。 来了<两个月>。 6.时间、处所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的终止地点。例如: 她生〈在南海〉,却不知道死〈在何方〉。 这件事发生〈在2008年〉。 7.可能补语:这种补语的中心语主要是动词,也有少数是形容词。补语有两种,一种是用“得”或“不得”充当,表示动作结果能实现或不能实现,另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与之间插进“得/不”,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例如: 这个东西吃〈得〉吃〈不得〉? 作业一定要认真做,马虎〈不得〉。 看得清楚,看<不>清楚? 七、补充说明 (一)中心语 中心语是偏正(定中、状中)短语、中补短语里的中心成分。根据同它配对的成分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三种: 1、定语中心语——通常由名词性词语充当。例如: 经济的振兴要靠科学技术。 要始终十分重视智力的开发。 放纵的结果是孩子的堕落下去。 2、状语中心语——通常由谓词性词语充当。例如: 他已经来了。 刚粉刷装修过。 他很有道理。 3、补语中心语——通常由动词或形容词充当。例如: 自命不凡得厉害。 惊慌失措得像个孩子。 吊死在一棵树上。 (二)独立语 句子里的某个实词或短语,跟它前后别的词语没有结构关系,不互为句子成分,但又是句意上所必需的成分,这就是独立语。它的位置较为灵活,句首、句中、句末均可。根据其作用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1、插入语:插入语的作用是使句子严密化,补足句意,包括说话者对话语的态度,或引起听话者的注意。例如: (1)用“毫无疑问、不可否认、不用说、十分明显、尤其是、主要是、特别是”等表示肯定或强调或特别值得注意。 (2)用“看来、算起来、我想、充其量、少说一点”等表示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有时为了表达这种推测或估计不是说话者做出的,只不过是引用别人的意思,就会用“听说、据说”等来说明;有时说话者希望听话一方接受自己的见解,又不愿用一种强调的语气,就会用“请看、你想、你瞧、你说”等来引起对方的注意,使对方能同意所说的内容。 (3)用“总之、综上所述”等表示总括性的意义,点名下文是对上文归总而来的结论,或者指出由此及彼,说明另外的事情,这种词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能使上下文更好地连接起来。 (4)还有一些事表示注释、补充、举例的,通常用“也就是、包括、正如”等来表示。 2、称呼语:用来称呼对方,引起注意。例如: 你来啦,老师。 春天,你在哪里? 3、感叹语:用叹词来表示感情的呼声,如惊讶、感慨、喜怒哀乐等感情和应对等。例如: 嗯,我这就走。 啊,多么令人兴奋的景象啊! 4、拟声语:摹拟事物的声音,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以加强表达效果。如: 呼——呼——狂风夹着沙石扑来了。 砰,砰,门外响起了枪声。 ★总结: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 [状语] 谓语 <补语> +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例如:(全体)同学[都]做<完>(语法)作业<了>。 定 主 状 谓 补 定 宾 补 句子成分歌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 六者关系难分辨,心中有数析正误。 二、句子主干 所谓句子的主干是指把句子中的定语、状语、补语压缩掉后剩下的部分。找出句子的主干,就能看出它的基本句型,并且可以看出句子的结构是否完整,句子成分之间的搭配是否得当。例如: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朱自清《背影》) 这句话中,“他”是主语,“给我”是状语,“拣”是谓语中心语,“定”是补语,“靠车门的”“一张”都是定语,“椅子”是宾语中心语。把状语、补语和定语压缩掉,剩下的句子主干就是:他拣椅子。 需要注意的是,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有时意思甚至跟原句相去甚远。例如: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杨振宁《邓稼先》)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邓稼先是儿子。 一个句子中,如果谓语中心语前面有否定词语(“不”“没”“没有”等),要把否定词语放在主干当中,以免主干和原句的意思相反。例如: 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 这个句子的主干应为:他不吵嘴。 上一篇: css的语法规则 下一篇: 高中语法虚拟语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