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方言语法特点

ads
【引语】
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其本身具有显著特点。
这些特点不单体现在汉语是音译结合的一种语言文字,也体现在汉语的语法特点上,即没有明显的形态变化,主要靠语序和虚词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
很多外国人在学习中文时,一开始觉得很难,但当他们突破汉字和语法的瓶颈后,一般可以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然而当第二语言学习者继续学习汉语时,往往会遇到新的瓶颈。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笔者从自己教授留学生的经验来看,认为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终极挑战是“古代汉语里的诗词文化”以及“汉语中的各地方言”。
[图片源自网络]
【东北话初探】
谈到方言,如果评选中国各地方言中最具感染力的方言,那一定非“东北方言”莫属了。
我们熟知的中国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但实际上,从风俗文化和方言的角度来说,内蒙古自治区靠近东三省的地区,也属于东北文化的辐射范围。
[图片源自网络]
东北话的感染力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前两年网上流行一个段子:把全国任何地方的一个人和一个东北人关在一起三个月,都可以收获两个东北人;要是把一群人跟东北人关在一起,恭喜你,你将收获一群东北人。

只要你身边有来自东北的朋友,不管你讲的是普通话、地方方言还是外语,不出几个月,东北话就会侵占你的语言系统,用强大的感染力控制你的语言,让你在不经意间就冒出一句东北话来。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喜剧界有近2/3的喜剧明星来自东北。
其中包括我们熟知的以赵本山为代表的辽宁民间艺术团,爱笑会议室的乔杉、修睿、潘斌龙等人,开心麻花团队的沈腾、马丽等人;大碗娱乐里的张小斐、许君聪、何欢等人,德云社里的张鹤伦、孟鹤堂等人,还有这两年非常火的脱口秀演员李雪琴,他们都是东北人。
可以说,东北笑星撑起了中国喜剧界的大半边天。
此外以东北文化语言特色的电视剧《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等,收视率更是居高不下,曾长期占据央视的黄金时段。
[《乡村爱情》象牙山F4组合图,图源自网络]
【东北话的特点】
那东北话究竟有哪些特点呢?其如此强大的感染力又是从何而来呢?
其实东北话和普通话非常接近,是北方方言的一个分支,但东北话本身是多元文化的融合体,和普通话相比特点鲜明。
东北话的风格特点是幽默风趣,语义表达上活泼生动,质朴却不乏灵气,粗犷而不乏细腻,在交际中,很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诙谐生动中,表现出亲切与真诚

总的来说,东北话给人的感觉是“简短、直接、生动。”

普通话里,很多长句子,在东北话中会被缩短。
例如:普通话“你在做什么呢?”(What are you doing?)东北话会说“你嘎哈呢?”;
普通话里“你什么时候走?”(When will you leave?)东北话会说“你啥前儿走?”;
普通话里“这是什么东西?”(What´s this?),东北话会说“这(是)啥?”或“这啥玩意儿?
东北话的“直接”特点,有人认为和东北寒冷的天气有关,在天寒地冻中,多说话就会多消耗能量,所以人们会采用简单、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东北话“直接”的特点。

赵本山和宋丹丹早年合作的小品《老伴》里,赵本山扮演一个话少的东北退休老人,在和“老伴”宋丹丹的日常交流中,每次只说一个字。

小品当中,宋丹丹煮好了饺子,准备叫赵本山吃饭,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对话。

[赵本山小品《老伴》剧照]
宋丹丹:看啥呢?
赵本山:报!
宋丹丹:饭好了。
赵本山:吃!
宋丹丹:喝酒不?
赵本山:烫!(烫酒)
宋丹丹:商量件事儿。
赵本山:说!
宋丹丹:多赏一个字行不?
赵本山:行!
宋丹丹:你还有啥指示?
赵本山:蒜!
宋丹丹:两头够不?
赵本山:扒。
小品中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对话,其实是东北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缩影。
当然东北人不是每一次说话都一个字一个地说,但这种“简单明快”的说话方式,确实是东北话的特色之一。
再比如在东北某大学里(我的亲身经历),南方同学和东北同学就会发生如下的对话。
南方同学:到吃饭时间了,我们一起去吃饭吧!
东北同学:走!
南方同学:我们点个东北菜——锅包肉吧?!
东北同学:好!
南方同学:菜到齐了,吃饭吧!
东北同学:整!
南方同学:我敬你一杯!
东北同学:干!
南方同学:我吃饱了。你呢?
东北同学:撤!

东北话的生动有趣,还体现在东北方言特有的词汇中。

正如汉语普通话里有很多四字的成语,东北话里也有许多四字的词汇,例如:

扬了二正——(形容做事不认真,态度不端正、三心二意)
埋了咕汰——(形容不干净,不卫生,脏)
虎了吧唧——(形容一个人IQ有点低,容易做傻事儿)
五迷三道——(形容一个人很糊涂)
五脊六兽——(无机六瘦)(形容非常无聊的状态)
吭哧瘪肚——(泛指做事不麻利,说话不利落)
急头白脸——(形容一个人着急,生气发火的样子)
毛愣三光——(不稳重,做事毛草)
破马张飞——(不讲理、胡搅蛮缠)
除了上述四字的东北词汇外,还有很多知名度很高的东北话,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

例如:必须的、没毛病、妥妥的、老鼻子、唠嗑、嘚瑟、老铁、旮旯、蒙圈、贼好。

[图片源自微信表情包]
这些词汇仿佛天生就有喜感;当被使用时,好像可视可见的拟声词一样,跃然纸上,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在谈话中,给人轻松愉悦的感觉,这可能就是东北话极具感染力的原因之一。
此外,还有传说中的东北九大神兽
【方言的传承与保护】
方言是普通话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如何平衡方言的传承和普通话的推广,似乎是一个难题。
前两年有人曾讨论,是否要在东北小学课堂里推广“东北话”。
赞同的人认为引入东北话可以让课堂变得更有趣,也可以增加小学生的词汇量;反对的人认为引入东北话会影响学生普通话的发音,同时给学生增添学习负担。
我们不禁思考:学好普通话,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学习方言,要不要也从娃娃抓起呢?

[图片源自网络]

截至2020年,我们国家普通话普及率达80.72%。随着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许多方言的使用频率都大大降低了。
正如一种语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方言变体,也是同一个国家和民族背景下,不同地区文化特色的彰显。
因此,汉语方言是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缺少了方言,会使中华文化的成色大大降低。
一个令我们担忧的现象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城镇新生一代大多都是从小学习讲普通话,很多人已经不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了。
这些变化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
这其实是在两难之间,一方面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对于不同地区人们的交流与合作是必要的;
但另一方面,普通话的推广也势必造成方言使用频率的下降,久而久之,方言里所蕴含的那些深刻的、有趣的文化内涵,恐怕将逐渐被人们遗忘。
鉴于这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加大对方言的研究与保护显得十分重要
[图片源自网络]
《光明日报》曾发文:保护方言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文章认为保护方言契合当今社会对于方言的乡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重要表现形式,不同的方言对应的是多元化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最典型的是一些地方曲艺,如花鼓戏、相声等,都是依托于方言的背景,方能展现其特色与魅力。
由此可见,一旦方言衰败,其对应的文化表现形式也将随之凋零。所以,仅从保护文化多样性的层面,我们也需要保护方言
方言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的还是一个社会对文化多元性乃至亚文化的包容度。特别是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社会,方言或是维系乡土与城市联系的精神与文化纽带。
[《回乡偶书》贺知章;图片源自网络]
【结语】
总而言之,普通话的推广和方言的传承应该相辅相成,保护方言并不是让大家都说方言,而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方言、研究方言,努力把方言中的精华部分保留下来。
方言作为文化传承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应该受到更高的重视
除了学者的学术论文以外,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各地区方言的学术交流讨论会,推广方言学习进校园,编写方言词典等方式,号召全社会动员起来,把方言的传承与保护作为我们共同研究的课题。
亲爱的读者,你的方言是什么呢?
请用一句话,说出你的“乡音”吧!

【参考文献】

1.光明网:保护方言是对多元文化的尊重

https://news.gmw.cn/2017-07/13/content_25061955.htm

2.腾讯网:为何东北盛产喜剧明星?

https://new.qq.com/rain/a/20191208A00BQL00

3.刘明志.浅析东北方言的特点[J].辽宁师专学报,2007(02).

4.罗欣,范桂丹.浅析东北方言进小学课堂的利与弊[J].科教文汇,2020(36).

5.中国经济网:我国普通话普及率超过80%

http://m.ce.cn/yw/gd/202209/11/t20220911_38098159.shtml

(欢迎大家关注支持![抱拳])


最后编辑于:2024/1/18 拔丝英语网

admin-avatar

英语作文代写、国外视频下载

高质量学习资料分享

admin@buzzreci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