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教研院
老师们在处理问题行为时,通常会使用一些有关于差别强化的干预策略,但是当面对这些策略时,各种缩写、概念会让干预者们傻傻分不清楚,区分干预策略之间的区别更是难上加难,从而导致无法选择合适的策略,该怎么明晰差别强化的不同策略呢?这篇文章相信会让你对差别强化一目了然!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差别强化?
差别强化(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指的是对恰当行为进行强化,对不恰当行为不给予增强,以此来增加恰当行为的发生,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差别强化有很多种形式,是最有效、广为人知且普遍使用的减少问题行为的策略之一。
比较常见的差别强化策略为:
差别强化不相容行为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incompatible behavior,简称DRI)
差别强化替代行为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alternative behavior,简称DRA)
差别强化其他行为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other behavior,简称DRO)
差别强化低频率行为
(Differential reinforcement of low rates,简称DRL)
下面我来一一为大家介绍以上各种策略的定义及之间的区别。
对一个不能与问题行为同时发生的恰当行为给予强化,当问题行为发生时就不给予强化。
因此DRI的特点是选择的恰当行为(如:学生说“老师”)和被削弱的问题行为(如:学生尖叫)是不相容的。
举个例子:
李老师的学生贝贝最近出现了尖叫的情况,通过观察和记录,李老师发现贝贝尖叫的行为一般在被要求做一些任务时,因此李老师假设贝贝尖叫的功能是逃避困难的任务。因此,李老师决定使用DRI:当贝贝想要逃避任务时可以说“帮帮我”来让老师帮他做,并且李老师会给予一个代币来强化贝贝合理提要求的行为;如果出现尖叫,李老师就肢体辅助他完成任务。
当一个适当的替代行为出现时就给予强化,如果出现问题行为就不给予增强。
DRA与DRI的区别是,DRA的替代行为不一定要与问题行为不相容。
举个例子:
在集体课中,甜甜总会不举手就发言,以此获取李老师的关注,因此李老师采取了DRA策略,当甜甜举手时,李老师就给予她关注,并让她发言,但是当她未经允许发言时,李老师会忽略她。
在某个时间段或某个特定的时间点没有出现问题行为,便可以获得增强,如果出现问题行为,便不给予增强,
因此DRO会被定义为“差别增强零发生的行为”。
DRO的实施有以下两种方式:
(1)问题行为在整个时距没有出现,也就是在整个时距内没有出现问题行为时就给予增强,并在任何问题行为出现的情况下重新设置时距;
(2)问题行为没有在某个特定时刻出现,依据问题行为在某个特定时刻没有出现才给予增强。
举个例子:
李老师的学生佳佳,最近出现了用手打头的行为,经过功能行为评量及数据收集,发现佳佳在40分钟打头5次,并发现打头经常发生在老师给予佳佳玩具之前,因此李老师假设佳佳打头的功能为获得玩具,因此李老师决定使用时距DRO,并根据基线将时距确定为6分钟(40/5=8分钟/次),也就是如果佳佳在6分钟内没有出现打头的情况,李老师才给佳佳玩具。
DRO是强调问题行为的“不发生”,DRL则是强调问题行为的减少,针对的是那些行为发生太频繁的情况。
因此如果行为被定义为问题行为的原因不是由于行为的形式而是由于行为的频率时,则可以将DRL作为干预策略。
举个例子:
丽丽最近在数学课上经常会频繁举手,经过数据收集,会达到40分钟内20次,已经扰乱课堂的正常进行,因此数学张老师决定使用DRL,也就是如果在4分钟内行为的发生低于2次时便给予增强,高于2次便不给予增强。
以上就是差别强化的四种策略,但是各种策略之前的区别是什么呢?下面的一张表格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思路。
以上便是关于差别强化的四种策略的介绍,大家都了解了吗?如果想要学习更多相关知识,推荐学习教研院好评如潮的『4天7节孤独症评估&干预入门课程』!本期课程由BCBA王昱丹、BCaBA吴丹丹,两大名师组成讲师团,从孤独症的评估-干预2方面出发,6节精讲课程,1场专家直播分享,手把手带领大家快速入门孤独症康复。 ✅6节超120分钟精品录播课程 ✅1场专家直播分享 ✅2位行业专家亲授精讲 ✅4天社群带学服务 ✅6份精编课程资料免费赠送 【概念解析】了解ABA常见的10个名词 【概念解析】ABA的应用场景,不止于课堂! 【基础介绍】了解VB-MAPP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 【实操应用】如何进行模仿领域的评估? 【方法介绍】常见的教学方法: DTT和NET 【实操应用】如何进行模仿技能的的实操教学 【专家直播】分享提升孤独症儿童社交沟通能力的方法 扫描下方海报中二维码 添加顾问老师 现在参与活动即可0元学
—THE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