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触英语至今已有 20 余年,通过了专四、专八,BEC 剑桥商务英语、多邻国、PTE、雅思等考试,现在是一名成人英语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中国人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以及自己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一些思考和总结,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内
容
包
含
1、个人学习经历
2、如何提升口语
3、如何记忆单词
4、如何掌握发音
5、如何选择学习材料
6、语言学习金字塔
7、关于第二语言习得
8、如何建立英语思维系统
9、如何让英语成为你的第二语言
10、成人零基础学习
我是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的,很幸运是在一个比较早的年纪,我的思维系统还没有完全地固化,所以我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一直在建立另外一套英文思维系统。小初高是打基础的时间,英语最初吸引我的更多是新奇,学起来也不觉得吃力。外加我的英语老师都很喜欢我,给了我很大的鼓励,比如,初中时我可以免写英语作业,还可以给自己班的同学上课,老师会对我说:“你不行谁行。”所以,我的英语成绩一直都还算优异,于是也顺理成章地选择了英语作为专业。
但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你会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由于教育水平的差异,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和地区的同学们早早就有机会接触外国人。但我在大学之前几乎没有见过外国人,更没有过任何交流,所以我的口语相当基础,当然,这也是很多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困难——开不了口。
我至今还记得作为一个英语专业的学生,第一次进到英语角的时候待了不到 5 分钟,被吓跑了,那次正赶上 party,满屋子的人都在讲英语,我什么都听不懂(即使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多个英语谈话同时发生时,我会比较难以集中注意力去分辨)。过了好一段时间之后,我才敢再次进入。
英语角的创办人 Mistie,之前是我们学校的外教,退休后在学校附近贷款买了房子,专门给学生做英语角,因为她发现学生们没有自由说英语的环境,如果让两个中国人在校园里讲英语,大家会觉得奇怪尴尬不好意思,Mistie 深知提高口语的唯一方式就是开口说,于是组织了一些学生公益地经营着这个英语角,我也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们一起开会,策划组织各种活动,尤其是保证每天晚上的英语角活动。我在英语角也从小助手、秘书,最后做到 president。
我目睹了太多人在这里英语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刚来就说自己英语很差,觉得自己不行,不会说,所以一直不愿开口。但实际是,无论你是会一个单词,还是一个句子都必须要说出来,不要一直看书,一直做题,而是听和说,在对话中去学习、去练习,才能不断提高。再多的输入都是不是你的东西,你只是把别人的知识储存在自己的大脑里,只有当你从你的口中说出来是,那才是你的。
大量的输入就需要选择适合的材料。选择听力材料的一大误区就是听 BBC、VOA,我个人非常不建议,除非你是真的对时事政治很有兴趣,否则就好像是让外国人听新闻联播学汉语一样。又难又枯燥,还不贴近生活。
当然,任何的学习资料我们都可以从中学到东西,但是我们要尽可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大多数人学习是为了日常沟通(有专业领域需要的我在这里先不讲),所以我们的学习资料一定要贴近生活,尽可能接近日常对话。比如:访谈类节目,真人秀等,我个人还比较喜欢脱口秀以及一些外国博主的 vlog......刷剧也要有选择,首先不建议太老的剧,虽然它们非常的经典,但是很多语言和梗并不适用于现在的生活;其次像《生活大爆炸》那种会有背景笑声的也不适合,因为那也不是真实的生活,如果去掉背景笑声你就会发现非常的奇怪。我当然不是说你不能看,而是作为学习资料,你可以有更好的选择。学习是学习,娱乐是娱乐。如果用美剧去学习,那么你要去听英语,听别人是如何表达,而不是看中文字幕和画面了解剧情。比如:我之前学习的时候,一集 20 分钟的美剧我可以看上一个多小时,因为我会尽可能地去听清楚每一个句子,并且把好的表达记录下来,这才叫学习。
首先,单词不应该靠“背”尤其不应该是逐个字母拼写组合记忆,而是应该在生活中去积累去运用。我之所以不建议背单词书,是因为中英文对应的解释,会让你养成翻译的坏习惯,而不利于你建立独立的英语系统。回想一下你中文的学习,单词对应的是物品、画面或者用中文去形容、解释,而不是用另一种语言去对应、等同。当然如果你一个单词都不认识,那你肯定是需要一些基础的词汇积累,也就是我们在小学初中高中按照学校教育的死记硬背先打个基础。
比如 stool 这个单词,在我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从来没有出现在我的课本上,而是我在英语角的时候,外教让我拿一下 stool,于是我知道了是凳子,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忘记。这就叫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让它出现在你的生活里,而不是只在书本上。
我们学英语时往往都会先学习音标,音标是为了让我们掌握正确的读音,在你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我们可以根据音节的发音规律去读单词,也就是近几年很流行的“自然拼读法”。比如:church 这个单词我们不认识,但我们很早就学过 teacher,找到 ch 的发音,nurse 也学过,找到 ur 的发音,所以 church 的发音应该是三个音节组合 ch ur ch,连起来读就可以了。我上学时没学过自然拼读法,所以是靠自己大量的积累总结出来的规律,比如 make、take、bake、lake 总结出/ake/的发音......现在大家可以直接在网络上搜索“自然拼读法”去学习,但我们要明白一点:虽然大多数的单词都符合发音规律,但总有特殊情况的存在,所以没有一劳永逸的方法。我们需要在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灵活记忆。
开始任何的学习之前,你首先要非常清楚你学习的目的,这样才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关于英语学习,有人为了工作,有人为了出国旅行,有人为了留学,有人为了考试,不同的目的有其相对应的学习方法和资料。我这里所讲的主要是针对日常交流沟通,因为无论你是什么目的,都离不开这个基础需求。
既然是为了沟通和交流,我们最常用的就是听和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大多是通过听和说,所以这是我们首先要转变的思维模式,从学校的应试教育的阅读和做题解放出来。进行大量的听和说的积累与练习。
我在大学时就可以进行基础的日常沟通了,但随着自己的成长,我对英语的使用已经不仅限于日常的沟通,而是想要进行一些有深度的对话(deep conversation),比如:关于文化差异、教育、个人经历、原生家庭、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分享和讨论。进行这些谈话,你首先需要先有相关的储备,外加相关的词汇,就可以去进行了。但在实施过程中,我又遇到新的问题,就是很难做到完全地自我表达。因为我一直没有阅读的积累,所以我始终都在使用初级基础词汇,这也是我持续了很长时间的瓶劲期。这种时候应该进行相关内容的阅读,相关词汇的积累,学习用更加贴切的词或者句子去表达自己的意思。
双语者就好像是大脑有两部分储存系统,当你听到英语的时候,你只在英语系统里面运作,接收、选择、输出信息,没有翻译转换的过程,所有的信息都是以英语语言储存。
当我长时间浸泡在英语语言环境下时,我会非常的适应和习惯。所以我最近总是用英语发朋友圈,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我储存的信息都是英语的,因为不想去做翻译和转换,所以就会直接以英语输出。
但对于大多数学习英语的人来讲,还没有建立完善的英语系统,他依然是在使用中文系统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所以过程是这样的:听到英语,翻译成中文,中文的回应,再转换成英文,表现就是说英语时需要思考、会卡顿、不流畅、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因为在两套语言文化系统之下,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进行翻译的。除非是做翻译工作,否则不应该有这一步骤。有些方言和普通话差异很大的地方的人,也会有同感。
当你可以进入到完全自我表达,或者说精通的阶段时,英语便不再是你的外语,而是成为你的第二语言。你的第二语言就像是你的第二个灵魂,第二个人格,另一套思维模式、行为系统。
成年人零基础学习是比较难的,尤其当你的中文系统已经非常成熟和稳定的时候,你总会用中文思维逻辑去思考组织语言,这是很多人最常出现的问题——中式英语,对照翻译;实际上我们讲英语时应该是运用英语系统直接输入输出。很多时候你依靠字词对应翻译出来的英语,外国人是无法理解的,就算可以理解也是靠猜和推测,会感觉很奇怪。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语言学习开始的越早越好。
尽管两种思维模式不同,但又会相互影响,中文思维影响英语的例子就不用我说了,中式英语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随着英语学习的深入,它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你的性格、说话习惯、讲话方式、甚至生活方式。
我对英语的认知,从最初单纯的喜欢听和说,到后面喜欢与人交流,再到通过认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了解到不同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看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以及生命的各种可能性。这些才是在我离开校园无需考试之后依然吸引我、值得我去探索的东西。
因为英语,让我有机会去台湾做交换生、去泰国支教、去斯里兰卡做义工,以及后来申请的澳洲打工度假签证,跟随印度上师修习瑜伽。它给了我很多机会,让我去我看世界,也让我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内心。
现在我作为一名老师,一个分享者,希望分享给大家的是英语语言背后的东西:通过语言,也透过语言去看到背后文化的不同。
后续,我会做一些线上的关于英语的直播分享,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视频号。
最后,我们一起努力加油吧!相信你可以的!!
推 荐 阅 读
—感谢你的每一次留言、转发和“在看”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