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先,在雅思听力考试中,尤其是P2 和P3 短/长单选、乱序匹配,我和大部分的老师观点完全不同。我认为一边审题一边听音频是不科学的。
即使是100%注意力,依旧有很多同学是听力基础功不足的。
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分神审题、审长选项,强行想要记住所有信息,只是缘木求鱼(审题法和笔记法在分散精力方面的异同,详细见封闭营课程2)。
必得全神贯注先听懂,再调动少部分精力进行快速笔记,作为后续做题的依据。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说,Note-Taking背后发生的一系列认知活动,都是非常有利于任务的完成的。
(Mean Cognitive Effort by Roussey & Piolat, 2003)
比如,想要记好笔记的前提,是先对信息有深刻、准确的理解。光这一步,就能保证咱不会掉入【原词重现】的陷阱选项中。
在笔记过程中涉及到的认知处理,相当于已经把题目做了一遍;等真的在ABCD里做选择时,就能【一眼】发现谁是披着羊皮的狼、谁是披着狼皮的羊。
其次,注意力。注意力这种事儿啊,很玄乎。不是说你“要求”自己不走神、就真的不走神了,单一强调集中注意力反而会适得其反,就像那个很经典的“不要在脑子里想象一个大白熊”;
当设定【充分理解、顺便笔记】为任务目标时,你会不自觉地更加专注。
因为你没有潜在的心理负担“诶呀我必须要集中注意力不然完犊子”,你现在的潜意识切换成“咱得好好去理解对话,看看能不能顺便记点什么下来”。
而你越是放松、越是投入听力材料中,听力理解的百分比就越高。
就像什么呢?站在一片清澈的泳池前,忘记自己的身材和泳衣性感不性感。
各类口译/笔译课程里有非常详实的笔记指导,需要大家学习的内容清单为:
– 常用场景词汇的固定缩写形式(地点、货币、时间)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网上同类素材有一大堆。我额外提出2个和雅思听力考试相关度最高的【思维层面】的准则:
听,看似理所当然。但扪心自问,有多少时候你们的注意力并不是100%集中在“这一秒的听力内容”,而是有各种其他思维活动?
这些乍一听是这样、但再听原来还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我们需要去“辨别”的内容。雅思这对这一层“辨”的能力,专门针对性地出了各种错误选项,尤其是原词重现这种陷阱。
“析”是“简”的前提。我们先说简,它是在你听完一堆复杂信息和长难句之后,笔记上只留下了个别的单词和符号,而这些完全足以支持你做出正确判断。
但“简”的大前提,是你对音频信息耐心听辨之后,做了【有目的分析】。包括:说话人的立场、是否有潜台词和委婉语气、语句1和语句2的核心信息是否重复、语句3和语句4在什么方面进行了信息的补充。
随着进入短时记忆仓的语言信息持续增加,大脑对于语言形式的记忆会受到干扰,所理解的信息的语言形式会逐步淡出(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听写没办法听1遍后逐字逐句复述出来)。
但是!语言的命题意义却会在经过听、辨、析这三个步骤后留下来,形成了最后的核心的、简单的信息。
信息1:Ancient philosophy is not just about [字面上看表示并列逻辑, 但更多地暗示了信息1的次要性,可删] talking or lecturing, or even reading long, dense books.
信息2:In fact [表明信息2的保留必要性], it is something people have used throughout history – to solve their problems and to achieve their greatest triumphs.
信息3:Specifically [说明信息3与信息2之间的详略关系], I am referring to Stoicism, which, in my opinion, is the most practical of all philosophies and therefore [字面上看是因果逻辑,但更多地是暗示了后文评价与前文评价的相关性,可删] the most appealing.
最终,整个段落在我的脑海中会简化成这样的命题意义 ↓
Ancient philosophy => to solve problems + to achieve success
(说明:大家可能会注意到我的印象是success,因为我对greatest triumphs这个词汇进行了调整,直到它更符合我熟悉的概念)
( 好 = practical + appealing)
*** 黄色高亮表示信息必要性分析;绿色高亮表示需要保留下来的实意词
所以我的雅思听力笔记体系,从过程来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诶每篇文章都要写总结好麻烦呜呜。那这篇文章的结语就是,希望大家好好享受英语学习,再稍微多了解一丢丢科学的方法,那就最好不过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