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注解中用来声训的术语是

ads

十六、古书的注解

1注解古书的工作开始于汉代。
古书的基本体例:有传﹑注﹑笺﹑诂﹑解﹑章句﹑音义﹑正义﹑补注、集注﹑集解﹑集释等。
大致类型有:(1)传注体:用以解释古书正文,(2)义疏体:既解释古书正文,又解释前人注文,这是唐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注解,叫做“疏”或“正义”。(3)集解(集注﹑集释)体:在同一本古书下注各家注释,再加上自己的注解,成为集注或集解。
2、《十三经注疏》本中,《诗经》注疏包括的四家的注解,即西汉毛亨的《毛诗故训》,东汉郑玄的《毛诗》,唐陆德明的《毛诗音义》(又叫《释文》),唐孔颖达的《毛诗正义》(又叫《疏》)。需要注意的是,毛传、郑笺,当时都是有特定含义的,“传”指阐明经义,“笺”有补充与订正毛传的意思,一方面对毛传简略隐晦的地方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提出来,使可识别。
3、古书注解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解释词义(2)串讲文意(3)释词并串讲,这是头两种方法的同时使用(4)通释全文大意。如汉赵歧注宋孙奭疏的《孟子章句》。
4、古注中的“章句”体,着重於串讲和提示文意。不仅串讲文句大意,还往往把文章的段落大意归纳出来,《孟子章句》每章之后都有“章指”,“章指”是通释全章正文的大意的。“集注体”的古注有时也这样做。
5、古注的常用术语:
(1)“曰﹑为﹑谓之”:用来辨析意义相同相类的词语间的细微差别。用法是“解释语+‘曰﹑为﹑谓之’→被解释语”。如“豕一岁曰豵”,“豵”是被解释语。
(2)“谓”:以狭义释广义,以具体释抽象,以分名释总名。偶尔有用“谓”辨析相关相类的词语的意义差别。如“有谓富也,亡谓贫也”。
(3)“犹”:被释语在前,解释语在后。使用这个术语大致有四种性质:用同义(包括近义)词来解释。如“同犹俱也。”用远引申义来解释。如“老犹敬也,幼犹爱也”。以今语释古语。“谁为,犹为谁也。”以常用字释非常用字。如“直犹但也。”
(4)“貌,之貌”:都用来解释表示某种性质﹑状态的形容词,相当於“……的样子”。如“莞尔,小笑貌”。
(5)“(词)也﹑语词也﹑语助也﹑发声”:古注中使用这些术语,大都是用来说明某字是虚词(主要是指语气词)。如《诗经》:“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毛传:“思,辞也。”意思指“思”是虚词。
以上的几个术语,都是单纯用来释义的。
(6)“之言﹑之为言”:一般都是声训,即用被解释的词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词来进行解释,目的在於探求事物的命名之义或同源词,并不是解释这个词在句中的具体表达义。如《礼记》:“古者公田藉而不税。”郑玄注:“藉之言借也。”古注中也有用“之言”来解释用字通假现象的。如《诗经》:“既敬既戒,惠此南国。”郑笺:“敬之言警也。”
(7)“”:是用来点明词语或文句的言外之意,即含意,包括用来串讲正文。如《诗经》:“黽勉同心,不宜有怒。”毛传:“言黽勉者,思与君子同心也。”
(8)“读为﹑读曰”: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说明通假,即用本字来说明正文中的假借字及古今通用字。如:“信,读为伸”,“巨,读曰讵。”,“倍读曰背”。
(9)“读若﹑读如”:主要用於注音,起标明音读的作用。如“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
【注意】“读为”、“读曰”与“读若”“读如”的区别在于:前者必然是用本字破假借字;后者一般是用于注音,但有时也是用本字来破假借字。
(10)“如字”:用於注音,表示被注的字按它通常的读音来读。如:《礼记》:“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陆德明《音义》:“恶恶,上乌路反,下如字。……好好,上呼报反,下如字。”意思是“前面的‘恶’字反切音是乌路,(即取‘乌’的声母路的韵母,读。)。后面的‘恶’,读它通常的音。……前面的‘好’,读‘呼报’反切出来的音,后面的‘好’读它通常的音。”
读破”: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或几个读音的时候,不照习惯上最通常的读音来读,叫做读破,如‘长幼’的‘长’不读cháng而读zhǎng,‘喜好’的‘好’不读hǎo而读hào。zhǎng、hào的音叫做破读。读破了的字叫破读字。
(11)“当为﹑当作”:用来改正古书中的误字。如《周礼》:“诵四方之传道”。郑玄注:“故书‘传’作‘傅’,杜子春云:”傅当作传‘“。
(12)“衍﹑脱”:“衍”是用来说明古书中多出了文字的现象,“脱”是用来说明古书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


最后编辑于:2024/3/3 拔丝英语网

admin-avatar

英语作文代写、国外视频下载

高质量学习资料分享

admin@buzzreci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