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伯念bo还是bai

ads

伯伯


大凡方言,总有些不正常、不合理、甚至是不正确的地方。兴化方言也是如此,我可以信手举出几例来。



比如“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这个字有两个读音,一是bó,主要是指父亲的哥哥;二是bǎi,专用于“大伯子”这个称呼中,“大伯子”指的是丈夫的哥哥。但在兴化话中,其音和其义正好相反:丈夫的哥哥称为“大伯(bó)子”,而父亲的同辈人称为“伯(bǎi)”——父亲叫伯伯,父亲的哥哥叫大伯,以下叫二伯、三伯、四伯,姨父叫姨伯,姑父叫姑伯,舅父叫舅伯。编者注:有趣的是父亲音bāi不用bǎi,父亲同辈两种音都有有人怀疑兴化方言中的“bǎi bǎi”另有其字,甚至造出一个“父”下面加“拜”的字来,实在是白费脑筋。《说文》对“伯”的解释就是“长也”,而且我国北方许多地方的方言中就是把“伯”念成“bāi”的。


从古到今,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关于父亲的称呼很多,书面上有大人、先生、公、耶爷爷、爹爹、兄兄、哥、官、君等等,方言中有爹、八八、巴巴、爸、阿社、阿翁、郎、郎罢、郎伯、罢罢、老子、大老、老相、阿伯等等,伯伯(bǎi bǎi或bāi bāi)可算是很独特的一个。



兴化人把用于提水灌溉的风车称为“洋车”,则是不合理的。几十年前,兴化农村到处可见这种大型的农具。有史料证明:它始于东汉灵帝时期,三国时的发明家马钧曾予以改进,形成了由车槽、刮板、木链条和木齿轮等组成的固定样式,千年以来一直在农业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直到农用水泵普遍使用后,它才退出历史舞台。因其形状犹如龙骨,农人们称之为“龙骨水车”。南宋陆游的《春晚即景》中有两句诗:“龙骨车鸣水入塘,雨来犹可望丰穰。”


可以肯定,“龙骨水车”是土生土长的中国货,但兴化人偏偏名之“洋车”,把它和洋火、洋油、洋碱、洋钉并称,给人造成它也是“舶来品”的假象,岂不怪哉?


兴化的有些地方,尤其是兴化农村,农人们往往把马兰头称之为孩儿菊,这可能就是一种错误。



马兰头确实属于菊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椭圆状,披针性,边缘有粗锯齿,花外缘紫色,中间黄色,形状跟菊花相似。这种小草是兴化人春日里的一道野蔬,既可烫了吃,也可炒了吃,具有清热止血、抗菌消炎的作用。兴化人还有“明前吃三次孩儿菊不会害眼睛”一说。但是,古书上的孩儿菊却另有所指。宋代范成大的《菊谱》中说:“紫菊,一名孩儿菊,花如紫茸,丛茁细碎,微有菊香,或云即泽兰也。”元代方虚谷《订兰说》中有:“古之兰,即今之千金草,俗名孩儿菊者。”还有一些医书上把佩兰称之为孩儿菊。泽兰也好,秋兰也好,佩兰也好,都不是我们的马兰。看来,古人所说的孩儿菊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但是,兴化人却把它定在马兰头上了。

最后编辑于:2024/3/7 拔丝英语网

admin-avatar

英语作文代写、国外视频下载

高质量学习资料分享

admin@buzzreci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