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若纇
图丨网络
1
最近老是频繁刷到一个问题,问董宇辉的受众到底是谁。我也很费解,因为我既不是董宇辉也不是董宇辉的受众,何以这个问题老是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不过我也并非完全不知道有这么个人,见其中一位答主聊到读书,好奇点进去看了一下,略有所感,记下一二。
答主说:一个人到底是真有文化还是假有文化,从此人的推荐书单里就能略知一二。
私以为这话对,但也不那么对。
2
当年孙伏园办《京报》副刊的时候,为了搞出点反响,向学界名流征询“青年必读书”。诸位就算不记得孙伏园是谁,也总该对梁启超推荐的全是《孟子》《左传》《传习录》之类的中国古书,潘家洵推荐的全是外国书,鲁迅、俞平伯等人没有推荐具体书籍有所耳闻吧?
从他们这八竿子打不着的“书单”能看出有没有文化吗?能看出谁比谁有文化吗?能说鲁迅、俞平伯、梁启超、潘家洵等人没有文化吗?
但这话也并非完全没有可取之处,毕竟我们读过的书就算有朝一日我们自己都觉得忘记了,其实它还是在某个不被察觉的角落里生根发芽。我们读过的每一页书,引发的每一次思考,吃下的每一口饭,都在让“我”成为“我”。所以一个人列出的书单,或者他说出的话,多多少少还是包含着信息的。
3
不过答主后续的话又让我坐不住了,他说:一个人如果跟你推荐庄子,除非他是汉语言文学系出身的,否则他大概率是不懂装懂。
这不禁让我想起在春秋战国时期,老百姓识字的都没多少,诸子百家的学说却流传甚广,从者甚多。这些有多少够得上“汉语言文学系”的门槛啊?或许你让庄周活过来考试也不见得能及格呢?
阅读是有门槛的,这我承认,有些书不适合入门,有些书过了某个阶段就不再适合阅读,这些我都承认。但有的书却很神奇,无论是刚完成了义务教育迈出校门的学生,还是深耕于文学领域多年的老者,都可以一读,也都能从中得到属于自己的惊喜。就像名山大川一样,既可以使书画名家胸中郁结一扫而空挥笔完成传世名作,也能让平头百姓徒步健身拍照打卡。《庄子》在我眼里就是这一类的书。
4
那么董宇辉的受众到底是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从没有看过他的直播,也从没产生过看他直播的兴趣,所以我应该不是他的受众。
我只是忽然想起了一些琐事。我想起如今网上随处可见打着名人旗号的伪作毒鸡汤,这些人声称某位文学大家说过什么什么话,但我在看到这些话时却会近乎本能地感到不适,最终经过查找资料往往也能佐证我的判断。
一个人读过多少书,读没读过某本书,不完全取决于他的言行谈吐,更不可能从造假门槛极低的书单里看出来。唯有自己也读过,唯有自己读得足够多,经历过一些事,有着属于自己的思考,你才有可能看清真相。否则就算今天有一个靠谱的人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明天呢?以后呢?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出某些问题的人,学了吗?思了吗?我不知道呢。我不知道吗?我不知道呢。
我是若纇,一个立志将善良与学习贯彻一生的闲人。
欢迎关注我的:良月廿三。
期待与你分享更多有趣的见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