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梁晓声直播视频回放

ads


很多观众朋友留言说,之前由于种种原因错过了直播访谈,感到十分遗憾,希望我们将往期访谈视频全程放出。在此我们响应大家需求,将陆续为大家献上往期访谈视频和对谈实录精华版,请继续关注东方甄选公众号!

 

8月16日晚,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梁晓声,携《人世间》《雪城》等系列作品做客东方甄选直播间,与俞敏洪、东方甄选主播董宇辉一起探讨文学,畅聊人间烟火气。梁晓声老师用他的智慧才情和悲悯大爱,写出了大时代背景下平凡人物的平凡生活,给当代文学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整个交流过程中,梁老师始终轻声慢语,“亲爱的同志”的称呼让人倍感亲切,很多直播间的观众评论说爱上了。直播结束离场之后,梁晓声老师回头向董宇辉送上拥抱,并相约下次深谈。


以下是访谈全程视频,欢迎大家观看。



对谈实录精华版


梁晓声:这是不是我们很出名的、神奇般的……


董宇辉:董老二。我就是长得鬼斧神工,算不上神奇。“赳赳老秦”“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讲老秦的,其实也是讲梁老师所写的这一套书。我看完这套书收获了很多的感动。梁老师已经来到了我们现场,各位朋友们大家在评论区把“欢迎梁老师”发起来。趁着这个机会,梁老师您给屏幕前的朋友们打个招呼。


梁晓声: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梁晓声,非常愿意在这个空间里和大家交流。


 

- 用文学作品表达感恩之心 -


董宇辉:很开心梁老师来到了现场,今晚也会给大家推荐梁老师的系列的经典作品。《人世间》这一套书被改编成影视作品之后,感动了全国近4亿人,我相信那些感动和落泪背后是有共同的真挚的情感的。感觉读您的书的时候,里头总有一种温情,一种笃定,一种人性闪耀的光辉。我想知道您书里头那种温情、那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梁晓声:这部作品里,周父身上有我父亲的影子,秉昆和酱油厂、木材厂那些工友们的关系也非常像我四弟和他的工友们的关系,哥哥秉义和姐姐周蓉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我自身曾经特别想成为的那样的一种人物的寄托,保持自己独立思想而不随波逐流。除了这一点,亲爱的同志,我是一个非常幸运的人,我是被友善、友谊、关怀、扶持和帮助一路簇拥着走过来的,我个人觉得我要用文学作品来把我的这种感恩表达出来。


董宇辉:我前几天一直在了解您童年的经历。我知道梁老师其实小时候也有一些经济上的困难,甚至经历了很多的挫折,但是您嘴上经常提到的反而是您受到的鼓励、善意和包容。这里有家庭的原因吗?


梁晓声:有家庭的原因,但同时还有书的影响。我们读一些作品中好的形象,在现实生活中如果碰到类似的情况,就觉得我为什么不可能像他那样?这其实是一个学的过程,当你学了多次之后,你会发现真的可以和你曾经心仪的某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比较接近了。


还有一点亲爱的同志,做好人的感觉肯定比做小人、做坏人的感觉不知道要幸福多少倍。尽管你平凡,但是也会有很多人会愿意和你成为朋友。友谊本身就是财富,是不动产。愿意接近我的人,你给我温暖,我也给了你温暖。不久你走了,我祝你到另外的地方和另外一些人成为朋友,我这里还会来人,我也还会有新的朋友。


董宇辉:我觉得今天其实不是来了一位重要的嘉宾,而是来了一个朋友,萍水相逢,一见如故。杜甫有一句诗叫做“交契无老少”,遇见朋友其实跟年龄没有关系。可能那一刻你突然觉得心意相通,价值观相似,就心生欢喜。


梁晓声:亲爱的同志,你到底读了多少书?你看他刚才又引用了杜甫。我没见到你的时候,我已经听别人说这小伙子特有文化。


俞敏洪:宇辉的整体的知识结构非常好。


董宇辉:这是俞老师要求,新东方老师每年必须要看20本书,新东方的文化就是这样。


俞敏洪:我稍微补充一下,梁老师他有一种人性中的善良,从年轻时候到现在从来没变过,在这十几年的交往中真的无处不体会。我个人觉得,无论你攒多少有形的资产,都不如你对人善良、友情、真诚所积累的无形资产更加好。


梁晓声:是这样,刚才小七姑娘唱的《人世间》主题曲歌词里有“平凡的我们”,这个诠释得非常好。作为一个作家,有几方面我是不愿意写的,历史小说、玄幻小说、职场小说、公案小说,等等。但在接触普通人命运的题材时,我的整个创作冲动就会调动起来。能够为平凡的人们多写一些文字,实在是我自己的一种幸运。


俞敏洪:我觉得梁老师是普通人命运的写作代表,为最底层的老百姓代言,去描述他们的真实生命状态。商战中的尔虞我诈不符合他善良和仁慈的本性。


梁晓声:全人类的文化有众多不同的使命,其中之一一定是要反复地、不厌倦地保持着一种深情,来强调占人类人口绝大多数的平凡而普通的人们,对于人类世界的不可让渡的价值和意义。作品中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只不过是人类现象中的一部分精彩而已。平凡人的那种执着,那种向善,那种坚持,这本身比精彩更难做到。



- “我喜欢写大时代中的普通人” -


董宇辉:民族的灵魂和脊梁不是一两个如彗星一样闪过夜空后落下的天体,更多的是如你我一样的芸芸众生,天下苍生皆一样。刚才梁老师提到了想要描述普通人的生活,我想到了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我发现中国文人一直传承的其实就是悲悯之心。


梁晓声:悲悯实际上是人类区别于地球上另外几种智力更高的动物的最主要的一点,像象群,像狼群、像猩猩。


俞敏洪:动物的悲悯其实是一种动物天性,主要存在于母子之间,像母象跪下去救小象。而人类是可以对完全不认识的人产生悲悯之心的,我觉得这恰恰是人与动物的区别。梁老师他的散文,他的回忆录,他的小说,没有一本书不体现他的善良和悲悯。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温暖和善良存在,才会变得人间值得。


董宇辉:我们刚从梁老师不紧不慢的回答中感受到了一个作家写作背后善意的动机,感受到他想要替普通人发声,让大家感受到社会美好和温情的一种冲动。我想知道是什么样契机让您决定要写作的?


梁晓声:我想对自己所感恩的文学做一次最潜心的汇报。其实我都把写作当成作文来写,我是向文学这项事业交作业。还有一点亲爱的同志,我目前为止创作了两千四五百万字,真正满意的不超过几万字,包括这本《人世间》。我的大部分作品重新修改的话,都会勾出无尽的红字来,“的”“地”“了”有些是可以勾掉的,很难真正达到不多一字、不少一字的状态。我经常安慰自己,我看鲁迅、托尔斯泰、《约翰·克里斯朵夫》等作品,他们也无法做到,所以就觉得别那么苛求自己。


俞敏洪:一本文学书尤其是小说,最重要的是它给读者传达的感情,和读完小说后的感悟和改变。梁老师之前写的小说篇幅都很长,100万字左右,洋洋洒洒。在故事情节充分展示的情况之下,你以后有可能创作短篇小说吗?


梁晓声:对,在这一点上我有一个最好的榜样,鲁迅,他用那么短的文字写出了《阿Q正传》,细节和语言都非常精准。而且之后由于身体原因,可能也写不了那么长。


俞敏洪:梁老师还有一本书《父父子子》,马上要出版,又是80万字的巨著。


梁晓声:是这样的亲爱的同志,无论是当下还是过去,描写一个世界中的人物和事件的写作方式是比较典型的情节电影和情节戏剧的结构方式。我确实更愿意写一些跨越时代,跨越阶层的作品,会有一种沧桑感。在一个人的10年、20年的跨时代描写中,我觉得对于这个人的揭示可能会更立体更内心一些。


董宇辉:就像是在时代中看一个人,而不是在事情中看一个人。


梁晓声:我喜欢写大时代中的普通人。曾经有一位出版社编辑给我的推荐词是“大时代的散曲,小人物的史记”。我觉得我的写作是拾遗补缺。我觉得在文学的园圃中,缺少比较厚重的、真诚的、反映我们普通城市青年的作品,所以我默默地把这颗树栽下去,不管在什么地方,有多少人来看,我觉得是件挺有意义的事情。


俞敏洪:这不是拾遗补缺,我觉得这是文学的根基所在。文学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反映这个时代中普通人的变迁,比如像雨果、托尔斯泰、余华、莫言、路遥的作品。


梁晓声:确实,中国文学史上的文人还真的没有多少所谓的自卑。1954年前后,我们的知识分子做了件极牛的事情,由古文写作转向白话文创作,简化汉字,还产生了那么多优秀的作家。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雨巷诗人”戴望舒,等等,他们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国的时代状况,和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时期相比,绝不输他们。


尤其是到了抗日战争的时期,我们的文学、诗歌和我们整个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那种血与火的洗礼融在了一起,我们产生了国歌、《黄河大合唱》那样的音乐史诗,这些文学现象放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历史中,也是了不起的。因此我们从头回看,亲爱的同志,我们会看到几乎一个方阵一个方阵的,那些穿长衫的、穿西服的、留洋回来的优秀的老中青文化知识分子,像蔡元培写《中国人的修养》,所有这些文学现象放在人类文化形象中,很令人崇敬。

 


- “读好书,如同和良师益友围炉而坐” -


董宇辉:有些人写出经典作品,弘扬民族精神,鼓励人们善良、团结、正义。幸运的是,每个时代都有那些人,您就是其中之一。我是一个老师,然后我也了解到您在北京语言大学当老师。您当老师这些年里,有没有特别感动的那种跟学生相处的瞬间?可以给孩子们说一说。


梁晓声:有一次,我布置了一篇文题,《雨》。我收到的卷子里有一篇,三页纸,文字非常潦草。我拿着放大镜看完后给了99分。一个男孩子写的,高考之前,他的爸爸在园子里种菜,连旱了几天,爸爸没有办法就骑自行车到镇上去雇了洒水车,200元钱。洒水车来的时候,天下起大雨,200元钱白花了。在雨中父亲望着下雨的天,表情非常沉重。他不明白为什么,觉得不就200元钱。母亲和他说,爸爸妈妈手推车,把一车菜拉到镇上全卖掉也只不过是100元,那200元是为他的学费准备的。从此以后,他对“雨”变得非常敏感。他把真实的情感写到了作文里,冲这一点我要给他很高的分。


我们班还有一位女同学,每次上课都很自觉地坐在一排,几乎没缺过课的,而且她给我交的现场考试作文也是工工整整的。有一天我突然发现,连续好几次不见她了,后来同学跟我说,因为她得了白血病,已经走了。她知道她的生命很短暂,她对上课这件事那么认真那么在乎,那是她生命中可能随时都会终结的一个课时。我作为一个老师,和这样的学生相遇有时候也是种缘分。


但是我有时候挺喜欢老师这件事,我跟他们一起看光碟,欣赏一部好的电影。可能有的时候大课堂有将近200个学生,外校的学生也来,我们会买很多糖果、面包、饮料,看一部好电影的时候,大家可以趴着,可以以最舒服的方式,然后嘴里含着糖,然后饿了吃着面包,静静地跟老师看完,然后一起来讨论。我觉得这是教与学的最愉快的记忆。


俞敏洪:梁老师作为老师来讲,真的非常优秀。最后一个问题,对我们直播间的30多万的观众,阅读这个问题最后你对他们有什么要说的吗?


梁晓声:读一本好书,有时如同结识了一些良师益友,和他们围炉而坐。想象一下在外面飘着雪花的冬季里,壁炉里炉火通红,散发出温暖,和几位有品位的朋友在一起谈人生、谈爱情、谈一切的事情,这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不要指望几本书对我们人生带来什么实际的益处,读书它应该成为伴随着我们生命的的一件事情。这样读书坚持到10年之后,会有一个打通,你可以和法院的人们谈法理学,你可以和搞经济学的人们谈论道德感,你可以和搞科技的人谈未来科技的走向。读书数量相对多的时候,即使你改行做商标设计者,你的创想力跟别人都会是不一样的。


我们现在看一些表演,觉得年轻的演员们脸上没戏。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之和。我们每个人凭自己的“和”来辐射所能认识的人,这个范围有多大呢?你对人生的理解有多少呢?但是读一本又一本的书,你会接近你不可能置身于其中的历史,以及结识到多种多样的人。


俞敏洪:梁老师今天已经三个半小时了,从19:30开始在我的平台对谈两个小时,到这来已经一个半小时了,73岁的高龄保持如此的清晰的思维,每天还在写长篇小说,真是体现了我们所说的那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感谢梁老师,我们就不要让梁老师那么累了是吧?


董宇辉:虽然还想问很多,但是我更想让您休息。现在镜头前还有32万人呢!


梁晓声:我的天,人家这么晚了也在听你的节目,亲爱的同志。


董宇辉:大家是想见您。


梁晓声:哈哈哈,我要跟我们宇辉拥抱一下,下次就专门来看你。以后等你不太忙的时候,跟你来讨论其他的问题。


董宇辉:非常期待,梁老师。


最后编辑于:2024/3/9 拔丝英语网

admin-avatar

英语作文代写、国外视频下载

高质量学习资料分享

admin@buzzreci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