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小古文陪你走过第3371天
作者介绍
朱文君老师
全国语文名师,小古文课程首创者,开创小学生古文学习新领域、新策略,编著《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小学生小古文101课》《口袋里的小经典》《让课文遇见小古文》《跟小古文学作文》等深受900万小学生欢迎的小古文读本,引领小学生充满乐趣地走进小古文的学习。
自从董宇辉将他的签名改为“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我决定“粉”他。因为我们敬仰着同一个人——孔子;读着同一本书——《论语》。
小作文事件发生后,董宇辉改了签名
我自己喜欢教《论语》,我也推荐老师们如果能腾出一些教学时间的话,和孩子们共读《论语》。因为,《论语》能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中遭遇困顿、遭遇不公、遭遇小人的时候,依然能坦然,依然能善良,依然守住自己,依然充满君子的光辉,就像今天年轻的董宇辉。
董宇辉有一次在直播时说:“我如小草般平庸,我如野花一般,但我的内心有大江大河,我眉宇之间有山川沟壑,我与你们不一样,这才是浪漫。”我想补充的是,董宇辉的心里,还有圣贤的教诲。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出自《论语·子罕第九》,这是孔子的弟子介绍孔子生活态度的一段话。意思说,孔子杜绝了四种缺点,(从而做到)不随意猜测;不绝对肯定;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百家讲坛著名学者鲍鹏山先生点评说:“杜绝了四种缺点之后即是‘通达’。知识融会贯通,处事不黏不滞,为人宽容仁慈。”看看这次“小作文”风波里的董宇辉,是不是都对上号了?
鲍鹏山先生的《<论语>导读》
借董宇辉的例子,我给喜爱小古文的孩子们讲讲《论语》里的这句名言吧。
我们先看“毋意”和“毋我”。
“毋”相当于“不要”,字音是wú,第二声,不要读错。“意”在这里是“意料”“意想”的意思。“毋意”,就是遇事不要只是凭空想象,随意猜测,想当然。我们对事对人作出的判断,都要有真凭实据,这样,就必须先认真调查研究,这才是负责任的胸襟和态度。
同学们在学校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不实的传言,比如“某某同学说你坏话”之类,如果你信了这些话,很可能因此失去了一位好朋友。这样的教训相信很多小朋友有,所以怎么判断一件事很重要。
现在是自媒体时代,只须用一部手机,每个人都能在公众平台上表达,有很多人说真话,也有很多人说假话,或者凭着自己的猜测编造一些不实的事情,如果你听了就信,那么就一定会接受到很多假的信息,然后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错误的行为,造成不好的后果。
在这次“小作文”风波中,处于风波中央的董宇辉,一定会收到成千上万各种来源的各种说法,很多人觉得他被人欺负了,很多人觉得他付出太多,得到的却是不公正的待遇,也有很多人高薪挖他。但是他没有指责,没有抱怨,没有邀功,更没有一走了之。他说:“互联网上一个谣言,一张P图都可以对人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尽量实事求是,谨言慎行。”这就是对“毋意”最好的践行。
董宇辉对小作文一事的回应截图
《论语》开篇就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董宇辉不仅仅读了《论语》,更重要的是他把孔子的话,真正化为了行动的原则,满怀仁义来感召周围的人,这就是大家最佩服他的地方。
你可能要问,为什么有人遇到事情想当然,喜欢妄加推断呢?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以为是,认为自己很对。所以,孔子要求自己“毋我”。这里的“我”就是指“以自我为大”,盲目自信,自以为是。历史上 “纸上谈兵”的赵括,“挥泪斩马谡”里的马谡,都是这样的人。他们不仅因为过度自信,自以为是,丢了性命,还白白牺牲几十万军兵,多么惨痛的历史教训呀!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就有三千弟子,算得上是当时的“网红老师”了,别人都觉得他没有人能赶得上。可他非常谦逊好学,经常和他的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还感叹:“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意思是说,年轻人值得我敬畏呀,将来的人怎么会不如现在的人呢?
假如孔子穿越到今天,看到董宇辉这样的年轻人,他一定会感到十分欣慰。有句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没有谁是十全十美,没有任何缺点的。董宇辉深深地知道这一点,所以,无论他多么“红”,让两千多万人点赞,他总是保持谦虚、自省,从不说很绝对的话,很极端的话,即便是有人对他做出不应该的事,他的回应也充满善意,留有余地。他在回应中说:“我很年轻,幼稚,缺乏经验,大家多批评,多给我提意见,我会三省吾身,更严格要求自己。”这也是人们在这次风波之后,更喜爱他的原因。
董宇辉对小作文一事的回应截图
同样,孔子有一次遇到一位农夫来请教问题,他谦虚地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啊!这位农夫来问我,我空空如也,哪有现成的答案呀!我只是能从他的那些问题的正反两面去思考和追问,去叩问启发,把问题穷究不已,直到最后,终有所得。这就是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这段话也在《论语·子罕第九》: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这样的孔子两千多年来启发了很多人,也启发了今天的董宇辉,更应该启发以后的更多人。
再说说“毋必”和“毋固”。
“毋必”就是不认为必然如此,不绝对专断。因为,事物总是在变,而且是时时刻刻在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所以有些事情并不像预期的那样会“必然这样”。
孔子在《论语·子路十三》里还说过:“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意思是说,许下诺言,不问是非曲直一定要守信;做事也不论结果好坏,一定要做到底,这类人是糊涂而固执的小人啊!这句话里的“必”和“毋必”里的“必”,都是孔子反对的,因为它违背了另一个原则,那就是“有错必改”。假如我们说错了话,做错了事,就要改,不能硬着头皮,死要面子,把错误“进行到底”。
之所以会“必”,是因为“固”。什么是“固”呢?就是思维有定势,只朝着一个固定的方向想问题,缺少多角度思考的能力。这样思考问题当然会“必”,固执拘泥,不能变通。马谡之失街亭,就是这种固执的结果。如果他当时听取王平的建议,不在山上屯兵,可能就是另一个结果了。然而,他却引用兵法为自己辩解,固执已见,那只能是失败。
反观那些制造“小作文”风波的一些人,不就是这样吗?他们看不到董宇辉书卷气的淳朴与良善,看不到董宇辉金子般内心的纯粹与光芒,他们嫉贤妒能,狂妄自大,私心膨胀,做了耍小聪明的跳梁小丑,和董宇辉的大智慧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人说得好:“聪明和智慧中间隔着纯粹,不纯粹的智慧就降为成了聪明,纯粹的聪明就升级成了智慧。这个世界上,纯粹的东西才能靠近天地万物之灵魂,一个人聪明容不下另一人的聪明,但智慧容得下各种智慧。”
董宇辉曾经在节目中的发言截图
孔子把君子和小人放在一起做过很多对比: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今译:孔子曰:“君子看重的是道义,小人看重的是利益。”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今译:孔子说:“君子向内要求自己,小人向外要求别人。”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今译:孔子说:“君子平和坦然而不骄傲放肆,小人骄傲放肆而不平和坦然。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今译:孔子说:“君子协调和谐而不强求一致,小人强求一致而不协调和谐。
你看,这几句话,句句都说中了“小作文”风波里两种人。两千年前的中国智慧,依然能句句戳中今天世间问题的本质,依然能处处指导今天人们的生活,我们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在《论语》中找到回答,所以,自古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孩子们,和董宇辉一起读《论语》吧!希望将来有更多的像董宇辉这样的年轻人,让中国的未来就像董宇辉说得那样:“更多人生活变美好”。
董宇辉在央视的演讲截图
1.这个班的孩子从零开始学古文,4个月斩获30余项大奖!老师亲述“保姆级攻略”
2.6岁小宝熟背两百多篇小古文!妈妈也曾“踩坑”无数,看她如何扭转乾坤……
3.713分的北大学霸,小时候都在读什么书?
,您的【星标】【留言】【点赞】和点【在看】,都是对小古文最大的支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