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
让书香与您常伴
编者按:不久前,文学杂志《收获》走进“与辉同行”直播间,2024年全年订阅卖出6.3万套,《收获2024长篇小说》季刊卖出1.2万套,成交金额超过1240万元码洋。在此之前的《人民文学》杂志,也在董宇辉的直播间取得了超7.7万套、超1663万码洋的惊人销售成绩。
两次战绩斐然的直播引发了作家、出版人的思考:文学杂志的销售方式和渠道是否迎来了新的变革?带货直播的模式能否持久?文学杂志整个链条上的从业者是否做好了相关准备?……
在这个春天,《人民文学》和《收获》两份头部文学杂志先后走进董宇辉的直播间,留下了惊人的销售数据,成交额也创下了令人瞩目的纪录,这无疑为整个文学圈带来了“强心剂”,尤其对近年来订阅用户不断减少的严肃文学杂志来说,更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近年来,随着“读屏时代”的到来,文学传播格局和生态不断重塑,作家、学者走进直播间卖书已不新鲜。其实,文学的读者一直都在,关键在于在人心躁动的今天,应该如何去寻找、去遇见、去重逢。
2月28日晚,由作家余华、苏童,《收获》主编程永新携手主播董宇辉,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收获》专场直播中,收获1.7亿次点赞,《收获》2024年全年订阅卖出了6.3万套,《收获2024长篇小说》季刊卖出1.2万套,成交金额超过1240万元码洋。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1月23日《人民文学》走进董宇辉直播间的那个“文学狂欢夜”。这是国内顶级文学期刊首次以“带货”的形式出现在顶流主播的直播间。当晚,《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作家梁晓声、蔡崇达做客“与辉同行”抖音直播间,与俞敏洪、董宇辉围绕“我的文学之路”,畅谈文学,畅谈《人民文学》。两个小时的直播,也是获得上亿次点赞,全年12期的2024年《人民文学》杂志共售出超过7.7万套,销售额超过1663万码洋。
这两次均是《收获》和《人民文学》的直播首秀,也是直播间首次“全程只卖一份文学杂志”,可以说是创造了文学界与传播界的历史。
纯文学杂志走进直播间销售,被文学圈内人士称为“寻亲”,是去更广阔的人群中寻找好读者,也是文学与读者“双向奔赴”。联想到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余华《活着》等作品在董宇辉直播间创造的销售奇迹,在一片火热的同时也引发了文学杂志从业者、作家、出版人的不少思考,比如文学杂志的销售方式和渠道是否迎来了新的变革?带货直播的模式能否持久?文学杂志整个链条上的从业者是否做好了相关准备?等等。
《收获》主编程永新
“上直播间是一种新的形式,它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尝试,把好作品、好作家真正送到读者手中。这个方式被证明有效,那我们就有必要去尝试。中国老中青三代的文学读者规模其实是惊人的,等待我们用各种方式去走近。从我们杂志的角度来说,一是要多发挥年轻人的作用,另外就是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做各种新媒体的尝试。我们都不保守,持有一种开放的态度。未来还可以做什么我不知道,但是只要对真正优秀的文学、优秀的作家有用的事情,我们都会去做。”
对于走进直播间的原因,程永新解释道,“把心交给读者,是《收获》的创办者巴金先生说的一句流传甚广的名句,这既是对写作者的箴言,也是对办刊人的要求。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的文学,也许不能解除现实生活的困厄和具体问题,但它能让人去触摸更广阔的世界,能让人的精神和情感更丰厚、更充实、更深沉。”
《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
无独有偶,《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也坦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用户住址的流动和消费方式的变化,许多杂志似乎都渐渐找不到自己的读者了,如同风筝断了线。“他们在哪里?我们用传统的手电筒方式去找他们,照不到了,我们应该用新的方式把亲人找回来。我们上直播,想知道今天的读者如何阅读,如何看待文学。我们希望在这个时代把文学刊物办得像它在1980年代那样辉煌。直播是《人民文学》拥抱现代传播方式的一次尝试。”
在施战军看来,这次直播销量奇迹的背后,是一次优质内容生产与现代传播格局的相互照亮。对于未来,施战军充满信心:“在这个时代,找准人民群众对文学的需求,并请读者检验评判,以不断提升品质。”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钟求是
文学杂志是连通作家、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最重要的纽带。因此,文学杂志的繁荣与否,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社会的文学水准及人民群众对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追求。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鲁迅文学奖得主钟求是认为,文学在不同年代都会面临不同的挑战,也有不同的机遇。文学在当下看似被边缘化了,但实际上,随着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大家的精神需求与日俱增,文学作品当然是最好的选择之一。从某种意义上,文学从未离开我们的生活。“文学与直播相融,一定会产生‘1+1>2’的效果。重新与读者相遇,是所有文学杂志必须去做的事。我觉得任何形式我们都可以尝试。”
小说家杜阳林
小说家杜阳林的长篇小说《立秋》在《收获》杂志上发表,成为该文学名刊2023年最后一期的压轴之作,备受关注。从自己的长篇小说《惊蛰》到《立秋》的火爆出圈,杜阳林对如今的纯文学有着独特的思考。杜阳林表示,古人说:酒香不怕巷子深。时代发展到今天,这句话应该稍作修改:酒香也怕巷子深。这是一个信息高度爆炸的时代,每人每天都被各类信息“轰炸”,如何在海量资讯中选择最适合自己心灵的阅读范本,成为摆在现代人面前一道极其考验智慧与耐心的难题。
“传统主流的纯文学杂志与时俱进地主动拥抱互联网,与当前广受人们欢迎的‘直播间’合作,成为文学杂志在新时代的‘破圈’之举,我认为这是顺应新型市场的抉择。”在杜阳林看来,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深刻反映了现实生活,而且能为读者的心灵注入温暖的力量,无论到了什么时代,文学作品其实都不缺少它的读者,董宇辉直播间与《人民文学》《收获》的两次“联姻”,可谓销量喜人,这也说明了当下喜欢纯文学的读者也不少,只要有合适的契机,有合适的途径,将优秀的文学期刊推到他们面前,这些潜在读者的热爱基因都会瞬间复活。
杜阳林强调,“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于内容,无论是传统文学写作还是互联网时代的流量宣传,倘若缺少内容的支撑,也无法与广大受众达到心灵的共鸣。作为一个写作者,我会更加勤勉地面对自己的写作,注重对作品内容的提升,时刻保持自省的态度,与时代同频共振,拥抱作品‘互联网+’的模式,邂逅更多的读者和知音。”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副编审、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佐红
在当下,好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写出来的,也是包括文学杂志和出版社在内的文学出版推出来的。文学出版是文学生产、传播和评价的重要环节,出版人是文学作品从作者走向读者的重要推手。
黄河出版传媒集团副编审、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王佐红就谈到,对于文学事业而言,创作和传播是两个相互区别但又密切关联的环节。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应该深入考虑如何更深刻、生动地反映这个时代的普遍情绪。与此同时,广大读者的阅读反馈,也有利于作家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创作。对于文学传播领域的工作者而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不断扩大优秀文学作品的读者覆盖面。
王佐红表示:“文学是属于人民的,文学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广大读者的参与。当下文学盛典、直播重要文学活动、让作家出镜,还有《人民文学》直播出圈,等等,为文学寻找到更广泛的读者提供了可能。”
资深出版人、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
“出版人站在作者与读者中间,要同时把握好文学的艺术属性与商品属性,才能促进文学的繁荣。”资深出版人、四川人民出版社社长黄立新认为,“《收获》不管是通过直播带货还是邮局征订,都是在努力搭建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都无损文学的荣光。董宇辉直播带货《人民文学》和《收获》,不是抢夺了别的文学刊物读者,而是开发了全新的读者群,市场需要更多亲近文学的‘董宇辉’。现实是‘董宇辉’少而文学刊物多。从长远看,一个董宇辉救不了文学刊物,大部分文学刊物还需要直面不断改变的市场,大胆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发行与推广方式。”
诚然如斯。“一个董宇辉救不了文学刊物。”文学终究不是热闹,人们需要一个个真正的好故事。在任何时代,文学都首先是“人学”。好的作品永远是一份文学杂志和一本出版物最大的底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真诚对待文字的作者和编者们创造出“打动人心”的文学,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流量密码。
当然,通过直播让更多人看见文学的魅力,看见文学的价值,养成文学阅读的习惯,这或许更具长远的意义。
资料:出版商务周报
作者:何建
编辑:杨子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