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室与梦核的区别 👤拔丝英语网 🕔2024/04/25 7:38 📁地道表达 “你曾经来过这里,但你不记得了。” 文|郭亨宇 编辑|张友发 就算你不了解什么叫“后互联网”(Post Internet)艺术风潮,你也肯定对“蒸汽波”略有耳闻。 2010 年代一群自诩为“艺术家”的互联网前卫分子用 8090 年代的复古滤镜、大理石雕塑和千禧年动漫/像素等元素创造出了这种视觉与音乐风格,并在此后从亚文化发酵成烂大街的元素——什么都可以“蒸”一下的今天,“蒸汽波”已经成为互联网美学最重要的一部分。 到了 2020 年代初期,这群小众的互联网艺术家开始研究一种新的美学风格,“后互联网”的后起之秀、“蒸汽波”的接班人——“梦核/怪核”(Dreamcore/Weirdcore)正在逐渐成为新的互联网先锋艺术。 一张典型的“梦核”作品 与“蒸汽波”类似,“梦核/怪核”通常指一类作品的风格,但比起“蒸汽波”,“梦核/怪核”更碎片化,它可以是一张图、一小段视频或者一段声音。这些作品往往具备一些共性:例如都经过人为的低保真处理让图片看起来像素很低,视频则会添加类似蒸汽波的“雪花”滤镜,内容中经常反复出现相同的格式或元素,以及图片和视频通常配有语焉不详的暗示性文字。 最经典的“怪核”作品之一:“你不好奇里面是什么吗?” 但“梦核”与“怪核”也有区分。“梦核”作品更多旨在营造一种类似梦境的熟悉感,图片和视频通常带有更明亮的滤镜,甚至会制造令人感觉刺眼的特效;而“怪核”作品则色调更偏阴暗,更多营造一种令人不安的诡异感。 但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梦核”与“怪核”作品都试图创造一种“似曾相识”的感受。 《楚门的世界》或许是最早的“梦核/怪核”作品 许多“梦核/怪核”作品会选择一个“阈值空间”作为主体——这是通常是一种现实中常见的过渡性空间,例如走廊、车站、楼梯间、隧道等。这些空间的性质在于连接两个特定地点,人们从中走过但不会停留,但当它们成为主体后,观看者会因为这种“不知从何来,不知往何处去”的临界感而感到不安。 一个典型的“阈值空间” 也有一些“梦核/怪核”作品的主体会选择废旧、狭小的房间和商场。这类作品中会出现一些人为痕迹,但不出现人类本身,这种处理给人一种“有什么人曾经来过”的暗示,有人会因此觉得背脊发凉,有人则会从中感受到安定。 很多时候,观看者对“梦核/怪核”的作品反应来自他们自身相似的经历。这些作品选择的场景:旧房间、儿童乐园、幼儿园、公园草坪等地点,覆盖了大多数人的共同经历。大部分人都有与这些地点相关的童年回忆,同时这些经历又因为时间的流逝变得模糊。“梦核/怪核”会唤起你脑海中碎片化的记忆,进而让人产生“我曾经来过这地方”的既视感。 此外,“怪核”作品还延伸出了一个令都市传说爱好者着迷的“后室”(Backroom)理论。 2019 年,一位用户在国外知名论坛 4chan 上发了一个帖子,帖子主题是请网友们发一些“并不恐怖,但会令人感到不安”的图片。之后有一位网友上传了一张灯光昏黄的库房的图片,围绕这张图,网友们接龙创作出了这个具有互联网风格的都市传说:后室。 这张图衍生出了整个“后室”怪谈,此后它成了后室中的第一层:level 0 “后室”是一个灵感来自游戏的虚拟世界观。通常,游戏在开发过程中会动用大量图形素材,这些素材会集中于素材库方便随时调用。而当游戏出现 Bug 的时候,玩家就会发现游戏中出现了“穿模”现象。 由此出发,“后室”爱好者将我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比喻为一个高等程序的产物,而创造现实所需要的素材全部堆积在“后室”当中。当人在现实中发生了极低概率的“穿模”,就可以卡Bug进入“后室”,而所有人进入“后室”的第一站,就是第0层(level 0)——一个被称为“前厅”的地方。 第 0 层实际上就源于那张发在 4chan 上的昏黄的库房图片。但在后室爱好者为它添砖加瓦增加了不少设定后,它成了“怪核”最重要的分支。 据描述,第 0 层是一个无限循环的空间,这里只有散发着霉味的潮湿地毯和泛黄的墙纸,昏黄顶灯发出着永不断绝的“嗡嗡”声。普通人要在这里生存下去极其困难,但只要找到方法,你就能活下去,甚至找到前往“后室”其他层级的入口。 目前,“后室”已经被创造出了999层(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每一层都有其截然不同的生态环境和生存其中的“实体”,这也让不同层级拥有不同的危险程度。 例如第1层(level 1)被称为“宜居区”,据描述,这里是“一个巨大的仓库,有混凝土地面和墙壁,裸露的钢筋,墙壁上放置着昏暗的荧光灯,还有低垂的雾气”,它的危险等级为1。 level 1 中的一角 第486层被命名为“高中校园”,它看起来与普通的学校无意,但地下室潜藏着会威胁生存者的实体,因此安全等级为4。 第905层“无尽公路”的危险等级为“V”——这意味着它的危险等级是多变的。这是一条无尽循环的公路,随着循环的叠加,危险等级会从1逐渐升高,最终幸存者将进入“死区”,无法生存。 处于第一个循环的 level 905 人类抵达“后室”后需要大量生存手段才能保证存活,并且通过不同的方式,人可以在不同层级间穿越。 这一切都是一种虚拟设定,从某种程度上总结,“后室”就是加入了“怪核”创作的“动物园怪谈”。目前还一直有网友在完善999个层级的词条,并不断增加新的层级。 在不断接龙创作的过程中,“后室”的热度也被一些游戏厂商看中。2019 年由独立游戏工作室 Pie on a Plate Productions 开发的同名游戏登录 Steam,在目前 2859 条评论中收获了 85% 的好评率。 此外,基于“后室”的 Minecraft 模组也已经由不同玩家制作并在游戏社区发布,但由于“后室”本身尚未完善,模组也还处于持续开发更新状态。 虽然大部分关于“后室”的词条都来自国外论坛上的创作者,但国内也有一群“后室”爱好者在参与创作。在 wikidot 的后室中文站点上,你可以看到由国内创作者编写的原创层级,目前层级列表的长度为499个(level C1~level C499),但大部分层级依然在创作当中。 C-72层“外婆的澎湖湾”,请不要在意它为什么叫这个 “梦核/怪核”的诞生当然是缘于当下这个互联网时代,利用数字手段对现实对象的处理,背后隐藏着数字生活与现实生活之间边界逐步模糊的逻辑。 社交网络盛行之下,每个人都有条件拍摄叠了无数层滤镜的自拍照和短视频,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虚拟的线上身份已经成为生活中的重要一环。既然如此,人们当然也可以拿起手机拍下意义不明的图片,并用机器生成的滤镜再加工,让它实现“去现实化”与“去真实化”,成为一件“后互联网”艺术品。 假如说“蒸汽波”还只是在给现实增添一层滤镜,那么如今,现实生活则彻底成为了待虚拟化的“物料”。人们在网络上交流、创作、分发,共同构建一种美学风格,完成一个都市传说。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在“梦核/怪核”与“后室”怪谈中得以展现——虚拟成为主体,现实成为附庸。 Text. 上一篇: 喜欢梦核一般是什么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