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打工度假马来西亚

ads



 「 我想那么年轻,干净

那么寂寞地生活着

直到自己可以毫无防备的

突然消失在马路的那一天


THE PAST

澳洲往事


前段时间中秋节的时候,我和当年在澳洲打工度假认识的一位上海阿姨打了一通电话。和她的一通电话,让我回忆起当年在澳洲看见的一些上一代华人生存现状。





#1

/ 回国还是留在澳洲

或许从未是个选择题  

这位上海阿姨是我当时在布里斯班工作时的舍友,那时候我刚结束农场的工作,回到布里斯班的时候口袋里只剩500块钱。所幸当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找房经验,所以我找到的share house尽管不在市区,但半个小时公交就能够直达家门口。


这个房子的房东是个马来西亚人,当时我去看房的时候房子里只住着两个人,一个是这位上海阿姨,还有一个是阿姨的干儿子,也是一个上海人。我觉得房子的地理位置很不错,虽然内部稍显破旧,但是非常的干净整洁。一周的租金只需要105刀澳币,所以当时我没有多少犹豫,很快就租了下来。



那时候我花了一周时间找到了一份在日本餐厅的工作,餐厅离公车站走路不太远,每天上下班非常方便。当时每天上午我九点出门去上班,晚上10点多下班回家。第一天下班的时候回到家,发现自己上午晒在阳台的衣服全都被整整齐齐地叠好了放在家里的椅子上。那时候家里大家都休息了,我下班后很疲惫没想太多,回到房间就睡了。第二天下班的时候稍早些,衣服还是一样被整齐地叠放在椅子上。我问阿姨,这是谁给我叠的衣服。那时候我们还不太熟悉,甚至说话都还不超过十句,阿姨操着浓浓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跟我说,“这是我帮你收的衣服,晚上露水太重担心你衣服又湿了。”


刚来到这个房子里的时候并没有太多的注意眼前的这个阿姨,我仔细看她大概有60岁的样子了,穿着非常朴素的衣服,个子小小的。大晚上下班回家又困又累,我突然觉得有些感动。阿姨接着说,你们年轻人白天出门去工作,家里的事情我能多做就帮你们做点。屋子里每天都被阿姨打理的干干净净,很旧很旧的地瓷砖被拖得岑亮。那时算是我努力攒钱的时候,所以生活中并没有什么社交,刚在店里工作的时候总是不记得很繁复的菜单和酒名,常常在夜晚独自坐最后一班公交回家。所以我突然在第二天开始,感受到一种莫名的温暖。


尽管住宿的环境并不那么好,但好像家里有人总是开着灯在等你回来。



当时我工作的时间是周一到周五,每天回到家客厅的灯总亮着,椅子上的衣服再也没变过。阿姨常常在听到我开门的声音后会走出房间陪我聊会天。那时候我通常下班后十点多才开始吃晚饭,她有时候会给我留一些自己做的饭菜,很像是妈妈的感觉。她会问问我今天工作中发生的事情,也会给我一些工作上的建议,后来慢慢地,她也开始跟我说起自己的故事。


阿姨说,这栋房子是她儿子的,房东是她的儿媳妇。她和自己的丈夫花了很大的一笔钱将儿子送来澳洲读大学,然后儿子毕业以后便留了下来,后来结了婚,生了两个女儿。几年前阿姨的丈夫得病去世了,留下了一套上海的老房子和一些存款。存款给了儿子在布里斯班买了现在的这套房子。阿姨说,现在她儿子儿媳妇已经搬走了,住到了另一套新的房子里。两年前她的儿子花了好大的力气将她劝来了澳洲,希望她可以帮忙带孙女,阿姨便过来了。但在家里和那位马来西亚的儿媳妇相处的并不好,现在儿媳妇甚至在搬走后已经不让她再去看孙女了。


阿姨常瘪着嘴跟我说:“谁想帮他们带小孩,我一点都不想帮他们带小孩。”但我总偷偷看见她在手机里翻着孙女小时候的照片。阿姨说,“我来的时候把东西都带来了,现在回也不好回去。好像有的时候儿子又需要我。”


她现在住在这个旧房子里,需要帮儿子儿媳妇打扫房子院子,来抵住宿费。


她跟我说,她的小孙女最喜欢粉红色的东西和芭比娃娃。


后来周末的时候,我有时会跟她和住在屋子里的大哥一起出去闲逛,阿姨说,这个大哥也移民留在了澳洲,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去找工作,也不大爱跟别人社交。除了阿姨之外他好像没怎么跟别人说过话。平时见到我只是礼貌的点点头。但是,阿姨说,“他一个人在这里也挺孤独的,我们一起搭个伙,我认他做干儿子,平时给他做做饭也挺好。”


两个人一起在异国他乡,总比一个人好。






#2

/ 「他不是听话,是懦弱」  

澳洲年度促销节的时候,阿姨的一个朋友来找她,是个香港的姐姐。那个姐姐曾经也住在这个房子里,后来读研时候搬去了墨尔本。这个姐姐见到了阿姨非常兴奋,跟阿姨说,她马上要结婚了,邀请阿姨去参加她的婚礼。后来我们聊了起来,她说,阿姨是个非常好的人,但是。她突然涨红了脸,“她就是太宠溺她的小孩了。”她变得有些生气,“她的儿子让她来到这里,但是却把她一个人丢在这里,阿姨一句英语都不会说,每天只能自己呆在这个破房子里。”她说,甚至她的床垫,说了好多次了房东都不愿意来给她换新的。现在因为有新的人住进来,所以阿姨为了不让别人睡没有床垫的床。她就把自己的给别人睡了,她现在就在自己床下面垫几块废纸箱。


那个姐姐说着说着扭头对阿姨说,“你快回上海吧,千万听你儿子把你的老房子卖了。”


那时候我才知道,阿姨在纠结着是否要将他们上海的老房子卖了。她的儿子让她把房子卖了把钱分一半给自己装修新房子,顺便给自己的小孩读书用。阿姨说,“我知道我儿子不坏,但他太听老婆的话了。”姐姐在旁边忿忿不平,“他不是听话,是懦弱。”


阿姨说,儿子总来劝她,她也不知道要不要卖了老房子。


阿姨日常的社交生活就是在我们住的那个地方和附近的华人阿姨叔叔们聊天,他们常常在吃了晚饭后去到家附近超市的门口,坐在一把长椅上开始闲聊。有的时候有些阿姨们会来我们家里坐坐。那天来了一个北京的阿姨,她坐着聊起了自己家里的事情,她说,自己的儿子对她可好了,她每天几乎什么都不需要操心。然后从包里掏出了一些东西,说这些都是她儿子买给她的。其他没来家里的人总是在超市里匆匆遇见就说自己要赶回家做饭了,一会孙子就该放学回家了。


我好像没什么立场去分析阿姨的生活,但是我总跟阿姨说,如果你更想回到上海你就回家吧。


阿姨说,“上海有很多我的小姐妹,我们也常常约着吃饭。小日子过的也挺开心的。”





#3

/ 澳洲上一代华人现状 


后来我在布里斯班工作了一个月,攒够了一笔钱便回国过年了。重新回到澳洲前,阿姨给我打了通电话,她让我一个小女孩不要太奔波了,先回去布里斯班,她给我找住宿。我离开的时候房东正好要重新装修这个房子,因为她的两个女儿读书的学校在这附近,那段时间阿姨和大哥天天在外面看房子,阿姨说,“这两个小孙女的房间肯定还是要粉红色的。”


他们找了快一个月的房子,房东给的期限很直接,那一天必须就得搬出去了。我回到布里斯班后,阿姨已经和大哥搬到了一对老头老太太的房子里住了。她一直让我买回到布里斯班的机票,她说,我们住得近,我也方便照顾你。于是我重新飞回了布里斯班。



阿姨给我找了一个老奶奶老爷爷的房子,也是华人。他们家本来不出租,大概是阿姨跟他们说了好些话,他们将二楼的一个空房间腾出给我住了。平时房东奶奶要求很多,我只能使用她规定的碗筷,做饭时候她会在旁边盯着,一边絮絮叨叨地说些话。爷爷相比起来温和很多,奶奶对我提出一些有些无理要求的时候他会帮我说话。然后得到奶奶的一通数落。


所以住在那里两周的时间,我通常都呆在自己二楼的房间里,很少出门。


有时我会去阿姨和大哥现在住的房子里看看他们,也会告诉她现在住的房子一些现状,她有些无奈,“好像总有些寄人篱下的感觉,之前就算是在异国他乡认识的社区里的朋友,现在住在他们家里的时候,水电都不敢多用些。”


阿姨说,还是住在之前的老房子里好。


在房东爷爷奶奶家里的时候,他们白天呆在家里,奶奶无所事事的时候便会开始数落爷爷,爷爷被说累了就会自己出去走走。他们最期待的时候是傍晚,家里的锅灶灯火开始打开,没多久他们的儿子会带着孙子回家。儿子坐在饭桌上问孙子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事,孙子操着一口流利的英文告诉他爸爸今天的故事。爷爷奶奶还站在灶台边上做菜,一大桌菜,但只有两个人正坐着吃饭。


奶奶的态度和白天时对我和爷爷截然不同,她小心翼翼的问孙子今晚的饭好不好吃。孙子随意地抬了抬眼,回了两句。继续操着英文告诉他爸爸今天发生的事情。


每天晚上吃过饭后他们就匆匆离开了。


然后是厨房里有一段好长时间的忙碌。


我觉得有些难过与窒息,所以不到两周的时候我就提前定了飞往珀斯的机票。提前和阿姨还有爷爷奶奶说我要离开了。阿姨这次不怎么再劝我了,她无奈的说“小丫头你自己一个人又跑去另一个城市,要注意安全啊。”


那时候我不断的流浪于各个地方,并不知道自己究竟能为阿姨做些什么。


我还是在走之前告诉她,你想回上海就回去吧。


在那么多人想要挤破脑袋拿到澳洲永居与绿卡的时候,我却在那时候看见了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子女,来到了全然陌生的环境。他们明明已经很大了,但他们却如同新生儿,只是与当时满怀期待体验一切新事物的我不同,他们像是走失在一片雾茫茫里,不知所措。


在国内时需要照顾孙儿的状况,并不会因为移民而有什么好转。毕竟,那些未被改变过的想法仍旧深深根植于几辈人里。


前些天我与阿姨通了电话,我问她上海的老房子卖了吗?她说,还是卖了。但是她在上海换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小房子,她回到了国内,每天的生活都很开心。


我想,这应该是最好的结局。









阿绵的聊天时间

 

chatting time



你的每一次转发点赞在看,都是对原创的支持

设为星标🌟 | 不错过我的每一篇推送



本文由拔丝英语网 - buzzrecipe.com(精选英语文章+课程)收藏,供学习使用,分享转发是更大的支持!由 澳洲万事通网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后编辑于:2023/4/13 拔丝英语网

admin-avatar

英语作文代写、国外视频下载

高质量学习资料分享

admin@buzzreci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