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一定一定要打开这个视频,保证很精彩
我是一个出生普通的四川小镇姑娘,从小没有学过琴棋书画,也没有上过课外补习班和兴趣班,没有很高的智商,没有出众的特长,高中的学习成绩也是一直处于班上的中下游,连小镇做题家都够不上,18岁前的人生轨迹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
一来家境普通,二来父母也都没有读过大学,没有重视教育的意识,爸妈对我生活,学习,重要的人生抉择,全都没有约束和干预,算是完全放养,所以也还算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也养成了喜欢自由,不想受约束和管教的性格。
(高二的照片)
说几个事情让大家感受一下
第一件
当年中考,我考了640多,我完全能读广安一中(当时我们那里最好的公立高中),但是因为不想住在亲戚家(爸妈那会在广州工作,老家没人照顾我),选择报考了差一些的广安二中(离亲戚家比较远),可以自己住校,不受约束。
当时亲戚一直劝我妈,不要由着我的性子(亲戚也是为我好,长大了能理解大人的苦心),但是我妈还是尊重我的选择,最后读了差一点但是可以住校的高中
第二件
高中毕业,带着自己存的两千多人民币,完全没有和父母商量,没有任何了解和做攻略买了一张去云南的火车票,独自一个人跑去云南毕业旅行。我人到云南才告诉我妈。我到云南才发现自己太天真了,自己带的钱完全不够,我妈最后资助了我的毕业旅行。
当我在云南玩了一周多才回家,大学志愿都是找朋友帮我填的(当时人在火车上), 我进家门的时候,我爸妈和我弟刚好在客厅吃饭,当时极其心虚,心里想着肯定会被骂,没想到,我爸妈就跟没事发生过一样,什么都没说。
常说幸运的童年能够治愈你的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去治愈童年,虽然有时看见别人精通琴棋书画,会非常羡慕,也很遗憾没考上一个好大学。
但是幸运的是从小自己为自己做决定,让我养成了独立,坚强,乐观,敢拼敢闯,不服输,不抱怨,凡事靠自己的性格
长大后才发现,这漫长的一生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让你从黑暗中走出来的,不是童年那会学的各种兴趣班和课外辅导班,也不是高考中多对的那几道题,而是乐观坚强,坚韧不拔,敢想敢做的品格,这些才是人生长跑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希望很多年之后,别人问我,回想你这一生,你最痛苦最难熬的事情是什么,我希望我仔细想过之后,淡淡地说一句,我全都忘了。
对往事绝口不提,对生活没有怨气的人会由内而外的散发贵气,眉宇间写满风调雨顺,安静与暖,安然于心不急不燥,清淡欢颜,这个世界会给你开更多的绿灯。
事事如意那就不叫生活了,所以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不问过往,珍惜所有的不期而遇,看淡所有的不辞而别,人生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岁有一岁的味道,生活慢慢来,你又不差。
高考
2014(18岁)
那年18岁的盛夏
2014年,那年我18岁,高考考了446,离本科线还差15分,本来是打算复读,报名费我都交了,当时陪朋友去选专业,看见一个叫西餐工艺的专业,觉得很有意思。我就决定放弃复读。父母对于我是要复读还是学西餐这个专业,都没有任何干预且支持我的决定。
出身普通,大专,蓝领专业,这样的人生起点,我猜你一定会觉得这个孩子的一生大概会生活在社会底层吧
国内高考被视作一次改变命运和阶层的机会,如果高考失利,家境也不行,大概是预示着你往后的人生希望渺茫
最近非常讽刺的一句话
时代送走了廉价的农民工,却迎来了廉价的大学生。现在两三千的工资你招不到一个农民工,但是你却可以招到一个普通大学生,然而这些大学生就是十年前那批农名工花血汗钱辛苦供出来的
中国得益于人口红利,劳动力是最不稀缺的资源,工作自然而然被分成三六九等,供需关系决定工资和待遇。中国教育的本质就是筛选,初中筛掉那些不努力的孩子,高中筛选掉那些不够聪明的孩子,最后那些既不够聪明又不努力,家境也不好的孩子就被分到社会最底层。
换到四十年前,1978年前,考上中专和北大一样能拥有美好人生,那会中专毕业有干部身份,技校毕业可以直接进工厂,工人的待遇十分优渥,职校比普高更香,大家都以进工厂为荣,这得益于当时中国的低端制造业高速发展。
但是到了1996年国企工厂的工人裁员潮,造成当时职业技校的毕业生供过于求的局面,工人待遇越来越差。到了90年代职校从尖子生的理想变成贫困生的无奈,进厂打螺丝也成了一份不体面的工作。
最近两年大学生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高级技工却每年缺口近千万,所以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和鼓励职业技术教育,有没有当年历史轮回的那个味道了。
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话
学历不仅是敲门砖,还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如果我没有读过书,我可以心安理得去做服务员,快递小哥,流水线工人,可又偏偏读过点书,混的不如意又放不下读书人的身段,所以高不成低不就,我见了外面繁华的世界却又没有与之匹配得能力
但是大家不要为此焦虑呀,现在中国的白领和蓝领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换个角度来说这是中国在慢慢在从发展中国家朝着发达国家前进,当每个人的劳动付出都得到应有的回报,当有一天在中国不能随随便便点得起外卖的时候,中国应该应该是发达国家了
当下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未来人口红利期慢慢消失,现在当下大家瞧不起的蓝领工作说不定会以后变成高薪行业,一些发达国家就验证了这一点
所以18岁没有考上一个好大学,人生并不会就此完蛋,因此自我放弃才会。重要的是要尽早找到自己热爱和天赋所在,选一个自己喜欢且擅长的专业, 在行业里面深耕,在领域做到极致
大学(大专)
2014-2017(18-21岁)
chapter1
大专三年,虽然没有好好读书,但是在专业课方面非常出色和耀眼,得益于我自己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专业方面我在我们全年级我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我们学校被邀请参加上海举办的全国高校西餐比赛(团体赛),学校西餐的专业老师都是直接找到我,让我做为领队参加比赛,然后给我挑了四个帮手。并且参加比赛的几套菜品全权由我设计。
(当时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之全国选拔赛的比赛现场照片)
当年刚好又碰上了四年一次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个人赛),我代表学校参加四川省选拔,最后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赛的选拔,最后虽然没选上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大赛(西餐组),但是也让我受益匪浅。这次同样参加比赛的菜品设计全权由我说了算。真的这是我大学生涯最高光最开心的时光了。
(代表四川省参加比赛)
chapter2
大学里回想起来,我做的最正确的事就是去EF英孚学了一年英语,EF是一个通过素质教育的方式让你学会开口说英语,通过线上加线下外教小组讨论课,各种手工课和去餐厅吃饭加上各有趣活动,情景化地学英语
我当时一心想出国实习,所以很想去学,但是7年前一年两万的学费确实难住了我,当时我家里确实比较困难,很难拿出两万让我学英语,我想尽办法,尝试我自己找朋友借钱,最后也是没有借到,最后我妈经不住我又哭又闹,找亲戚借了两万给我学英语。
现在回想非常感谢我妈的无私支持,那一年确实在让我能开口说英语,沉浸式的学英语让我刚来澳洲的时候,简单口语交流没有太大的问题,让我不怯场。
EF最有意思的户外活动(老师带着我们去私人手工烘焙厨房做苹果派)
大学里面也有两件事让我很遗憾
第一件事
我们大学是全国西餐专业最好的学校,没有之一。所以我们学校每年会有和法国当地著名西餐专业的学校相互交换学习的机会,每年有7个名额可以去到法国当地学校插班学习两周的机会
参加这个项目需要交一万多的费用,当时非常渴望能去法国学校交换学习的机会,因为家里拿不出报名费,错过去法国交换学习的机会。
大一暑假,与学校合作的实习中介,有一个去美国三个月交换实习的项目,同样是因为家里确实拿不出钱,没有机会去参加
当时我是十分向往国外,真的真的非常羡慕那些能去的同学,这也是我大学里面最遗憾的事情了。
第二件事
我们是三年大专,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去到单位实习,我们是原则上不能自主实习.实习分两类,一类是国内实习,一类是出国实习,出国实习的项目是学校和校外的中介合作,实习的目的地有邮轮,迪拜等一些中东国家,新加坡,美国,澳洲(后来从来澳洲实习的同学哪里了解到,原来中介给我们办的是WHV462签证,只是帮忙找工作而已)
邮轮和中东国家实习项目费需要两万左右,新加坡和澳洲光是中介费就需要5万,加上签证费,考雅思,机票,体检,一共大概需要6万的样子,我当时非常渴望去澳洲实习,但无奈家里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钱,我也不想将就去邮轮或者中东实习,最后就去上海实习
大一我就知道了WHV签证,所以虽然实习没能去澳洲,但是我一直没有放弃,想着等拿了毕业证就靠自己申请WHV(462 Visa)去澳洲
当时我们年级有四个同学去了澳洲实习,我在上海实习的时候,看到其中一个去澳洲实习的同学发在澳洲跳伞的朋友圈,我现在都还记得那种又羡慕又刺痛的感觉
CHAPTER 3
现在读书还能否改变命运?
一部记录片叫做《一群穷孩子的人生实验》,或许它给了我们一种解读
12年前,一群理想主义教育者,在北京从60万人中挑选出24个智力超群且家境贫寒的穷孩子,让他们上天才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不但提供国内最好的教育资源,且更加注重培养孩子的素质教育和开拓见识和眼界。
小升初,没有北京户口,以及父母的原因一部分人陆续放弃继续参与实验,第一次出身开始主导孩子们的人生方向
因为没有北京户口无法在北京参加高考,虽然项目方出钱让孩子们就读新东方国际高中,因为一部分孩子的父母觉得出国留学不应该是他们这个阶级应该做的事,强行让孩子退出,这些孩子有的去了中职,有的回了原籍读书,其中大部分没考上大学。
最终只有几个孩子进入了新东方国际高中,他们看得到了更大的世界和更加开放平等的教育,但也强烈感受到了和其他同学出身差距
那时他们也努力融入国际学校,高一他们就同步国外课程,相信自己可以出国读书,最后学费和房租由项目方出资,但是生活费需要家庭支付或者自己打工补贴。这笔费用大概是每年五万左右,这和其他留学生出国一年费用相比来说真的算很少很少了
但也就是这五万块钱让一半的家庭都放弃出国留学,这些孩子有的读了大专,有的参加工作,有的回原籍参加高考
青云计划虽然没有达到当初把所有孩子送进名校的愿景,但也确实改变了一小部分孩子的眼界和命运,他们中有一个孩子顺利去到澳洲读书,有两个有北京户口的孩子,一个顺利考上了北大,一个去了国外的大学。
事实上孩子的成长是一场接力赛,孩子大多都是手握父辈的资源,站在父辈的肩头上看世界,孩子最终的高度还取决于父辈的积累和眼界,这就是为什么青云计划越到最后越显得无力
父母的认知高度,信息差和视野,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甚至左右孩子人生
CHAPTER 4
那些智商高但是原生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到了现在出现一个新的代名词“小镇做题家”。
网上给到的定义是指,出身于十八线小城市或者县城,因为擅长应试做题,因而高考取得不错成绩,最终进入名校的学生,却因缺乏见识和社会资源,多年苦读,也无法追平原生家庭和出身的巨大差距。
大学入学时即人生巅峰,进入大学和社会就被各种吊打(抛开那些万里挑一的天才,某个领域天赋极高的那一小撮人),高中以前的人生规则都是单一的,分数即一切,而进入社会就会发现社会的规则是混沌的,学校的那一套拿到社会根本行不通。
一方面到了社会上,能力反而不是最重要的,人情世故,知变通,懂进退,和人打交道,团队合作,领导力,这些学校从来不教的软实力,反倒是更加重要的能力,就是人们称之为情商的东西。
另一方面吗,很多时候小镇做题家在面临学业,就业,婚姻等一系列人生重大抉择的时候,因为没有家庭兜底,少了一份底气和魄力,试错成本高,容错率低,面临选择,迫于现实的压力,只能选择短期高收益,但对长期发展不利的选择。
大家质问,为什么接受了国家最好的教育资源的你们,不心怀家国的高尚理想?
这是一种何不食肉糜的傲慢
面对生活的窘迫,面对日复一日的重复且枯燥的生活,要做到长期主义和且延迟满足,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虽然他们可能过得又卷又不太得志毕业于名校的那一批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了父辈的命运,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虽然他们比不上城市里父辈赶上时代红利的中产阶级们,但是比起他们身边一些没有读书的小镇青年,已经好太多,他们有更多的上升通道和选择
能说小镇做题家就是失败的吗,我想说,他们是值得佩服的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虽然没能改变命运,但却至少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有相对更多选择的机会和对生活说不的底气
CHAPTER 5
有时我们的原生家庭可能无法为我们提供太多额外的助力,可能很多时候你渴望的东西,得到的会比其他人晚一些,但是没关系呀,只要自己努力,那些你曾经羡慕的,终有一天你也能够拥有
《Older》这首歌里面有几个歌词我很喜欢
The older I get
The more that I see
My parents aren't heroes
They're just like me
Cause loving is hard
It don't always work
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一生向阳
最后我靠自己的努力,在上海实习的第一年存下了三万人民币去了一趟斯里兰卡和马来西亚,毕业后的九个月靠自己存了五万,做了出国需要的五万存款证明,自己申请准备所有材料,并且成功下签澳洲WHV签证。
最后那些去澳洲实习的同学,基本都只待了一年就回国了,反而,两年之后靠自己去澳洲的我,真正留下来并且融入澳洲。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数,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时区,所有的经历都会准时来到你身边,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
送给那些身处逆境和焦虑的你们一句话,共勉
不要慌不要慌,太阳下山有月光,月光落下有朝阳,昼夜交替,总有欢喜,不必焦虑别人比你提前拥有,即使深处黑暗,抬头也可以仰望星空,天终会亮的,错过落日余晖,还有漫天星辰,每个人花期不同,我们不必太焦虑慌张,慢慢来,总有绽放的那天,各花各有各花香。
所以回答这章开头的那个问题
现在读书还可以改变命运吗?
在我们父母那一辈的时代,读书很大机率是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因为在改革开放初期,高学历还是一种稀缺资源,并且他们也赶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红利期。但是到了我们90后和00后,学历面临快速贬值,当人人都有的东西,也就等于人人都没有
所以当一纸文凭不再能赋予你更多的附加价值和光环的时候,综合素质和能力比单一的分数更重要,与人相处的能力比应试技巧更重要,选择比盲目努力更重要,资源比智商更重要
但是读书依旧是帮助那些真正处于极度落后,贫困的大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的有效途径,高考对于普通人来说,依旧是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所以读书不一定能改变每一个人的命运,但是一定可以改善生活
工作(上海)
2017-2018(20-22)
托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福,我算是自主实习 (理论上是不允许自主实习,我们这个专业的实习学生就是各个餐饮企业眼中的香饽饽,懂得都懂)
因为大学频繁参加比赛,和专业老师的关系都比较好,第一份工作也是我们管实习的老师给我介绍的工作,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外滩人均上千的超级高档意大利餐厅
我记得实习的第一个月拿了5千4(6年前),当时身边同学还都拿着1千多的实习工资,实习结束后换了工作,毕业的第一年工资每个月平均9千到1万的样子(6年前),虽然说这个工资说不上多高,但是比起身边的同专业的同学,那真的的一骑绝尘了
因为明确知道自己的目标,我的目标是要自己存钱去澳洲,所以我没有选择去那种又苦又累钱又少的米其林餐厅,而是去了一家有活力给钱多的小店,当时后面基本上是从自己管整个厨房到管整个店。
说实话去小店也学到很多,看着老板娘一路创业从一家14平方的小店开到现在上海20多家,而且每家都非常有趣和有特色
作为一个老打工人,给一些刚入职场的小白们一点小建议
我觉得人生的一份工作非常重要,一定要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明确的目标
1.到底是追求“大城床” 还是 "小城房”? 到底是“ 追求职业理想” 还是 “ 追求赚钱 ”?
我的观点是
父母弱,你就学做生意,改变命运
父母强,你就背靠参天大树,入仕做官
宗族强盛,你就利用家族的名望,在本地发展
家境贫寒,你的出路就是远走他乡,寻觅机会
母弱出商贾,夫强做侍郎,祖旺留原籍,家贫走他乡
2. 保持一直学习和成长,做到不可替代
不管你是读的985/211还是蓝翔技校,学校的最终目标都是把你培养成一名合格的螺丝钉,让整个社会有序运转
所以学校里面教的都是一些用来谋生的知识技能,但是从来不会教你如何赚钱,如何与人打交道和处世之道,所以毕业不是学习的结束,恰恰相反,出到社会才是学习的开始,只不过不会再有人监督你学习了
上班的本质就是用你不可再生的时间换钱,要在这个过程中获取成长或者资源,要当下的短期的高工资还是未来的可能性,选择前一定要权衡利弊,千万不要只知道单纯地做一颗螺丝钉,要么做到打工人中的不可替代,要么积累原始资本成为资本然后成为资本
如果你每天上班摸鱼,朝九晚五,不与时俱进自己行业的知识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认知,时代抛弃你的时候,甚至不会和你打一声招呼,你对于资本来说就是一颗弃子,他们只会再找一个身体更好,更能加班吃苦的螺丝钉,如果你不是不可替代。资本的本质是利益最大化
3. 选好适合自己赛道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选择适合你自己赛道和成长方向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到了工作中你会发现你的个人性格会很大程度上影响你个人的职业发展,个人专业能力更强还是管理能力和领导力更加出色,会决定你的职业发展方向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很多时候难的往往不是工作本身,难的是在职场上如何与人相处打交道,人情往来
4.初入职场,做好心理建设
钱难挣,翔难吃,亘古不变的真理,刚开始工作的哪一两年是最难的,即使你在大学期间专业能力很强,但是到了职场你会发现你其实什么都不会,所有东西需要从头开始学
实习生的你就是干着最脏最累的活,受尽委屈,拿着最少的工资,住得离公司最远的受气包
如果你情商高一点,能和你身边的老同事或者领导关系处融洽,或者你家庭能给予你经济上一定支持,你可能会少吃苦,千万不要又菜又刚,真的会受尽委屈,职场之路也会很坎坷,而且一定记得职场无 “ 朋友 ”,利益面前不要谈感情。
5.对于职场霸凌和老板的压榨说 “不”
初入职场既不能太刚也不能太懦弱,有时候同事怎么对待你,真的不取决于他是不是一个有素质的人,而是取决于你是 “谁” 挑软柿子捏和欺软怕硬是人的天性
出入社会的人大多心思单纯,最容易被老板PUA和画大饼,白嫖你加班,一定要擦亮眼睛分辨并且勇敢说 “不”。
工作和人生一样,也分三重境界,以谋生,以谋爱,以谋求众生
人生嘛,求上得中,求中得下,求下而不得,年轻的时候要和优秀的人一起工作,学他们的工作方法,待人处事,比赚多少钱重要。所有的学习,最开始就像在照镜子,无非是学到了换一面镜子,直到有一天你发现,新的镜子里面是你自己,你就有自己的方法了,你就可以做别人的镜子了
澳洲
2018-2022(22-27)
CHAPTER 1
时间线
2018.05-2021.05 :WHV(462)三年
2021.05-2022.07:转成伴侣签 ( 他是雇主担保482 ),所以我自动转成雇主担保
2022.07.15 :递交186 签证申请 (等待下签中)
在疫情之前的一年半,虽然条件挺艰苦,熬过来也很不容易,但是因为年轻,刚来对于一切都还有新鲜感,也就不觉得太苦了。
往期文章链接;三年 打工 度假
在澳洲最难熬的一段时光
第一波疫情爆发的时候在凯恩斯,足不出户在家待了四个月之后,2020年6月份从凯恩斯到悉尼重新开始。当时身上仅有不到3千澳币,三签也才刚刚开始。我的打算是最后一年拼命上班,存够钱之后回国创业。
因为第一波疫情的冲击,当时好多餐厅关门4个月,使得找工作非常艰难,但是我想法是什么都不挑,有工作就行,那会差点就去按摩店或者肉厂上班,幸运的是最后还是找到厨房的工作
刚回悉尼,因为没钱就找了一个打工换宿的地方。一个华人大学老师,在UTS这边有很多套房子,专门租给中国留学生,需要人去房子公共区域打扫卫生,打扫一间换一天的住宿。
那段时间简直是我的人生噩梦,一周让我搬了三个不同单元的房间,有时候出租的房间会有一点空档期,就那给你住一下,后面我住了两周多我就搬回到青旅了
在青旅那会我住的四人间,因为疫情的管控,每个房间最多只能住一半的人,房费我一半都是一周一付,有时booking比较满,还时不时要换房间,另一个床位也是时不时换人。
刚开始一份工作的时候还能坚持坚持,后面我开始上两份工作的时候,因为我一份工作是在cafe餐厅,早六晚三,下午3点下班,坐一个多小时车到第二家餐厅上晚班,上到10点半下班,回到青旅洗漱完已接近12点,明天一早还需要5点起床。
两份工作的时候只有5个小时能睡觉,有一次12点上床准备睡觉,对面床位的小姐姐一直在打电话,吵得我睡不了觉,一直到一点了还在打电话,我只能让她闭嘴,说了3次还在打,最后我直接发飙了。
第二天,我就找到之前打扫卫生换宿的华人房东,找他租了一间合租房间,室友都是留学生,后面和房东也是发生好多drama。
那段时间,一周三到四天都是早上5点起床上班,一直到半夜11点半到家,每周只休息一天,一周上班时长70+,因为想着还有不到一年要赶快存钱回国创业,拼了命上班。
那段时间真的好苦好难熬呀,居无定所,频繁地到处搬来搬去,早起,严重睡眠不足,没有社交,单纯赚钱的工作机器。每天都感觉超级漫长。时常吃着吃着饭,眼泪就掉到碗里了。
CHAPTER 2
在日子很艰难且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怎么?
我想说
熬着,活下去就是答案
苦难难夺凌云志,不死终有出头日
很多时候努力不一定会成功,成功的因素里面不但有个人的努力,还有爸妈的努力,行业的趋势,时代的选择,自身的运气,好多东西完全不可控制,很有可能熬到最后一场空
但我还是要说,熬着,不顾一切地坚持熬下去,并且不断试错,不断折腾,熬到运气垂青你的那一天,,熬到命运放过你的那天,熬到柳暗花明,熬到春暖花开
那天可能会来,也可能不会来。来了,你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等不到,你也不会有遗憾和不甘心,因为你已经拼尽全力了
CHAPTER 3
在WHV的小伙伴里面,我不是最能吃苦的那个,做不到1年存6万澳币,也不是能力最强的,没有靠自己找到office的工作的实力,也不是学霸,做不到读移民专业然后靠自己移民
但是幸运的是我遇到了爱情,就留在了澳洲
往期文章链接;爱情
在疫情开始到澳洲宣布疫情结束的两年半里面,身边的小伙伴陆续离开澳洲,但是我一直硬挺着没有离开,从刚开始的失业率居高不下,到后来慢慢恢复正常,到最后的各行各业的缺工潮,到最近澳洲移民政策大放水
刚到澳洲的时候,没有因为暂时眼前的各种困难(蹩脚的英语和刷信用卡度日),放弃找自己本专业的工作,退而求其次去做那些没有技术含量并且不会有成长空间的工作(农场,肉厂,打扫客房,工厂流水线工人)
最后的最后
分享一部电影《立春》
主人公王彩玲在小县城的学校当音乐老师,相貌虽不好但是却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尤其对歌剧痴迷,但是80年代的小县城的人们对歌剧根本不了解也不感冒,不得志的王彩玲一心想尽办法想调到北京,在哪里一展歌喉,坚信自己有朝一日可以唱进北京歌剧院。
不甘平庸的王彩玲为了办北京户口不惜花光所有积蓄,多次去中央音乐学院自荐,每次都铩羽而归,为了能留在中央学院愿意去后勤当杂工,但是没有北京户口扫大街都没人要
电影也讲述了其他几个有理想的文艺青年,其中一个是跳芭蕾舞的舞蹈老师胡金泉,他是同性恋,并且在小镇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孤独又抑郁,每次表演芭蕾舞,身着紧身裤,千娇百媚,台下大妈捂着脸发出嗤鼻的笑容,男人们哄他下台。
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是这个城市的一桩丑闻,在人们的羞辱和鄙夷中死皮赖脸地活着,遇到王彩玲后,他仿佛找到精神稻草,想和他假结婚,这样人们就不会再嘲笑他们不正常了。
王彩玲坚决得拒绝了他,这个小城市不但容不下他的梦想,也容不下他这个人,他以为可以打败世俗做自己,没想到被世俗打的溃不成军。第二天,胡金泉把女学员强行拖进厕所,最后女人衣衫不整地跑出来,胡金泉淡然地走出来面对所有人地目光,他累了,他妥协了,他要向世俗证明,你看我是个正常男人,最后他以强奸未遂的罪名进了监狱。
经过生活和身边人的一系列的打击,人到中年的王彩玲彻底想通,她去孤儿院领养了一个小姑娘,为了多挣点钱,她辞掉了铁饭碗,干起了摆摊卖肉的工作,自命不凡的百灵鸟最终还是成了菜市场门口油腻的中年大妈。
面对我们的命,我们是该反抗好呢,还是顺从好呢
我会说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
成为更深的荒凉
任何一个你不喜欢又离不开的地方,任何一种你不喜欢又摆脱不了的生活,就是监狱。
有多少人一辈子困在不喜欢的工作,每天忍受着日复一日朝九晚六
有多少人一辈子困在一段不幸福的婚姻,每天互相消耗彼此
有多少人一辈子困在一个早已厌倦的小地方,羡慕着别人精彩的人生
如果你感到痛苦和不自由,那是因为你不满现状,希望你心里心里永远有一团不会熄灭的火焰,宁愿痛苦也不要麻木,不要向现实妥协。希望命运需要你逆风飞翔的时候,不要选择随波逐流
当你知道为什么活着的时候,你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我们来这个世界不是为了繁衍后代,而是看花怎么开,水怎么流,太阳怎么升起,夕阳何时落下,我活这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生命是一场偶然我在其中寻找因果
想去去看星辰大海,去游历世间百景,去体会浮生千重,做三四月的事,七八月自有答案
或许《立春》给出的答案是
先反抗,而后顺从,因为不反抗,内心始终无法释怀,而不顺从,就难以喜悦
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并且享受自己的平凡的时候
年少是我们一生中的黄金时代,我们有着最炽热的理想抱负和奢望,想要志得意满,想要肆意妄为,想要世上所有的浪漫,还想要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
后来我们才知道生活就是一个受捶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了,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成像受了捶的牛一样,慢慢地终将向生活和现实低头
好起来的从来都不是生活,而是愿意走出来的你
我公众的名字是见自己 见天地 见众生
人的一生是一场轮回,是一场探索的旅程,我们在其中探索生命的边界和可能性
见自己
自己是什么,自己是一团欲望,七情六欲,贪嗔痴念,见了自己,感受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通透
见天地
天地是什么?天地是规律,阴晴圆缺,生老病死,见了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逊释然
见众生
众生是什么?众生是人性,妖魔鬼怪,名利权情,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相,所以包容悲悯
读到这里,你们辛苦了,感谢你们耐心读完我的故事
希望我的故事能够给大家一点点鼓励
从小我们被教育要懂事,要听话,要找个安稳的工作和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另一半
但是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要做自己,要爱自己,要为自己而活
家境不行,学历不行,相貌平平,资质平平
那又如何
不怕做不到,就怕不敢想
不要在意世俗的标准,勇敢做自己,活出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永远不要给自己设限,勇敢追梦
愿
关关难过关关过
往事堪堪亦澜澜
往后余生
将玫瑰藏于身后
风起花落
从此鲜花赠自己
纵马踏花向自由
前路漫漫亦灿灿
愿大家
感知到真我,奔赴星辰大海,
感知人间百态,历尽千帆
归来
仍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翩翩少年
本文由拔丝英语网 - buzzrecipe.com(精选英语文章+课程)收藏,供学习使用,分享转发是更大的支持!由 澳洲打工度假指南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