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ssica的厨房安全指南
宜家又上热搜了!
这次竟然是要召回11W+件问题炒锅和筷子,估计看到新闻又有一大批小伙伴要睡不着了。
宜家几乎每年都会上演这么一出餐具召回新闻,这次要召回的包括14260件FRUKTKAKA弗鲁卡卡印式炒锅和98403套KUNGSTIGER坤蒂格筷子,主要原因都出在不符合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标准》,未标明使用温度上。
为啥少标了使用温度就要被召回?这还真不是小题大做。
原来是因为FRUKTKAKA炒锅涂层里含有聚四氟乙烯,而这种材质的使用温度不得高于250°,万一烧干锅之类的情况发生涂层就有可能分解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烟雾。
而KUNGSTIGER筷子的主要材质是聚苯硫醚,最高使用温度更低,不得超过121°。这温度,就是顺手搅搅锅里加热的食材都可能超标,不标出来有多少人会用错!
不过说句实话,使用温度这个事情即使商家给写出来很多人也压根不看。还有多少人天真的以为餐厨具都是100%可耐高温的?粗来举个手呗~
来吧,今天就是一期科普局,一起聊聊很多人都不知道的餐厨具使用温度限制,和超高温对我们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我买个锅怎么还不能随便烧了?限定使用温度就很不合理呀。
其实这事不但合理,而且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条条框框最终还是为了你的身体健康。
这次宜家召回的FRUKTKAKA炒锅,使用温度的问题主要是在不粘涂层聚四氟乙烯上。聚四氟乙烯这词听起来陌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特氟龙PTFE。
市面上的不粘锅绝大部分都是PTFE涂层,正常使用对人体无害,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温度一旦高于260℃PTFE就有可能析出毒气。
虽然PTFE在室温下为固体,但根据发明它的杜邦公司记载:PTFE熔点为327℃,260℃以上就会变质。
温度在260-380℃时,PTFE就会开始分解出四氟乙烯、全氟丙烯和八氟环丁烷,且温度越高分解得越多。当达到360-400℃以上分解量增大,475℃ 以上时,分解物中将存在少量剧毒的全氟异丁烯。
三四百度听起来很高,但其实不粘锅只要放在火上空烧几分钟就能轻松达到这个温度,涂层继而开始分解出有毒物质。被人体吸入后会出现一种“聚合物烟雾热”,症状类似流感但严重会引发肺水肿、肺炎、甚至死亡。
之前日本有位29岁的青年就是因为在家用不粘锅做饭不小心空烧了,发现后他赶紧把烧干的锅放在水龙头下,热锅碰上凉水一下子就全是烟雾,他本人也出现了呼吸困难、发烧等症状,双肺弥漫性间质浸润。
使用不粘锅炒菜一个不小心忘记关火空烧或油温过高,就有可能产生这么严重的后果,还真挺让人后怕的。
所以我们在用不粘锅炒菜时切忌干锅热油也不要干烧,咱们中式炒菜的烹饪方法有时还真不能用一口不粘锅去实践。
就比如当锅壁有水珠时不要直接开火用高温烧干再倒油,而是应该先用厨房纸巾把锅擦干,先把油倒进去再加热炒菜;
我们所说的油八成热,青烟直冒,温度大概在180-240度之间。但是不排除在爆炒过程中,油温升高到250度以上。所以,涂层不粘锅不要拿来油炸、爆炒。
另外,购买不粘锅时也一定不能贪便宜,多看看商家标注的耐热温度。比如宜家的不粘锅就是出了名的便宜,这些锅表面看起来一个样但仔细看会发现,它家有的不粘锅标识的最高使用温度仅仅只有100℃。
就算平时煮开水也要100℃才行,那这口锅能干点啥?又或者说超过了100℃有怎样的安全隐患?这些还真不敢细想呀。
我知道很多人下厨时都喜欢用筷子替代锅铲,比如下面条用筷子就明显顺手很多,有时候早餐煎个鸡蛋、香肠也习惯用筷子直接搞定。
宜家这次召回的KUNGSTIGER筷子最高使用温度只有121°,关键是有记者事后去到宜家卖场采访,发现虽然KUNGSTIGER这款已经下架,但和它材质相同的其他筷子新标注的最高使用温度都变成了70℃。
就事论事,我们先来分析下KUNGSTIGER筷子的材质:60%的聚苯硫醚+40%的玻璃纤维,就是很普通的PPS塑料筷,因为质感接近金属也被叫做合金筷。
而这次被点名的就是其中的聚苯硫醚(又称PPS),是一种食品接触用塑料树脂材料。温度过高的情况下,材料聚苯硫醚可能发生材质状态改变,污染食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
而我们做饭锅里的温度很容易就会超过121℃,比如普通炒菜温度一般就要在120-170℃了,大火爆炒能到达180-250℃,更不用提煎炸什么的了。
如果你在油炸时用过合金筷你可能会发现筷子头上会出现这样被“热化了”的情况,其实这就说明筷子材质状态已经发生了改变。
也千万别再用合金筷垫着蒸东西或煮沸消毒了,化的更可怕:
谨慎起见,我又着重看了下某宝上合金筷、塑料筷商家标注的耐热温度,结果发现大多数商家竟然都没有标注,只是含糊写着不能用于油炸、不能进烤箱;
几个有标注的塑料筷最高使用温度也基本就在100°左右:
密胺餐具我们之前也扒过,一般来说在常温下没毒,但它遇到高温和强酸强碱物质时容易发生甲醛和三聚氰胺析出。符合国家生产标准的仿陶瓷餐具,耐受高温在120℃以下。我看一些淘宝卖家标注的也只有100℃。
所以筷子,特别是塑料筷(合金筷)使用时要格外注意使用温度。时刻记住它是餐具不是厨具,别图一时方便直接用于烹饪。
如果一定要高温下使用,那么选择陶瓷筷、木筷会安全一些。
除了锅,炒菜少不了的锅铲我也想在这儿和你们再唠两句。
毕竟宜家几个一下锅就容易“化”的锅铲,在我家里是早就上过黑名单的:
现在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锅铲这么多,到底哪种锅铲更耐热、用起来更安全呢?
之前我租房时就买过一套宜家的弗兰达德厨具套装,没用两次就变成这个鬼样子了。起了疙疙瘩瘩的小泡还有点融化的样子,超级恶心。
后来才知道,这种尼龙锅铲也就是聚酰胺材质的锅铲虽然价格便宜,但它有个致命缺陷,就是很有可能存在一种叫做初级芳香胺PAAs的有毒有害物质。
PAAs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进入人体影响健康,伤害肝脏和甲状腺,严重的甚至能引发输尿管癌、肾癌、膀胱癌等恶性疾病。
虽然2011年中国就在GB 968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用添加剂使用标准》里就规定了食品接触材料中不得迁移出芳香族伯胺的检测低限。但除了其中规定的29种PAAs外,还是有多种PAAs并没被设立限值。
从某宝上某尼龙锅铲详情页商家标注的信息中其实就能看出,尼龙锅铲最高使用温度只有200℃,其实不适合大火炒菜、油炸。
另外还有小伙伴可能会疑惑,明明自己买的是硅胶锅铲,为什么用着也会起泡?
这是因为硅胶太软要用较硬材质的内芯,有的硅胶锅铲内芯其实还是尼龙的,所以才会出现所谓的“硅胶锅铲起泡”,这里起泡的不是硅胶还是内里的尼龙。
我发现很多人对硅胶有着天然好感,毕竟硅胶都可以用来做婴儿奶嘴、奶瓶,大家也就想当然信任它的安全性。
某硅胶牙咬胶
其实呢,在我国相关规定里对硅胶奶嘴有着严格的挥发物限量要求,其他类型硅胶产品则没有。因为没有专门的食品级硅胶的国家标准,硅胶餐厨具也不一定就有你想象中那么“保险”。
硅胶铲在生产过程中会残留一些加工助剂,这类助剂通常是含有一定毒性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如果在制作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未挥发干净,则会继续留在成品中。
去年三月份,江西省消费者保护协会还做了次硅胶锅铲的检测。苏泊尔、九阳、炊大皇、爱仕达、双枪等20个品牌的硅胶锅铲,结果所有样品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都超过了硅胶奶嘴的规定限值。其中含有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等有毒有害物质,有削弱生殖能力的危险。
当硅胶铲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过高,容易在高温使用过程中导致有害物质溶出,从而对人身体健康造成影响。可能会伤害肝、肾、大脑和神经系统,甚至可能引起抽搐、昏迷、导致记忆力减退等。
其中最让人害怕的D4在高温油锅里化学结构会发生变化,变得像洗洁精一样起泡:
所以如果你家硅胶铲一下锅就满锅泡沫你就要格外小心了。
不过呢普通硅胶铲也容易遇到下锅起少量泡沫的情况,这是因为硅胶表面有很多微米级小洞容易吸水吸油,下次再用的时候它会给你再“吐”出来,这时候的少量泡沫只是物理现象大家不用太过担心。
总之正规品牌生产的硅胶铲子,虽然在230°C以下无毒,但还是尽量不要在超过230度的高温下使用,例如油锅。
而且不是所有硅胶厨具都是耐高温的,比如这种硅胶刮刀,我看不少网友直接拿它下锅炒菜,结果就是越用越短,直接给烧化了。
这些PP材质的塑料勺在120℃以上的高温下就容易析出有害物质,可不只是损失把勺子这么简单。
所以搭配不粘锅的话用木铲、不锈钢内芯的硅胶铲比较安全;铁锅呢直接上不锈钢锅铲就行!
再回到开头宜家召回事件上,即使多加一张标签这些餐厨具的使用风险依旧存在。
有人习惯清洗不粘锅之后空烧烘干,用不粘锅高温油炸食物、把筷子放在开水里煮沸消毒也都是相当常见的日常操作。就算知道了炒锅和筷子不能超过某个限定温度,我们也很难在实际生活中避免。
那么商家是不是更应该反思一下这样的产品设计本身是不是就有问题,导致日常使用环境之下都难以去规避风险。我们买的是餐厨具,可不是随时都有“放毒”风险的炸弹啊。如果商家在生产时能从我们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也许这些问题就不再是问题。
最后再给大家提了个醒,以后再买餐厨具可要格外留意标签呀!
本文由拔丝英语网 - buzzrecipe.com(精选英语文章+课程)收藏,供学习使用,分享转发是更大的支持!由 菠萝斑马居住指南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