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TE),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异物栓塞、细菌性栓塞、肿瘤性栓塞等。PTE是由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和临床表现,是急性肺栓塞的最常见类型,占PE的绝大多数,通常说的PE及指PTE。PTE与深静脉血栓(DVT)关系密切,统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急性PE是常见的三大致死性心血管疾病之一,PTE和VTE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很高的发病率。近年来,我国VTE诊断例数逐年上升,绝大部分医院VTE诊断例数较20年前增加10~30倍,在我国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住院患者的主要病种之一。
1 危险因素有哪些
VTE危险因素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任何可以导致静脉血液瘀滞、静脉内皮损伤和血液的高凝状态都是VTE的危险因素,这些因素可以单独存在或者相互作用,导致VTE的发生发展。
1.1 原发性危险因素 由遗传变异引起的,包括凝血、抗凝、纤维蛋白溶解在内的各种遗传缺陷,比如抗凝蛋白缺乏、蛋白S缺乏、蛋白C缺乏、活性蛋白C抵抗、凝血酶原20210A基因变异、Ⅻ因子缺乏、纤溶酶原缺乏等。常以反复静脉血栓栓塞为主要临床表现。如40岁以下年轻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静脉血栓栓塞或呈现家族遗传倾向,应进行相关的遗传性易患因素筛查。
在VTE发生过程中,不同的危险因素有不同的比值比(OR)。2019年欧洲心脏学会(ESC)联合欧洲呼吸学会(ERS)发布《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和管理》指南中,对常见的易患因素,根据其OR值分为三类:
2
诊断策略
急性PTE患者的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及变异较大,可以从完全没有症状到以猝死为首发症状。典型的“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肺栓塞三联征的比例不到20%。
D-二聚体、心电图、血气分析、胸部X线或CT等对疾病诊断的特异性有限。
我国的2018年《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提出包括疑诊、确诊、危险分层、求因的“四步走”的诊断策略:首先根据患者临床信息进行合理疑诊及PTE临床可能性评估,然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确诊检查(心脏彩超或CTPA),确诊后进行疾病的危险分层和预后的评估,危险因素的探寻应贯穿在整个疾病的诊治过程中。
2.2 确诊流程
2.3 危险分层
2.4 求因 即易患因素的查找,对于制定PTE的治疗方案和治疗疗程却至关重要。这也是目前临床医生最容易忽视的环节。对于诊断明确的PTE患者,首先应该进行可逆性易患因素的查找,比如手术、创伤、骨折等。然后还要对潜在疾病进行排查,特别是对那些没有可逆性易患因素的患者,注意合并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疾病、肾病综合征等可能。对于年龄较轻的、家族性的VTE患者有条件的还要进行遗传性易患因素筛查。
PTE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内外各学会均发布了系列相关指南,对规范和提高临床医生诊治水平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临床实践中,尽量避免漏诊、误诊或诊断不及时、对PTE诊断明确的患者没有进行危险因素的筛查等问题,注重疾病细节的把握和探究,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临床获益。
本文由拔丝英语网 - buzzrecipe.com(精选英语文章+课程)收藏,供学习使用,分享转发是更大的支持!由 416呼吸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