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信用卡收入

ads

进入2023年以来,感觉世界的需求都萎缩了,大家都没钱了。我们就以中美两个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来分析分析是怎么回事吧。

美国需求疲软,本质上就是透支过度,入不敷出。美国连年贸易大额逆差,财政连年赤字,国债已经达到上限,虽然已经暂时缓解了违约风险,但是依然成了强弩之末,难以再大额增加债务了。在过去的三年里,美债规模增加了8万亿美元左右,平均一年就要增加2.7万亿美元左右,基本相当于法国或者英国的GDP了,也就是说美国每年都要借入一个法国或者英国的GDP,因为美债是不可能降低的。

2019,美国联邦政府收入为3.5万亿美元,而支出为4.4万亿美元,联邦政府赤字为9840亿美元。2020年财政收入为3.42万亿美元,支出为6.55万亿美元,财政赤字3.1万亿美元。2021年财政收入约为4.05万亿美元,支出约为6.82万亿美元,赤字达2.77万亿美元 。2022年收入约为4.896万亿美元,支出为6.272万亿美元,赤字为1.375万亿美元。从数据可以看出,2020年跟2021年财政赤字的突然增加就是出现了黑天鹅事件新冠病毒流行所导致的。因为这两年美国政府推出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所以,美国在那两年出现了短暂的经济繁荣,其实就是透支未来出现的假象。

出来混的,总要还了,所以从去年开始,美国就需要外部的供血来补充过去两年过度透支导致的亏空,于是炮制了俄乌冲突。俄乌冲突,其实有两个目的:第一,以动荡之名制造欧洲资本回流美国,还有制造能源危机,吸血欧洲,并且让欧洲产业迁移到美国。第二,拖垮俄罗斯经济,并倾吞其经济崩塌后的果实,其中包括没收其外汇资产,当然后面俄罗斯经济并没有被击垮,美国计谋也无法得逞。第三,配合美联储加息,让各国美元外汇加速流入美国,当然包括让国外增加美债的购买。并且让外汇匮乏或者美元债务沉重的国家经济崩溃,就可以制造美元潮汐收割一波了。但是由于美西方没收俄罗斯外汇资产导致信用崩塌,各国从去年开始反而不断的减持美债,可以说这个计划已经破产。还有由于中国常年是贸易第一顺差大国,存有大量的美元外汇,中国出手帮助各发展中国家度过难关,也顺便让世界各国去美元化,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这一招反倒让美国偷鸡不成蚀把米。

到这里,美国无论是制造俄乌冲突,还是制造加息周期收割全球,或增加美债其实都没有达到目的。现在的美国无论是高通胀,还是低需求,本质上来说都是透支自己造成的,也就是入不敷出。美国政府如此,美国普通人也是如此,目前美国信用卡贷款总额已经达到了1万亿美元的规模。 而且随着利息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贷款开始违约。 这样下去通货膨胀能不能管住还不知道。 但越来越多的家庭可能就要破产了。所以,美国的加息抗通胀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只有美国的普通老百姓才会在乎通胀,但是你不加息通胀更高,穷人也更难,加息家庭信用卡贷款房贷等利息增加,也是难,所以加不加息对穷人来说都是难,而富人阶层谁还在乎通胀,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股票有没有涨,自己的资产有没有涨而已,通胀不也是助推他们资产价格上涨吗,虽然理由有点牵强,但却是证明加不加息,其目的一直都不是在帮助美国的普通老百姓,而是有更高的目的,就是把自己的财政赤字危机甩出去,把美债甩出去,把全球各国的财富收割进来,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当然即便现在解决了,过几年还会来一次,但谁又会管那么多呢,有钱不借是傻蛋,有钱不抢是王八蛋,这就是资本贪婪的本性。

但现在美国陷入了两难,加息达不到目的,自己国内的银行系统却先出问题了,之前暴雷了硅谷银行、签名银行、美国第一共和银行只不过是先行一步而已,保不住后面还有更大一波雷等着美政府去拆。而停止加息,甚至把利息降下来,虽然暂时缓解了国内金融系统危机,但是问题却没有解决,财政赤字,美债上限,通胀继续,无论哪一项都是令人头疼的。于是只能继续顶着,其实美国政府自己也没有底气了,因为不要说搞垮中国了,就是搞垮个邻居巴西或阿根廷都不容易了,到目前也只是崩了一个斯里兰卡而已,这连蚊子肉都不算,确实难搞啊。

那现在怎么办,邪道走不通,搞不垮别人了,能不能把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把造血能力提升起来,加大制造业投入,增加出口,把逆差降下来,把欠的债赚回来。但这只是一个悖论而已,美国是什么国家,一个人均7万多美刀的国家,请问,这样的人均产值有哪个制造业承受得了,能承受得了这么高产出的也只有少量极高端的制造业了,即使强如芯片制造搬到美国,也是无法盈利的,你看看三星跟台积电去美国建厂的后果就知道了。所以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资本一旦逐利,制造业就无法从低成本地区往高成本地区流动了,因为这是资本的本性,也是人性。当然,美国的工人也没法承受996带来的痛苦,而且还要拿更低的工资。那大家都去搞金融吧,美国的金融服务业占GDP已经超过五分之一,几乎是制造业增加值的两倍,这才是美国精英们跟普通人喜欢玩的,左右倒右手,天下我有。那大家都去搞金融,制造业自然萎缩,而创造出口的却是制造业,而不是金融业,无法增加出口怎么赚钱回补自己的亏空,这正道感觉也走不通了,除了无产阶级打败华尔街资本之外,别无他法。你要知道美国的军工复合体跟华尔街资本也是一伙的,一个明抢,一个暗抢而已,它们本来就是互为依仗,撑起美国的军事霸权跟美元霸权。

但是无论是美元霸权还是军事霸权,基础却是科技霸权,而科技的发展却要依赖工业制造能力的发展,你不能只设计不生产,或者不投入市场,这样哪来利润反哺科技继续研发壮大。所以美国的科技界大多反对脱钩,因为这其中的代表有马斯克、黄仁勋、比尔盖茨等。但是现在美国政府已经不是这些人掌控了,而是掌控在军工复合体,掌控在华尔街大财团,掌控在生物医药科技公司那里,因为这些公司都是世界乱了,它们才会好,他们就是乱中取利。

那怎么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无解,或者说解决的代价巨大,大到现在美国无法承受。要彻底改变美国目前的困境,就只能打败目前操控美国政府的利益集团,这也就等于美国不再是原来的美国了,搞不好会把自己搞没。而制造业跟科技的利益代表者如果无法掌控主导权,也意味着无法在下一轮科技革命中打败中国,因为科技革命往往会打掉很多旧的利益集团,这就需要国家力量,举国体制,才能快速推进和全面铺开,靠个别公司的领先力量往往比较有限,况且大国竞争,大家其实都处于同个水平,谁都没有绝对实力压倒对方时,最后决胜靠的其实还是体制的力量,谁能先把科技成果规模化,谁就有先发优势。

好了,那接下来说说中国的问题吧!

中国的问题,其实就是房地产的问题。大家都知道,房地产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占据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也带动了中国很多行业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可以说是巨大的。房地产是一个庞大的产业,它带动建筑业、装修业、家具业等几十个行业的发展。当然我们现在不能否认其历史的意义,但是现在这个阶段已经过去了。由于中国的老龄化少子化已成趋势,房子也应该回归它的本来作用,房住不炒。于是房子不再是一个有保障的投资渠道了,击鼓传花的游戏也不能再玩了,社会也少了很大一部分这样的热钱。其实就跟炒股一样,当牛市来临时,每个股民都以为自己很有钱,有的甚至加杠杆上,于是社会一片欣欣向荣,大家消费也大胆了。而当股市转熊时,之前那些怎么来的散户,也大多怎么回去,加杠杆的也必将加倍还回去。当然未来大多数城市的房市只会处于平稳或者所谓稍微下跌的状态,但是已经表示了炒房不再是一个主流的投资方式了,地方的财政也不能主要依靠土地收入了。

但现在的问题就是,房地产潮水退的太快,其他产业一时间难以补充这么大分量收入的空缺。要知道之前房地产的收入来得太快太容易了,地方政府土地卖出获取大量财政收入,房地产商银行贷款拍地建房子,老百姓加杠杆贷款买房,这一套下来大家吃肉的吃肉,喝汤的喝汤,这钱来的确实快。但是现在这一套模式玩不转了,大家需要去硬扛制造业升级了,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了。因为没有产业升级,其他中低端产业根本回补不了房地产退潮造成的收入空缺。所以这两年大家觉得难,是真难,出口增加了,制造业也如预期中在搞了,但是还是有大多数人觉得难,主要还是因为之前靠房地产增量带来的赚钱效应太容易了,而现在我们要转为制造业,自然需要埋头苦干,需要熬过中国产业升级的关键期,这样产业的利润高了,财政收入和个人收入也就高了。

所以中国的消费疲软,主要还是因为之前房地产相关行业疲软了,部分人收入减少了,或者由于路径依赖,现在的收入渠道没有之前那么轻松了,导致大家的消费信心下降了。但是,由于现在处于中美大国博弈的关键时期,大家都在僵持着,谁也不想自己成为对方软着陆的垫脚石。于是大水漫灌是不可行的,即使是有限的灌溉也是投入在比较关键的领域,例如产业升级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当然,这也需要有条件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宽松的老百姓可以多在国内消费,给国内经济略尽绵薄之力。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疫情发生前,2019年,中国出境游人数约为1.55亿人次,当年全球游客消费总额约为1万亿美元,中国游客境外消费额就占四分之一以上,对各国旅游经济贡献巨大。所以我国的中产阶级也可以尽量把旅游目的地定在中国,这样既安全,也可以为中国经济做贡献。例如最近淄博在这方面就做得挺好的,各地政府也需要想想如何摆脱房地产经济的依赖,发展出自己的特色产业。

最后,中美大国博弈,谁都输不起,因为输的代价实在太大了,谁都不想一朝被打回解放前。但是我们应该对自己有信心,因为时间在中国这边。既然历史给了中国重新崛起的机会,中国就不能放过这次伟大的复兴,捉住了,以后什么都有了。


本文由拔丝英语网 - buzzrecipe.com(精选英语文章+课程)收藏,供学习使用,分享转发是更大的支持!由 胡说八闹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后编辑于:2023/6/16 拔丝英语网

admin-avatar

英语作文代写、国外视频下载

高质量学习资料分享

admin@buzzreci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