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前的那个暑假,你有没有守在电视机前,观看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开幕式直播?
我熬夜看了。
但可能是那时的我太年轻,对英国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对这场与文学、音乐息息相关的演出难以产生共鸣。
总之...好像没看懂。
今年又是奥运年,在浏览相关新闻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外媒对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评价颇高,将伦敦与北京、雅典并称为最佳夏季奥运开幕式。
这让我产生了二刷伦敦奥运开幕式的想法。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在b站把当年的开幕式重看了三遍,两遍官方英文版,一遍央视解说版,还找了很多当年外媒的评价。
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回九年前,穿越回那个没有疫情的夏天,一起重温...
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开幕式
北京时间,
2012年7月28日,
凌晨4点。
开幕式直播开始!
背景知识:开幕式由丹尼·博伊尔担任总导演,他是英国知名电影导演,出生于曼彻斯特,毕业于班戈大学,代表作有《猜火车》《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等。
官方英文直播画面从大本钟开始,沿着泰晤士河一路向前,经过伦敦市中心,最终来到开幕式的举办地——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即伦敦碗)。
画面切入体育场内后,大家发现,伦敦正在下雨... 可以,这很英国~
现场的大屏幕里,开始进行1分钟倒数,从60到1。
画面中倒数的数字很有意思,有的是门牌号,有的是价格牌,有个是球员身上的号码,有的是公交车线路名,全都取材自伦敦城市生活。
倒数的BGM采用了英国老牌摇滚乐队 the who 的名曲《Baba O’Riley》。
不是我夸张,充满活力的音乐一响起...
就有内!味!儿!了!
现场观众 be like...
2012年伦敦奥运会开闭幕式对音乐的选择都堪称一绝,无论是古典还是流行,均有绝佳的品味。
有人说:北京奥运胜在视觉,伦敦奥运胜在听觉,足见音乐在这场开幕式中的重要性。
热心网友们已经在各大音乐网站建立了精选集,方便二刷三刷,感恩。
回到开幕式。
倒计时结束后,现场开始播放一段短片。
画面中出现了这场开幕式演出的主题:Isles of Wonder(奇幻之岛、群岛的奇迹),取材自莎士比亚小说《暴风雨》。
短片中从泰晤士河源头一直到伦敦市中心。
可见到格拉姆所著童话小说《柳林风声》的主角、顶尖私校伊顿公学的歌曲《Eton Boating Song》、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划艇赛,伦敦市内历史及著名地标,如大本钟、伦敦眼及伦敦地铁。
整个短片极富动感,节奏独特,非常有《猜火车》的风格。BGM中采用了很多英国流行音乐,如果你是英伦乐迷,下面的名字一定不陌生:
- Sex Pistols, "God Save the Queen"
- The Clash, "London Calling"
- Pink Floyd, "Time"
- Lily Allen, "Smile"
- Muse, "Map of the Problematique"
- "Land of Hope and Glory"
对了,伦敦地铁中经典男声:"MIND THE GAP" 也有出现。
片末画面到达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由95名穿着传统英国田野服装的小孩,手持的写有10至1的气球,与在场观众作最后十秒的倒数。
可惜的是,举着6号气球的小朋友们,气球没有全部炸裂,这可能是这场开幕式上的第一个小失误
虽然有小小的遗憾,但当现场主持人说出下面这句话的时候,一切在开幕前对这场奥运会的冷嘲热讽都烟消云散!
刚在2012年环法自行车赛获总冠军的布拉德利·威金斯,敲响了重达23吨重的奥运钟,为开幕式揭开序幕~
不夸张,现场画面有种魁地奇开始的感觉。
第一幕:绿色乐土
Green and Pleasant Land
来自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及北爱尔兰的儿童合唱团演唱了4首民谣,以代表英国由这四个国家联合而成。
伴随着天籁般的童声演唱,体育场中央展现了英国在工业革命前的乡村面貌,一派田园牧歌,平静祥和的景象。
但坦白说,这一部分作为铺垫的环节,初看让人有点儿一头雾水...
好在这时,英国著名的工程师布鲁内尔乘坐马车入场了!
背景知识:布鲁内尔发明了蒸汽船、桥梁、隧道,并建造了世界上第一条铁路,加速了英国的工业化进程。他被BBC评选为影响英国历史的百大人物的第二位,第一位是丘吉尔。
布鲁内尔登上山丘,高呼莎士比亚作品《暴风雨》中的经典台词:
不要怕 这岛上充满了各种声音
使人听了愉快 不会伤害人
有时成千的叮叮咚咚的乐器在我耳边鸣响
有时在我酣睡醒来的时候
听见了那种歌声 又使我沉沉睡去
那时在梦中便好像云端里开了门
无数珍宝要向我倾倒下来
当我醒来之后 我简直哭了起来
希望重新做一遍这样的梦
这其中的第一句,也被刻在“奥运钟”之上。
Be not afeard;The Isle is full of noises.
这段朗诵极富张力,演员完全hold住全场,充分体现了英国戏剧的魅力。
背景知识:饰演布鲁内尔的是英国著名演员肯尼斯·布莱纳,他毕业于英国皇家戏剧艺术学院RADA,在电影《哈利波特与密室》里饰演洛哈特教授,他还是英国知名女演员艾玛·汤普森的前夫。
工业革命,要开始了...
第二幕 失序的年代
Pandemonium
这一幕是公认的本次开幕式中最震撼的一节,展现了工业革命为英国带来的翻天巨变。
现场由听障患者依芙琳·葛兰妮的打击乐队带领的965名鼓手,敲响了工业革命的前奏。山丘上重达3吨的橡树拔地而起,上万名身穿工人服的演员从四方八面进入田野,把田野上的建筑物及草地移走。
平静的田园风光被打破。
取而代之的,是拔起而起7个烟囱,和滚滚浓烟。
这一段配合现场的表演、燃爆的音乐,让人热血沸腾。而且我必须要夸一夸英国人的运镜功力,是真的强,每一帧都是电影大片的感觉。
然而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蒸汽机、织布机、熔锅、忙碌的工人们... 还让英国社会出现急速转变,如移民的到来、失业、退伍军人问题等。
而现场最让人激动的,莫过于出现了英国妇女在20世纪初争取平等的参政权的画面,这在当时是巨大的变化。
在一派热火朝天中,突然音乐安静下来,口哨声响起,全场缅怀在历次战争中逝去的人。罂粟花出现,这种花朵被认为是“死亡当中的希望”。
其实这场开幕式很多类似的细节,经常给演员切近景。而几乎所有演员的表情都hold住了,真实不做作,英国不愧是戏剧大国。
在这一幕的最后,工人们铸造出一个火红的巨型圆环,在音乐声中缓缓升起,与悬在半空的其他圆环组成奥运五环。
背景知识:这是每届奥运开幕式的“规定动作”:五环展示环节。
这也是此次开幕式的第一个高潮。
Youtube上很多人留言表示,看到钢铁五环在空中合体的那一刻,直接感动哭。
工业革命这一部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声光电三者的完美融合,特别是音乐部分。这一段的音乐名叫“I Will Kiss”,↓↓↓,很赞!
正当你觉得可以稍事休息,想去个厕所的时候... 邦德来了!
现场播放了一段短片,这个短片流传很广,大致剧情是邦德去白金汉宫邀请女王,坐直升机去奥运会,然后两人跳伞抵达开幕式现场。
而最让当时的观众没想到的是,the real 女王(不是替身)居然在短片中露面了,仅有的一句台词是:
当时观众都惊了... 下图这是女王亮相那一刻的推特时间线。
短片里还有很多小细节,如女王最初对邦德的“爱搭不理”,与柯基的有爱对视等等。
几分钟的短片,把英国人的“傲娇和幽默”,“可爱和可气” 生动地呈现在全世界人面前。
然后女王(当然是替身)就和邦德(当然也是替身)就在短片中,从直升飞机上跳伞了...
而在开幕式现场,也真的有一架直升飞机经过,两个人从上面跳了下来...(当然也是替身),英国人真会玩儿~
the real 女王就真的来到了开幕式现场,而且为了呼应短片,她穿着与短片中相同的服装(仿佛真的刚跳下来...)。
这可能是奥运会开幕式上,最别出心裁的的国家元首入场了。
Second to the right, and straight on till morning
这一幕将英国引以为傲的儿童文学,与英国全民免费医疗体系NHS结合,用类似音乐剧的表现形式,将魔幻与现实交织。
上千名表演者身穿着医生与护士服装,推着320张载着儿童的睡床在现场载歌载舞。
背景知识:在现场表演的都不是专业的舞蹈演员,他们都是来自英国国家医疗服务NHS的医护人员。
背景知识:GOSH是伦敦著名的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的缩写,《小飞侠》的作者把著作权赠送给了这家医院,希望利用版税帮助到更多的孩子。
一名女童偷偷在床上阅读童话故事,这时...《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出现在台上!!芜湖~~
她朗诵了英国儿童文学《彼得潘》里的序幕,主角小飞侠彼得潘向温蒂说出如何前往永无岛(Neverland)的经典对白。
孩子的梦境(具体说是噩梦)出现了... 英国童话故事中的反派角色相继以巨型木偶形式出现。
恕我对英国儿童文学了解不多,这些反派中我只认识《哈利·波特》里的伏地魔!他手持魔杖,间或还滋出一些火花~
最后,32名仙女保姆玛丽·波平斯从天而降,把伏地魔等反派角色打败。
背景知识:玛丽·波平斯是英国经典儿童作品《欢乐满人间》中的角色,她是里面的有魔法的保姆,这部作品可以算是半个世纪前的《哈利·波特》。
最后... 现场出现了一个巨型儿童面容与睡床。坦白说,这一幕看起来是有点儿惊悚的,连英国人自己看都觉得scary。
不过这一段的音乐还是很赞的,由英国电子乐大师欧德菲尔德现场演奏的其知名电子音乐《Tubular Bells》,是一首圣诞音乐~
这一幕的表演充满想象力,仿佛一场大型音乐剧。但在疫情尚未结束的当下,回过头去看,心情就有些复杂了。
演出布置神似九年后的方舱医院,其中的一个反派人偶还跟鲍里斯·约翰逊“撞脸”... 这也难怪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称其是疫情的“神预言”。但如果真是“预言”,那么希望结局也能一样圆满:最终恶魔被打跑,欢乐满人间。
看到这里... 观众有些疲惫了,于是导演安排了一个小插曲~
这一幕的开始,英国最成功的指挥家西蒙·拉特尔出场了!在他的带领下,伦敦交响乐团演奏了电影《烈火战车》中的经典主题音乐。这段音乐也是伦敦奥运期间奖牌颁发仪式的配乐。
背景知识:《烈火战车》是英国著名的体育电影,根据20世纪20年代两个青年短跑选手的真实故事编写而成。一名剑桥大学犹太青年和苏格兰的虔诚教都梦想着夺取奥运会百米金牌,一个为了对抗种族偏见,为同胞争光;一个为了胜利,为信仰。他们两人并非来自主流阶层,但是最终代表英国参加奥运会并赢得金牌。
他也在乐队中,负责持续的按动单音的合成器,期间他因欠缺表现而不甚耐烦,拿出手机自拍,又把面纸抛进身旁的钢琴,让人忍俊不禁。
背景知识:饰演憨豆先生的是英国知名演员罗温·艾金森,毕业于牛津大学。
期间憨豆先生做了一场白天梦,梦到自己在《烈火战车》序幕与一众运动员在海边奔跑,梦境用短片的形式呈现,而这段短片正是在苏格兰圣安德鲁斯的西沙海岸拍摄的。在圣安留学的小伙伴应该非常熟悉。
憨豆先生梦醒后,发现乐队已经奏完音乐,指挥大师一脸无奈地盯着他,令乐队非常尴尬...
憨豆先生一句话都没说,可全世界都能看懂他在“说”什么~
有人说,这场开幕式是大型演唱会+夜店蹦迪现场,就是指这一部分——串烧了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每个年代的英国流行音乐及文化。
表演细节太多,对热爱英伦摇滚的小伙们堪比官方发糖,b站这一段的弹幕基本都是啊啊啊啊啊啊啊,随便截几张图你们感受下...
但如果你对英伦音乐完全不感兴趣,这一part就会觉得有点儿困了。
btw,这部分其实讲了一个爱情故事,男孩弗兰克通过社交网络和女孩儿珍的认相识相爱。
还有人记得这一幕的主题吗?弗兰克对珍说:感谢蒂姆。
他就是被称为“互联网之父”的英国人蒂姆·伯纳尔斯·李。而他本人也来到了奥运会现场!不是演员!是本人!
他在现场打出了四个英文单词:This is for Everyone. 而互联网,也确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背景知识:伯纳尔斯·李毕业于牛津大学,是麻省理工学院、南安普顿大学王牌学院ECS学院的教授。
随后,一段提前录好了的短片在会场播出,展现了伦敦奥运火炬传递时的精彩点滴。
据说英国当年的火炬传递路线设计的思路是,让所有英国人开车到火炬传递现场不超过20分钟的路程。
他和奥运火炬一起乘坐快艇正从泰晤士河上的伦敦塔桥经过!
最后,英国歌手艾梅丽·桑德在现场演唱了《求主同住》。
这部分建议英语好的同学找BBC解说的版本看,两个主播各种吐槽非常有趣。
德国队登场的时候,他们说:德国队每次都来很多运动员,上届他们拿了三块金牌,嗯...三块。
瑞士队登场的时候,他们说:快找费德勒!噢不对,他明天有比赛今晚没来。”
中国队登场的时候,他们说:快看!那就是中国队!他们好像把厨房搬过来了!中国的美食我们在北京可见识过了!(英国人此处涉嫌自黑...
一个冷知识,当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队很多人自备厨具厨师赴英。
另一个冷知识,当年中国队出场的时候,背景音乐是下面这首,由宠物店男孩乐队演唱的《West End Girls》。
而东道主英国队出场的时候,背景音乐是英国著名摇滚歌手大卫·鲍伊的《Heros》。
象征着团结与进步的圣火,在一整晚的“校园disco晚会后”熊熊燃烧,运动员们围在四周,配合着魔幻的焰火表演,说真的,这一刻有点儿感动。
二刷三刷这场开幕式演出后,我好像有些明白了,为什么观众对这场开幕式的评价两极:要么看不懂,要么超喜欢。
英国人在这场开幕式中融合了太多的文学、戏剧、摇滚乐、电影元素... 给不了解英伦文化的观众设置了欣赏门槛。
而这也恰恰反映了英国人的文化自信,或者说文化自负。他们没有为了让别人看懂而迎合,反倒是乐于输出自己“原生态”的文化和独特的“脑回路”。
当年西班牙有媒体,在看完开幕式后就评论道:“我们跟英国人真的是同一物种吗?”
这是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和现任英国首相约翰逊在开幕式现场
但大家都认同的是,这场开幕式是轻松随意的,亲切欢乐的,有人情味儿的。
而对近代史、近代文学和近代音乐了解得越多,就会越是赞叹这届开幕式的意义深远。
开幕式总导演丹尼·博伊尔表示,这场开幕式“既有理想主义,又有讽刺自嘲”。
这届开幕式还有很多细节实在是没法在一篇文章里全部提到。
例如每一幕结束后,都会给表演者谢幕的时间,仿佛在观看一出戏剧~
事实上这种谢幕的环节在那之前的开幕式中并不多见,因为奥运会开幕式往往需要快速转场,节约时间~
这个小细节也体现了伦敦奥运开幕式的人情味儿和参与感。
对英国留学生来说,会让你产生共鸣,勾起回忆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大家快去二刷三刷吧~
本文由拔丝英语网 - buzzrecipe.com(精选英语文章+课程)收藏,供学习使用,分享转发是更大的支持!由 英国留学中心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