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第三年申请绿卡来得及吗

ads

本文执笔:TransferMaster 转学大师创始人之一 Julian

开始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 6 月 8 号,距离我的毕业典礼已有大概三周的时间,此刻正在国内陪伴家人,享受着(也许是)我人生这一阶段的最后长假。再过一个月加两天的时间,我就要在美国一家医疗软件公司入职工作,成为赚资本主义工资的众人中的一员。我想,此时应当是阶段性梳理一下自己经历的好时机。

关于我为什么想要转学,申请转学过程中经历了什么,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有写过,这里就不再赘述了。(见:《转学故事 | 从高考调剂、转专业到心怡 offer,我与 transfer 的故事》)

先回答一下曾经被问过的问题吧:转学过我有后悔过吗?说实话,我有想象过如果没有申请转学现在的生活会是怎么样,也经历过出乎意料的困难与挑战。但我没有后悔过做出转学的决定。

Gap+网课 开局家徒四壁

我本人转学前在北京一所不知名 211 读书,在 20 年三月中旬收到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下称 UW-Madison)的 offer,正常的话我会在 20 年的秋季学期入学,但很不巧,当时我并没有这个选项。如果各位读者对三年前的记忆已经感到模糊的话,我来简单概括一下:20 年年初开始疫情在国内传播,从 20 年大概中旬疫情开始在世界各地出现。当时我的预期还是相对乐观的,我判断半年之后疫情这件事应当能够得到控制,到时我再出国应当就没啥问题,我就向学校申请的 deferred enrollment,决定 gap 一个学期。另一方面,我印象中特朗普政府非常“及时”的关闭了美国驻华领事馆的签证服务(这件事也可能更晚发生,时间过去有点久远了,如果记错提前抱歉),所以实际上我也只能网课 gap 二选一,没有其他选项。而我自然是不想上网课的,gap 一学期就成了我的最优解。

没曾料想,半年过去了,疫情丝毫没有好转的迹象,更是在全球各地遍地开花。妥协之下,我于 21 年的春季学期注册,并上了一个学期的网课,回想起来那段时间确实是孤独的一段日子:缺少和老师的互动,更重要的,缺少与同龄人的日常交流。这让我感到不适。唯一值得欣慰的是,UW-Madison 的教学还是过硬的,即便是网课。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21 年的秋季学期,事情仿佛又要渐渐恢复正常了——在收到offer一年多之后,我终于可以前往麦迪逊,感受货真价实的美国大学校园生活。当然这之中也存在例外:由于政策原因,由大陆直接前往美国的机票相比疫情之前仍然是天价票。多方打听之后,我最终买了一张香港出发,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转机的机票。这张票只花了我大约四千人民币,这大概是从大陆出发价格的八分之一,甚至更低。于是我从深圳蛇口口岸办理手续,在不入境香港的情况下直接前往香港机场登机,最终辗转抵达芝加哥,再坐了几个小时的Coach USA大巴到达麦迪逊。

到达麦迪逊已经是晚上了,我发了条消息说我到了,友善的室友就出来接我到家。我的房间可以说除了我带进来的箱子什么也没有。室友给我借了个垫子,我把我自己带的折叠防潮垫铺在了旁边,然后照了张照片,记录了一下我在美国第一个夜晚的景象。

家徒四壁的第一晚

这种艰难的日子大概就持续了几天——一直到Amazon运来了我的全部家具。接下来我仿佛如鱼得水,在麦屯(对麦迪逊的亲切戏称)这绝美的地方过起了舒服的学习生活。

在麦屯第一个学期的住处

麦迪逊的市区坐落在 Mendota 和 Monona 两个湖泊中间的狭长走廊,而 UW-Madison 的校园就紧邻 Mendota 湖南边。短暂的春秋,繁盛的夏,和漫长严寒而绮丽的冬天,共同构成了这里的一年四季。只要手边的事情不多,去 Memorial Union 旁边的湖岸走走,去 Picnic Point 野餐一顿,甚至在 College Library 二楼三楼大厅的床边看看书,就能找回内心的平静。在麦迪逊的生活是平静而又充实的。介绍美丽的风景不是本文的目的,所以就不赘述了。

UW-Madison 的本科教育

UW-Madison 的教学团队大多是尽职尽责的。他们会精心设计课程内容,提供足够的助教和办公室时间,以及提供远远多于国内的实验环节。就从我的主观体验来说,在 UW-Madison 接受的教育,真的是要比我在国内大学感受到的好不少的。

举个实际的例子:我校有一门 CS 专业的基础课 CS300(Programming II),这门课的内容是从 Java 编程基础讲到简单的数据结构和算法。我在国内是上过一门内容非常类似的课程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可惜的是这门课学分没转到CS300上)。在CS300这门课中,一学期我们要完成10个项目,基本上一两周就要写一个出来;而在我在国内的课程,一学期学习快要结束的时候,才终于出现了一次编程大作业。

我知道有些读者可能会疑惑:一学期一门课就要写 10 个项目,那学生跟不上怎么办?这里就要说一下我感受到的另一个区别了:国内的本科教育,教师授课,学生听课往往是每天学习时间占比很大的一个环节。然而在这里,我明显感受到的一个不同是:教师授课的时间没有那么多了,但是会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写项目,去做调查,去请助教答疑解惑,去消化学到的知识.... 所以,尽管项目多,但是只要选课合理,没有超负荷学习或者做其他事情,还是有时间完成的(当然这是相对的,我认识很多同学被课程项目折磨得很痛苦,我自己也经常熬夜写代码)。

更重要的是,对于这 10 个项目每一个项目,教学团队提前已经根据我们学习知识的进度,写出了详尽的说明文档。文档中不仅有非常详细的要求,还会提供一些可以自己很快查阅的资料,以帮助我们在没有头绪的时候解决难题。在前几个项目,更是有非常详尽的手把手式的教学文本,让我们能够快速上手。

第一个项目的文档就有整整 21 页

教学负责只是一个方面。在我眼中,UW-Madison 的本科教育不仅仅在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我还体会到了这里的两点不同:鼓励自由探索、注重自我实践。在 UW-Madison,选课完全是学生自己去选去安排,没有固定的规划,只要最后能满足专业毕业要求的所有条件就行。我认识不少同学就把四年的课程压缩到三年,三年上完直接毕业。如果自己不清楚不了解该如何规划自己的课程,可以去咨询学校的学术顾问,他们会协助你一起设计。作为一名计算机科学和数据科学的本科生,我依然有和与一流的教授和研究人员一起工作的机会。我有幸参与了学校实验室的研究,目标是设计护理机器人在老人社区的应用,以支持社会公益。我在其中的工作是开发与机器人交互的 App。在 UW-Madison,只要你愿意主动社交,你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圈子。通过参与学生社团的活动,我结识了来自不同背景的同学,他们的独特的视角和不同的背景与经历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也增强了我的沟通技巧。

UW-Madison 的本科教育让我学到的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如何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这些点滴的体验和积累让我在面对挑战时保持冷静和专注。

我体会到的威斯康星理念

毕竟我是 UW-Madison 的毕业生,我觉得有必要留出一些篇幅谈谈威斯康星理念。

1904 年,UW-Madison 的校长查尔斯·R·范海思(Charles R. Van Hise)宣称:“在大学的有益影响惠及威斯康星州的每一个家庭之前,我永远不会满足。” 后来这一想法被继任者继承并不断延伸,形成了如今的威斯康星理念。在 UW-Madison 的官网介绍中,威斯康星理念现如今被阐释为:教育应当在课堂之外影响人的生活,服务社区和当地,惠及全国与世界。

在 UW-Madison 读书的这些时间,我颇有感触。

对于一些比较明显的点,学生是可以直接看到或亲自参与进去的。我是计算机科学(CS)和数据科学(DS)双专业毕业的,在就读期间,我数次收到参加 CS402 课程的邀请——这是一门两学分的CS课,这门课的内容,就是向K12(幼儿园到12年级)学生介绍计算机科学。我也有认识的朋友参与了这门课程。

像 CS402 这样的连接社区的实践课程与活动,在 UW-Madison 可以说是数量非常多。只要学生有时间精力,UW-Madison 非常鼓励学生参与这种用自身学识服务社会的活动。

除了提供课外的资源,我有感受到 UW-Madison 在教学框架的设计,以及这些设计对于我们理解威斯康星理念的意义。我在麦屯读书的期间,收获了一个新的理解:能让教育和知识惠及社会的前提,是不用知识作恶。我们数据科学专业有一门必修课叫做《数据与算法中的道德》(LIS461),这是一门系统全面的与 IT 技术结合紧密的一门道德与哲学入门课程。在上这门课的一学期,我读过很多关于数据、算法与道德的新闻报道与学术文章,和其他人一起做过数次汇报,也写过几篇小论文。

尽管这门课的学习内容很难简单一句话总结,但我认为我们学习的核心内容大概可以概况为:如何定义和界定道德,如何判别善恶,什么是、以及为什么不应该用技术作恶。在这门课的其中一周,教授邀请了全美最大医疗软件公司 Epic Systems 的开发者,为我们介绍在医疗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数据隐私风险,以及有什么保护隐私的手段,最后向学生们介绍了 Epic 如何规范与遵守数据与算法道德。当时听着台上开发者小哥的分享时,我还没有料到自己很快也会有幸成为 Epic 开发者的一员。

可惜的是,这门课貌似出现地太晚,更遗憾的是在国内大学还是很难看到同水准同类型的课程。题外话:我曾经在 B 站投稿过一期介绍计算机视觉的视频,在视频一开始我就讲述了 YOLO 开发者为什么放弃继续开发,并呼吁大家守住道德底线。即便如此,我还是收到了复数的 b 站私信,向我询问如何利用计算机视觉开发游戏外挂...... 很难不流汗。

顺带一提,我在 UW-Madison 的最后一年一直在学校的实验室做研究助理,负责指导我的博士生学姐 Laura 的课题是护理机器人在老年社区中的协作设计。为了能够一起去社区调研,我还必须先完成学校的人类受试者保护培训,防止出现行为不当。

完成培训课程后收到的邮件

我校吉祥物叫做 Bucky,是一只美洲獾(Badger)。于是学生校友教职工都成为了 Badger Family 的一员。总而言之,在麦屯读书这几年,不论是日常课程中老师无意提到的几句话,还是各种活动比赛中明文写出的标准,威斯康星理念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影响着我们这些 UW-Madison 的 Badgers 的思想和行为。

在最难就业季摆烂 然后上岸并抽中 H1B

最后分享一下我找工作并抽中 H1B 的经历。

话说在前头,大伙儿听个乐子就好,参考意义不大。毕竟当我把我抽中 H1B 的消息发到 TransferMaster 群里的时候,Sherry 语气奇怪地和我说:“一个人的努力,有时候也比不上历史进程的选择”... 鉴于三位抽签的合伙人中只有 Sherry 没有抽中,我认为是 Sherry 脸太黑(bushi)。

简单介绍一下,如果读者想要在毕业之后留美工作,首先要收到公司 offer。如果自己是 STEM 专业毕业且是从事相关工作,有 1+2 年的 OPT 身份,一共可以工作三年。这三年内,如果公司愿意赞助,那么可以抽取 H1B 身份,如果抽中可以继续工作 6 年。在 H1B 的六年内就可以准备申请绿卡的流程了。

言归正传。今年 CS 专业应届生找工作的难度之高想必大家早已有所耳闻。身边不乏有很勤勉的同学,每天都投不下 10 个简历,最后连续投了三四百家公司才收到 offer 的案例。而我本人知道市场环境目前不是很好,所以提前给自己溜了条退路:不行就毕业回国休息一下继续申请研究生继续读书。我不想把自己搞得很累很焦虑。

抱着这样的心态,我从 2022/08/09 投出第一份简历,于同年 10 月 18 号投出最后一份简历,一共投了 42 家公司。我一共收到过 4 家公司给我发面试邀请。最后 Epic Systems 给我发了 offer,他们给得也很多。之前我们的另一位合伙人 David Hu 写过一篇 CS 应届生求职指南,他投了 45 份简历,收了 4 个 offer。实话实说,我的技术水平比他要差很多,所以我投了 42 个简历能上岸肯定是有一定运气成分的。考虑到我还没有入职,就提前就抽中了 H1B,不得不承认我的运气确实有点好。

从波折地来到美国读书,到现在即将拥有相对稳定且收入可观的工作,三年前的我很难想象到这么短的时间我会经历这么多。我很感激当初我做出了转学的决定。如果大家对是否要转学留美读书还感到迷茫,不妨来找我或者我们的其他咨询师聊一聊,我们很乐意从过来人的角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 END -

本文由拔丝英语网 - buzzrecipe.com(精选英语文章+课程)收藏,供学习使用,分享转发是更大的支持!由 TransferMaster转学大师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后编辑于:2023/7/1 拔丝英语网

admin-avatar

英语作文代写、国外视频下载

高质量学习资料分享

admin@buzzreci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