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能拿出15万人民币闲钱,就可考虑本科留学(适用于踏实不浮夸的学生和家长)

事先声明: 1. 本文更适用于踏实肯干,好好学习不浮夸的孩子和家长。 2. 对于留学,你想花多少钱都能花掉,但是尽量少花钱,进入世界排名不错的学校留学,也是可行的。 也许你听说了“留学花费百万”,“国际高中每年动辄学费20万”等各种说法,让人误认为“只有有钱家庭才能考虑出国”。 还有一个也是真相,如果你就是来自于普通家庭的孩子,高考没有优势,又明确了留学是更适合的路,想上一个世界排名靠前的好学校,方便以后回国就业: 一个家庭,每年可以拿出15万元人民币闲钱,就可以考虑留学。 而且不是排名靠后的水校! 也就是说,本科留学读下来人民币60万就够了,还有的学校不到50万就够了。 首先要考虑的,是高考适合你,还是留学适合你 有钱没钱不是关键因素,是哪个更适合你。 高考或者留学,考核和筛选标准不同。 高考是标准化测试,更适合考察有标准答案的科目。所以数理化成绩好的学生,高考更有优势。 然而,艺术,文学,创意和其他方面的技能素质,标准化考试很难考察出来。 还有的同学偏科,尤其是数学不好,导致高考总分吃亏。进不去排名好的高校,从而错失很多人生机会。 而海外大学普遍采用申请制度,除了看标准化分数外,还看高中三年的成绩,各项活动和奖项,个人陈述等。如果申请的不是理工科,数学成绩即使不好,也不会拖后腿。 而且,留学准备不像数理化,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语言只要强化练习,时间和功夫下到了,就一定会有提升。 如果高考让你发挥不出来优势,同时又不甘心进入一个平庸的院校,想让人生起点不落后他人,那么你可以考虑留学。 我之前辅导过一位女生,英语和语文都很好,但是高考数学失利,总分只能去三本或二本。后来选择出国,申请了传媒类专业,不看数学成绩,最终去了世界排名前50的名校,整个人变得自信很多。 在今天,留学对于中国家庭已经不陌生了。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同时也强调,不好好学习,不愿付出努力,一个劲想走捷径钻空子的同学,哪条路都不太适合。 不必被高学费吓跑 以下是学费和留学国家对照图: 只要不是英国和北美,每年15万以内的留学,很多国家和学校都可以选择。 全球排名前100的大学中,韩国大学有6所,分别是首尔大学(36位)、KAIST韩国科学技术院(41位)、高丽大学(74位)、延世大学(79位)、POSTECH浦项科技大学(81位)、成均馆大学(97位)。韩国留学公立学校学费在人民币5万以下,私立大学学费每年大概人民币10-15万。生活费每年人民币4-5万。 德国,以全球排名37位的慕尼黑工业大学为例,学费是2000-3000欧元每年,也就是1.5万-2.3万人民币。生活费每年大概8万-12万人民币,丰俭由人。 日本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大阪大学、东北大学,公立大学留学学费每年在人民币5万左右,私立大学贵很多,是公立的2倍。生活费每年人民币5万左右。 性价比最高的是马来西亚的马来亚大学,世界排名60,学费每年人民币3万,生活费比北京上海低。 荷兰的名校,比如阿姆斯特丹大学,学费每年人民币8万左右,生活费每年7-8万。…

出国,可以跳出内卷吗?

《别告诉她》   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出国留学、移居、移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离开本国去一片陌生的土地生活,意味着什么?相信每个出国的人都有各自的考量,但可以确定的是,离开是为了建立更适合自己的生活。   我们可以把视角拉远一点,来谈论近代以来到今天中国移民的历史,以及美国等国家的移民政策和排华事件。   虽然中国自古以来是一个安土重迁的农耕社会,“父母在,不远游”的思想深入人心,但从数据来看,“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爱移民的几个民族之一”。为什么这么说呢? 讲述 | 游天龙,云南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来源 | 看理想音频节目《移民会让生活更好吗?》   1. 近代移民的血泪史   中国移民,在世界移民的历史中是非常独特的一群人。在海外的华人华侨规模非常庞大,据不完全统计多达六千万人。如果从人口规模来说,可能仅次于海外印度人及其后裔的规模,位居第二。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移民的前五目的地是美国、韩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后面还有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移民在历史不同阶段呈现出一些特点。   明清时期,中国人走出去的目的地更多选择南洋,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缅甸、老挝、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帝汶、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地。这些人出国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生计。   明清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几波人口的快速增长,即使是受益于美洲农作物的引进,比如土豆、玉米,以及大规模开荒、围湖造田等等,我国可耕种土地的面积和产量也远远不能满足数以亿计的人口的基本温饱。   而东南亚当年人口相对稀少,又和我们常年有经贸往来,和我们的领土接壤或者一衣带水,因此是很自然的移居地。   明清时期东南亚逐渐被西方列强殖民征服,创造了更多的商机和就业,受到海禁限制的中国商人和农民也纷纷背井离乡去海外淘金。   而中国人因为勤劳肯干,加上在当地处于人口规模上的弱势,而且和西方殖民者没有直接的领土争端,因此更容易选择跟西方殖民者合作,在经济上控制了当地的命脉,结果被本土人视为殖民者的买办和走狗,为日后东南亚多次排华事件埋下伏笔。…

全美疯狂掀起反印度潮!

全美掀起反印度浪潮

美国最近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印度”浪潮,这场舆论风波不仅让印度移民在美的地位岌岌可危,还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美国为何突然对印度裔开刀?又是什么让中国网友产生共鸣?背后的深层逻辑,值得细细剖析。波音的“印度病”:从辉煌到问题频发 要说这波“反印度”浪潮的导火索,就不得不提波音的滑铁卢。 这家曾经代表“美利坚制造”的航空巨头,近年来却频频因质量问题登上负面新闻的头条。 尤其是2018年至2020年接连发生的737系列坠机事故,直接导致数百人丧生,而事故原因也被锁定在飞机的软件设计问题上。 更讽刺的是,负责开发这些软件的正是波音外包给印度的工程团队。 波音的印度化始于2015年。当时,CEO丹尼斯·米伦伯格上任后,大刀阔斧地推行了一系列“节流计划”,核心是将软件开发和其他技术岗位外包给印度,并在内部大力提拔印度员工。 看似“聪明”的省钱举措,却让波音一步步陷入了质量黑洞。 印度工程师团队在规划和文书工作上表现出色,却在实际操作中频频出错,尤其是对质量审核的松懈,直接导致了重大事故的发生。 更让人无语的是,印度裔高管还在公司内部推行所谓的“多样性原则”,不断扩大印度员工在管理层和核心岗位中的比例,甚至形成了排斥其他国籍员工的小团体文化。 这种内斗氛围直接降低了波音的创新力和凝聚力,最终导致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下滑。 再加上波音失去了潜力巨大的中国民航市场,雪上加霜的局面让它无力回天。 去年,凯利接替丹尼斯成为波音的新任CEO后,第一时间启动了裁员行动,直接裁掉了上万名印度员工,试图“清除毒瘤”。 但波音的困境早已深入骨髓,想要恢复“美利坚制造”的昔日荣光,可能已经为时过晚。 印度移民为何成了美国的“替罪羊” 波音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近年来,美国许多企业都在经历类似的困境,从微软的“全球蓝屏事件”到通用电气的技术断层,再到谷歌在隐私保护上的争议,这些问题的背后,似乎都有印度移民的影子。 数据显示,印度裔已经占据了美国70%以上的技术类岗位,而微软、谷歌、亚马逊等科技巨头的高管层中,印度裔的比例也在不断攀升。 但印度移民群体的崛起,并没有为美国科技行业带来预期的红利,反而暴露出诸多问题。 比如,印度技术移民往往倾向于形成自己的小圈子,排挤其他族裔员工,这种“团结内耗”的文化让团队协作变得更加困难。而在实际技术能力上,印度工程师更擅长低成本的重复性工作,却很难在创新领域有所突破。 更重要的是,印度移民的大量涌入也让本土工人感到深深的不安。 美国的蓝领工人长期以来依赖制造业和技术岗位谋生,但这些岗位如今被更便宜的印度劳动力占据,加剧了本土失业问题。再加上印度移民的文化适应性不足,他们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以及与主流社会的隔阂,更让美国民众对他们的好感度直线下降。

回国待了5个月后,感觉人生不应该这么辛苦的

哈喽朋友们好久没见, 前段时间我回国了,在家乡待了5个月,见了很多老朋友,还在家那边教起了Swing摇摆舞。我爸妈一直劝我,别走了,在国内不也挺好的嘛。但5个月后我还是马不停蹄的逃走了,主要因为国内的生活太辛苦了。 在国内见了几波好久没见的朋友,听大家聊自己的生活和近况,常常感到唏嘘。 有的好不容易大厂上岸,但因为新工作不加班而感到焦虑怕被裁的;有的顺利考公,但遭遇不公一直徘徊在基层的;有的公司效益不好,不发工资变相裁员的;有的跟朋友合伙开公司,天天连轴转最后进急诊的;还有人学习一直很好,毕业后在老家只能找到单休4000的工作;还有找了个差不多的工作,嫁了个差不多的人,但觉得生活一眼望得到头,不知道生命有什么意义的。 感觉曾几何时,我也是其中的一员,但现在我没办法再回到那个氛围里了。我妈天天和我唠叨“你看别人都很辛苦,人生哪有不辛苦的,你怎么一点苦吃不了”? 不是这样的妈妈,人生不应该这么辛苦的。 请注意,我这里说人生不应该这么辛苦,不是在否认每个人为了生活的努力和付出,而是不认可这个畸形的社会规则。 我不认可这个社会对于外部财富的畸形的崇拜和消费主义的横行,仿佛有钱就有了一切,仿佛一个人可以由他穿什么衣服、戴什么表、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所定义。他的学识、爱好、道德品质、三观、经历被金钱所掩盖,没有钱就什么都不是,有财才有地位、有智慧、才是个很好的人。 正是因为社会对金钱的崇拜,导致我们普通人也觉得“我需要很多钱”,所以我们才会追求名牌、追求大房子、追求豪车、掏空两代人背上不能轻易辞职的房贷车贷。 正是因为社会对金钱的崇拜,我们选工作时不是追求“能带给我成就感、能成长的工作”而是追求“给钱给的多的工作”,我们对工作的看法也从“实现自我价值的手段”变成“为了挣钱的手段“。我们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时间、身体、甚至心理健康,去做一份讨厌的工作,仅仅是因为要花钱的地方太多。 我讨厌这个社会标准、讨厌它让普通人束手无策,只能一辈子都追求”挣更多的钱“。 在东南亚旅居的这600天,感觉好像在东南亚人们才真的活着。东南亚和我们相比,确实不发达,人也更穷。但他们好像就是活得比我们开心。 他们也有一部分人以赚更多钱作为人生目标,但也还有一部分人,不那么着急成为”人上人“。 “这个月工资拿到手了,好的拜拜了,去花去享受,没工资了再回来做工。” “加班能拿双倍工资?不用了,我就挣这么多就好,我还要休息享受生活。” 我们有那么多上进、勤劳、为了“更好的生活”努力奋斗的人,他们太棒了,太好了。但这里的“更好的生活”应该由我们自己定义,而不是由社会告诉我们——”只有更有钱的生活,才是更好的生活“。 总结起来就是: 1. 我们的幸福生活是不需要那么多钱的,不用把钱作为自己做各种事的标准。 2. 富有富的活法,穷有穷的活法,重点是不要因为被社会标准所裹挟,无尽的追求财富最大化,而忽略了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 3. 拒绝金钱至上,不再把一个人的赚钱能力,作为衡量TA这个人值不值得尊重&交往的标准。每个人都很好,都值得被尊重被看到。 4. 尽可能的享受生活吧朋友们,家人的陪伴、一次深度交谈、宠物的爱意、知识的摄取、美丽的景色等等,一个幸福的生活是真的不需要那么多钱就能得到的。 最后附上我们一直从小听到大的那个笑话。 富翁问牧羊人:“你为什么不多买一些羊来放呢?” 牧羊人问:“要那么多羊干嘛?” 富翁说:“这样你就可以挣更多的钱,然后就可以有大把时间休息了。” 牧羊人说:“可我现在就在休息啊!”…

直到我住在洛杉矶

摄影:Jingzhou He 没住在洛杉矶的时候,会来吃美食,看演出,逛博物馆、主题公园等闻名遐迩的大项目。会赞叹资源累积带来的丰富生活,但没有感受到它对我的滋养。 直到我住到了洛杉矶,在这里交了朋友,才真正领略到它作为大城市的魅力。那些总是有处可去的周末,那些跟朋友一起被惊艳的瞬间,一次又一次激发出强烈的分享欲和探索欲,促成了一次又一次创造性的对话,是洛杉矶真正赋予我的有趣生活。 1. 有趣的休闲活动 周末找半天出来放松一下,刚刚好能休息过来又不会累。韩式澡堂,中古集市,节日活动,每月都会有一两个特别想参加的活动。看看有意思的一群人聚在一起能创造出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今年最让我震撼的是万圣节Boo on Purdue,一条街的居民全都隆重装饰了自己的房子,有3D投影、机器人,还有乐队有棉花糖。在经济学中,大规模提供公共产品常被视为不明智之举,然而,这条街证明,确实有一群人珍视经济以外的价值。这一刻,世界在我眼中更加美好。 2. 爬山路线 洛杉矶靠海又靠山,有很多行山径适合春秋爬一爬。我偏爱2~3小时,4~5英里,800~1000英尺海拔的行山径,足够的心肺锻炼,又不至于精疲力尽。目前爬过很美的两条路线是Solstice Canyon Loop和Hollyridge Trail to Hollywood Sign Viewpoint,尤其是位于马里布的Solstice Canyon Loop,爬完山后就去附近海边的Malibu Seafood Fresh Fish Market & Patio Cafe一边欣赏平静的大海一边吃午餐,心情特别放松。朋友也推荐Tuna Canyon Trail和Brown…

美国医保有哪几种?该怎么选呢?若是来美探亲旅游,没有医保,该怎么就医?

美国的医疗保险系统复杂且费用高昂,很多来美国很久的移民都觉得晕头转向,更不用说刚来的新移民。那么美国医疗保险的究竟有哪些类型?适合哪些人呢?如果没有医保该怎么就医? 雇主提供的健康保险(Employer-Sponsored Health Insurance) 这是常见的保险类型,由雇主为员工提供。一般来说,雇主会承担部分或全部保险费用,员工需要支付少量的月费。 它的覆盖范围广,所以整体费用较高,但个人需要缴纳的费用相对较低。如果离职了,需要自行寻找新的保险。 奥巴马医保(Obamacare) 这个是大多数移民优先选择的医疗保险,一般是通过健康保险市场(Health Insurance Marketplace)购买的,计划大致包括铜、银、金、铂金四个等级,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保费、免赔额和共同支付。 1️⃣ 铜计划:保费最低,但需要自己支付的医疗费用最高,保险公司通常支付60%的费用,投保人支付40%。 2️⃣ 银计划:保费和自付费用中等,保险公司支付70%,投保人支付30%。 3️⃣ 金计划:保费较高,但自付费用较低,保险公司支付80%,投保人支付20%。 4️⃣ 铂金计划:保费最高,但自付费用最低,保险公司支付90%,投保人支付10%。 适用人群:没有雇主提供的健康保险或不符合白卡(Medicaid)资格的个人和家庭。 优点:有政府补贴,中低收入家庭可以获得较大补贴,降低保费负担。覆盖范围广,包括预防性保健、门诊和住院治疗、药物等。无拒保条款,无论是否有既往病史,保险公司都不能拒保。 缺点:要有合法身份,要有报税调整后收入MAGI或预估收入,且收入较高的家庭补贴较少,也就是收入越高保费越高。 个人市场保险 (Individual Market Insurance) 不符合奥巴马医保补贴资格,个人还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购买商业保险计划。 适用人群:收入较高、其他未能符合奥巴马资格购买医保、需要特定覆盖范围的个人和家庭。 优点:选择灵活,可根据个人需求购买。 缺点:费用高,特别是高覆盖率的计划。一般同价位费用的计划,保障通常比奥巴马医保会少一些。 政府提供的保险 (Government-Provided…

美国的庇护政策导致非法移民数量庞大

移民事项系美国政治的核心议题之一,据统计,美国境内现有约1100万名非法移民。美国的庇护政策是导致其国内非法移民数量庞大的原因之一。大量非法移民在非法入境美国时申请庇护,由于案件数量多,移民法庭存在大量积压案件,无法及时处理庇护申请,甚至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在此期间,庇护申请者通常在美国境内居留。 一、美国的现行庇护政策 美国是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和1967年《难民地位议定书》的签署国,对因种族、宗教、国籍、特定社会群体成员身份或政治观点受到迫害的个人提供庇护。根据美国的线性政策,寻求庇护者可以通过主动防御(在入境时主动提出庇护申请)或防御性的方式(在移民法庭上作为防止被驱逐的辩护手段申请庇护)申请保护。如果获得庇护成为难民,则申请者可以在美国居住和工作,并在一年后申请绿卡,五年后可以进一步申请公民身份。同时,美国是联合国难民署(UNHCR)最大的重新安置合作伙伴,对全球难民项目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支持,为难民和无国籍人士提供保护、人道主义援助和持久的解决方案。 二、移民法庭(Immigration Courts) 作为美国法律体系(参阅:美国移民体制简介(中文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一个特别之处是,移民法庭的法官决定非公民是否可以留在美国,或者其是否应该被遣返回原籍国。美国的移民法庭是移民审查执行办公室(EOIR)的一部分,EOIR是司法部(DOJ)内的一个机构,独立于常规的联邦法院系统。EOIR负责裁决移民案件,与国土安全部(DHS)分开——移民管理机构隶属于国土安全部。这些法庭负责裁决移民案件,并处理各种类型的案件,包括驱逐(遣返)程序、庇护申请和其他移民相关事项。 移民法庭的程序以证据的相关性、可靠性和公平性为指导原则,评估证据是其是否相关和有证明力(即是否有助于证明或反驳案件中的关键事实)。移民法官在证据的采纳和评估上拥有广泛的自由裁量权。移民法官既是事实调查者,也是法律裁决者,根据“优势证据”标准来评估所有证据,而不是严格遵循正式的证据规则。在移民法庭,传闻证据通常是可接受的,只要被认为是可靠的,如书面声明、宣誓书和报告,即使声明人无法出庭接受质询,仍可能被接纳。 三、非法移民在入境美国时提出庇护申请是通常做法 根据美国的现行庇护政策,非法移民在非法入境美国时,一旦被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查获,只要提出庇护申请,则大概率会被准许入境。据统计,2023年,CBP记录了近250万次南部边境的移民遭遇(encounter),创下历史新高。2024年,由于美墨双方边境政策的变化,移民遭遇量急剧下降,2024年8月有58,038次遭遇,比2023年12月减少了77%。 下面,以“A”非法入境美国被CBP查获为例,对美国的非法移民处理程序进行说明: (一)初步拘留 1.查获。在被查获后,CBP会首先评估A是否非法入境美国。如果A没有合法的入境文件或授权,CBP将拘留A进行进一步处理。 2.处理。CBP收集A的个人信息,检查是否有刑事记录,评估A是否曾经进入美国或逗留超期。CBP还会进行初步筛查,以确定A是否符合加速驱逐的条件,或者是否需要进入正式的驱逐程序。 (二)加速驱逐(如果适用) 1.加速驱逐程序。如果A在距边境100英里以内被查获,并且在美国逗留时间不足14天,可能会面临加速驱逐程序。在此程序中,A无需移民法官的听证,就可以被驱逐出境,但A仍然有权(而且几乎必然会)申请庇护或主张有回国恐惧,这可能会推迟驱逐。 2.决定。如果A没有申请庇护或没有有效的合法理由继续留在美国,CBP可以在几天内驱逐其出境。 (三)移交移民法庭(如果不适用加速驱逐) 1.出庭通知(NTA)。如果A不符合加速驱逐的条件,CBP向其发出“出庭通知”(NTA),该通知会指定移民法庭的听证日期,届时将决定A是否有资格继续留在美国,或是否需要被驱逐出境。 2.拘留或保释听证。在发出NTA后,A可能会被拘留在拘留设施,直到听证日期。某些情况下,A可能会有资格申请保释听证,移民法官会决定其是否可以在等待听证期间获得保释,或者是否需要继续被拘留。(实际上,在1100万的非法移民中,更多的非法移民流入了美国社会面,被拘留者少之又少。) (四)移民法庭程序 1.移民听证。如果A没有被立即驱逐,其案件将提交给移民法官听审。法官将决定A是否可以留在美国,或者是否需要被驱逐。在听证期间,A有机会提出辩护,例如申请庇护、主张遭受迫害,或者提出其他救济申请。 2.法律代理。A有权自行聘请律师进行辩护,但政府不会为移民程序提供免费律师服务。  (五)法官裁决 1.驱逐出境。如果移民法官认为A没有合法留在美国的理由,将发出驱逐令,要求A离境并被送回原籍国。 2.获得救济。如果A能够证明自己符合庇护、撤销驱逐或其他形式的救济(如撤销移除),A可能会被允许留在美国,或者获得临时身份,等待进一步的程序。 (六)上诉程序 1.向移民上诉委员会(BIA)上诉。如果A不同意移民法官的决定,可以向移民上诉委员会(BIA)提出上诉。BIA将审查案件并作出裁决。 2.向联邦法院上诉。如果A仍然不满意BIA的裁决,可以向联邦法院提出上诉。 四、美国庇护程序的困境 在美国申请庇护案件中,虽然移民法官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但庇护申请者负有举证责任,需要证明其符合庇护资格,通常是通过表明其有对迫害的合理恐惧或曾遭受过基于受保护理由的迫害。实际上,在美国(在其他国家/地区也是如此)申请庇护核心是调查庇护申请者是否存在“迫害”,而这在客观上是最困难的——因为宣称“迫害”的原因在境外。美国繁琐的庇护程序,则放大了这种困难。不仅是美国,在欧盟成员国,特别是意大利等国家边境,在庇护程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

美国非法移民身份合法化的途径

  美国是移民大国,绿卡的魅力同样吸引了大量的非法移民。据统计,美国约有1100万非法移民。美国移民法律纷繁复杂,从各个层面规定了合法移民、非法移民的权利义务。根据美国移民法,非法移民通常无法调整为合法永久居民身份。下面,根据美国移民法律,梳理非法移民在美国身份合法化的个别途径。必须再次强调,这些途径系根据美国移民法律梳理,旨在为抓好非法移民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并非为非法移民提供任何建议或指引。 一、与美国公民结婚 如果非法移民与美国公民结婚,可能有资格申请基于婚姻的绿卡。然而,由于非法入境通常会使他们在美国境内调整身份变得不可能,非法移民须先离开美国,通过其本国的领事处理程序申请绿卡。 (一)与美国公民结婚 非法身份通常不会妨碍结婚,非法移民可以在大多数州合法与美国公民结婚。一般来说,需要从当地政府办公室获取结婚许可证、提供所需的文件(某些州可能接受外国身份证或过期护照作为替代)、举行民事或宗教婚礼仪式。 (二)提交亲属移民申请(I-130表格) 由非法移民的配偶向美国公民与移民服务局(USCIS)提交亲属移民申请(I-130表格),以确认婚姻关系。所需证据包括:配偶的美国公民身份证明,如护照或出生证明;婚姻证明,如结婚证、共同银行账户、共同租约/房贷;证明婚姻真实性的证据,如照片、朋友和家人的书面证明。 如果亲属移民申请获批,案件将进入下一阶段,具体取决于非法移民是否符合在美国进行身份调整(Adjustment of Status,AOS)的资格,或需要通过领事处理程序完成。 (三)获得身份调整资格 非法移民通常不符合身份调整的条件,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非法居留豁免申请(I-601A表格) 非法移民需要离开美国以完成领事处理,但由于非法居留时间,其可能面临3年或10年的入境禁止。非法移民可以在亲属移民申请获批后,向USCIS申请非法居留豁免(I-601A表格),以豁免该禁令,并证明其离开会对其配偶造成极端困难,如医疗状况、经济依赖或情感健康问题等。 2.根据《移民与国籍法》第245(i)条获得资格 如果非法移民在2001年4月30日之前有符合条件的移民申请(例如I-130或劳工认证),则可以支付罚款费用,在无需离开美国的情况下调整身份。 (四)领事处理 如果非法移民无法在美国调整身份,则需要在其原籍国的美国大使馆或领事馆完成领事处理程序。包括:在线提交移民签证申请(DS-260表格);体检;参加移民签证面谈,提交所需文件,如经济担保书(I-864表格)和婚姻真实性的证据。 如果领事官员批准签证,并且非法移民已获得非法居留豁免,其将获得移民签证返回美国,成为合法永久居民(绿卡持有者)。USCIS会将绿卡邮寄到其在美国的地址。 二、申请庇护 (一)资格标准 根据美国法律,难民是指:位于美国境外的人;因种族、宗教、国籍、政治观点或某一特定社会群体的成员身份而受到迫害或有合理的迫害恐惧;没有在其他国家被永久安置;符合进入美国的条件。庇护申请者是指:符合难民定义,但已经在美国境内或在入境口岸寻求进入的人。美国不仅在财政上支持联合国难民署(UNHCR),还在政策上给予支持。 (二)提交庇护申请 庇护申请者需要向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提交《庇护及暂缓递解申请表》(I-589表格)。 庇护申请必须在抵达美国后的一年内提交,除非有重大改变影响其资格的情况或因特殊原因直接导致申请延迟。 (三)申请处理 提交申请后,庇护申请者可能会被安排与庇护官面谈。 如果庇护官未批准庇护申请,案件可能会被移交移民法官进行听证。 (四)工作许可…

想去澳洲打工,分几步?(保姆级教程)

  我不是中介,我的每篇文章都是原创,禁止中介照搬照抄,转载需注明出处。   01 — 闯关第一关:英语   第一步:必须提供雅思成绩,要求达到至少5分以上。雅思分为A和G类,工作签证需要去考G类,留学签证需要考A类。在申请澳洲工作签证时,雅思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项要求。 雅思是国际英语语言测试系统,它评估了申请人的英语语言能力,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四个方面。澳洲移民局要求不同类别的工作签证申请人必须达到不同的雅思分数要求,才可以有资格打开工作申请的大门。 不同类型工作签证对于雅思要求有所区别,如果是医学护理类和教育教师类工作签证雅思成绩要求至少7分,且各小项不低于7分; 厨师类工作雅思成绩要求5.0分,各小项不低于4.5分;      以下是:澳洲几种常见的工作签证类别以及相应的雅思要求: 1. 澳洲技术移民签证(澳洲独立技术移民签证 subclass 189): – 主申请人需要在雅思考试中获得至少每个部分6分的总分60分。 2. 澳洲技术移民签证(州担保技术移民签证 subclass 190): – 主申请人需要在雅思考试中获得至少每个部分6分的总分60分。 3. 澳洲雇主担保签证(雇主担保签证 subclass 186): – 主申请人需要在雅思考试中获得至少每个部分6分的总分60分。 4. 澳洲临时技术签证(临时技术签证 subclass 482和494):…

到了美国才明白,原来根本不需要存钱,你也存不下钱!

以2023年的统计数据,有62%的美国人还过着Paycheck to Paycheck(月光族)的窘迫生活,意思是盼着下一次发薪水来支付各种开销。 美联储最新的调查,60%以上的美国人拿不出500美元的应急款。美国有75%以上的人,储蓄账号金额不超过1000美金,GoBankingRates对5000多名美国人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有34%的人,账户上一分钱都没有,生活上主要依靠信用卡来支付购买。 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就是生活方式膨胀,英文叫Lifestyle Creep,直译就是生活方式蠕变,意思是随着你工资的增长,你的生活方式也在一点点改变,结果就是你挣得越多,花得越多,最后还是存不下钱。 大多数美国人租房子住,每个月的房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你贷款买房,除了每个月需要偿还高昂的房贷之外,每年还需要缴纳1-3%的房产税。 几乎每个美国人都拥有一辆汽车,而这辆汽车大多数是通过贷款买来的。有了车之后,油费、车险、车贷就成了每个月的固定开支。 除了富家子弟,每个美国人从18岁上大学开始就要背上一笔助学贷款。这笔贷款,往往在他们毕业十几年后还在偿还。 除了房贷、车贷和助学贷,每个月还有水费、电费、网费和取暖费,这几样加起来也得好几百美元。 物价便宜反而导致了超额消费,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美国极其发达的农业,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让美国能够从世界各地获取物美价廉的生活消费品。所以,美国的物价非常便宜,便宜到让美国人以为逛超市不需要花钱。 美国人没有节约意识,你原来是天天在家做饭吃,因为涨了工资,就变成了喜欢去外面吃。你以前在家里看看网上音乐会就很开心,现在你直接去买演唱会门票。 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浪费无处不在。 在这里,我们只介绍一项关于美国人食物浪费的数据。一项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人每天浪费约15万吨食物,相当于每人每天浪费约一磅(约合0.45千克)的食物。美国人四分之一的食物是被浪费掉的。 美国的路灯24小时亮着、美国的空调一年四季不关机、美国人从来不晾衣服而使用烘干机,美国人无时无刻不在消耗着与自身人口体量不相匹配的地球资源。有些人喜欢用物价便宜来为美国人的浪费辩解,说人家消费得起你管得着吗。首先,物价便宜绝对不是浪费的理由;其次,无休止的浪费加重了美国人的账单支出 美国是个活在负债中的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健全,如教育、养老等的人生重大消费相对压力较小。 对于中低收入的美国普通人来说,金额稍微大一点的消费,基本上都是靠贷款完成,且贷款机制健全发达,买车也是贷款,买手机贷款,连读大学都是贷款,可以说美国的金融发达到,贷款无处不在,只要你有信用,一切都可以提前消费。 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宁可投资股票,房产,债券,所以傻瓜才存钱在银行,最次也买美债,储蓄是最不合理的投资,利息肯定抵不掉通货膨胀带来的货币贬值。  

美国民生之超市大采购

   美国最常见的会员制仓储超市是Costco和Sam's club,Costco黑卡会员费120美金/年ç白卡60美元/年,Sam Plus会员110美元/年,普通会员50美元/年。虽然两者的会员费在Groupon(折扣网站)上都有活动,但像Sam这种20美元就能拿下普通会员的情况,也侧面说明了Sam的竞争力比Costco要弱上很多。    就拿圣地亚哥来说吧,Sam是真的赶不上Costco,我办了会员卡三个月,今天是第一次逛。最近的一家店离我家18英里,开车半小时,貌似整个圣地亚哥也只有三四家,Costco就完全不一样了,网点到处都是。    我并不喜欢逛这种仓储店,人多地方大车子笨重,逛起来感觉特别累,而且商品份量也大,常常吃不完浪费很多,但还是架不住货品不光便宜还品质优良,所以还是会定期来囤囤货。    在仓储店,最受欢迎的还是蛋、奶、肉、水果、卫生纸,家家户户需求量都很大,所以这类产品也是品牌捆绑消费者忠诚度的法宝。就像Sam家这款白鸡蛋,每个会员每天限购两盒。我看到购物的人基本都是二盒二盒地拿,而我们家一盒鸡蛋都要吃上半个月以上,我实在想不出来鸡蛋怎么可以吃得这么快。    我喜欢Sam家的牛肉,应该说,美国的牛肉真的好吃。不管是不是Sam家的,牛肉总是能用很简单的烹饪方法就能吃出肉香,特别是牛仔骨和牛排,黄油煎一煎,撒上蒜盐和黑胡椒,再搭配一点芦笋、番茄、口蘑,简简单单就是一餐。少去了中式烹饪的繁琐流程,生活轻松不少。    疫情后美国通胀也很厉害,安格斯牛肉11.48美元/磅,这个价格在美国的牛肉里面也只算中等,所以100美元的购买力也不像很多视频号里面讲的可以买上一大车。我们随随便便买了一点,加税252美金了,生活成本真高。     逛超市1个半小时,开车一个小时,加上搬进搬出,全部安置进冰箱,半天时间没有了,真累。我还是喜欢像trader joe's和whole foods这种小超市,好逛不累,想要的都有,也没有冰箱清库存的压力。

places of interest不要翻译成“名胜古迹”

很多人在读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places of interest这个词,并且老师可能会解释说它表示“名胜古迹”。现在很多翻译软件也是这么解释的,比如这是百度翻译的结果: 但如果你仔细琢磨这个词的话,会觉得有点怪:places of interest是如何跟“名胜古迹”对应的? 从语法上来讲,places of interest中的of interest是介词短语作为后置定语,修饰places,短语其实相当于places (that are) of interest (to tourists) 其中be of interest to somebody是一个固定搭配,《朗文词典》对此的解释是:be interesting to someone,即“让某人感到有兴趣”。 比如:It’s a book that will 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