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D 自费读博 花销大曝光 TKS Education 大家都知道英国博士能拿奖的覆盖率很低,即使能拿到奖学金,本身工资也很低。所以本文通过英国学院博士官网学费列表分析英国博士3年的总花销。 注:以下数据来自大学官网数据 学费 Full-time PhD 学生基本在3.5-4年毕业。前三年需要交university fee (牛津大学还需要交college fee). 第四年不需要,如果4年无法正常毕业,又要交延期费。一年大概是20W人民币。 为避免学校排名导致学费差距偏差,本文选择G5院校一所,王爱曼华学校一所,QS排名50-100一所,QS排名200开后一所,分别对比博士学费差。 G5学校学费以UCL为例 UCL官网只给一个大概的区间范围,所以本文摘取了几个典型专业说明 l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29000 l PhD in Biosciences £29000 l PhD in…
英国自费读博学校排名一般
Ph.D 自费读博 花销大曝光 TKS Education 大家都知道英国博士能拿奖的覆盖率很低,即使能拿到奖学金,本身工资也很低。所以本文通过英国学院博士官网学费列表分析英国博士3年的总花销。 注:以下数据来自大学官网数据 学费 Full-time PhD 学生基本在3.5-4年毕业。前三年需要交university fee (牛津大学还需要交college fee). 第四年不需要,如果4年无法正常毕业,又要交延期费。一年大概是20W人民币。 为避免学校排名导致学费差距偏差,本文选择G5院校一所,王爱曼华学校一所,QS排名50-100一所,QS排名200开后一所,分别对比博士学费差。 G5学校学费以UCL为例 UCL官网只给一个大概的区间范围,所以本文摘取了几个典型专业说明 l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29000 l PhD in Biosciences £29000 l PhD in…
英国自费读博多少钱
Ph.D 自费读博 花销大曝光 TKS Education 大家都知道英国博士能拿奖的覆盖率很低,即使能拿到奖学金,本身工资也很低。所以本文通过英国学院博士官网学费列表分析英国博士3年的总花销。 注:以下数据来自大学官网数据 学费 Full-time PhD 学生基本在3.5-4年毕业。前三年需要交university fee (牛津大学还需要交college fee). 第四年不需要,如果4年无法正常毕业,又要交延期费。一年大概是20W人民币。 为避免学校排名导致学费差距偏差,本文选择G5院校一所,王爱曼华学校一所,QS排名50-100一所,QS排名200开后一所,分别对比博士学费差。 G5学校学费以UCL为例 UCL官网只给一个大概的区间范围,所以本文摘取了几个典型专业说明 l PhD in Computer Science £29000 l PhD in Biosciences £29000 l PhD in…
英国本土留学中介避雷
Hello,大家好,我是Vivian。作为23fall申请完的选手一枚,我从G2到A1找申请中介的过程中踩过不少坑。今天这篇文章就想回顾一下我的找中介血泪史,并给感兴趣的同学说说该怎么找到适合的中介。 因为字数较长,我先把要分享的内容都列在前面供大家参考,觉得哪个部分感兴趣直接跳转就好。 1.连续两次找到失败的中介的个人经历 2.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3.常见的错误认知纠正:大中介、本土中介以及有“保录取”的中介,真的就一定靠谱? Part 1: 谈谈两所对我没什么帮助的中介 从G2开始到申请季结束,我前后总共签了两个中介,都是在仓促和慌乱之下做的决策。前一所中介规模较小,后一所中介规模较大,但两者都没有给我提供很大的帮助。主要吐槽点在于我最需要帮助的文书撰写阶段。 跟第一个中介头脑风暴后,我发现他们写的文书过于模版化,通篇都是空泛的内容,而且踩到了好多个文书大忌,比如: 👉在引入兴趣动机时,直接表明是因为父母建议我才会去学习,而不是自身角度出发自我选择的专业; 👉学术段落没有讲学术经历带来的收获,只是罗列了自己参加的活动,实习经历等等。 这都是写文书中的雷点,因为大学看中的主要是如何develop passion and interest,而不只是看你参加了多少项目。通篇阅读下来,模糊的学术经历没有展现自己的思考,很像是某个吊儿郎当的学生想钓鱼碰运气写出来的不走心文书。 因为当时已接近9月份,我对这家中介已经丧失了一起合作的信心,于是换了第二家中介。 第二家中介很有名,在这里我不提名字,但我个人认为这家中介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填补我的信息差,帮助我定位专业和院校。但是在文书环节,也没有给我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点名了我学术内容上的不足,但是不会给我建议,只是在改我的表达。 👇只会说空话,还是让我自己改。 👇只给我院校推荐书单,让我自己去翻阅,不帮我整合信息。 负责文书的项目一般都是几万块,真正价值几万块钱的应该是中介老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从经历中找到合适的学术观点植入,而不只是改表达,改语法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果然,我交上去的文书,经过了一周的修改,返回来的基础结构并没有修改,仿佛只是用另外的方式写了一遍。我无奈至极的情况下,只能自己开始看文献。 经历了上面两次踩坑,我深刻地意识到不跑路我就得被失败的中介拖死,于是果断选择半DIY,跟学校的留学辅导部门谈了很多次后交上了自认为满意的结果。同时,报名两次中介花费了大概6-7w,给我的帮助却微乎其微,在愤怒的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选择中介一定不能着急,也让我萌生了写这篇经验贴的灵感。 Part 2: 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要想选到好中介,我给出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多横向对比中介,就跟买东西货比三家一样,中介出售的“服务”也需要好好对比,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学姐列举了一些必问的问题,大家可以用这些问题询问中介,了解他们的服务。 1.询问中介的服务有哪些,以及对应的价格。可以清楚列举对比不同的价格档位有哪些服务,高价到底增加了哪些服务。 2.对于学校和专业的定位,是否可以明确今年申请和分数的要求,与往年的不同是什么?看出有没有实时掌握学校更新的动向,学校出了新政策能否及时反馈给学生。…
英国本土留学中介去哪找
Hello,大家好,我是Vivian。作为23fall申请完的选手一枚,我从G2到A1找申请中介的过程中踩过不少坑。今天这篇文章就想回顾一下我的找中介血泪史,并给感兴趣的同学说说该怎么找到适合的中介。 因为字数较长,我先把要分享的内容都列在前面供大家参考,觉得哪个部分感兴趣直接跳转就好。 1.连续两次找到失败的中介的个人经历 2.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3.常见的错误认知纠正:大中介、本土中介以及有“保录取”的中介,真的就一定靠谱? Part 1: 谈谈两所对我没什么帮助的中介 从G2开始到申请季结束,我前后总共签了两个中介,都是在仓促和慌乱之下做的决策。前一所中介规模较小,后一所中介规模较大,但两者都没有给我提供很大的帮助。主要吐槽点在于我最需要帮助的文书撰写阶段。 跟第一个中介头脑风暴后,我发现他们写的文书过于模版化,通篇都是空泛的内容,而且踩到了好多个文书大忌,比如: 👉在引入兴趣动机时,直接表明是因为父母建议我才会去学习,而不是自身角度出发自我选择的专业; 👉学术段落没有讲学术经历带来的收获,只是罗列了自己参加的活动,实习经历等等。 这都是写文书中的雷点,因为大学看中的主要是如何develop passion and interest,而不只是看你参加了多少项目。通篇阅读下来,模糊的学术经历没有展现自己的思考,很像是某个吊儿郎当的学生想钓鱼碰运气写出来的不走心文书。 因为当时已接近9月份,我对这家中介已经丧失了一起合作的信心,于是换了第二家中介。 第二家中介很有名,在这里我不提名字,但我个人认为这家中介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填补我的信息差,帮助我定位专业和院校。但是在文书环节,也没有给我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点名了我学术内容上的不足,但是不会给我建议,只是在改我的表达。 👇只会说空话,还是让我自己改。 👇只给我院校推荐书单,让我自己去翻阅,不帮我整合信息。 负责文书的项目一般都是几万块,真正价值几万块钱的应该是中介老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从经历中找到合适的学术观点植入,而不只是改表达,改语法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果然,我交上去的文书,经过了一周的修改,返回来的基础结构并没有修改,仿佛只是用另外的方式写了一遍。我无奈至极的情况下,只能自己开始看文献。 经历了上面两次踩坑,我深刻地意识到不跑路我就得被失败的中介拖死,于是果断选择半DIY,跟学校的留学辅导部门谈了很多次后交上了自认为满意的结果。同时,报名两次中介花费了大概6-7w,给我的帮助却微乎其微,在愤怒的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选择中介一定不能着急,也让我萌生了写这篇经验贴的灵感。 Part 2: 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要想选到好中介,我给出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多横向对比中介,就跟买东西货比三家一样,中介出售的“服务”也需要好好对比,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学姐列举了一些必问的问题,大家可以用这些问题询问中介,了解他们的服务。 1.询问中介的服务有哪些,以及对应的价格。可以清楚列举对比不同的价格档位有哪些服务,高价到底增加了哪些服务。 2.对于学校和专业的定位,是否可以明确今年申请和分数的要求,与往年的不同是什么?看出有没有实时掌握学校更新的动向,学校出了新政策能否及时反馈给学生。…
英国本土留学中介多少钱
Hello,大家好,我是Vivian。作为23fall申请完的选手一枚,我从G2到A1找申请中介的过程中踩过不少坑。今天这篇文章就想回顾一下我的找中介血泪史,并给感兴趣的同学说说该怎么找到适合的中介。 因为字数较长,我先把要分享的内容都列在前面供大家参考,觉得哪个部分感兴趣直接跳转就好。 1.连续两次找到失败的中介的个人经历 2.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3.常见的错误认知纠正:大中介、本土中介以及有“保录取”的中介,真的就一定靠谱? Part 1: 谈谈两所对我没什么帮助的中介 从G2开始到申请季结束,我前后总共签了两个中介,都是在仓促和慌乱之下做的决策。前一所中介规模较小,后一所中介规模较大,但两者都没有给我提供很大的帮助。主要吐槽点在于我最需要帮助的文书撰写阶段。 跟第一个中介头脑风暴后,我发现他们写的文书过于模版化,通篇都是空泛的内容,而且踩到了好多个文书大忌,比如: 👉在引入兴趣动机时,直接表明是因为父母建议我才会去学习,而不是自身角度出发自我选择的专业; 👉学术段落没有讲学术经历带来的收获,只是罗列了自己参加的活动,实习经历等等。 这都是写文书中的雷点,因为大学看中的主要是如何develop passion and interest,而不只是看你参加了多少项目。通篇阅读下来,模糊的学术经历没有展现自己的思考,很像是某个吊儿郎当的学生想钓鱼碰运气写出来的不走心文书。 因为当时已接近9月份,我对这家中介已经丧失了一起合作的信心,于是换了第二家中介。 第二家中介很有名,在这里我不提名字,但我个人认为这家中介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填补我的信息差,帮助我定位专业和院校。但是在文书环节,也没有给我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点名了我学术内容上的不足,但是不会给我建议,只是在改我的表达。 👇只会说空话,还是让我自己改。 👇只给我院校推荐书单,让我自己去翻阅,不帮我整合信息。 负责文书的项目一般都是几万块,真正价值几万块钱的应该是中介老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从经历中找到合适的学术观点植入,而不只是改表达,改语法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果然,我交上去的文书,经过了一周的修改,返回来的基础结构并没有修改,仿佛只是用另外的方式写了一遍。我无奈至极的情况下,只能自己开始看文献。 经历了上面两次踩坑,我深刻地意识到不跑路我就得被失败的中介拖死,于是果断选择半DIY,跟学校的留学辅导部门谈了很多次后交上了自认为满意的结果。同时,报名两次中介花费了大概6-7w,给我的帮助却微乎其微,在愤怒的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选择中介一定不能着急,也让我萌生了写这篇经验贴的灵感。 Part 2: 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要想选到好中介,我给出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多横向对比中介,就跟买东西货比三家一样,中介出售的“服务”也需要好好对比,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学姐列举了一些必问的问题,大家可以用这些问题询问中介,了解他们的服务。 1.询问中介的服务有哪些,以及对应的价格。可以清楚列举对比不同的价格档位有哪些服务,高价到底增加了哪些服务。 2.对于学校和专业的定位,是否可以明确今年申请和分数的要求,与往年的不同是什么?看出有没有实时掌握学校更新的动向,学校出了新政策能否及时反馈给学生。…
英国留学中介避雷
Hello,大家好,我是Vivian。作为23fall申请完的选手一枚,我从G2到A1找申请中介的过程中踩过不少坑。今天这篇文章就想回顾一下我的找中介血泪史,并给感兴趣的同学说说该怎么找到适合的中介。 因为字数较长,我先把要分享的内容都列在前面供大家参考,觉得哪个部分感兴趣直接跳转就好。 1.连续两次找到失败的中介的个人经历 2.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3.常见的错误认知纠正:大中介、本土中介以及有“保录取”的中介,真的就一定靠谱? Part 1: 谈谈两所对我没什么帮助的中介 从G2开始到申请季结束,我前后总共签了两个中介,都是在仓促和慌乱之下做的决策。前一所中介规模较小,后一所中介规模较大,但两者都没有给我提供很大的帮助。主要吐槽点在于我最需要帮助的文书撰写阶段。 跟第一个中介头脑风暴后,我发现他们写的文书过于模版化,通篇都是空泛的内容,而且踩到了好多个文书大忌,比如: 👉在引入兴趣动机时,直接表明是因为父母建议我才会去学习,而不是自身角度出发自我选择的专业; 👉学术段落没有讲学术经历带来的收获,只是罗列了自己参加的活动,实习经历等等。 这都是写文书中的雷点,因为大学看中的主要是如何develop passion and interest,而不只是看你参加了多少项目。通篇阅读下来,模糊的学术经历没有展现自己的思考,很像是某个吊儿郎当的学生想钓鱼碰运气写出来的不走心文书。 因为当时已接近9月份,我对这家中介已经丧失了一起合作的信心,于是换了第二家中介。 第二家中介很有名,在这里我不提名字,但我个人认为这家中介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填补我的信息差,帮助我定位专业和院校。但是在文书环节,也没有给我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点名了我学术内容上的不足,但是不会给我建议,只是在改我的表达。 👇只会说空话,还是让我自己改。 👇只给我院校推荐书单,让我自己去翻阅,不帮我整合信息。 负责文书的项目一般都是几万块,真正价值几万块钱的应该是中介老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从经历中找到合适的学术观点植入,而不只是改表达,改语法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果然,我交上去的文书,经过了一周的修改,返回来的基础结构并没有修改,仿佛只是用另外的方式写了一遍。我无奈至极的情况下,只能自己开始看文献。 经历了上面两次踩坑,我深刻地意识到不跑路我就得被失败的中介拖死,于是果断选择半DIY,跟学校的留学辅导部门谈了很多次后交上了自认为满意的结果。同时,报名两次中介花费了大概6-7w,给我的帮助却微乎其微,在愤怒的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选择中介一定不能着急,也让我萌生了写这篇经验贴的灵感。 Part 2: 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要想选到好中介,我给出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多横向对比中介,就跟买东西货比三家一样,中介出售的“服务”也需要好好对比,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学姐列举了一些必问的问题,大家可以用这些问题询问中介,了解他们的服务。 1.询问中介的服务有哪些,以及对应的价格。可以清楚列举对比不同的价格档位有哪些服务,高价到底增加了哪些服务。 2.对于学校和专业的定位,是否可以明确今年申请和分数的要求,与往年的不同是什么?看出有没有实时掌握学校更新的动向,学校出了新政策能否及时反馈给学生。…
英国本土留学中介
Hello,大家好,我是Vivian。作为23fall申请完的选手一枚,我从G2到A1找申请中介的过程中踩过不少坑。今天这篇文章就想回顾一下我的找中介血泪史,并给感兴趣的同学说说该怎么找到适合的中介。 因为字数较长,我先把要分享的内容都列在前面供大家参考,觉得哪个部分感兴趣直接跳转就好。 1.连续两次找到失败的中介的个人经历 2.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3.常见的错误认知纠正:大中介、本土中介以及有“保录取”的中介,真的就一定靠谱? Part 1: 谈谈两所对我没什么帮助的中介 从G2开始到申请季结束,我前后总共签了两个中介,都是在仓促和慌乱之下做的决策。前一所中介规模较小,后一所中介规模较大,但两者都没有给我提供很大的帮助。主要吐槽点在于我最需要帮助的文书撰写阶段。 跟第一个中介头脑风暴后,我发现他们写的文书过于模版化,通篇都是空泛的内容,而且踩到了好多个文书大忌,比如: 👉在引入兴趣动机时,直接表明是因为父母建议我才会去学习,而不是自身角度出发自我选择的专业; 👉学术段落没有讲学术经历带来的收获,只是罗列了自己参加的活动,实习经历等等。 这都是写文书中的雷点,因为大学看中的主要是如何develop passion and interest,而不只是看你参加了多少项目。通篇阅读下来,模糊的学术经历没有展现自己的思考,很像是某个吊儿郎当的学生想钓鱼碰运气写出来的不走心文书。 因为当时已接近9月份,我对这家中介已经丧失了一起合作的信心,于是换了第二家中介。 第二家中介很有名,在这里我不提名字,但我个人认为这家中介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填补我的信息差,帮助我定位专业和院校。但是在文书环节,也没有给我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点名了我学术内容上的不足,但是不会给我建议,只是在改我的表达。 👇只会说空话,还是让我自己改。 👇只给我院校推荐书单,让我自己去翻阅,不帮我整合信息。 负责文书的项目一般都是几万块,真正价值几万块钱的应该是中介老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从经历中找到合适的学术观点植入,而不只是改表达,改语法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果然,我交上去的文书,经过了一周的修改,返回来的基础结构并没有修改,仿佛只是用另外的方式写了一遍。我无奈至极的情况下,只能自己开始看文献。 经历了上面两次踩坑,我深刻地意识到不跑路我就得被失败的中介拖死,于是果断选择半DIY,跟学校的留学辅导部门谈了很多次后交上了自认为满意的结果。同时,报名两次中介花费了大概6-7w,给我的帮助却微乎其微,在愤怒的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选择中介一定不能着急,也让我萌生了写这篇经验贴的灵感。 Part 2: 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要想选到好中介,我给出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多横向对比中介,就跟买东西货比三家一样,中介出售的“服务”也需要好好对比,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学姐列举了一些必问的问题,大家可以用这些问题询问中介,了解他们的服务。…
英国本土留学中介多少钱
Hello,大家好,我是Vivian。作为23fall申请完的选手一枚,我从G2到A1找申请中介的过程中踩过不少坑。今天这篇文章就想回顾一下我的找中介血泪史,并给感兴趣的同学说说该怎么找到适合的中介。 因为字数较长,我先把要分享的内容都列在前面供大家参考,觉得哪个部分感兴趣直接跳转就好。 1.连续两次找到失败的中介的个人经历 2.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3.常见的错误认知纠正:大中介、本土中介以及有“保录取”的中介,真的就一定靠谱? Part 1: 谈谈两所对我没什么帮助的中介 从G2开始到申请季结束,我前后总共签了两个中介,都是在仓促和慌乱之下做的决策。前一所中介规模较小,后一所中介规模较大,但两者都没有给我提供很大的帮助。主要吐槽点在于我最需要帮助的文书撰写阶段。 跟第一个中介头脑风暴后,我发现他们写的文书过于模版化,通篇都是空泛的内容,而且踩到了好多个文书大忌,比如: 👉在引入兴趣动机时,直接表明是因为父母建议我才会去学习,而不是自身角度出发自我选择的专业; 👉学术段落没有讲学术经历带来的收获,只是罗列了自己参加的活动,实习经历等等。 这都是写文书中的雷点,因为大学看中的主要是如何develop passion and interest,而不只是看你参加了多少项目。通篇阅读下来,模糊的学术经历没有展现自己的思考,很像是某个吊儿郎当的学生想钓鱼碰运气写出来的不走心文书。 因为当时已接近9月份,我对这家中介已经丧失了一起合作的信心,于是换了第二家中介。 第二家中介很有名,在这里我不提名字,但我个人认为这家中介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填补我的信息差,帮助我定位专业和院校。但是在文书环节,也没有给我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点名了我学术内容上的不足,但是不会给我建议,只是在改我的表达。 👇只会说空话,还是让我自己改。 👇只给我院校推荐书单,让我自己去翻阅,不帮我整合信息。 负责文书的项目一般都是几万块,真正价值几万块钱的应该是中介老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从经历中找到合适的学术观点植入,而不只是改表达,改语法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果然,我交上去的文书,经过了一周的修改,返回来的基础结构并没有修改,仿佛只是用另外的方式写了一遍。我无奈至极的情况下,只能自己开始看文献。 经历了上面两次踩坑,我深刻地意识到不跑路我就得被失败的中介拖死,于是果断选择半DIY,跟学校的留学辅导部门谈了很多次后交上了自认为满意的结果。同时,报名两次中介花费了大概6-7w,给我的帮助却微乎其微,在愤怒的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选择中介一定不能着急,也让我萌生了写这篇经验贴的灵感。 Part 2: 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要想选到好中介,我给出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多横向对比中介,就跟买东西货比三家一样,中介出售的“服务”也需要好好对比,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学姐列举了一些必问的问题,大家可以用这些问题询问中介,了解他们的服务。 1.询问中介的服务有哪些,以及对应的价格。可以清楚列举对比不同的价格档位有哪些服务,高价到底增加了哪些服务。 2.对于学校和专业的定位,是否可以明确今年申请和分数的要求,与往年的不同是什么?看出有没有实时掌握学校更新的动向,学校出了新政策能否及时反馈给学生。…
英国本土留学中介cosmo收费
Hello,大家好,我是Vivian。作为23fall申请完的选手一枚,我从G2到A1找申请中介的过程中踩过不少坑。今天这篇文章就想回顾一下我的找中介血泪史,并给感兴趣的同学说说该怎么找到适合的中介。 因为字数较长,我先把要分享的内容都列在前面供大家参考,觉得哪个部分感兴趣直接跳转就好。 1.连续两次找到失败的中介的个人经历 2.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3.常见的错误认知纠正:大中介、本土中介以及有“保录取”的中介,真的就一定靠谱? Part 1: 谈谈两所对我没什么帮助的中介 从G2开始到申请季结束,我前后总共签了两个中介,都是在仓促和慌乱之下做的决策。前一所中介规模较小,后一所中介规模较大,但两者都没有给我提供很大的帮助。主要吐槽点在于我最需要帮助的文书撰写阶段。 跟第一个中介头脑风暴后,我发现他们写的文书过于模版化,通篇都是空泛的内容,而且踩到了好多个文书大忌,比如: 👉在引入兴趣动机时,直接表明是因为父母建议我才会去学习,而不是自身角度出发自我选择的专业; 👉学术段落没有讲学术经历带来的收获,只是罗列了自己参加的活动,实习经历等等。 这都是写文书中的雷点,因为大学看中的主要是如何develop passion and interest,而不只是看你参加了多少项目。通篇阅读下来,模糊的学术经历没有展现自己的思考,很像是某个吊儿郎当的学生想钓鱼碰运气写出来的不走心文书。 因为当时已接近9月份,我对这家中介已经丧失了一起合作的信心,于是换了第二家中介。 第二家中介很有名,在这里我不提名字,但我个人认为这家中介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填补我的信息差,帮助我定位专业和院校。但是在文书环节,也没有给我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点名了我学术内容上的不足,但是不会给我建议,只是在改我的表达。 👇只会说空话,还是让我自己改。 👇只给我院校推荐书单,让我自己去翻阅,不帮我整合信息。 负责文书的项目一般都是几万块,真正价值几万块钱的应该是中介老师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帮助学生从经历中找到合适的学术观点植入,而不只是改表达,改语法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果然,我交上去的文书,经过了一周的修改,返回来的基础结构并没有修改,仿佛只是用另外的方式写了一遍。我无奈至极的情况下,只能自己开始看文献。 经历了上面两次踩坑,我深刻地意识到不跑路我就得被失败的中介拖死,于是果断选择半DIY,跟学校的留学辅导部门谈了很多次后交上了自认为满意的结果。同时,报名两次中介花费了大概6-7w,给我的帮助却微乎其微,在愤怒的同时,这也让我意识到,选择中介一定不能着急,也让我萌生了写这篇经验贴的灵感。 Part 2: 留学中介签约前必问问题总结+选择中介的建议 要想选到好中介,我给出的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多横向对比中介,就跟买东西货比三家一样,中介出售的“服务”也需要好好对比,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学姐列举了一些必问的问题,大家可以用这些问题询问中介,了解他们的服务。 1.询问中介的服务有哪些,以及对应的价格。可以清楚列举对比不同的价格档位有哪些服务,高价到底增加了哪些服务。 2.对于学校和专业的定位,是否可以明确今年申请和分数的要求,与往年的不同是什么?看出有没有实时掌握学校更新的动向,学校出了新政策能否及时反馈给学生。…
英国留学生和美国留学生
留学圈的鄙视链无处不在,其中大热CP就是留美党VS留英党,去年,英国首次成为中国留学第一意愿国,这让两个国家的留学生变得微妙起来——当留美女孩在沙滩边凹造型拍照的时候,UK留学生在风雨中艰难前行;在美国没车等于残废,留英党微微一笑:一张Oyster Card走遍天下…今天就来看看这两国留学生的对比。 我是Sue,一个在湾区写代码的程序媛。 换做以前,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是没什么交集的。美国留学生不关心UK的下午茶,UK精英也不会留意加州的In-N-Out。 但最近留学圈的瓜太多了,从伦敦到UC San Diego,不断震碎三观的爆料如同一个大熔炉,把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都连接了起来。 有人甚至为整理留学圈的瓜,开发了一个门户网站,叫“留学生瓜田”,大庇天下猹俱欢颜—— 于是美留开始知道,多少英留的drama发生在排长队的GP里,而英留也开始了解美留的的Urgent Care同样不把病人当人看。 当然,英国留学生依然会说,不好意思,你们的口语不够地道。而美国留学生会说:不好意思,一年master不配叫留学。 去年,英国首次成为中国留学第一意愿国,这让两个国家的留学生变得微妙起来。 于是我和在两个国家都留过学的朋友聊了聊,发现英美留学生pk,不止是新老大哥的PK这么简单—— 《英国留学生 vs 美国留学生》 1. 论衣品,英国留学生天下无敌,从风衣到西装袖扣,从小马甲到Chelsea Boots,手持小伞,浑身散发一种玩物立志的清香。 美国留学生不同,学校大体偏村,导致衣品趋近于0,一件帽衫一双帆布鞋就能出门,看上去像穿戴整洁的homeless。 如果一个留美男谈了一个留英女,则会让人产生“这男的一定很有钱”的错觉。 2. 也不是不能相互融入,一件加拿大鹅,海外留学生统一校服,一件鹅上身,你我一家人。 3. 英国留学生喜欢穿一些小众设计品牌,玩胶片,就算用手机拍照也不会用很强的滤镜,营造一种原图直出的松弛感,爱听轻电子音乐,在社交媒体不乱说脏话,经常发一些精美的风景图,俏皮中带一丝中产阶级味。 美国留学生则每天都在操这个世界,经常骂自己和这个世界傻逼,用辱骂一切的方式表达自恋,社交媒体疯狂中带点粗俗,粗俗中又带点一般人看不懂的学术名词、艺术名词或作家人名,让人感觉成绩不错但精神状态不佳。 4. 10个留学女孩,8个vlog博主,剩下2个在小红书风生水起。 当留美女孩在沙滩边凹造型拍照的时候,UK留学生在风雨中艰难前行。夏装实在没什么机会穿,UK留学女孩露腰露腿的照片且拍且珍惜,那是用命换来的。 5….
美国留学生和英国留学生
留学圈的鄙视链无处不在,其中大热CP就是留美党VS留英党,去年,英国首次成为中国留学第一意愿国,这让两个国家的留学生变得微妙起来——当留美女孩在沙滩边凹造型拍照的时候,UK留学生在风雨中艰难前行;在美国没车等于残废,留英党微微一笑:一张Oyster Card走遍天下…今天就来看看这两国留学生的对比。 我是Sue,一个在湾区写代码的程序媛。 换做以前,不同国家的留学生是没什么交集的。美国留学生不关心UK的下午茶,UK精英也不会留意加州的In-N-Out。 但最近留学圈的瓜太多了,从伦敦到UC San Diego,不断震碎三观的爆料如同一个大熔炉,把世界各地的留学生都连接了起来。 有人甚至为整理留学圈的瓜,开发了一个门户网站,叫“留学生瓜田”,大庇天下猹俱欢颜—— 于是美留开始知道,多少英留的drama发生在排长队的GP里,而英留也开始了解美留的的Urgent Care同样不把病人当人看。 当然,英国留学生依然会说,不好意思,你们的口语不够地道。而美国留学生会说:不好意思,一年master不配叫留学。 去年,英国首次成为中国留学第一意愿国,这让两个国家的留学生变得微妙起来。 于是我和在两个国家都留过学的朋友聊了聊,发现英美留学生pk,不止是新老大哥的PK这么简单—— 《英国留学生 vs 美国留学生》 1. 论衣品,英国留学生天下无敌,从风衣到西装袖扣,从小马甲到Chelsea Boots,手持小伞,浑身散发一种玩物立志的清香。 美国留学生不同,学校大体偏村,导致衣品趋近于0,一件帽衫一双帆布鞋就能出门,看上去像穿戴整洁的homeless。 如果一个留美男谈了一个留英女,则会让人产生“这男的一定很有钱”的错觉。 2. 也不是不能相互融入,一件加拿大鹅,海外留学生统一校服,一件鹅上身,你我一家人。 3. 英国留学生喜欢穿一些小众设计品牌,玩胶片,就算用手机拍照也不会用很强的滤镜,营造一种原图直出的松弛感,爱听轻电子音乐,在社交媒体不乱说脏话,经常发一些精美的风景图,俏皮中带一丝中产阶级味。 美国留学生则每天都在操这个世界,经常骂自己和这个世界傻逼,用辱骂一切的方式表达自恋,社交媒体疯狂中带点粗俗,粗俗中又带点一般人看不懂的学术名词、艺术名词或作家人名,让人感觉成绩不错但精神状态不佳。 4. 10个留学女孩,8个vlog博主,剩下2个在小红书风生水起。 当留美女孩在沙滩边凹造型拍照的时候,UK留学生在风雨中艰难前行。夏装实在没什么机会穿,UK留学女孩露腰露腿的照片且拍且珍惜,那是用命换来的。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