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文言文词汇

演讲时间:2023年11月 演讲地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演讲人:王云路 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浙江省特级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等。著有《中古汉语词汇史》《汉语词汇核心义研究》《中古诗歌语言论稿》等。 孔子生活的时代距今天两千余年,而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它所使用的语言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是佶屈聱牙、生涩难懂,还是明白晓畅,人人可知? 通过仔细研读《论语》,我们能够了解到,《论语》的语言既不是生涩难懂的,但也不是人人可知的,且因为它是对孔子及其弟子口语的记录,其特征是简洁、质朴而又生动,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古文知识才能正确理解。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论语》所用语言其实距离两千余年后的我们并不遥远。今天的讲座,我们就试举《论语》中几个常见的字词例子,以小见大,希望能够对大家准确理解古文、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有所裨益。 “夺”义之辨 ——释义五重是否必要 《论语·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是《论语》中的著名语句。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再版,下同)译为:“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使它丧失主帅;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句子中的“夺”字依次是“使其丧失”和“强迫其放弃”两个意思。而对这一句,方青稚的《论语注读》(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6月版,下同)则译为:“孔子说:‘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他的志向是不能强迫改变的。’”按句意,“夺”字则有“夺去”和“强迫改变”两个意思。《汉语大词典》“夺志”条也释为:“迫使改变志向。”引用的也是《论语》此句。 《论语》中还有一处“夺”字,《论语·泰伯》:“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论语译注》译为:“曾子说:‘可以把幼小的孤儿和国家的命脉都交付给他,面临安危存亡的紧急关头,却不动摇屈服——这种人是君子人吗?是君子人啊!’”《论语注读》则译为:“曾子说:‘可以把年幼的君主托付给他,可以把国家的政权托付给他,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而不动摇屈服。这样的人是君子吗?是君子啊!’”两注对“夺”的解释基本是相同的。 以上《论语》中出现“夺”字的两句话,在现代解释中总计出现了“使丧失”“强迫放弃”“夺去”“强迫改变”“动摇屈服”五重意义。这五重意义不仅含义不同,甚至“夺”的主语还发生了变化,该如何看待“夺”字的这五种意思? 我以为,要想准确理解“夺”字在这两句中的意思,应从“夺”的字形说起。《说文·奞部》对“夺”的解释是:“奪(夺),手持隹失之也。从又从奞。”说的是人的手里(寸)握着的鸟正振翅(“奞”)欲飞,人手一松、鸟就飞走了。另外“夺”字在甲骨文字形中有象衣中包着鸟之形,其基本含义与《说文》所述一致,这里我们就不展开讨论了。 正如清代段玉裁分析“夺”字的字形时所指出的:“又,手也。持隹而奞,少纵即逝也。”古人通过最初的“夺”字的这个画面,要传达的意象是鸟一下子挣脱人手的束缚并飞走了,这是“夺”的字形义,其蕴含的特征义是“失去,离开”。而且这个特征义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解读:从人的角度看是失去或丧失,从鸟的角度看则是离开。因此段注也说“引伸为凡失去物之偁。凡手中遗落物当作此字”。 需要强调的是,“夺”字的这个表示“丧失、失去”特征义的用法,自先秦延续至今。例如,战国宋玉《高唐赋》中有“煌煌荧荧,夺人目精”,“夺人目精”说的是目光离开了原来所视之物。用我们现在常用的说法就是“夺人眼球”;战国荀子在《富国》中说“无夺农时”,唐代杨倞注此“夺”为“失”,解释为不要失去农时;先秦时期的《素问·通评虚实论》说“精气夺则虚”,可以译为“精气丧失后人就虚弱了”。 回到《论语·子罕》中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一句,我们同样可以将其译为“三军可以失去统帅,个人不可以失去(丧失)志向”。类似用法同样体现在《论语·泰伯》的“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一句中,语句中的“不可夺也”本质也是“不可夺志也”。因此我认为,以上《论语》中的“夺”都可以直接译为“失去、丧失”之意,从语法、语义的角度看这样的译法都是顺接的。如果分别采纳五种不同释义,不仅复杂而且还在翻译中途更换主语,是没有必要的。 那么《论语》中是不是只有这两句中的“夺”字适用“失去”的含义呢? 我们再看《论语·宪问》中的这一段:“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这段中的“夺伯氏骈邑三百”,《论语注读》译为:“他剥夺了伯氏骈邑的三百户封邑。”此句如此翻译后就是说管仲剥夺伯氏的三百户封邑,但是随后的“饭疏食,没齿无怨言”一句的主语又变成了伯氏。我认为,同一句中主语发生变更,会导致上下语句的不通顺。我们在这里同样可以把“夺”释为“失去”,全句可译为:“(因为管仲而)伯氏失去了骈邑三百,吃粗茶淡饭,却一辈子(对管仲)没有怨言。”这是孔子通过描述伯氏对管仲的态度,来评价管仲的为人:因管仲而切身利益受损的人都对他心悦诚服,一辈子无怨言,由此可见管仲的品德和能力。 再看一则《论语·阳货》的例子:“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这里“夺”的含义是“使失去”,是使“朱”(正红色)失去光彩。意思是厌恶紫色使朱红失去了光彩。对比汉班婕妤的《怨歌行》:“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凉飚夺炎热”的意思是“凉风让炎热消失”,而不可能是凉风夺取了炎热。《论语注读》翻译:“我厌恶用紫色(杂色)取代红色(正色)。”这个翻译是正确的。 比较《论语》各“夺”字,我认为,通过追溯“夺”字源流,了解特征义及其意义演变轨迹,可见其含义都是可以用简单明确且一致的翻译的。 那么,现代汉语中大家常用的“夺”字的“夺取”义,又是怎么来的? 我认为,“失去”与“夺走”本是事物的一体两面。“失去”有自然的失落,也有人为的“使失落”,而使一方失去的手段,便是另一方的“夺取”。夺走对方的东西,也就意味着对方“失去”了原有的东西。晋李密《陈情表》中记述“行年四岁,舅夺母志”,这是说他的舅舅让母亲失去了不再嫁人的志向(想法),这清楚表达了“夺”背后的“失落、丧失→使失落→夺取(使对方丧失而自己获得)”逻辑,也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夺”字在古代的意义演变。 “求仁得仁” ——重视常用字词的抽象含义 《论语·述而》有这么一段话:“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这段也是成语“求仁得仁”的源头,《论语译注》译为:“(孔子)说:‘他们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仁”是抽象的观念,“得仁”直接译为“获得仁德”,我认为似乎不如译为“合于仁”更加顺畅,意为合乎儒家推崇的仁德观念。 “得仁”在《论语》中至少还有3例,是否都要翻译成“合于仁”? 我们还是需要从“得”的造字义来分析。从造字义看,“得”的甲骨文字形,表示的是人用一只手拿着一个贝壳,后来变形为表示人在路上捡到一枚贝壳。贝壳在远古时代曾是通用货币之一,因此古人用它在文字中代表财物。对于古人来说,“得”字的造字义,采用了捡到贝壳这样一个常见的生活场景,既表达其原本的获取之义,也表达心理上的获得感,因此“得”的造字义不仅有实际的“获得”之意,也拥有了“相亲和”“相契合”的抽象意思,以表达内心预期的实现与满足。 东汉许慎在《说文·彳部》中解释说:“得,行有所得也。”许慎虽然没有理解“得”字表达的手里拾取物是什么,但是“行有所得”的解释是准确的。清段玉裁注:“《见部》曰:‘,取也。’行而有所取,是曰得也。《左传》曰:‘凡获器用曰得。’”段玉裁的注解是“有所得”,即获得。它表示两种含义。第一种是获得财物,比如《论语·子张》中这一段:“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见得思义”可以解释为在获取财物时要考虑是否仁义。这个“得”就是“获得财物”甚至是“获得的财物”之义;第二种是获得实情。东汉班固《汉书·朱博传》:“(尚方禁)少时尝盗人妻,见斫,创著其颊……博辟左右问禁:‘是何等创也?’禁自知情得,叩头服状。”这里的“自知情得”,说的是尚方禁自知实情被人获悉。 而“得”在古代文献中还经常用作指代抽象概念的获得,表达精神与心理上的获得感觉,即满足、相合之意: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相得”是说两人的志趣、习性相投合。这里的“相得欢甚”应当是近现代汉语“相得甚欢”的较早源头。“相得甚欢”在稍晚出现,如南朝梁沈约《宋书·毛脩之传》:“其后朱脩之没虏,亦为焘所宠。脩之相得甚欢。”现代汉语中还有“相得益彰”等。 “相得”的常见含义就是双方互相契合,此意沿用至今。《梁诗》卷十二王僧孺《白马篇》:“千里生冀北,玉鞘黄金勒。散蹄去无已,摇头意相得。”白马“意相得”就是“意相合”,心满意足。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何昌传》:“永明元年,竟陵王子良表置文、学官,以昌为竟陵王文学,以清信相得,意好甚厚。”说的是竟陵王萧子良与何昌两人都因清信而性情相合。 古人在描述事物间的相配相称时,也用“相得”表示。《礼记·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其中的“地、邑、民居,必参相得也”,犹言城市面积与人口数量要匹配合适,郑玄注:“得犹足也。”“足”就是合适、足量的意思。西汉成书的《淮南子·本经》说“凡人之性,心和欲得则乐”,其中的“心和”与“欲得”相对,此句可以释为“通常人的性情,是心情平和、欲望满足就快乐”。唐代韩愈《荆潭唱和诗序》说:“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羇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满志得,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其中“气满”与“志得”相对,表达意愿满足。…

duck单词怎么读

免责声明:图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END •  扫码关注,回复“动画”,领取10部优质动画片 ↓↓↓ 你若喜欢,请点亮 赞 和 在看 哦  

前面是l的单词

Hello!欢迎来到Elmo的英文单词小课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以“L”开头的单词,小朋友们准备好了嘛? lawn 草地 letter 信 love 爱 leaf 叶子 lip 嘴巴 land 小路 library 图书馆 light 灯、灯光 lake 湖泊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啦!小朋友们可以再找一下其他以“L”开头的单词哦!

有关于绿的词语

  1、山清水秀:清:清幽;幽静。形容山水风景优美。   2、苍翠欲滴: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3、青山绿水:青;绿:表示明朗,让人看着舒服的颜色。泛称美好山河。形容美丽的河山。   4、葱葱茏茏:形容草木茂盛。   5、翠色欲流: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   6、一碧千里:碧:形容青绿的颜色;千里:辽阔无边。指一片碧绿的颜色,十分宽广。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的意思,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   7、青枝绿叶:①青绿色的枝叶。多指生长茂盛的树木。②比喻年轻。   8、苍松翠柏:苍:青色。翠:青绿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贵品质、坚定节操的人。   9、绿衣黄里:绿、黄:古时以黄色为正色,绿为闲色。以绿色为衣,用黄色为里。旧喻尊卑反置,贵贱颠倒。   10、螟蛉之子:螟蛉:绿色小虫,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比喻义子。   11、苌弘碧血:形容为正义事业而流的血。苌弘:春秋时周大夫,又称苌叔。碧:青绿色的玉石。   12、碧波荡漾:碧:青绿色。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13、金碧辉煌:碧:翠绿色。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   14、郁郁葱葱: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葱葱:草木青翠欲滴、十分茂盛。   15、丹心碧血:丹心:红心、忠心。碧血:血化为碧玉。碧:青绿色的宝石,表示血的珍贵。赤诚的忠心,宝贵的鲜血。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   16、碧波荡漾:碧:青绿色。波:波浪。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17、绿意盎然:气氛、趣味等充溢的样子:鲜花盛开,春意盎然。   18、葱翠欲滴:葱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19、绿草如茵:茵:铺垫的东西,垫子、褥子、毯子的通称。   20、翠色欲滴:翠色:鲜绿、翠绿的颜色。欲:将要。翠色欲滴就是翠绿得要滴下水来,将要滴出来。给予人以生命蓬勃的感觉。形容树叶颜色十分青翠,上面的水像快要滴下来似的。   21、朱甍碧瓦:红色屋脊,青绿色的琉璃瓦。借指华丽的建筑。   22、停僮葱翠:停僮:枝叶茂密;葱翠:苍绿色。形容树木枝叶十分茂密。

and这个单词怎么读

Module 1 I 我 am [əm] (I’m=I am)  是(我是) aah啊 hello [hə’ləʊ](hi) 你好 ooh 嗬 goodbye [ˌgʊdˈbaɪ](bye-bye) 再见 are [ɑ:(r)] 是 How are you? 你好么?你好 good [gʊd]  好的 morning [ˈmɔ:nɪŋ]  早晨,上午 fine [faɪn] 健康的 thank [θæŋk] 谢谢 you [ju] 你   Module 2 Ms [mɪz]女士 boy [bɔɪ] 男孩 girl [gɜ:l]女孩 Whoops [wʊps] 哎哟(犯错时的道歉) and [ənd] 那么、和 too [tu:]也 ha ha 哈哈…

功能对等中的词汇对等

博览中外–理论篇 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 01、理论提出者 功能对等理论(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由尤金·A·奈达(Eugene Nida)于1969年提出,奈达是一位著名的结构主义语言大师,本身也是有重要地位的语言学家,曾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但这位在学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偏偏远离学术重镇,默默地在美国圣经协会供职半个多世纪。他一生的主要学术活动都围绕《圣经》翻译展开。在《圣经》翻译的过程中,奈达从实际出发,发展出了一套自己的翻译理论,最终成为翻译研究的经典之一。奈达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功能对等”。所谓“功能对等”,就是指翻译时不求文字表面的死板对应,而要在两种语言间达成功能上对等。 02、理论简介 为使源语和目的语的之间的转换有一个标准,减少差异,尤金·A·奈达从语言学的角度出发,根据翻译的本质,提出了著名的“动态对等”翻译理论,即“功能对等”。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息。“动态对等”中的对等包括四个方面:1、词汇对等;2、句法对等;3、篇章对等;4、文体对等。形式很可能掩藏源语的文化意义并阻碍文化交流。因此,在文学翻译中,根据奈达的理论,译者应以动态对等的四个方面作为翻译的原则准确地在目的语中再现源语的文化内涵。 03、步骤 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和消除文化差异,译者可以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努力创造出既符合原文语义又体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然而,两种语言代表着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文化可能有类似的因素,但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完全展现原文文化内涵的完美的翻译作品是不可能存在的,译者只能最大限度地再现源语文化。 第二,如果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译者只有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形式达到再现原文语义和文化的目的。 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 04、特点 事实上,在汉语中很难找到一个完全与英文对等的句型来表达同样的内涵。于是,译者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层结构,即用目的语中相应的词汇直接说明、解释原文的内涵,以使译文读者更易接受译作。根据奈达的翻译理论,文化差异的处理是与从语义到文体将源语再现于目的语紧密相联的。只有当译文从语言形式到文化内涵都再现了源语的风格和精神时,译作才能被称作是优秀的作品。 用心 | 扎实 | 坚持 图文来源 | 网络 文字编辑 | 蒋萌 排版 | 蒋萌 校对…

决定单词怎么读

beslissen [besliste, heeft beslist] 决定 【荷兰语解释】bepalen wat er gebeurt 例句:De kinderen mogen zeggen wat ze denken, maar vader beslist. 孩子们可以说他们的想法,但父亲做决定。 de beslissing [-en] 决定 【荷兰语解释】een keuze die bepaalt wat er…

带g的单词有哪些

To strive, to seek, to find, and not to yield. 去奋斗,去追求,去发现,永不屈服!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Alfred Tennyson) 2022课标词汇学习“g开头”【新增的,都标注】默写自测英文、中文、备注(变形、用法、搭配等) 中考英语复习之重点核心词汇详解 “G开头” 中考英语复习1500单词 “G开头” 挖空检测(43个) 35天突破2022新课标词汇(Day 13) 35天突破2022新课标词汇(Day 14) 1. gallery  n. 美术馆;画廊;走廊                 a picture gallery…

韩语日常单词

1. 미안합니다 [动] 对不起  2. 감사합니다 [动] 谢谢  3. 축하합니다 [动] 恭喜 庆贺  4. 잘못했어요 [动] (我)错了  5. 잘했습니다 [形] 做得好  6. 맞습니다 [形] 对  7. 아주 [形] 非常  8. 좋아해요 [动] 喜欢  9. 이것 [名] 这个  10. 그러면…

韩语基本单词

电子版PDF领取方法: 添加机构微信,并回复“申请领取韩语TOPIK初级词汇”即可获得。 更多学习内容持续分享中~ ▼   西安仁大外语成立于2015年,自创立以来,专注于小语种培训 致力于帮助更多对于外语感兴趣的学员了解并熟知小语种,并帮助有出国留学意愿的学员了解出国途径,达成出国梦想。 仁大外语自建立之初,以日韩语培训留学为主要方向,采取小班授课免费重修的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学员加入其中,并获得学员一致好评,而后增加德语、法语、西班牙语课程,并对接国外各类院校,逐步将课程体系深入和细化。如今课程包含兴趣班、专业全日制班、出国留学班等多种班型。在日语类课程中,增加高考以及考研专业类课程,力求做到满足学员各种需求,帮助学员达成学习目的。    校区环境 教学环境 教学现场 教学特色 小班授课 仁大外语均采取小班授课模式,平均每班人数在6-8人之间。教师上课能够关注到每一位学员,做到口语及时练习,并能够及时答疑解惑,帮助学员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同时能够起到督促作用,保证学员的学习效果。 时间自主 仁大外语授课时间安排灵活,分别开设有周末班、周内晚班、周内全日制班、一对一精品课程等多种课程,学员在报名后即可根据学员时间安排课程,极大的方便了学员的学习。 重复听课 仁大外语小语种课程均为一年及一年以上有效期,有效期内可重复免费重修听课。对于语言学习而言,温故知新能够加深记忆,促进学习效果。同时学员可以选择不同教师课程重听,能够体会不同老师的讲课方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师资强大 仁大外语具备专业的教师团队,机构老师大部分均是研究生学历,教学经验丰富,且大部分教师均有出国留学的经历,在授课方面能够准确的把握学生需求,并且能够结合课本知识拓展丰富的课外知识。在仁大外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 人性化延期 仁大外语课程设置中,为避免学员中途有事无法上课,特设立有停课延期制度,在未能上课期间,办理休学后课程有效期保留,在复课后重新听课即可。人性化制度避免学员因有事无法上课而耽误时间,也能为学员学习提供更多便利。 开设课程   【仁大外语】 日语|韩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  坐标 【未央校区】 西安凤城五路人人乐商场4楼 【未央校区】029-82510884

印尼单词发音

点击蓝字 每日更新实时印尼社会资讯 朵拉看印尼 印尼语介绍 ○ 印度尼西亚语(Bahasa Indonesia) 是以廖内方言为基础的一种马来语 是印度尼西亚的官方语言 全世界约有3000万人 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他们的母语 还有大约1.4亿人 将印度尼西亚语作为第二语言 能较熟练的读和说印度尼西亚语 印度尼西亚国内 所有地区都通用印尼语 同时在荷兰、菲律宾、沙特阿拉伯 新加坡和美国也有许多人使用印尼语 与马来西亚语的相似与差别 ○ 在语言学分类中 印尼语属于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 印尼语源自于 苏门答腊岛东北部的马来语 是该语言的一个地区性变种 同标准马来语有超过80%的同源性 马来语和印尼语之间的差别 可以类比为英式英语(British English) 和美式英语(American…

让人印象深刻的词语

1、刻骨铭心[ kè gǔ míng xīn ] 形容记忆深刻得让人永远也不能忘记(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也说镂骨铭心。 2、念念不忘[ niàn niàn bù wàng ] 念念:常常地想着。形容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3、没齿难忘[ mò chǐ nán wàng ] 没齿,一辈子。没齿难忘指永远难以忘记。 4、难以忘怀[ nán yǐ wàng huái ] 形容记忆深刻,不容易忘掉。 5、耿耿于怀[ gě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