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提出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核心素养。其中的“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整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具有个性化、自主性、发展性、可迁移性、可持续性的等特点。如何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为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这一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环节,和听说读写四大技能学习相结合,落地生根形成学生学习的一个“惯常行为”(Routine), 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有这么一个微信群,里面聚集着一群有教育情怀,思维活跃,乐于分享的一线英语教师。他们无论是早已“功成名就“的专家,还是刚刚走上讲台的”小白“,都肯于把自己宝贵的教学实践、观点奉献出来,互相碰撞,互相启发,气氛民主,火花四射。 以下记录的,是某一日群里对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这个话题的讨论,大家纷纷接龙教学金点子。现在完整地将原貌呈现出来,借李陆桂老师的平台传播,希望与更多的同行交流,互撞。(王宇航) 1. 在写作教学领域,我个人认为,学生最需要养成的是写完后自我检查的习惯和能力(self-check, self-review, self-editing)。要求学生用三种颜色的荧光笔分别标出并改正三种初级错误:如黄色标注语法错误(主谓一致、时态、代词用法等);用绿色标出单词拼写错误;用蓝色标出标点符号等错误。学生自查之后,可以两人交换互查一遍(peer-review)。如果自己能够找出错误,但不知道怎么改正,也可以寻求同学、老师帮助。观察很多不太自觉的学生,他们面对教师辛辛苦苦改出的作文往往视而不见,一看到满纸红字就直接塞进书包里。但如果让他们自己找错误,他们就会认真对待,以后再犯的可能性大为减少。要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能力。(教师A) 2. 作文自查环节,要提前教会学生查什么,如何查。最好提供一份明确简单的评量表,让每次的评理评量落在实处。(教师B) 3. 作文讲解后的peer check. 养成学习小组互相批改的习惯,读后续写先从“颜值”,再从情节、语言、连贯三大方面找出亮点收入班级语料库,找出不足跟踪整改(教师C) 4. 找一个语音语调好的同学,在他面前朗读一篇英语文章或一段,请他纠正错误并提出改进建议。(教师D) 5. 找一个阅读理解能力明显强过自己的同学,把一段自己读得似懂非懂的文章的理解思路讲给那个同学听,请他分析问题出在哪里。(教师D) …
关于“培养英语学习方法和习惯”的一次群聊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