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你今晚怎么回来这么晚? 自己:我去张秘书家了。啊……因为有一份重要文件要去她家里取。真的。 上面这个回答,大家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在说完“我去张秘书家了”后要补充后面的话,显然是一边说一边审查自己出口的话会在听者那里出现什么效果,如果发现有问题,就赶紧做补救。 我们平时说话时,是时刻站在听者的角度来审查话语效果的,并且根据审查结果来实时地进行信息补充,以避免在对方听来出现歧义。 但轮到英语时,我们却常常在写作或口语中发现说不出话,因为我们把精力都用在背诵句子模板了,忽略了在说的同时去“聆听”自己输出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怎么训练说英语时也时刻在聆听自己的表达效果呢? 答:要有对话思维。 因为语言的本质是日常生活对话,其他一切听力了、写作了、阅读了、翻译了等,都是以此为基础的,如果没有日常对话的语感,后面一切都无从谈起。 为什么说日常对话是语言的根基? 对话思维,就是对说出的每句话,站在听者的角度自然提出疑问。举例如下: 老婆:你今晚怎么回来这么晚? 自己:我去张秘书家了。 老婆:大半夜去她家?你工作可真忙! 自己:啊……因为有一份重要文件要去她家里取。真的。 老婆:鬼知道真假。 自己:你看,这是微信记录…… 上面这段对话,如果把老婆的反馈隐去,变成自己的内心戏,整个对话就会变成自己组织的语段了,也就是在回家前琢磨“如何向老婆交代”的段子预演: 老婆,对不起,今晚回来晚了。(老婆听到这句话肯定疑惑我去哪里鬼混了)我去张秘书家取了一份重要文件。(光这么说很难让人信服,我得出示证据)真的,你看,这是微信记录…… 这就是对一个观点进行合理展开的例子。 下面我们尝试一个英语段子(摘自万炜老师主编的《TOEFL口语/写作精选精炼》: We need a more updated library, one that incorporates more electronic resources. There…
说英语总是感到没话说怎么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