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英国《卫报》是如何报道新冠变种病毒OMICRON(奥密克戎)的?

写在前面: 一个周末,新冠疫情又有大新闻,最新变种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迅速传播,远超此前发现的德尔塔变种病毒,给各国的疫情防控带来更大的挑战。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英国《卫报》的报道,《卫报》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奥密克戎最新变种病毒,我们一起精读来学习。 先来看看NBC的最新报道,小伙伴们是不是都能听的懂,可以后台告诉我。 精读 What is it called? The variant was initially referred to as B.1.1.529, but on Friday was designated as a variant of concern (VOC) by the World…

基于课文句子的“连词成句”也要做错,原因是什么?读了这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微友提问 凌哥,周末好! 目前(六年级)考试题型中的“连词成句”对于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请问应该如何突破?即使是课文中的句子也会出错,总是出错的原因是什么?小学阶段的连词成句是需要反复多次让学生感受,还是应该像初中那样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成分,对句型进行掌握?谢谢 这不是学生和教师出现了问题,而是命题者不懂心理语言学。具体而言,是对语言习得机制了解不足,只是机械地“经验主义”地进行命题,或者说,人家用过什么题型,自己做过什么题型,就套用这些题型,而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语言学原理。 请您回忆一下您在通常情况下的说话过程,看看是不是如凌哥下面例子中描述的: 我们头脑中,从生成信息到输出语句的过程中,先是有个说话的欲望,可能是自发想说的,也可能是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比如看到了您的孩子在做一个危险的动作:在客厅中挥舞一把玩具剑),然后生成几个信息(message):(定性)危险+(否定)玩+剑。然后您会搜索和选用具体的词汇,即实词(content word):“危险,客厅,不可以+玩,剑”。当然,不同的人可能会搜索选用不同的词汇:“停下,客厅,不要+耍,剑”“停,起居室,别+挥舞,剑”。 在有了词汇之后,处于不同语言的人会调用不同的语言结构(structure),或者即便是在相同语言中不同的人也会调用不同的语言结构,比如“停下!”“不要在客厅中玩剑。”“客厅里面不可以玩剑。客厅里面玩剑太危险了。”“Don’t play with the sword in the living room.”并且还有可能受到自己这句话的影响,引出后续的语句:“会不小心打碎花瓶/电视机/玻璃茶几的。” 也就是说,正常的语句生成过程,大脑是先生成关键词(实词)然后再调取句型的,并依据句型来搜索语法词(如:do, to,is,the)或词素(如:-s, -ed, -ing)。而不是将一些单词“don’t / in / living / play / room / sword…

这功夫都不肯下,哪能写得好?!

为什么要读书? 也许你知道,即使在你自己的语言中,阅读也被认为是重要的,因为它可以娱乐和教育,可以打开新的世界,丰富你的生活,可以改善手眼协调,提高社交技能。   Why Read? You probably know that even in your own language reading is regarded as important because it can be entertaining and educational, can open up new…

变异程度远超德尔塔的新毒株登场,全球拉响警报

  疫情警报再次拉响。   最近几天,不仅国内多地(包括我所在的城市上海)又出现了本土新增病例;   从全球来看,无论欧美还是亚非,疫情普遍反弹。     而且更令人担心的是,英国和世卫组织先后认定:又发现了新的病毒变种。   而且这一次,病毒的变异程度空前。   那么,继肆虐全球的“德尔塔”以后,这次的新病毒到底能有多厉害? 目前 ta 的传播情况如何? 以及各国顶着抗疫疲劳和圣诞到来的压力,又如何应对?   今天,我们聚焦再一次登上各大头版头条的新冠病毒,并将可靠及时的信息话你知。   1 ‍ 今天我们选取的这条新闻,来自周末美联社网站的头版头条,来看看全世界的严阵以待: 随着新的变体病毒在非洲南部出现,全世界采取行动     variant [ˈveəriənt] n. 变种;变体…

浅谈关系副词可以省略的几种情况

   下面这句话是选自一篇阅读短文中的一个句子:   One day, I saw a boy shop alone at the shop I worked.     有人问:为何 shop 后面在定语从句中作状语成份的 where / at which可以省略?         让我们先展开这个句子定语从句部分的语法结构:  …

The Second Coming,来自一百年前那次疫情的著名诗歌!

The Second Coming 这首诗歌,作者是爱尔兰诗人 W. B. Yeats (1865 – 1939),写作于1919年,是现代诗歌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几乎所有权威的诗歌选集都会收录。 The Second Coming 借用了基督教文化中关于“Apocalypse 世界终结”的描述,诗人 Yeats 以此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境和看法。 在基督教的理解中,世界既然有开始、就会有结束。根据新约中“Book of Revelation 启示录”的想象,耶稣在第一次出生和受难死去之后,将在这个世界即将结束时、再次来到人世,称为 Second Coming。 历史背景 Yeats 在写作 The Second Coming 时,正值…

BBC报道陈漫作品被指“辱华”事件

据中国妇女报,近日,在上海展出的《迪奥与艺术》因为一幅由摄影师陈漫拍摄的照片引发了网络热议。头发油腻、眉毛稀疏、眼神凶狠、浮肿单眼皮配上脏兮兮的眼妆,还戴着清朝护甲……照片中女模特的形象令人极其不适,网友怒批“太阴间”“丑化亚裔”。     对此,摄影师陈漫发博致歉,她表示:“我早期艺术观尚未成型,参加展览时对策展概念也不甚了解,使得当时的作品欠缺思考。尤其是08年错误使用‘少先队员’为标题的一组图片,对少先队组织造成了不好的影响,我感到非常自责并再次郑重道歉。” 无注释原文:   China: Photographer sorry for ‘small eyes’ Dior picture BBC A Chinese fashion photographer has apologised for her “ignorance” after a picture she shot for…

精读|美国感恩节背后,藏着怎样的血色真相?

大家好,刚刚过去的周四,是美国法定节假日之一的感恩节,也就是每年 11 月第四个星期四。实际上这段时间,美国已经进入到放假的季节。在这一点上,美国人跟全世界尤其不一样——虽然整个西方都把圣诞节视作最重要的节日,不过怎么着也要到 12 月才算进入圣诞季。但唯独美国人过节,是从 11 月,也就是刚刚过去的这个感恩节就开始了。美国的这个感恩节其实就很像中国的中秋节,传统上美国家庭会在这一天全家团聚、吃饭,保留节目大家都知道,就是吃火鸡。所以这一天是美国人全年食物消费量最高的一天,比圣诞还要高。 所以你看,感恩节在美国人的文化习俗中是多么不可或缺、多么温馨的时刻。甚至各位可能也读到过感恩节的来源,就是当年最早期的殖民者来到北美大陆,没吃没喝没得住,全靠当地印第安人的帮扶,让他们可以种地、可以放牧,最终有了收成,也站稳了脚跟。于是在丰收过后,清教徒们邀请这些印第安朋友一起来庆祝,也表达这些清教徒心中对上帝的感恩。于是有了这美国独一无二的基督教节日——感恩节。 但其实,感恩节背后的真正历史,可能和广为流传的版本相差甚远。今天我们就透过《纽约时报》一篇文章,来一起探讨美国感恩节实际的根源,带各位去还原前美国时代,北美大陆上的拓荒发展史。 原文 先来看下原文,看看自己能读懂多少: The Horrible History of Thanksgiving Before you fill your plate, please remember why we mark this day.   The…

世界上哪里的年轻人对未来最乐观?| 纽约时报

外刊阅读 本文选自《纽约时报》,大家慢慢“食用”~可以尝试自己做精读,当然也可以直接泛读了解一下相关资讯就可以。 Where Are Young People Most Optimistic?  In Poorer Nations   Will the next generation do better than the one that came before? To young people in wealthier nations,…

《纽约时报》报道Lisa确诊新冠用了哪些词?

回家就睡觉,现在起床。看到个热搜,想到我妹妹估计在发疯。     感觉日韩好几个明星感染了。   棒粉要暴风骤雨式哭泣了吧。   为什么他们感染就像感冒似的。   不管你喜不喜欢,韩流就是红。     1、test positive 检测出感染新冠病毒   外刊例句:   The government currently covers the full Covid medical costs for all Singaporeans,…

JK罗琳为何陷入争议?

这两天读到了一则关于JK罗琳的消息:她在推特上谴责三名支持变性人的活动者将她的家庭住址发到了网上。目前警方已经开始调查此事。     最近围绕JK罗琳的争议并不少,比如哈利波特电影20周年的纪念特辑即将发行,但根据制片方的消息,JK罗琳并不会出现在特辑中。将作者从这么一场重要活动中“开除”并不是一个寻常操作,而背后的原因跟她这几年在跨性别者议题中的立场有关。     去年JK罗琳因为发了几条与跨性别者有关的推特而遭到了围攻,很多人批评她有“变性人恐惧症”(transphobia)。事情缘由是她转发了一篇讨论疫情期间月经用品供应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将来月经的人称为”people who menstruate”,JK罗琳在转发中以调侃的语气问到:以前对“来月经的人”应该是有一个词来称呼的,是叫wumben, wimpund还是woomud?(这三个都是她造出来的词,用来替换women)。     这条推特发出来后遭到了很多网友反对,于是她又连发了两条推特来进一步解释:     JK罗琳用这两条推特来说明自己并不讨厌跨性别者,但是很多人并不买账,针对她的攻击也一直持续到今天。   抛开争议不谈,今天在这里分析一下她的推文。JK罗琳不愧是世界知名作家,文笔非常厉害,她的这两条推特无论用词还是逻辑都非常有水平,要读懂可能要花费一些功夫:   If sex isn’t real, there’s no same-sex attraction. If sex isn’t…

雪梨和林珊珊偷逃税被处罚后道歉

近日,据浙江省杭州市税务部门,网络主播朱宸慧(微博ID:雪梨Cherie)、林珊珊(微博ID:林珊珊_Sunny)因偷逃税款,将被依法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并处罚款分别计6555.31万元和2767.25万元。 随后,两人就偷逃税款问题发文道歉。 无注释原文:   Two influential livestreamers in E. China fined millions of dollars for tax evasion Global Times Following investigations into two influential livestreamers “XueliCherie,” (whose real name 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