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如战场,人心如利刃。
作为东方甄选头号主播的董宇辉,也许比任何时候都更认同这句话。
最近,董宇辉屡遭背刺。
先是其同事突然发难,通过某平台向外界透露:
许多文采飞扬的“小作文”,皆是团队的心血,并非董宇辉一个人创作。
后公司CEO跳出来,怒喷董宇辉粉丝搞“饭圈文化”,称其年薪不止千万,话里话外都是捅刀子。
这场风波如同烈火烹油,愈发不可收拾。
目前,董宇辉已经停播。
三十岁的他,在这个寒意阵阵的隆冬,再次走到人生的十字路口。
不过这一回,他坦然而从容。
这些年里,他熬过了无人问津的长夜,在痛苦中不断淬炼和精进,早已让自己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一
董宇辉出生在陕西渭南,是贫穷农民家的孩子。
由于经济窘迫,董宇辉上小学时,只能拎着塑料袋当书包。
有一年,父亲准备外出打工。那一天正好是大年初五,院子里还布满红色的爆竹碎屑,母亲在外婆家拜年。父亲就这样背着行囊离家了,留下董宇辉和姐姐弟弟。三个小孩眼巴巴望着父亲的背影,哇哇大哭。
可是,父亲在异乡赤手空拳,还是敌不过这令人窒息的贫穷。
董宇辉上初一,学费还没有着落,母亲带他挨家挨户地去借钱,可跑了一天也没凑齐。
晚上回家,家里一片漆黑——
因为没钱交电费,停电了。
贫穷和自卑,是手拉手出现的。
小时候的董宇辉,让穷苦压得直不起腰杆。
而令他感到自卑的,还有“身材矮小、头又大又丑”。
幸运的是,种种原因造成的卑微感,没有把董宇辉困在围墙里。
他把精力聚焦到学习上,成绩一直不错。
上到初中后,学校才开英语课。第一次英语考试,董宇辉考了全班倒数第一。
他决定跟英语死磕到底。
连走路都不忘背单词,有一次摔了跤,起来又继续念单词,到教室才发现手后面磨破皮了。
到初二时,董宇辉已经名列全年级英语第一。
董宇辉考上了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系。
然而,正如董宇辉所言,“我一开始上大学的经历非常的痛苦。”
因为紧张,他在课堂上连老师的问题都答不好,每次同学都哄堂大笑。
老师不无嘲讽:“董宇辉,我能清楚地从你的英语中,听出来你的老家在哪里。”
董宇辉感觉自己是一个站在舞台中央的小丑,难过且尴尬。
他暗中鼓励自己,往往不开心的人,更容易做出更大的成就。
于是苦练英语口语。
到最后,他发现英语带着口音其实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能够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经过大量的练习,他做到了。
老师认可他的口语,让他当导游接待来西安的外国游客。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
其间,董宇辉经历颇多心酸。
回首这段经历,他说:“在那之前,我还是个孩子。有时候,被人骂一句、踢两脚,或是饿一顿饭,还哭、还觉得委屈。但从那以后,我的心变成了铜墙铁壁,刀枪不入。可以说,胸怀是被委屈浸大了。”
《平凡的世界》说过:“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
在一次次历练中,董宇辉悄然升级了内核。
二
大学毕业,有三份offer摆在董宇辉面前——
一份是手表企业,一份是汽车企业,还有一份是西安新东方。
他不知道如何抉择,回老家问父亲的意见。
那天下午阳光正好,父亲站在田地里,胳膊搭锄头杆上,不疾不徐说道:“人是万物的尺度,真正的工作应该是创造价值的工作。”
在父亲眼里,当老师能帮助更多的人,更具有价值。
董宇辉于是成为了西安新东方的一名高中老师。
他将所有的才华和热情,都倾注给了这份事业。
每一堂课,都认真备课、磨课、试讲,任何一个细节都打磨到完美。
每天伏案备课到凌晨,还到处讲课,无暇吃上一顿正式的午饭。
新东方也看得见这位23岁的年轻人。
董宇辉成了学校最年轻的教研主管。连续五年押中高考题目后,调到北京总部,跃升为颇有名气的老师。
新东方8年,董宇辉线上线下教过50万学生,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不计其数。
称得上“桃李满天,春晖四方”。
那时的他,是快乐且自豪的。
“他们长大会变成律师、医生、教师、科学家……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这个世界。”
他还以为,他会一直执着教鞭,在教培这条道路上一路前行,直到老去。
但2021年的一纸文件,霎时把教培行业连根拔起。
作为教培行业领头羊的新东方,公司市值下跌90%,营收减少80%,员工辞退6万人,25万套桌椅悉数捐给了乡村学校。
创始人俞敏洪在社交媒体上留下一声叹息,“教培时代结束了。”
而董宇辉开始失眠,每天被自我怀疑的情绪煎熬着。
他坦言:“当时的坚守是痛苦的,我不能美化,确实很难受,而且每天都想走。”
他怀疑自己的价值是否存在,付出的努力是否空置,曾经的那些自豪感是否只是仿佛自我催眠的一场虚幻。
那时他住在北四环边,不远处就是北京大学。通宵失眠的那段日子,他骑自行车绕着北大转圈,转完一圈又一圈。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
董宇辉绝不是弱者,决定跟命运血战到底——
留在新东方。
三
彼时的新东方,开始转战直播行业,上线“东方甄选”,走“双语直播、知识与产品结合”的路线带货农产品。
董宇辉的身份,由老师变成了主播。
他和同事紧锣密鼓地筹备着首播:参加培训班、看别人的直播、翻阅大量书籍……
但董宇辉第一次坐在镜头前,还是紧张到手心冒汗。
他能站在操场上,面对一万学生侃侃而谈,可很长时间里,仍然难以适应直播带货的互动方式。
直播间通常只有寥寥数人,其中两个是董宇辉的父母,成交的订单数可想而知。
网友的质疑则不绝于耳,有人指责带货为什么要说英语,也有人攻击董宇辉的长相。
业界认定东方甄长久不了。
原因是,缺乏其他直播间主播那样的“柜员”气质,又没有罗永浩那样的“摊贩”气质。
董宇辉没有收入,借来的钱也快用完了。他白天焦躁难安,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
但董宇辉还是坚持着。
海明威曾说过:“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第一缕曙光,出现在2022年6月8号。
董宇辉拿着小黑板坐在镜头前,讲着莎士比亚。突然人数前所未有的涨到了500,董宇辉又继续讲,讲文学、讲哲学、讲历史……
即将下播时,人数近一万人。
直播结束之后,董宇辉坐在座位上,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水到绝处是风景,随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董宇辉以有用、有趣、有温度,成为直播带货界的顶流,还彻底红遍了网络,成为普通人心中的一束光。
而对突如其来的“小作文”风波,董宇辉认真作了回应。
东方甄选,股价和口碑双双大跌,毫无疑问是挨了一记重击,还折射出内部的管理乱象。
董宇辉,也会感到痛。那是对人心,毫无防备造成的透骨心寒。
但对董宇辉的事业而言,何尝不是一次契机?
他三天涨粉过百万;
各大实力强劲的平台迅速向他抛去了橄榄枝;
而粉丝呼吁董宇辉,“不要去任何平台,你自己就是平台”;
罗永浩也喊话董宇辉,支持他创业。
多年与痛苦缠斗,董宇辉攻城略地,身后早已经是一片开阔地。
请记住董宇辉的一句话吧,这也是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的道理:
“痛苦是正确的。只有那些对现状不满意的人才会痛苦。痛苦的人才有改变这一切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