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给 AI 小白的说明书:什么是 Manus?AI Agent为什么重要? /
前排叠甲,目前我也没有Manus邀请码,以下是根据实际体验者的口述以及现有的资料总结,自己做了一些更方便理解的阐释。
如果有不妥当之处,欢迎指正。
1
Q:Manus AI 是什么?
A:3 月 6 日 Monica.im 团队发布的一款通用型 AI Agent 的演示版产品。官网为Manus.im。
2
Q:啥是 Agent?
A:Agent,原意代理人,国内也翻译成「智能体」。简单说,它就是一种「不需要你太多掺合,就能办好复杂事情的高级 AI」。
它跟传统的计算机程序不同的是,它不是按照被输入的代码来机械执行任务,而是更像人,会去理解和拆分任务。
Agent会理解你对它说的话,然后像人一样去调用 其他 AI 工具,高级的Agent可以直接在电脑、网页上操作鼠标来执行任务。
同样,Agent也有像人一样的犯错的可能。
3
Q:Agent 炒作很久了,国内也有很多「智能体」,为啥偏偏 Manus 到处刷屏?
A:首先,Manus AI 强就强在它是一个通用型 AI Agent。通用型的意思是,只要是你对它提出清晰合理的要求,并且是它能通过操作电脑实现的工作,它不分领域、不分需求,什么都可以为你做。
而目前市面上泛滥的很多所谓智能体,实际上只能实现比较单一的功能。比方说,你可能用过那种通过扣子制作的智能体小程序——可以一句话生成春节红包封面之类的。这类智能体实际上只是把几道 AI 工序连接在一起,然后打包给你用而已。这种级别的 Agent 只是早期的 Agent,和 Manus 相差不止一个层次。
其次,Manus AI 当前测试版呈现出来的实际产品力确实够强,因此才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目前它虽然只推出了个 Demo 版本,但是演示出来的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命令执行的成果很好。从跑分评测上,它在执行一些任务时已经达到或不分超越了国际最顶级竞品的水平,比如 OpenAI、Gemini 和 Grok 3 的 Deep research。
如果这些说了你依然没概念,那就这么理解好了……Manus 好像那个带着一台便宜笔记本电脑来你们公司实习的大学生。虽然不一定水平很高,但好在大多数活只要教一下他就能吭哧吭哧地干,有的时候,他还能干的很不错。
4
Q:到处都在求 Manus 邀请码,却没几个人用上,是不是火的不太正常?
A:凭心而论,Manus 是由国人的几十人团队做的产品,所以大家还是会更偏爱一些。
此外也必须要提一嘴。这个产品前期发布的效果太好,也有不少大 V 背书,而团队的服务器准备太少,导致关注度远超承载能力,所以目前的邀请码数量很稀缺。这也是导致了现在全网求码的病毒式传播的客观原因。
而等到正式版推出,大多数人可以用上之后,才会有比较客观和整体的评价。
5
Q:Manus AI,它用起来到底是什么感觉?
A:我打个比方,你可以想象一下。
今天早上到公司,老板让你在公司公众号上发一篇关于 AI 前沿新闻的文章。
拿到命令的你打开电脑,登录 Manus,输入给 Manus 一个命令:【帮我写一篇关于今天发生了哪些 AI 大新闻的汇总文章。你记得参考一下我们公司过去的文章风格。】接下来,你就只需要等着你的 AI 实习生帮你完成这个任务,你自己则可以悠哉悠哉地慢慢泡晨间咖啡了。
在你面前的电脑屏幕上,Manus AI 的网页中的一个虚拟屏幕里,Manus AI 控制的小鼠标正开始像你本人一样在各大网站上搜索今天的 AI 新闻。
你惊讶的发现,它中间会用到一些小爬虫工具和自动化的大模型信息收集工具,就像你之前从 AI 课上学到的一样。它还会汇总整理各个网站的信息,结合你们公司公众号的历史文章,形成一份有深度又有可读性的报告(就和各大 AI 厂商的 Deep research 产品类似)
你中间看了一下报告,觉得他写的太正式了,于是你就中途插进去对他嘱咐:「实际写文章的时候要活泼一点,不要有 AI 味道,要注意搜索新闻事例,并且把新闻来源一句一句标注起来」,他在干活的时候把你的命令记在小本本里,迅速把你的要求修改到了草稿中,这并没有打断他手头进行的工作,一切都是无缝的,你就像在跟真人实习生交代任务一样顺滑。
就这么吭哧吭哧过了半个小时,到了发布公号的时候,AI 问你,公号后台要扫码,你来帮我扫一下码呗?于是你用手机帮他扫完码,点击继续,它就又开始自动写文章了。最后,它用 markdown 排版工具生成美观的 html,复制粘贴到公号后台——这个流程也是你事先嘱咐他的。
40 分钟后,叮——文章被 Manus 发布出去了。
而你所做的,仅仅是输入两三次命令,以及端着咖啡在电脑前看着而已。……
6
Q:这东西和我有啥关系?
A:比如说你是企业的自媒体岗,正是每天发布公众号的文章的那个人,当这个 Agent 出来,你是不是有可能被优化掉?因为,老板为什么不直接这个Agent的月订阅套餐?它可比你的工资便宜多了。
7
Q:这么一说,似乎是挺可怕的。那我该咋办?
A:凉拌……
好吧,开个玩笑,其实还没有那么糟。比方说,假如你原来所做的工作就是在线下,需要大量进行实地业务的工作,比如田野调研,比如体力劳动,或者是与人面对面打交道的推销、服务业工作,那么你其实不需要担心会被 Agent 冲击到。
积极点想,就算你之前的工作就是低级白领,比方说容易被替代的新人文案,怎么办?
在未来你要说服公司继续雇佣你,你就必须尽快掌握 Agent 工具的用法,并且大幅度提高你的效率。
又或者,你可以再主动一点,你可以说服你的老板——原来你一天可能只能运营两个公众号发布两篇文章,现在你可以一天做八个、十六个账号,管理一个内容矩阵,甚至同时维护几个平台。
这样,你就实际成为了管理着一堆 「AI 实习生」的公司自媒体部长,这么一看,是不是应该给你涨薪才对?
8
Q:但是,Agent 真的有这么神奇吗?他们也会犯错吧?他们不可能所有的需求都能一键满足吧?这也太科幻了吧?
A:理性地说,的确没有那么夸张。如果说什么都能做,是有些夸大了。
实际上 AI Agent 的能力还有很多局限,有用户反映说 Manus 在执行过程中也可能会卡死、出错,并且之后没法回到出错的位置继续,又比如说有太多的工作流程内部依然需要人类的监督或插手调整。
但是 Manus 也还只是一个初期实验版本。但越来越多的简单流程工作,比如调查-总结-报告,又比如相对简单的编程任务,正在被 AI Agent 替代,大趋势是不可逆的。
9
Q:那我们该怎么适应 Agent 的时代?
A:既然有了Agent,可以想象,在未来的职场上,人类员工所需要做的更多是洞察需求——提出问题——布置给Agent任务——监督交付,而非实际执行。
所以,我们普通人与其继续在这种工作上去和 AI 卷,不如尽快转换身份、转换思维模式。
换句话说,我们越来越需要「老板意识」,而不是员工意识。
当然,老板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具体来说,需要我们培养:
-
更好的品味(能一眼看出 AI 交付的产品好坏优劣,能看出该向什么样的方向进行改进)
-
更高的认知(能够理解市场、理解需求所在,提出好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
更清晰的结构化意识(知道如何管理 AI、命令 AI、优化 AI 的工作流程)
-
与人打交道的意识(在摸索真实的市场需求,并且与他人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流仍然是 AI 无法替代的关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