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偶得一段视频,是外教在访谈一位杭州老先生。据视频资料显示,老先生于1928年出生于老上海,从小上的是教会学校,数学,化学,物理等课本都是用英文编写的。后来他从事化工工作,专业需要他阅读大量的英语科技文献,所以他的英语学习和使用没有被中断过。30多年前,老人退休了,他就不太读英语科技资料了,出于对历史的兴趣,老人读了大量的英国历史,美国历史,甚至是非洲历史的英文书籍,其中还有不少是文学作品,如《飘》。前几年他的老伴过世了,孤独的他就常走出家门,到杭州西湖边寻老外聊天。
老人的英语学习经验给我们什么启示?我的粗浅理解是:
1. 学外语要乘早。尽可能早一点让孩子学一门外国语,这一点肯定是没有错的!有很多的研究表明了这一点,这里我就不多说。
2. 学习就是要刻苦。成功是靠99%的勤奋打拼出来的。唐人颜真卿《劝学》七言古诗就特别语重心长地告诫青少年读书需用心,需勤奋,不然长大后悔恨已晚,其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这两句特别催人奋发向上,想要成才,非刻苦学习不可,别人给你减压,你说你能减吗? 减了,你还有竞争力吗?
3. 要坚持广泛阅读。学好外语需要有大量的输入。现在的中学生因为中考和高考压力大,课程繁多、作业多,任务重,时间紧,所以很少有时间来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这对青少年来说是不利的。 读经典,是我们永远需要的,对经典的了解会让我们在人文价值、人文精神等方面不断地升华提高,是培养年轻人素养,有助于树立一种正确人生观的一个重要渠道。 从小就多读经典名著,认真思考,对于孩子的人格塑造大有好处。孩子通过不朽的文学作品而认识、感悟到的世界,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认识和理解,对人生哲理潜移默化的接受,要比我们大人喋喋不休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有效得多。
4. 中式英语的问题。在老人的谈话中,他说了一句:We are not afraid of bread,milk..这个句子的表达是有误的。他的本意是想说,现在人们生活好了,不要担心吃饭的问题了,而不是说害怕面包和牛奶。但是在语境中的老外还是马上就听懂了老人家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在我们日常说英语,经常会说错,这也是很正常的,中国人学英语,在母语中文这个大环境下,难免要犯一些中式英语表达的错误,但我们有自我纠错的能力。输入多了,交流多了,朋友多了,相互学习的机会多了,我们会慢慢地说得更加地道起来。不要怕犯错,我们就是不断地向错误学习,这样才能进步。
5.英语语音重不重要?从视频里看,老先生的英语发音不是太纯正,但他说的英语是可以听得懂的,可识别的,不妨碍他与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我这样说,不是认为英语发音不重要。我倒是很经常跟我的本科生们说,你们是学习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的,前者是要当教师的,后者是要做生意的。加上你们是上外的学子,所以无论是工作前景,社会需求,母校面子都需要你们把英语语音语调学好,用好。至于非英语专业的学习者尽力而为就行了。我和我的学生蔡巧英去年在中国大学慕课网上开了一门《英语语音一点通》的网课,目的就是通过尽可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帮助普通英语学习者来提高英语语音语调。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上网参加学习,第三期现在还在进行中。
6.做事要持之以恒。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学习外语也不例外。老先生耄耋之年依然勤学向上,通过英语了解世界,他的视野就宽阔,他乐于交流与分享,令他思维保持敏捷,口齿伶俐,心态良好。
原文始发于(郑新民谈英语教学与研究):91岁耄耋老人用英语侃侃而谈:读书聊天是我的最大乐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