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语法理论

ads

“喜洋洋”迎来2023,振奋精神,继续战斗。


前面说到了“多模态是个什么态”,其实就是想梳理一下在IB课程中“多模态”是被如何定义以及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是如何被应用在语言习得教学中的。

“学习多模态文本”可以是一种教学方法,“多模态文本”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非文学文本在语言与文学课程中被学习。比如在LL的IO考试中,就需要选择一个文本文本和一个非文学文本的选段(关于口试,详可参见《口准备口试,这三观要正》一文),而这个非文学文本的选段就可以是“多模态文本”,比如电影片段或者短视频一类的。(关于电影术语,可参见《你不可不知的电影术语》一文)

因为口试选段的选择个体差异比较大,所以是否会用到“多模态文本”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在LL的考核中,卷一是绕不开的,而卷一的两篇文本,除了应该都是非文学类的文本(尽管这两年的考题中选的文本实际都有文学性较强的),一般至少有一篇会是配图的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说,包含配图的“视觉文本”可以说是卷一必考的类型。

那么,视觉文本(多模态文本)该如何分析呢?

为了更好地分析视觉文本,必要的知识储备还是需要的。

(一)跟“版式”有关的知识

  • 样式:即文字、图片的外观。


  • 关键词一:视觉度

    • 定义:文字、图象(照片、插图)对人产生的视觉吸引力的强度。越引人注目的物体视觉度越大。

    • 示例:比如下面两个网页,首先引起你注意的是不是第二幅?


          



    • 提醒1:图片的视觉度是要高于文字的。在版面中增添照片或插图能够提高视觉度,让人有兴趣继续读下去。

    • 提醒2抽象图形的视觉度通常强于写实图形。而在写实图形中,人的形象尤其是人的脸部又最具视觉吸引力(易调动人的情感),天空草原海洋等则更易让人情绪平静。可以比较下面几幅图形,是不是视觉度有差异?




  • 关键词2:图版率

    • 定义:版面中的图片跟文字所占的面积比,纯文字则图版率为0,纯图片则图版率为100%。纯文字容易给读者造成压迫感,纯图片则容易让人感觉单调和空洞。一般认为,图版率在30%-70%左右,可以有效增强视觉度。

    • 示例:可以比较下面两种版式,有没有感觉到图版率对于读者阅读体验的影响?


              




  • 关键词3:跳跃率

    • 定义:版面中最大文字(图片)和最小(文字)图片的比率。

    • 类别:版面设计的跳跃率包括文字的跳跃率图像的跳跃率

    • 提醒:一般来说,较高的跳跃率更容易吸引人注意,但也并非都是越高越好。高跳跃率更容易让人感觉有活力和更醒目,低跳跃率则更易显沉稳和品质。

    • 示例:看下面两个设计,有没有觉得文字跳跃率不一样,给人的感受也不一样?



    还有现在很流行的词云,也很能体现文字跳跃率。【顺便问一句,能不能猜出这个词云是关于那部小说的?】




    再看看这个有图片的版式,有没有感觉文字和图片跳跃率以及视觉度都很强?




  • 关键词4:空白率

    • 定义:版面上图文所占面积与空白面积的比率。简单地说,空白越多,空白率越高。

    • 提醒:一般来说,大面积空白适合表现高品质、高质量内容,也易于营造古朴、恬静之感,低空白率则适合体现丰富的信息。

    • 示例:可以感受一下不同空白率的不同效果。



  • 关键词5:网格拘束率(略)


  • 关键词6:……


版面设计作为一个专业,里面还有很多门道,它也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版面设计既是信息传达的主要媒介,也是引起观者情感共鸣的重要方式。用《版面设计基础》一书的作者的话来说,“版面是一切平面视觉传达设计的舞台”。

适当了解和储备一些这方面的相关知识,对于提高对视觉文本的敏感度,是大有裨益的。【当然,版面设计毕竟也是一个专业,从语言与文学文本分析的角度来说,对相关知识有所涉猎和了解即可,也不必过分执着。】

推荐几本书。

一本是《版面设计基础》

还有这本《版式设计原理》:

可以先下目录,初步了解下这个学科的知识框架。

最后再强调下“度”的问题。有些同学很容易对视觉文本“上头”,在视觉文本和非视觉文本的取舍选择中,更容易偏好视觉文本。这本来没什么问题,只要能分析深入,选哪种文本都无所谓,但如果遇到的文本中视觉元素占比极小,那就要斟酌下,到底花多大气力分析视觉元素合适,如何才能做到分析不喧宾夺主。

(二)跟“符号学”有关的知识

提到“符号学”,就很容易陷入掉书袋的窠臼中。这里振语无意做展开,只是想提一下“符号学”相关知识对视觉文本分析的重要意义。

有一种说法,说人类的意识过程,其实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而思维其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再生。

这个说法,可以很好地解释图形设计与符号学原理的关系。

从符号与它指涉的对象关联来看,一般可以将符号分为三种类型,即“图像符号”(ICON),“指示符号”(INDEX)和“象征符号”(SYMBOL)。图像符号主要是通过模拟对象构成,比如人物肖像;指示符号主要是和对象间具有某种特定关联,比如交通标志;象征符号则与所指对象无必然的或内在的联系,而是某种约定俗成的结果。比如鸽子象征和平。这三种类型通常是渐次深化,信息量不断丰富。


关于符号学的相关知识,推荐阅读这本图文并茂,示例详尽,通俗易懂的读物:

【书名:《这是什么意思?符号学的75个基本概念》 】

这本书的目录是这样的:

作者肖恩•霍尔在引言部分的这句话说的很精辟:

“符号学就为我们提供了种种创造意义的工具阐释意义的过程理解意义的语境。”

而在结论部分,作者再次强调:

“在符号学里,我们不是简单将编码的意义破译出来之后就将其留在原处。相反,符号学要求我们不断地对周围的意义进行重复解释、重定格式、再加工、重新思考以及复兴。”

这实在是一本难得的读来不会觉得枯燥的书,有问有答,把理论讲得深入浅出。


考虑到在语言与文学课程学习中,解读符号意义通常在劝说类的文本(广告)中运用得比较多,而挖掘符号背后的意义一半又离不开联想,这里还要推荐一本《消费者心理学》,尤其是其中关于消费者联想的部分。

虽然这本书作为理论教材稍显枯燥,但对于理解“被劝说者”如何被影响的整个过程,还是有些启发的。

这本书里还列举了“克拉因色彩感情价值表”,对于文本分析中经常会碰到的色彩分析可以有些帮助。

这本书里还原了消费者的认知决策过程,振语看到后想到一个非常“牵强”的关联:

这个图右边的“可控制因素”往往就是劝说类文本中的“显性”信息,比较容易为我们所识别和发现,而左边的“不可控制因素”和“其他影响因素”则是容易为我们所忽略的。

此外,这本书的第12章广告部分也可以看一下。

好吧,扯太远了……


(三)关于“视觉语法”理论

除了前面提到的版式方面的和符号学相关的知识,还有一套研究多模态文本常用的理论不能不提。

振语在知网查了一下,又看了近五十篇多模态文本研究的相关论文,发现这些论文的写法几乎如出一辙,都是直接套用“视觉语法”理论,都是“对号入座”式的分析。

那么,“视觉语法”理论到底是个什么理论呢?

以下振语整理的只能算“三手”资料了。几乎每篇论文里都会把视觉语法理论介绍一遍,几十篇论文看下来,这个理论的大意也就差不多看明白了……【不过,专业的学术研究,还是需要看一手的资料!可见振语其实也并不算很专业了……脑海里传来一个幽幽的声音:他们抄得,我为何抄不得……大家还是不要忘了学术诚信的要求,推荐阅读《参考文献应该怎么标注》】

简单地说一下。

要弄清楚Kress和Leeuven的视觉语法理论,先要弄清楚他们这个理论的基础,也即Halliday提出的语言三大元功能:

图像作为一种视觉符号,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方面来考量,就有了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之说了。

再现意义,即在于其呈现的作为非动态信息的概念和呈现动态信息的叙事内容

互动意义,主要通过“接触”(图片与观众是否有互动)、“距离”(用镜头展示与受众的距离远近进而展示出社会关系)、“视角”(俯仰平垂)和“情态”(借助色彩光照亮度深度等展示)等四个方面体现。

构图意义,主要通过“信息值”即视觉元素在图像中的布局(上下左中右),“取景”(明暗色彩线条来区别或融合参与者间的关系),“显著性”即通过色彩对比面积大小和清晰度来增强或削弱吸引力。

关于这个理论的具体介绍和分析示例,参照上面的论文截图去网上找一篇多模态文本分析的论文即可。

比如:

又比如:

振语实在不太喜欢“对号入座”式的分析,但这种理论方法,确实有利于分析多模态文本时打开思路。最后要提醒一句,学习理论不是为了照搬理论,借助理论来融会贯通、打开思路、加深理解才是目的。



好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不如来试试看用上面提到的这些方法来分析下这个

“视觉文本”:

顺便来一波新书推荐!


【本書春节前剛交印,預計2023年1月底2月初出版,會在香港、內地及其他地區陸續上架,目前內地的電商平台(天貓、京東、當當等)已在預售,可搜索書名字樣“DP中文A文學課程試卷1文學分析優秀範文”查找!】

【往期文章】

IBDP中文课程大纲解读系列文章:

《非文学文本作品集怎么选》

《开学在即,书单怎么选》

《语言与文学课程语料怎么找》

《为什么我们需要自媒体》

《准备口试,这三观要正》


《中文文学课和英文文学课有何不同?》

《IB大考前的一点碎碎念》

《且看IB真题如何“紧扣时代脉搏”》

《新旧纲卷一有何不同》

《文学理论在IBDP中文A新纲中的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应该怎么标注?》

《新大纲口试,你渴了吗?》

《文本作品文学非文学,是时候弄弄清楚了》

《如何打通“论文”写作的“任督二脉”》

《我知道,读者是不能欺骗的(附直播录像)》


《新纲速递1:新旧书单对比》

《新纲速递2:是时候重视这种能力了》

《新纲速递3:从一个古老的谜语说起》

《新纲卷一解读: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文学评论》

《整本书阅读,怎么“整”》

《如何撰写文学研究论文》


国内高考和IB比较:

《如果把这道高考题改成IB题》

《如果你来做这道题》

《看看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是怎么出的》

《整本书阅读,怎么“整”》

《新课程标准,绝不仅仅是增加背诵推荐篇目那么简单》


振语课堂系列:

《振语课堂|受众是个什么众》
《振语课堂|主题到底是个什么题》
《振语课堂|小说开头那些事儿》
《振语课堂|心理描写内心独白意识流直接引语间接引语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
《振语课堂|反高潮要怎么反》
《振语课堂|“陌生化”到底是个什么鬼》

《振语课堂|意识流是个什么“流”》

《振语课堂|复调是个什么“调”》

《振语课堂|语境是个什么“境”?》

《振语课堂|掀开“波澜”的面纱》

《振语课堂|如何让我们更专业之“反讽”》

《振语课堂|如何让我们更专业之“情节”》

《振语课堂|追根溯源话“描写”》

《振语课堂|到底什么是“主题”》

《振语课堂|什么是文学风格》

《振语课堂|诗歌修辞格之“比喻”》

《振语课堂|诗歌修辞格之“象征”》


诗歌专题系列:

《写一首诗需要多久》

《读诗还是解读诗》

《晦涩的诗歌如何解读》

比喻用的越多,‘污垢'就越多?》

什么是诗的构思

一首诗是怎么写出来的

诗歌鉴赏评论》

《何谓“诗的程式”?》

《读诗先明诗家语(一)》

《读诗先明诗家语(二)》

钱穆《谈诗》

郑敏《金黄的稻束》解读

辛笛《挽歌》细读

杭约赫《题照相馆》赏读

诗歌修辞格之“象征”》

《诗歌修辞格之“比喻”》

诗歌的结构》

诗歌中的跳跃与穿插》

《感受诗歌之美》

《新诗研读方法》

经典文本解读系列

振语学堂2020年以前文章目录



END


来源|振语学堂

类别|IB语言与文学研习





最后编辑于:2024/1/22 拔丝英语网

admin-avatar

英语作文代写、国外视频下载

高质量学习资料分享

admin@buzzreci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