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研究
唐红梅,何高大,邹幸居
(广东白云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广州 510900)
摘 要:新时期,持续提高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对于服务国家深入参与全球治理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南》,分析了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结构,并阐述了其综合能力培养的四个关键点,即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以期为推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结构;综合能力;教学改革;关键点
一、引言
商务英语专业是英语专业的一个分支,于2012年被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肩负着专用外语人才培养的使命(王立非、崔璨 2020)。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既为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提供了机遇,也对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现状可知,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培养目标与培养实践相脱节、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严重制约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邵珊珊 2018;刘华、刘军伟 2020)。为了进一步规范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破解人才培养难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8年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外国语言文学类)》(以下简称《国标》),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2020年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指南》(以下简称《商英指南》),西安外国语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实践探索,王立非(2015)、刘法公(2015)、严明(2015,2019)、柳超健(2018)、姜霞和王雪梅(2018)、罗蓓蓓(2018)、陈曦蓉(2020)、王立非和宋海玲(2021)等学者分别从专业定位、专业认证、课程设置、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等视角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拟以《国标》和《商英指南》为指导,在分析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结构的基础上,围绕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四个关键点对其综合能力培养进行探讨,以期为高校提升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质量,以及相关部门开展分类指导提供参考。
二、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能力结构的界定
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拥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能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金融等涉外领域工作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突出能力导向,明确人才的能力结构,“围绕具体能力指向设计教学目标、课程组织、教师教学以及教学评价”(申天恩、洛克 2016:47)至关重要。以行业发展需求与趋势为依据,输出达到就业市场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对于发挥高校的教书育人和服务社会功能具有不容忽视的意义。
《国标》提出外语类专业学生应具备外语运用能力、文学赏析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以及一定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商英指南》以《国标》为基准,将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细化如下:商务英语运用能力,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思辨能力,量化思维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商务分析、决策和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领导、管理、协调和沟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汉语表达能力和第二外语运用能力。本文依据《国标》和《商英指南》,在参考前人研究(如刘法公 2015;王立非、冯薇 2015;柳超健 2018;王立非、宋海玲 2021)的基础上,将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划分为核心能力、拓展能力和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三类,其具体构成如图1所示。
三、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点
(一)教学理念
新时期,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应主动对接就业市场需求,“把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度作为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指标”,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从根本上实现从“教得好”向“学得好”的转变(孙有中 2019:39)。合格的商务英语人才不仅要精英语、懂商务、晓国情,而且要具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鉴于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在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融入叙事策略和传播路径方面的内容,创设多种实践活动,加强认知能力和传播能力训练,让学生切实领会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在“全国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以英语为媒介,不可避免要接触到外来思想,“而这些思想又是外来价值观和文化理念的反映”(肖琼、黄国文 2020:10)。因此,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牢记“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学会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坚守国家立场和民族文化意识。
(二)课程设置
鉴于交叉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的特点,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应参照《国标》和《商英指南》的相关要求,遵循“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有深度、强能力”的指导思想,注重语言、商务和文化三者的平衡,加强“互联网+”背景下的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
就课程性质而言,本科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以英语为媒介,融合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大数据科学、统计学等多学科范式,体现了学科交叉的新文科理念。具体而言,公共基础类课程以助力学生思想品德、身心素质、文化修养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目标,可包括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文化概论、信息技术、大学体育、第二外语等课程。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文化类课程可为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提供更多接触、学习中国文化的机会,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因而应提高该类课程在公共基础类课程中的比例。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为本专业学生提供最根本的知识和能力,为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孙有中 2019:38),可包括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写作、商务英语笔译、商务英语口译、跨文化商务交际导论、国际贸易实务、商业伦理、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等课程。根据《商英指南》,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涵盖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国际会计、国际金融和跨境电子商务五个专业方向,专业方向课程则是为精准对接专业方向而设置的课程,且通常体现了高校及其所在地域的特色。例如,国际会计方向课程可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经济法、成本会计、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内部控制、应用统计学等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以培养实践、创新创业等能力为目标,可包括专业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社会实践、国际交流和毕业论文等形式。
(三)教学模式
《商英指南》指出,商务英语专业隶属于外语学科,是区别于经济类或管理类专业的外语类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要实现有效的商务交流,就必须克服汉语与英语之间的语言差异,克服中华文化与英美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克服与商务专业人士交流的知识差异”(湛军 2020:12)。因此,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既不能照搬通用英语教学模式,也不能照搬经济类或管理类专业教学模式,而要在实现语言技能训练和商务专业知识教学有机结合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
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模式起源于欧洲,“是对各种以二语或外语教授非语言类知识的教学模式的统称”(张晓玲 2021:57)。该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可定义为“尽最大可能、以最合适的方式将目标语用于融合教授、学习内容和语言,以达到多种教育目标”(常俊跃、赵永青 2020:52)。21世纪初,吕良环(2001)撰文将内容语言融合教学理论引入国内。近年来,一些学者(如钟含春、范武邱 2018;秦丽莉等 2021;朱效惠等 2021)已然采用量化与质性相结合的方法验证了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模式在国内外语教学中的有效性。为了避免人才培养同质化,提升教学质量,本科商务英语专业有必要充分发挥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模式的优势,突出商务内容与英语语言学习的有机融合,借助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授课模式,促进学生内容知识和语言知识的建构,以及高级语言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跨学科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研究能力的生成与发展。
在内容语言融合教学中,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为学生掌握专业用语、学习用语及思维用语(Coyle 2007)创设环境、搭建支架。专业用语教学强调学生掌握与商务主题相关的基本概念以及英语词汇和句法知识;学习用语教学重视学生掌握用于“参与一系列课堂活动、实施一系列课堂行为的语言”(常俊跃、刘兆浩 2020:87);思维用语教学则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分析、评价、推理和解决商务问题的能力。同时,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要主动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专业教学之中,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林敏洁、沈俊 2020)。
(四)教学评价
“质量是专业教育的生命线,评价是对质量的评估”(潘鸣威、冯光武 2015:11),评价可为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国标》和《商英指南》明确了教学评价的目的、原则和途径,为新时期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建立基于产出的教学有效性评价机制指明了方向。
其一,坚持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相对于终结性评价而言的,指“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的发展性评价”(肖维青 2012:139)。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形成性评价应遵循激励性、教育性和全面性原则,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课堂考勤、课内外作业、讨论发言、课程论文、案例分析、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范敏 2020),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现有的知识、技能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最终达成学习目标,并为新目标做准备”(潘鸣威、冯光武 2015:14)。例如,围绕“外贸函电”这一教学内容,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可请学生分组扮演进口公司职员和出口公司职员,采用进口公司职员身份撰写询盘函,或采用出口公司职员身份撰写发盘函,并通过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从“内容是否准确、拼写是否正确、语言是否地道和功能是否实现等多个维度”(范敏 2020:69)对撰写质量进行评判,以此方式检测学生的商务实践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商务英语测试是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影响较大的商务英语测试主要有美国国际交流英语考试、英国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以及我国自行研发的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试、全国商务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考试。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一方面要对标上述测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测试成绩;另一方面要参照《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深入研究商务英语测试构念(孔文等 2017),建构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的校本商务英语专业测试资源库。此外,商务英语专业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高校商务英语竞赛、“亿学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技能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高教社杯”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等比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对于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比赛不仅可促进他们对所学商务知识、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内化,还有助于他们提升跨文化商务交际、思辨、团队合作、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
其二,坚持校内评价和校外评价相结合。商务英语人才是应用型人才,校外实训是校内学习的延伸和有益补充,接触真实语言、业务环境,接受校外导师指导,对于培养综合能力、明确职业规划必不可少。因此,应建立校内和校外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校内评价由校院两级共同完成,学校负责制定总体评价框架及相关评价指标,学院依据学科特点,负责制定评价实施细则并实施具体评价;校外评价由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主体来实施,在考察学生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的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与就业市场需求的契合度进行评价。例如,校外导师可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对学生撰写的商务谈判案例分析报告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扩大专业视野、了解行业规则,有效提升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罗蓓蓓 2018)。
四、结语
设立商务英语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而“人才培养一直是外语类专业建设及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杨金才 2021:1),新形势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本文根据《国标》和《商英指南》的相关规定,将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划分为核心能力(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拓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跨学科研究能力和跨学科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四个关键点,提出通过革新教学理念、打造复合型课程体系、融合多种教学模式和优化教学评价来“推动外语学科跨学科人才培养实践”(王立非、宋海玲 2021:40)。不容否认,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建立多方协同的持续改进机制,本文仅对此进行了初步探索,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