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与河南大学同岁,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孕育了吴雪莉、张今、刘炳善、徐盛桓等学界耳熟能详的大师,数辈学人的筚路蓝缕成就了外语学院的世纪辉煌。现设有英语、翻译、俄语、日语、德语、法语6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和翻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省级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俄语和日语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翻译硕士、教育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点;拥有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河南省中原典籍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等4个省级科研平台和5个校级科研平台。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教研设施设备齐全,图书资料丰富。学院有教职工102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33人,博导9人,硕导45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0人,一年以上海外经历教师达70%以上。学院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精品课程及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程、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本科高校课程思政样板课程、省级“十四五”普通高校规划教材、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等教育教学资源。学院不断优化师资队伍和学术研究梯队,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步伐,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德语系学子参加全国高校德语专业大学生德语辩论赛
院长寄语
河南大学外语学院起始于1912年的留学欧美预备学校,一百多年的风雨沧桑孕育了吴雪莉、张今、刘炳善、徐盛桓等学界耳熟能详的大师,数辈学人的筚路蓝缕成就了外语学院的世纪辉煌。目前,外语学院拥有英、俄、日、德、法、翻译6个本科专业,其中英语和翻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俄语和日语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翻译硕士、教育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点;拥有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河南省中原典籍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与河南省委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共建)、俄罗斯研究中心(与俄罗斯南联邦大学共建)、河南省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研究基地(首批,英语学科共2个)、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英美文学研究所、翻译理论研究所、日语语言文学研究所、德法语言文学研究所等科研平台。近五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著作58部,承担国家社科基金17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3项。专业基础雄厚,科研氛围浓郁,培养体系齐全,为国家和河南省的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德语系举办德语语音语调大赛
学院现有教职工102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人员19人,副高级职称人员33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9人,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45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60人,一年以上出国学习和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学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3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资助对象7人、省特聘教授5人、省讲座教授3人、外籍专家7人,兼职教授12人,在站博士后17人。在校本科生932人,硕士研究生372人,博士研究生26人。学院教职工生秉承“教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理念和“海纳百川 追求卓越”的院训,百余年来为社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
正在参与德语配音大赛的学子们
德语系学生志愿服务团队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蔡元培先生给大学的定义是“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也。”百年之前,与你们年纪相仿的莘莘学子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赤诚,穿越于铁塔之畔,徜徉于书海之间,大礼堂内畅所欲言,博雅楼里勤学苦练。百年之后的今天,你们的学兄学姐们迎着二十一世纪的曙光,怀揣着同样宏大而朴素的理想,踏上了同一条明伦街,走进了同一座外语楼,赓续着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的世纪传奇。这代代的传承如同黄河之水,绵绵不绝,始终迸发着她的活力;“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校训如春风化雨,洋洋洒洒,滋润了一代代外院学子的心魂。在此,我谨代表河南大学外语学院全体教职工生和遍布全球的校友,向怀揣梦想的新同学发出诚挚的邀请:欢迎你们成为河南大学外语学院的一份子,成为那百年历史滚滚长河中的浪花一朵。
杨朝军(教授 博导)
德语系优秀学生获企业专项奖学金前往江苏开展文化考察
✦
德语专业解读
✦
第一部分:选择河南大学德语专业的理由
专业发展历久弥新、前景无限
河南大学德语教学始于1912年成立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学校当时设有德文科、英文科与法文科。1988年,德语专业招生,先后招收两届学生(1988-1992年第一届本科,1995-1998第二届专科)。2010年,德语系重建,此后迸发出新的生命活力,成为外语学院别具特色的非英语语种专业之一,所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列入B类。外语学院学位授权体系健全,科研蓬勃发展,教学传统优良。毕业生深造率高,全球化背景下职业发展前景可观。
师资队伍富有活力、素质优良
德语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教学科研团队。教师平均年龄35岁,其中,副教授2人,校聘副教授2人,讲师4人,外教1人,博士化率达到56%,专业教师均有海外留学经历,为优秀德语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德语系教师曾先后获得中国教育年度人物、河南省最美教师、河南省师德标兵、河南省文明教师、感动河南年度教育人物、河南省教育新闻年度人物等10余项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称号与荣誉。德语系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以构建“一个大家庭”为理念。
德语系教师常璇璇博士获得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国际视野开阔、交流体验丰富
德语系专业教师均有海外留学经历,为学生出国与短期交流提供必要指导与帮助,在校学生出国交流机会多。德语专业旨在培养专业知识扎实、人文素养深厚、兼具国际视野和国家情怀的国际化人才。
德国特里尔大学汉学系创办人、汉学家卜松山教授受聘为我院兼职教授
专业竞赛丰富、学生活动突出
德语系每年选拔学生参与各类国家级专业竞赛,也会定期举办德语语音、德语配音、德语演讲、德语翻译、德语戏剧、德语文艺等竞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能力提升平台。此外,德语系每年都会举办毕业生欢送会,让所有在德语系成长的学子感受到家一般的温馨氛围。德语系学生志愿服务与社会公益活动参与度高,活动丰富多彩,热心助人的同时,促进学生个体自我成长,学生团体先后获得“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和权益保护示范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省市级优秀团队称号。
德语系每年定期举办学术竞赛周
德语系学子积极参与山区小学支教活动
德语系支教团与山区教师合影
第二部分:专业问答
Q1:德语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
德语专业以德语语言为基本媒介,研究德语国家的文学、文化学、语言学、翻译学以及研习这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历史发展、报刊媒体与当代社会问题,了解中国与德语国家在经济贸易、科技研究、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学生在读期间,主要进行下列五个方面的探索:
(1)阅读、赏析德语国家的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体悟德语国家人们的情感和思想,感受他们对真、善、美的艺术表现和深刻见解,掌握文学研究的方法。
(2)阅读、分析德语国家的文化现象,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知识信仰、艺术创造和道德法律、感悟文化表象之后的深层内涵和价值,辨析中国与德语国家文化之间的异同,掌握文化学研究的方法。
(3)分析、研究德语的语言结构与基本规律,知晓它的历史演变、社会功能,学习语音学、词汇学、语义学、语用学等语言学基本理论,理解德语语言的构成规律及运行机制,掌握语言学研究的方法。
(4)实践汉语与德语之间的交互翻译,了解汉语和德语在语法结构、文化背景和审美理念上的异同。辨明语言翻译的障碍和误区,探索德汉互译的技巧,学习翻译基本理论,磨练翻译实践能力。
(5)学习德语国家国情,了解中国与德语国家在外事、经贸、科技、教育以及文化交流的现状,培养应对各方面国际交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德语专业不仅学习德语语言,而且深入探究德语文化与思想,并培养学生在商务、旅游、外事等领域的专业技能,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
开展“携手共进,筑梦前行”主题班会
Q2:德语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有哪些?
德语专业本科核心课程包含两类:一是语言技能训练,强化式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五项语言能力,主要体现在大一、大二的课程设置中,例如:基础德语、德语听力、德语会话、德语视听说、德语语法、德语阅读、德语写作等。二是文化思辨培养,通过语言学、文学、文化学、翻译学这四个专业方向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深入了解德语文化,为后续相关方向的研究奠定基础。这是大三、大四阶段课程的主要任务,例如:德国文学史与文学选读、德语语言学导论、德汉笔译、汉德笔译、德汉口译、汉德口译等,以及旅游德语、商务德语、科技德语、跨文化交际、德国森林文化、德国哲学、德语诗歌赏析等特色课程。
Q3:德语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德语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德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比较广博的社会科学文化知识,能够在外企、外事、教育、文化、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商贸、教学、文秘管理、文化交流等实务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2018德语团支部开展以“不忘历史,继续前行”为主题的纪念馆参观活动
Q4:学习德语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素质?
德语专业的学生应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道德品质,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充分发挥自身综合人文素养与国际合作精神。
德语系新老生交流会
Q5:在德语专业学习过程中,有可能遇到什么困难?
德语和汉语分属不同语系,在词汇、句子结构、文化承载方面差异较大。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已拥有多年的英语学习经验,但德语与英语在发音、构词、语法等方面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因此在德语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两方面的困难;一是语言方面,在德语学习中无意识地受到中文或英语发音和表达习惯的影响,导致德语语音不准确、用词不恰当、句子结构混乱和语言表达不地道;二是文化方面,即德语国家很多的文化习俗、思维模式与行事规则与我国很不一样,在初步接触时难免会形成一定的文化冲击,以至不理解或抵触外来文化。
Q6:社会上对德语专业存在哪些理解误区?
社会上对德语专业乃至整个外语专业的一大误解,即语言就是一种工具,学了之后没有“专业”,很难找到工作。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德语专业就是学习一门语言,能听懂、会说、可以翻译即可,完全不了解德语专业所包含的“语言”、“文学”和“文化”的含义。德语专业研究学习德语语言,走进德语经典文学作品,了解德语国家的文化内涵。我们要深刻意识到德语专业的学生在中国与德语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沟通的桥梁作用以及在向德语国家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媒介作用。
第三部分:专业深造与就业前景
专业深造方面
德语专业每年的考研和出国率保持在60%以上。毕业生考取的研究生院校包括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复旦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等。海外留学院校包括慕尼黑大学、哥廷根大学、耶拿大学、明斯特大学、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等德国知名大学。
德语系学子在德国学习交流
就业前景方面
德语专业毕业生每年就业率近100%,就业范围涵盖文化教育、大众传媒、对外交流、经济贸易、公共事业等诸多领域,充分显示了高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成效。
第四部分:寄语
张美美[优秀校友,2013级毕业生,宜宾学院德语教师]
有人说,
始终有两种力量,
在我们一生中激荡,
一种推着我们向外走,
一种拉着我们向内收。
一种力量去远方,
一种力量回原乡。
母校便是如此,温暖如家的河南大学德语系即是如此
既能送我们到达任何远方,
也是我们无论去到哪里始终魂牵梦萦的原乡。
德语系2020届毕业合影
李婉玲[优秀校友,2014级毕业生,网易公司全球本地化经理]
河南大学德语系是我梦想开始的地方。我觉得德语系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在这里我认识了一个新的世界:德语是一门严谨的语言,只要掌握了其中逻辑,难点便不攻自破,在逐渐了解异国文化的过程中,我也变得更加严谨,稳重。德语系的大家庭的温暖氛围也为我提供了充分的帮助。循循善诱、充满耐心的老师们教会我从崭新的视角,看向更广阔的世界。无私助人、帮助山区困难学生10余年,同时也对德语系学生无微不至关怀的德语系的老师所构筑的志愿者活动也让我看到了另一个维度的世界,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激也更加温柔,让我更加有努力奋斗的勇气。在这里,在河大德语系,我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更加优秀的同学,他们也成为了我一生的伙伴。在德语系,拉近了热爱和梦想间的距离,架起了从自律到自由的通途。
张晓晖[教师代表,副教授,河南省最美教师]
大学的学习,充满梦想,也兼具现实,我们可以自由徜徉于知识的海洋,陶醉于文字与感性之美,但我们同时也会理性地意识到,大学是我们走向社会的铺垫,是我们练就谋生本领的“人文殿堂”,而大学,应该是我们最努力奋斗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里,不仅需要我们更加勤奋刻苦地投身专业知识学习,更需要我们逐渐学会如何自处,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我们所处的社会、所在的世界相处,如何沉淀自我,如何展露自我,如何发展自我,如何完善自我,如何认知世界,如何与世界和解,如何在寂寞中明白沉着的意义,如何在嘈杂中懂得安静的力量。如此这般,四年过后,当我们内心满怀善良、感恩、感动、温暖、自信的情绪走出校门,我们一定会充满对世界的热情与渴望,并为自己自豪,而且,一定会有一群与我们一起分享感动与快乐情绪的伙伴们、与我们一起并肩走向未来。
“母亲助学金”发起者、德语系主任张晓晖副教授被评为“河南最美教师”
常璇璇[教师代表,(校聘)副教授,外语学院最受欢迎教师]
维特根斯坦曾说过,语言的界限即世界的界限。在大学选择德语专业,不仅意味着开始一段新的人生旅程,还犹如推开一扇新世界的大门。走进去,有严谨奇妙的语言,也有五彩斑斓的文化,可能感到新奇激动,也可能遇到挫折困难。一路坚持,一路拼搏,直到某一天,当你用娴熟流利的德语侃侃而谈时,抑或开始向往荷尔德林口中“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生活时,又或沉迷于“人是目的,而非工具”的思考时,你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毕业欢送会,不舍学生离校忍不住落泪的德语系教师
王博翰[在读学生,2019级德语系]
关于德语专业,常有人问我:德语这么难,能够学好吗?自己在上大学之前,也担心过这个问题。然而,经过这几年的专业学习,才渐渐发现,其实相对于其他外语,德语的语法结构十分清晰、严谨,只要掌握其中的规则并加以应用,学习德语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现在想来,其实,任何一门外语,或者任何一门专业的学习都是不易的,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达到自己的理想与要求。在河大德语系的三年、是我人生中极其幸运的三年,在这里:有着“代代相传”的德语系大家庭传统,同学之间亲密友爱,互相帮扶,共同进步,有如家人一般;也有着各具风采、博学多闻的德语系老师们,他们关心学生学习与生活、指导学习、科研与实践、为我们打开了另外一扇充满文化与想象的新世界的知识大门。在河南大学德语系也有着丰富多彩的专业能力与文化实践活动,如德语学术竞赛周、德语戏剧节、德语才艺竞赛、德语系毕业生欢送会、外文合唱节、外语辩论、各类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每一项活动,都能给我们带来新的认知和成长,促使我们距离理想中的自己更近一步……
审核 | 肖艳 付江涛
责编 | 田林涛
来源 | 外语学院教务办
编辑 | 李开森
校对 | 胡一帆 孙梦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