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用词语及解释

ads

点击蓝字/关注我


锦儿唠叨:120个实词是根据步步高《高考必备》整理的,为了备课方便,故分享在这里。整理这120个实词很费时间,因此转载请授权。

实词


1.

【识记方法】

      “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在古代常有吝啬,舍不得的意义,舍不得自然就会喜欢并加以爱护。由喜欢可推出亲爱的,心爱的,如爱女

【字义例释】

①可爱

例;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项脊轩志》)

译文:农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过影子摇动,可爱极了。

②疼爱,爱护

例: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译文:疼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

③喜欢,爱好

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

译文: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

④爱惜,珍惜

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阿房宫赋》)

译文:如果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护自己的百姓,那么就足以抵抗秦国了。

⑤同情,怜惜

例:仁而爱人。(《高祖本纪》)

译文:仁者是充满慈爱之心。

⑥羡慕,欣赏

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赠孟浩然》)

文: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⑦爱戴

例:宽缓不苟,士以此爱乐为用。(《李将军列传》)

译文:李广对待士兵十分宽容和缓不严苛,因此士兵们都十分爱戴他,并且很高兴为他所用。

⑧吝啬,吝惜

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

译文:不吝惜奇珍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

【成语助记】

爱(爱惜)莫能助:莫:不。虽然心中关切同情,却没有力量帮助。

爱(喜爱)屋及乌: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喜爱)不释手: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

爱(喜爱)毛反裘:反裘:反穿皮衣,指皮毛朝里。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实词助记】

     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

2.

识记方法

    “是个会意字,小篆上面是一个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的本义即安全、安定安全了就会感到舒服、安逸;后又用于使动义使安,由此又可推出奉养”“安抚、安慰等义。

【字义例释】

安稳,安定,稳固

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译文: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不动摇。

(活用)使……安定

例: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译文: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平安,安全

例: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苏武传》

译文: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十几家,连自己的安危都难以预料。

养生

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左传·曹刿论战》)

译文: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

习惯,满足

例:安于现状、随遇而安。

译文:安于现状:对情况习惯了,不愿改变。

随遇而安:不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能安然自得,感到满足。

安置,安放

例:安营扎寨

译文:安置营房,修筑营房栅栏为营。

⑥安逸,安适

例:然后得一夕安寝。(《六国论》)

译文:然后才能睡上一夜安稳觉。

疑问副词,怎么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译文: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呢?

疑问代词,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文:沛公在哪里?

【成语助记】

居安(安定)思危: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安(安生)身立命:安身:在某处居住生活;立命:精神有所依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依托。

生于忧患,死于安(安逸)乐:忧愁患难的处境可以使人发愤而得以生存,安逸快乐的生活可以使人懈怠而导致灭亡。

安(安然,坦然)之若素: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处,和往常一样,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

安(平安)然无恙:安然:平安。恙:疾病,灾祸。没有灾祸或疾病。形容人或物平安无事,没有发生事故,没有受到损害。

()土重迁:土:乡土;重:看得重,不轻易。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安(安适)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实词助记】

      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


3.

识记方法】

  “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由覆盖义引申出遭受等义,穿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

【字义例释】

bèi

a.介词,表示被动

例: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译文:每次妆成都被同行歌妓们嫉妒。

例: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译文: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

b.名词,被子

例:准备着被儿、枕儿,只索昏昏沉沉的睡。(《长亭送别》)

译文:准备好被子、枕头,只要昏昏沉沉地闷睡。

c.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译文:成名回来了,听了妻子的话,全身好象覆盖了冰雪一样

d.蒙受,遭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

译文: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

,通

a.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史记·屈原列传》)

译文: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

b.披着,穿着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史记·陈涉世家》)

译文: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

【成语助记】

被(穿)褐怀珠:身穿粗布衣服而怀抱宝珠。比喻虽是贫寒出身,但有真才实学。

泽被(覆盖)后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

被(穿)甲枕戈:身穿坚甲,头枕兵器。指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被(披散)发佯狂:披散头发,装作疯狂。

【实词助记】

    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披散)发被(通,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氅行吟泽畔。虽大雪被(覆盖)衣,身被(遭受)十余创,尤不为苦也。


4.   

【识记方法】

     “表示背向、背着。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加倍是后起常用义,倍的原义是,即背向、背着,故而又可引申为违背,这一义项意义与同。

【字义例释】

倍数

例: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六国论》)

译文:比较秦国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所得到的土地,(前者)实际多百倍。

加倍,愈加,更加

例: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观刈麦》)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a.背向,背着

例: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史记·淮阴侯列传》)

译文: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

b.违背,背叛

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鸿门宴》)

译文: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

【成语助记】

事半功倍(加倍):只用一半的功夫,而收到加倍的功效。形容用力小而收效大。

倍(加倍)道兼行:兼:加倍;道:指行程。每天加倍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急行。 

弃义倍(背弃)信::”,背叛,违背。背离信义。指不讲道义,不守信用。

【实词助记】

    苏武陷匈奴,不倍(通,背离)节义。乡情于游子过百倍(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十年间,每逢佳节,犹倍(更加)思亲。


5.  

【识记方法】

   是指事字,指草木的根,今有词语根本,比喻为基础、本原之义;事物的本原不容易弄清楚,所以需要推究本原虚化而为本来、原来之义。

【字义例释】

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我听说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

根本,基础,根源

例: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屈原列传》)

译文: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

本来的,原来的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译文: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本性。

稿本,版本

例:今存其本不忍废。(《〈指南录〉后序》)

译文:现在还保存那底稿,舍不得丢掉。

推究,推原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译文:还是推究他成功与失败的事迹,都由于人为的原因呢?

原来,本来

例: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

译文:她本是京城负有盛名的歌女。

【成语助记】

无本(树根)之木: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是用来形容没有基础的东西,不会有长久发展。

追本(根源)溯源:追究事物产生的根源。

舍本(事物的根本)逐末: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专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贬义词。

本(本来,原来)性难移:比喻原来的性质或个性难以改变

变本(本来,原来)加厉::本来,原先;:更加;:猛烈。原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事情的状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实词助记】

     柳宗元本(本来)求宦达,而谪柳州;近自然,植木本(草木的根),反其本(根本)也;多有所得。后人将其所述辑成多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即今日所见本(版本),以本(推究)其当日心境。



实词  

6.

【识记方法】

   “原义为边邑,边境自然环境鄙陋,故有鄙陋之义,鄙陋自然会受到轻视;后也常用作自谦之词,如鄙人

【字义例释】

边邑,边境,边疆

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译文:四川的边境有两个僧人,其中一个僧人贫穷,其中一个僧人富裕。

浅陋 ,庸俗

例: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将军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轻视,看不起

例: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译文:孔子瞧不起他的器量狭小。

轻贱

例: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 (《孔雀东南飞》)

译文:我人低贱,东西也鄙陋,不配拿去迎接你日后再娶的妻子。

谦词,谦称自己。

用在名词前,用以谦称自己或与自己有关的事物。

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 (《滕王阁序》)

译文:我冒昧地用尽鄙陋的心怀,恭敬地写下这篇小序。(鄙怀,自谦之词)

例:鄙人、鄙心、鄙视

……为边界(边邑)

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译文:越过别的国家,把遥远的地方当作自己的边邑,您知道那是很难的。

【成语助记】

贵远鄙(低贱)近:以为与当世相隔久远的就珍贵,相隔近的就低贱。

鄙(轻视)夷不屑:指轻视;看不起。

卑鄙(卑鄙)无耻:形容品质恶劣,不顾羞耻

【实词助记】

   晋之鄙(边疆)有二人,临秦地则曰:鄙贱之人,当其求谅。居久,则鄙(轻视)秦人曰:秦人亦不过如此,皆如蛮夷之鄙〔浅陋无知)人。


7.  

【识记方法】

   “的本义为兵器、武器。引申为持兵器的人,士兵、军队”“军事、战争当然跟兵器武器有关。由战争、军事义引申出侵略”“战略,战术等义。

【字义例释】

①兵器

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过秦论》)

译文:揭:举起;竿:竹竿。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②士兵,军队

例: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六国论》

译文:明天起床一看四周边境,秦国的军队又来了。

③策略

例: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兵法谋攻》)

译文:所以用兵的上策是攻破敌人的计谋,其次破坏敌人同盟国的邦交。

④战争

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成语助记】

兵(兵力)强马壮:兵力强盛,马匹肥壮。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兵(兵器)戎相见:意思是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哀兵(士兵)必胜:意思是指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一定能胜利。常用以鼓励处于劣势的一方要建立必胜的信心和勇气。

按兵(军队)不动::士兵,军队;: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厉兵(兵器)秣马::”,;:喂牲口。磨好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准备战斗,也比喻事前做好准备工作。

兵(战争)荒马乱:形容战争年代动荡不安的景象。

兵(策略)无常势:常势:长久不变的情势。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指应当根据敌情,采取灵活的战术来取胜。

【实词助记】

      陈涉初起之时,用兵(兵法)之道不及秦国之谋士,而能削木为兵(兵器),以疲惫之兵(军队),遂灭秦。得天下后,其幼时之友触其颜面,左右欲兵(伤害)其友,勿劝。


8.

【识记方法】

    “病”的本义为“重病”,取其比喻义为“缺点、毛病”;得了重病就会感到“困苦”并为之“担心、忧虑”。

【字义例释】

①重病

例: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陈情表》)

译文:但祖母刘氏的疾病一天比一天沉重,常年卧床不起。

引申义:疲劳,困苦

例: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译文:如果我不做这个差使,早就困苦不堪了。

②毛病,缺点

例: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译文:别人都嘲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认为这是缺点。

③担心,忧虑

例: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孔子世家》)

译文:老师您推行仁义之道,不被容纳接受有什么担心呢。

④责备,羞辱

例:古人以例俭为美德,今人乃用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译文:古人把俭朴认为是美德,今人却因为俭朴而讥笑羞辱人家。

【成语助记】

病(重病)入膏肓: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切中时病(弊病):指发表的言论正好击中当时社会的弊病。

无病(疾病)呻吟:原比喻无故忧伤,长吁(xū)短叹,后多用来比喻文艺作品生编硬造,缺乏真情实感。

同病(痛苦)相怜: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身心交病(疲惫):身体和精神都很困乏。

久病(患病)成医:长时间生病的人,对病情及用什么药都很熟悉,可以成为医生

【实词助记】

    桓公身有疾.左右病(担心)之,求扁鹊治,而不治,病(疾病)入内脏,遂死。后人以为此事非大臣之过也,乃桓公之病〔缺点)。今人常以此相诟病(责备)。


9.察  

【识记方法】

   “察”本义为“观察、仔细观看”,这样便能“看清楚”;“看清楚”便能“了解、理解”事物,使事物变得“清楚、明白”。

【字义例释】

①观察:细看

例: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魏公子列传》)

译文:暗中观察公子的脸色,公子脸色越来越有所好转。

②考察,调查

例: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也。(《寡人之于国也》)

译文:观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人。

③了解,弄清楚

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译文: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诚心(合理裁决)。

④精明

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译文:意思是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精明了,就没有伙伴。

⑤考察后予以推荐

例: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情表》)

译文: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

【成语助记】

察(观察)言观色: :脸色。观察别人说话时的脸色。多指揣摩别人的心意。

明察(看清楚)秋毫: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察(明察)己知人:指情理之中的事情,察度自己,就可知之别人。

至察(精明)则无徒:太精明就没有伙伴。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实词助记】

    郡守察〔观察)李密孝德之事,告于帝,左右以为不能察(明察),然帝以为李密品之察察(洁净的样子),乃众人之范,于是令其郡守察(推举)孝廉,足见帝之察(明智)。


10.

【识记方法】

   “本义为早晨,读zhāo;古代臣在早晨需拜见君主,故有朝见之义;由朝见而有朝廷、朝代之义;朝见其使动义即为使朝见

【字义例释】

zhāo 早晨

例:朝辞白帝彩云间。(《早发白帝城》)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

cháo

a.朝廷

例: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陈情表》)

译文: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

b.朝见,上朝

例:相如每朝时,常称病。(《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蔺相如每到上朝的时候,常常推说自己生病了不去。

c.接受朝见,使……朝见

例: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译文: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管辖全国,使六国诸侯都来朝见,已经一百多年了。

d.朝代,王朝

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春》)

译文: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成语助记】

朝(早晨)闻夕死:原义是如果早上明白了道理,哪怕当晚就死去,也是值得的;比喻对真理或目标的追求,非常热切

朝(早晨)歌夜弦:形容整天沉迷于歌舞,逸乐无度。

班师回朝(朝廷):调回出去打仗的军队,或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

改朝(朝代)换代:推翻旧王朝,建立新王朝。泛指政权更替。

百鸟朝(朝见)凤: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实词助记】

    邹忌旦日朝(早晨)服衣冠,于朝(朝廷)谏齐王。齐王纳其谏。其后,齐国日盛,弱国来朝(朝见),经数年之久。邹忌闻名天下,为历朝(朝代)谋臣所景仰。


往期回顾
2024年高考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一)
2024年高考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二)
2024年高考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三)
2024年高考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四)
2024年高考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五)
2024年高考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六)
2024年高考文言文训练及重点字词解析(七)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重点字词解析(六)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重点字词解析(五)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重点字词解析(四)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重点字词解析(三)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重点字词解析(二)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重点字词解析(一)









END



 

                   分享给第一个想到的人                     




                              







最后编辑于:2024/2/26 拔丝英语网

admin-avatar

英语作文代写、国外视频下载

高质量学习资料分享

admin@buzzrecip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