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中国就是世界上学英语人数最多的国家,也无疑是在学英语上花费金钱和精力最多的国家。有人估算,每年有数以亿计的国人花费上百亿人民币来学英语!据一家英语学习网站 报道,截止到 2004 年,国内英语培训的市场总值已达 150 亿元,英语培训机构总数不下 5 万家。并预期到 2010 年,英语培训市场总值可望达到 300 亿元。且不论这个数据是否可靠,但中国人学 英语的热情之高涨,规模之宏大,是很多人能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
大概由于本人曾教授英语多年,又编过一些英语教材,于是常被身边的朋友熟人误以为是英语学习的业内人士和内行。常有人像病人找医生一样急切而有些盲目地前来询问:哪个培训班好? 哪套教材好学?言外之意是想寻求学习英语的捷径。他们总以为“选对了”方法,“用对了”教材, 便可找到“秘诀”,便可以不费力气就能天下无敌。说实话,每当面对那一双双期待的目光时,我真不忍心告诉他们事实的真相:不管是哪种教材什么方法,都少不了费力气。
似乎也不能全怪他们。面对形形色色的培训机构,琳琅满目的图书资料、各式各样的视听产 品、成千上万的网络资源,不够理性的“消费者”免不了会挑花了眼、丧失了判断力。今天买了 这个教材,连录音带的塑料封套都还没全拆开,明天就又买那个资料去了。今天听说李阳好,明天又听说新东方也不错,每样都学几天,然后觉得不好,觉得见效慢,接下来又是永无休止的寻 找。“日新月异”的外在诱惑时时刻刻考验着人性中本有的惰性,其结果是每出现一种英语学习的新”法,就总有一大批跟风追随者,把“新”法创始人迅速打造成又一个巨富。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也没有绕过英语学习的领地。简单的设置、方便的软件、便捷的数据传递技术,催生了数字化英语学习中一批又一批的“新锐”。下载给英语学习的梦想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看到斑竹发帖说这个软件好,就赶快下载下来;还没下完,又看到另一个帖子人气旺, 也不能错过!直到有一天猛一回头,发现除了满满的硬盘,自己对英语还是一无所知,留下的只是越来越少的快速攻克英语的幻想,加上“秘诀”失效后的些许失落。
或许他们没有想过,若真的如某些广告宣传所声称的那样,可以在半年甚至几个星期之内就可以使一个人的英语达到如何如何的水平,那么各个大学的英语系和外语学院岂不是早应该关门了?搭上四五年时间和数目不匪的学费,还得先过五关斩六将才能挤得进去,谁还会去读呢?学英语毕竟不比一般的消费,更不是什么休闲娱乐;虽不能否认其中也有乐趣、也有门径,但是毕竟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才能做好的事情。希望能有捷径攻克英语的人往往忽略了一个实质问题,那就是学习知识要靠自己而不是靠他人;外力的帮助或许可以推动学习的进程,但决不能代替学习过程本身。那些整日忙于寻找捷径的人们不妨仔细想想,你花的时间又有多少是真的花在了英语学习本身呢?在不停地寻找这个资料那个方法的同时,你已经失去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时间。那些下定决心非要把寻找捷径的努力进行到底的有志之士,静下心来下点“笨”工夫吧,我想这也许比转来转去找窍门更有意义!
英语学习虽有门径,但决不能速成。这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更非我个人的创造。远的不说,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些英语界“正版”学者,哪一个不曾反复告诫过英语学习的后来人放弃速成心理?这里不妨回放一下他们被“速成”的浪潮所淹没的声音:“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学英语无捷径,不要相信商业广告”(胡文仲);“速成之路绝对行不通,默写加背诵,‘笨’但是很有效”(张维友);“速成纯属无稽之谈”(顾曰国);“学习外语是不能投机取巧的,首先要有刻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吴冰);“学习英语没有任何捷径可走,总想找捷径的人是永远也学不好的,必须定下心来打一场持久战,必须下苦功夫”(熊德倪)。
当然,也有些先哲曾慷慨点拨过英语学习的“捷径”。林语堂就说“背诵为入门捷径”;往道则告诉我们“需要大量阅读”;陈琳说“我一向主张要背”;此外也有更具体的建议:“至少读 40 本,读 3 遍,背诵 50 至 100 篇”(梅林毅);“每篇文章读 22 遍”(丰子恺)。所有这些窍门也许听起来太平常,太不够神奇了,于是难免让人失望。是的,它们确实远没有英语超市里的花样英语学习法那么迷人;然而,这毕竟是“英语学好了”的人士的经验之谈,我想也应该是学好英语的不二法门吧。
冷静下来思考的时候,相信很多人也能领悟这其中的道理;然而,他们之所以不由自主地甚至是甘心情愿地让幻想代替理智,不能不说是由于某种投机心理在作祟。当我们的生活空间中弥漫着短期效应和功利主义的浮躁空气的时候,丧失判断力正在成为人群中的流行病;当“快节奏” 和“高效率”日益成为这个时代的品格的时候,起码的冷静和必要的耐心似乎也已成了人性中难得的品质。
心存梦想而仍在到处寻求捷径的人啊,我要给你们泼一点儿冷水!是该醒醒的时候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