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我会做梦回到了学生时代,要考研或高考了,但是物理没复习呢,地理没复习呢,数学落下大半年的课了……眼看着小伙伴都查分数考上了理想的学校,我却前途一片迷茫……直到醒来,才意识到,我早他奶奶的毕业了!顿时幸福感爆棚。
之所以会经常做那样的梦,大概是因为我在学校时被各种功课折磨太久了,留下的阴影面积太大了吧!
我在承德读师专时,尝试每天用英语写点东西,想以此提高写作能力,但坚持了一年左右后发现并没有任何提高。现在回想起来,问题出在没有有效的反馈,练习针对性不强。这两者都是刻意练习所强调的。
盲目地写肯定不会有好效果的,需要里头至少包含一些你想要提高的具体细节,比如对学到的新表达进行巩固。比如下面的例子,是我目前尝试进行的一种练习,这个小话题要训练的目标句是“You are not.”:
-
弟弟发烧呕吐,哭着说:“I'm gonna die.” 我说:“You're not. 吃了药睡一觉就会好的。”
-
My younger brother had a fever and vomited. He cried, "I'm gonna die." I said, "You're not. Take the medicine and get some sleep. You'll be fine. "
如果再配合一些自问自答,这样的一个小话题就会变成你张口就来的内容,而且不论从这个小话题的任何句子切入都可以流利表达。
这种输出训练,已经突破了口语和写作的界限,可以作为是练习输出的通用大法。
对于外语初学者,要知道一切书写内容都是以日常说话为基础的,如果你的日常表达还没有根基,就不要想着写作,否则你写出来的东西会非常别扭。
作为汉语母语使用者,想想我们学习写作文是什么时候?上小学后。那时候我们是会说话了还是不会说话呢?显然早就可以骂人骂得贼溜了。这是学习写作文的基础。
但为什么一到学外语,我们就想不明白了呢?我们话都不会说,写屁呀!
我基本可以每天练习,除了我比较闲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觉得很有乐趣。乐趣来自我可以看到任何英语文字就非常有信心地用母语式的节奏说出来,如果暂时说得磕磕绊绊的,不顺畅,我就反复絮叨,多多练习,直到满意为止。这样大概十来分钟后,我就可以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对这个话题进行360度的任意复述了。那种成就感是上学时被考试压着进行各种做卷子练习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当你知道自己走在了康庄大道上,你就能在行进过程中感受到前所未有的乐趣;当你在行进过程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你做这件事就不需要所谓的坚持,它会自己变成你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试想你被关在了一个黑屋子里,除了练习英语外没有任何娱乐,是不是学英语这件事就变得理所当然的好玩且容易坚持了?
莫言老师在他的公众号里提到自己小时候如何爱看闲书:
我童年时的确迷恋读书。那时候既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连收音机都没有。在那样的文化环境下,看“闲书”便成为我的最大乐趣。但我看“闲书”的样子总不如我背诵课文或是背着草筐、牵着牛羊的样子让我父母看着顺眼。
人真是怪,越是不让他看的东西、越是不让他干的事情,他看起来、干起来越有瘾,所谓偷来的果子吃着香就是这道理吧。我偷看的第一本“闲书”,是绘有许多精美插图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那是班里一个同学的传家宝,轻易不借给别人。
我为他家拉了一上午磨才换来看这本书一下午的权利,而且必须在他家磨道里看,并由他监督着,仿佛我把书拿出门就会去盗版一样。这本用汗水换来短暂阅读权的书,留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
我飞快地蹿出家院,心情好得要命,那时我真感到了幸福。
很多事情我们普通人都视为洪水猛兽,但对某些人而言,那些事不但不是负担,反而是他们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大概就类似上面我打的比方:黑屋子里的唯一娱乐。
在出版社时和一个英语说得非常流利的老教授聊天,他说自己当年学英语时家里的一本钦定本的英文圣经是他接触到的唯一英文资料,他便视为珍宝,每天研读。我忘记他的语音是怎么学的了,好像是那本圣经有录音。他说自己对那圣经痴迷到什么程度呢?他几乎可以背出其中绝大多数内容,尤其那些有名的典故,比如诺亚方舟、最后的晚餐等。当说到兴奋处,他张口便背诵起了旧约第一章的的内容:
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 And the earth was without form, and void...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简易学学英语):当练习成为一种乐趣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