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阅读我已经写过文章,今天再聊聊阅读的「心法」。
我自己养成阅读习惯的方式简单粗暴:一本一本读,硬着头皮读。遇到不认识的词就查,看不懂的句子就琢磨或请教别人。遇到有启发的地方就用公众号/微博/朋友圈写条读书笔记。把书中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
这样做了几个月、几年,我就养成了阅读习惯,英文水平也大大提升。
我不会想太多细节操作,比如阅读时该不该查词?读什么样的书?看到别人推荐的书我就去读,觉得难度太大读的太痛苦就放弃。我也不用什么取词工具、阅读神器 app,一本书一套词典一个 Google 足矣。
我想我们并不缺什么阅读方法,也不是自己多懒。缺的是「相信阅读的价值」,缺的是「相信自己」和行动。
Naval Ravikant 说:Read what you love until you love to read.
一开始一定是从兴趣出发,体会到读书可以帮助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当尝到了甜头自然会爱上阅读。
不过要注意,这里的 Read,并不一定是一字一句读,甚至也不是读完。读了几页后就可以逐渐加速,如果觉得书无趣那就放弃或者快速翻一遍。要读的书太多,每读一本都有所收获就好,不要觉得自己在作弊。
I don't actually read a lot of books. I pick up a lot of books and only get through a few which form the foundation of my knowledge.
这是大原则,具体放在英文书阅读上,可以从这个思路出发确定主要阅读目标。比如:
1)阅读只为学英语,本质上是把一本英文书当作语法书词汇书学习。
2)阅读只为获取内容:抓住核心主题(the gist),读懂关键概念即可。
3)读书,顺便学英语:读懂内容的同时赏析、学习语言,这种做法收获最多但也最耗时、对阅读技能要求更高。
也就是说你想收获的阅读,那花费的时间就更长。想要用更少的时间收获更多,那就要花必要时间和精力训练阅读基本功,没什么秘诀。具体读什么书、怎么读、在哪买书、选择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其实都不重要,但大多数人喜欢看这类指南,因为容易让人产生幻觉——觉得掌握了某个方法、有了某工具就能一下养成阅读的习惯。回归到问题的本质,只要你做下去最终都能达到那个水平。
Naval 说:
Simple heuristic: If you're evenly split on a difficult decision, take the path more painful in the short term.
选择短期内更痛苦的做法,一开始没那么舒服的尝试,每一次痛苦和「难」都是在训练大脑的阅读元技能。你会发现你人生中最有收获的经历、技能都有这个特点。比如健身,一开始各种痛苦,但长期看我们收获了自律和健康,太值了。拿读英文书来说,前期多花点时间,什么方法都试试,什么恶心折磨都体验体验,后期就能走得更远更幸福。
先别去想这本书难不难、适不适合,别怕读到烂书,觉得读书浪费了你的时间。你的时间没珍贵到这个份上,阅读能力也是在一次次实验中得以提升。如同恋爱,爱了一场最终没能结婚,这段经历是浪费了吗?
英文书的选择要考虑语言和内容,一开始可以优先选择语言比较简单的读物,等到语言水平提升就可以以内容为主。从个人成长的角度看,我们要多读经典,了解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从阅读中提取 mental models 供自己更好地决策和生活。
如今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社交媒体,我们的大脑也开始偏爱那些短平快的碎片信息。Naval 说:Twitter has made me a worse reader but a much better writer.
社交媒体上的只言片语至多是 dopamine snacks,并不是学习的最佳平台,注意力也会因为太多的碎片信息而变得难以聚焦。但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社交媒体的碎片习惯去看书——用刷微博吃瓜的心态和方法高效提取吸收书中的内容。也不必读完,随手翻翻,能吃到瓜就成。
Naval 说他用 Twitter 做读书笔记,由于有字数限制,他必须以精简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得,顺便也就锻炼了文字表达能力。把自己的所学用这种方式讲给他人,我们就能梳理和内化这些内容。他人看到了可能会转发、点赞,这对自己也是种鼓励。
既然无法隔绝社交媒体,那就别把它当敌人,把它当作工具为自己所用。
阅读的方法,其实怎么做都对,都是必经过程。有了「想」的念头,就去做,否则干脆就别想。把注意放在那些「听上去有点难」的事情上,熬过磨合期走出新手村,你会发现这点辛苦无比值得。
via 英语学习笔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