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英语水平为什么这么差呢

Photo of author

By 拔丝英语网


“我是中国人,不爱学外语,外语不及格,说明我爱国。”

 

这句原本没什么营养和逻辑,只因朗朗上口而被几代国人熟知的顺口溜,实际上隐约描述了一个残酷的真相——这个民族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连续近四十年将英语学习列为少儿乃至青年头等大事的背后,却是效率的极端低下与黑洞般的浪费。

 

深究其理,我们不难发现,在种种外部条件的共同制约下,中国大陆地区居民恐怕是全球最不适合学英语的一群人了。

 

疯狂英语

 

中国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高考。高考是课程设置、攻读方向、资源匹配的终极指挥棒。

 

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后,英语在高考及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强化。


  • 1983年,英语被正式列入高考科目;

  • 1987年9月,首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实施;

  • 1989年1月,又有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 1992年,由于分科制改革,英语开始从一个必考科目陡然升级为高考三大主科之一。

 

这极大刺激了中国社会对英语教学的重视。中国学生直到大学毕业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时间,很可能是全球非英语国家中最高的。


如果从幼儿园期间普遍的英语启蒙算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学英语的时间已经高达20年。而作为大学生们参与度最高的考试,如今每次报考四六级的人数都在900万左右,几乎每个中国大学生都有过与四六级斗争的经历。


图为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现场

 

如此旺盛的需求,自然激发了一个庞大的英语培训市场。

 

1982年《Follow Me》(跟我学)在中央电视台开播,外国原版的电视教育节目第一次进入中国,点燃了城市居民学英语的热潮,由此《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疯狂英语》、《走遍美国》等一系列英语教材及学习方法纷纷涌现。


十年后,“中国合伙人”创办了新东方,并成长为中国教育在纽交所上市的第一股。

 

比较近期的两个数据是,据品途智库预测,


2018年中国在线英语市场规模将达到571亿元人民币,年均超20%的增速也使得这个未来千亿级市场指日可待。


此外,据亿欧智库预测,


少儿英语在线培训市场,2018年增长率达19.6%,2022年付费总额将接近800亿。

 

别忘了,这些千亿级的市场红利,都来自中国家长们在焦虑甚至恐慌下的一次次“交学费”。

 

广种薄收

 

整整十五年前,时任政协委员、工程院院士谢克昌在全国两会上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现行的英语教育体系是把国家有限的教育资源‘好钢用在了刀刃上’,还是已经沦为万金油式的人造知识、智力测验?是促进人才成长的利器,还是束缚人才的框框?”

 

类似的提问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这种对英语学习狂热氛围的反思,往往伴随着同样的观点——


“现行英语教育效果与其投入是不相称的”。

 

这种质疑可不止是“Chiglish”、“哑巴英语”那么简单和抽象,多个权威数据表明,历经四十年投入与训练,中国人的英语水准在全世界依然处于下游水平。

 

先看雅思成绩。

 

据2017年雅思官方数据,在全球抽样的40个典型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大陆考生的A类考试(学术类)成绩,只排在第34位,而在雅思G类(培训类)考试中,中国大陆考生只排在第35位,基本属于“吊车尾”。

 

如果按考生母语分,2017年母语为中文的雅思考生,也只排在40种典型语言中的并列第35位。


图为北京国际教育留学巡回展上,学生在雅思托福培训展台咨询

 

再看托福成绩。

 

据官方数据,在2017年托福考试中,中国大陆考生的成绩只排在全球169个国家中的第并列第111位。

 

如果按考生母语分,2017年母语为中文的考生,也只排在115种语言中的第并列76位。

 

而据某著名国际英语培训机构的《2018全球英语熟练度指标》报告,


中国民众的英语水平属于“低熟练度”一级,位列全球88个国家中的第47位。且中国的英语熟练度指标较去年下降了0.51。

 

虽然在这几个榜单中,排在中国后边的国家还有不少,甚至还有挺多“发达国家或地区”,比如富得流油的中东石油国们。但是这些国家大多和中国同属非英语国家,其中有不少是离全球化较远的边缘型国家,甚至还有些国家因为政治因素对英语本就不待见。

 

如果抛去非英语国家中的边缘型国家(如中亚的“斯坦”,南美的“比亚瑞拉”)、本就不爱学英语的中东北非国家后,可以说中国基本上就是全世界英语水平最差的那一档了。


更何况,整个中国社会为了学英语还花费了那么多成本,综合计算下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学英语的效率之低堪称举世罕见。

 

中国人学不好英语的三大根本原因

 

2005年,时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的陈丹青愤然辞职,理由是绘画资质优异的学生因英语考试不过关而无法录取。


“就是教育体制,非常简单,学会外语对一个艺术家来讲,跟交流毫无关系,哑巴都能交流,这完全是对艺术无知。”


他说。

 

陈的愤怒不无道理,但这背后恰恰反映了中国人学不好英语的第一大根本原因——


在中国,真实的英语水平与熟练度,在很大程度上不能决定你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准,甚至在不少情况下几乎毫无关联。

 

不仅是清华美术博士生不用说英语,医生、律师这种在各个社会都属于金领的精英行业,无论是入门门槛还是在实际工作中,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考验真正的英语水平。


至于每年的“国考”行业,中国的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等“铁饭碗”工作,离英语就更是遥远。


即便是近十几年中令人艳羡的互联网行业,其绝大多数从业者在分享红利时也并不需要考验英语水平,甚至于月入数万的码农们也是如此。

 

英语,对于中国“社会人”而言,只是一个参与选拔的门槛和拿过证书就可以忘记的技能。


在真正的职业生涯中,英文早就丢在了九霄云外。

 

反过来说,中国雅思成绩最高的地区,恰恰是上海和苏州,这种“外向型经济”比较明显,“跨国类”“金融类”行业较发达的地区。


只有当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与英文运用时(注意是实际运用,不是可以用技巧改进的考试成绩),人们才真正有动力去学好英语,而不止是停留在应付上。

 

在其它很多的非英语国家或地区中,即便英文不是母语,但如果你想混得出人头地,就必须有良好的英文水平。


比如以英文为官方和高等语言的新加坡、政令文以英文为准,上庭辩护多用英文的香港、需要靠英文换得个人及家庭命运完全改变的印度……这些地区对提升英文水平的执着与狠劲,恐怕是中国人难以想象的。

 

比如同为华人社会的新加坡,在初中升高中的会考时,英文不及格相当于整个考试不及格。考试分为作文卷和阅读卷,作文卷要完成一篇应用文和一篇记叙文,阅读卷要完成两篇长文的阅读理解和文章缩略。每张卷只给105分钟,基本上连仔细审题的时间都不够,几乎扫一遍题目就要立刻下笔,否则肯定完不成。

 

到了高中升大学的会考时,作文卷近一步魔鬼化为议论文,题目几乎都是“战争是否可以是正义的?”这种水准。这种少年时就被迫进行的思辨训练,其实已经锻炼出了很高端的英文能力,并为接下来进一步运用在工作中(写诉状、咨询、建议、合同等)打下了良好基础。

 

而在中国人一直瞧不起的“口语咖喱味儿”的印度,87%的学校用英语授课,高等学府几乎全部采用英语教学,中央政府机构中英语的使用率为70%,本土印地语仅为7%,全国文官考试也使用英语。甚至于大多数的书籍都是用英语写的,使用传统语言的作者正在被边缘化。


也就是说,如果你英语不好,连书都没得读。


图为在印度课堂英文授课

 

在印度,流利的英语是精英圈层最起码的标配,而中国的各种“高净值人群”、“二代”们,根本不必熟练使用英语也能出人头地。

 

更不必提,因为这种“社会是否真正运用英语”的差别,导致中国社会的英语环境非常稀少,学生们只有在课堂或“英语角”之类的地方才能接触,无论回家还是出门几乎没任何英语环境,很难大量高频地使用。

 

给中国人学英语添堵的第二大阻力是,中文和英文在发音、语法、表达习惯等方面差距巨大。

 

比如,中国人在发一些母语里没有的音时,发的不是很好,包括英语里的清辅音、咬舌音、后鼻音,如单词开头的v声、“th”等。

 

再比如,中国人在掌握一些中文不存在的语法概念时(如时态),接触不同语序时,都会遇到困难。中文是定状前置,而英语是定状后置,这就导致很多中国人看到这种语序很头疼,出现了所谓的长难句。

 

更根本的,还在于中英语言背后所反映的思辨、表达习惯之巨大差异。


李光耀曾感叹,要想把中英文都学成母语的程度几乎不可能,其原因就在于中文重意、英语重理等明显差别。

 

为什么欧洲国家的年轻人,时常能够同时使用几国语言?


这与印欧语系内部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分不开(印欧语系包括英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瑞典语、拉丁语等)。而其它三大语系(汉藏、闪含、阿尔泰)的英语水平均比较一般。拥有同样高度复杂和独特语言体系的日本,吃了和中国类似的亏,在全球英语水平也属于靠后位置。

 

第三大原因,则是中国人一直以来缺乏合理的英语学习方式。

 

在雅思考试成绩中,中国大陆考生在写作、口语两个方面(即英语输出技能)的表现均明显低于听力和阅读(英语输入技能)。这与全球考生的平均表现有较大出入,恰恰反映了中国人学英语的方法不当。

 

根据英国文化教育协会的《中国大陆雅思考生学术表现白皮书》分析,


无论在雅思高分(7分以上),还是低分(5分以下)的考生群体中,他们均表示在口语训练方面,课外培训均比中学课堂更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指导价值。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中学课堂的口语训练相对缺乏。

 

由于中国的教育体系没有把英语作为一个语言沟通技能来教、学、练,而是作为一门“知识”来强行灌输、令学生死记硬背各种语法规则和生词。这就违背了语言学习的规律,如同学了几十年游泳的知识和技巧,把各种游泳动作背得滚瓜烂熟,但却基本没怎么下水实践过。还以为等基础打好了,下水就不慌了,说不定还能让人惊艳一把呢……

 

这三点,共同造成了中国人学不好英语的现实:


  • 因为学了也没啥用,所以没动力学;

  • 因为语言体系差别过大,所以学起来难;

  • 因为学习方法不对,所以努力也没有效果……


说白了,这样的环境,根本不适合学英语。

 

路在何方?

 

由于上世纪末开始推行的“素质教育”概念,使得很多国人觉得教育不应当功利化,而是以培养兴趣为主。


然而我们已经知道,学英语如果没有功利驱动作为底层保证,是难有用持久动力的。其实教育功利化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没有清晰可行的教育策略,所导致的效率低下和成本浪费。

 

这种功利目的不应只是应付各类考试,更应该为受教育者今后的职业及人生前途而筹划。

 

虽然在中国成为金领、达官显贵不一定对英语水平有什么要求。但据南开大学刘泉的研究,在我国普通劳动者阶层中,外语熟练个体的工资,相对于不熟练者要高出近70%。


而且,出国留学甚至移民,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国中产家庭纳入人生决策范畴。这时候,一份7分的雅思考卷,可能会为家庭节省上百万甚至更多的出国资金。

 

比如,去年11月的TOEFL Junior考试中,北京的11岁小朋友Lucas取得了820分高分(满分900分)。由于父母很早就打算送孩子出国读书,所以四年前就给Lucas报了在线英语培训平台VIPKID的外教一对一课程。这种颇具“功利性”的学习动机,自然也获得了丰厚回报——


在Vericant面试(申请美国学校所需的独立第三方测试)的SEE环节(英语口语交流能力)获得了4.0的优异成绩,在美申请访校期间,Lucas优秀的英语水平和出众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美国校方的高度评价。

 

此外,正因为中英语言体系及思维方式差别过大,学习英语就更应该从小做起。但由于国内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和缺乏,以及“不要输在起跑线”的危机感,这个理念时常被扭曲。

 

VIPKID的英语教育专家卢根这样解释到:


“我们应该说,在合适的时间学习合适的内容。比如三到五岁的孩子不适合过早接触小学的单词和语法,包括过早接触应试内容,个别孩子甚至会出现抵触情绪。三到五岁最重要的是体会和模仿英语的发音,以尽量贴近母语标准音为目的,让孩子把英语当成表达工具去学习,而不是当成学科去学习。如果做到这一点,在三到五岁,看似在单词量上、语法知识上“落后”同龄孩子,但到了六岁开始真正学习单词、语法时,他们能非常快地完成飞速起步,后发先至,完成超越。”

 

图为在线教育平台VIPKID的线上班主任


“六岁前,孩子主要是习得,在体会语感的过程中学习,不要让他们刻意地翻译成中文,刻意地背单词。大量的时间应该是读句子、说句子,包括用英文解释英文。七八岁以后,才慢慢从习得过渡到学习,开始接触具体语法知识。这种过渡是必然的,因为在中国,孩子大量使用的是中文。六岁上学以后,母语得到飞快地进步,英语不再是和中文“等同”的语言,自然而然“过渡”成为用第一语言学习第二语言,这就变成了学习。”

 

最后,则是要找到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在目前学校公立教育还无法迅速改变的当下,只能依靠课后培训来提供的课堂无法提供的价值。

 

而中国社会此前流行的一些“疯狂英语”式教学方法,也有其自身问题。过多的关注个人的精神,个人的英雄主义,把自己讲的很爽的东西推广出来,大家听了像打了鸡血一样,但是这些方法的科学性、普遍性并不足够。


还有一些记单词方法,比如词根词缀等等,这是错误的学习方法,用希腊神话记单词记那么三五个,用谐音法记单词记那么三五十个,这些方法并不通用,没有普遍意义。

 

而语言学习的真谛,还是在真实语言环境下不断的模仿,通过重复和趣味性学习可以消除压力,让学生真正专注于与语言的联系。


比如上文所述的VIPKID学员Lucas,其母亲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


“第一堂课,孩子调皮在屋子里面跑,无法集中注意力,上课时总是玩自己袖子,老师是个加拿大60多岁的老师,她非常耐心,很客气地用孩子听得懂的话说:‘Lucas你能不能不要再玩袖子啦?’并很快就引导孩子进入了英语的世界,就像有魔法一样。”

 

图为VIPKID线上课堂截图


Lucas的父亲对此更有体会:


“我深刻意识到,学语言,一定要选择母语教师,他们教给你语言之外的东西,是非母语老师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只选北美外教,有些文化层面的东西只有他们能够提供。留学的时候,这一点至关重要,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是北美学校更看重的。”

 

这种沉浸真实语言环境学习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在一个反例中得到证明。

 

香港原本一直以英文为唯一法定语言,全香港的英文水平在亚洲也算较高水平。


然而自从前特首推行“母语教学”政策后,强制很多中学实行母语(粤语)教育,将全港大部份中学非中文相关科目的教学语言由英文转为中文,只有100多所中学可保留原有英文教学。

 

这样的后果,自然就是十年内香港学生的英语质素显著下降,香港整体英语水平也急速跌落,甚至于一年后退13位,几乎是唯一退步的亚洲地区。


最终,在政策成效不如人意之下,2009年香港政府对母语教学政策做出“微调”,由学校“自行决定”教学语言,“母语教学”面临名存实亡的尴尬局面。但香港的英语水平,至今也没恢复到其高峰期水平。

 

虽然由于教育资源、政策惯性等问题,中国人的英语学习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很大改善。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同为华人聚集区的高水平英语能力,已经为中国人点亮了希望之光。


最后再重复一下本文主旨,中国人不适合学英语,不是因为能力问题,而是态度问题和方法问题。

 

又到一年开学季,是时候解决这些老问题了。

特别策划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