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核是什么意思 Dreamcore

Photo of author

By 拔丝英语网

你是否经常在梦里见到现实与虚拟的结合场景,醒来之后觉得熟悉又陌生,甚至怀疑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出现过?有人将这些“梦”制作了出来,作品通常在荒诞中又透着似曾相识的熟悉感,这便是“ 梦核 ”(Dreamcore)。

外网创作的“梦核”作品

“ 梦核 ”(Dreamcore)是近些年来在艺术和流行文化领域频繁被提及的一种超现实的艺术风格,它通常使用与梦、白日梦或噩梦相关的主题,通过图像、视频等媒体,配合噪点、低清晰度等怀旧特效,围绕“梦”元素进行创作的一种前卫的艺术表达方式。

梦核美学更多旨在营造出一种类似于梦境的熟悉感,图片和视频通常带有明亮的滤镜、鲜艳的色彩,以及看起来拙劣的画质,甚至会制造令人感觉刺眼的特效。它是基于现实场景来建造属于记忆中的梦境,同时将“现实”和“超现实”结合,让人如身处现实和幻境的重合之处,极具空灵、幻灭的美感。

从2020年开始,“核”风格的作品逐渐在各大视频平台和社交媒体流行开来,并逐渐分化为怪核、梦核、伤核等多种亚风格,其中“ 梦核 ”是“核”风格的主要核心。

在创作主题方面,梦核通常采用梦、白日梦或噩梦的题材,且这类作品的图像背景通常置于80年代和90年代场景,画面常常可见旧电视机、Windows桌面、2D卡通图像、古旧泛黄的墙面等元素。

在表现媒介方面,梦核一开始大多利用静态的图像媒介进行创作,然而自新媒体平台介入后,音乐、视频等媒介载体也成了梦核的传达工具,总体来看,梦核的艺术表现呈现“复古赛博”的风格特征。梦核在视觉上模拟20世纪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一世纪初的互联网图像风格,还原了早期电子设备记录下的图片的那种模糊和粗糙的质感。

介于“现实”和“超现实”之间的梦核让观者产生类似梦境般混乱而迷幻的感觉,同时这种复古怀旧、怪诞诡异的同时又不失温馨感的视觉表达也造就了梦核独特的美学风格。

翻开艺术史,不难找到梦核诞生和发展的草蛇灰线,其所表达的美学内核与超现实主义艺术显现出极大的相关性。如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勒内·马格里特主张用超越常人的思维逻辑来创作。他的大量画作描绘的都是同一个场景,而在细节上加以改动,以传达出原始与梦幻、生与死、荒诞和讽刺等多种超越意识理性的主题。

勒内·马格里特将幻想和现实之间的暧昧不名和不可言说,完美的以这种画中画的形式体现了出来。

而意大利新媒体艺术家Giacomo Carmagnola创作的数字故障艺术则喜欢在一些成熟作品,尤其代表着“美的理想”的古希腊人物雕像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以相反的审美态度刻意创作错位、失真、面目全非的画作,不仅是对传统审美观念的颠覆,且这种充满了神秘、诡异的隐喻感的作品正与梦核所建构的审美意境不谋而合。

而阈限空间作为梦核重要的灵感来源,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经成了大量艺术家的创作对象。例如作为最早关注阈限空间的美国摄影艺术家Stephen Shore作为“新彩色摄影”运动的先行者,他的创作取材于美国的各大城市当中的空荡街巷,由此诞生的《美国表象》和《不寻常之地》两部重量级的系列作品也启发了后来的影像艺术家对阈限空间的艺术创造。

Stephen Shore《不寻常之地》

在对观看行为的探索之外,Stephen Shore开始使用大画幅相机,在一张看似寻常的照片中,试探观看者能否发现其中的“不寻常”。

在梦核影像中,阈限空间都被表现为空无一人的场所,让观者仿佛看出这里明显曾经跟人类有关,但此刻又没有任何人占据,人们对于这里人来人往的常理想象与画面中空荡的画面之间形成强烈对比,进而营造出一种吊诡的氛围感。阈限空间充分调动了大众在“空无一人”过渡场所中孤独彷徨、犹豫踌躇的状态,并且通过充分留白,激发人们对黑暗与未知的无限联想。

例如近几年在网络上十分出彩的梦核作品《Dream Pool》,便是纽约设计师和艺术家Jared Pike通过3D渲染所创作的新媒体艺术作品,该作品通过一系列泳池的照片,展现了他对阈限空间的理解和创造。这些作品画面奇特,令人感觉合理又怪异,熟悉又陌生,美丽与未知共存,让人着迷。

Jared Pike《Dream Pool》

梦核通过对童年日常生活场景的表现,力求还原物体和空间的原始状态,从而让观者回忆起与画面内容相似的童年时光。但与此同时,梦核又采用使结构失衡的手法,让人们先在场景中感受到熟悉,又在随后凝视的不断深化中体验到一种越来越强烈的陌生感,也让这种童年轻松愉悦的感受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颠覆感与怪诞感,唤起了人们心灵深处私密的、被遗忘在角落的童年阴霾。正如弗洛伊德所认为艺术作品的表现手法正反映着艺术家的无意识欲望,梦核强调对人的潜意识以及每个人不可理喻梦境的关注和包容,而这也是其美学价值所在。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