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英文写作可以拆开练

为什么说英文写作可以拆开练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说,自己英文作文写不出来,另一种说:俺也一样。

表象都是写不出,背后成因却可能大有不同。这是因为,英文写作,不单单是英文技巧问题。

英文写作,不论文体,都分三步:

1)想出内容
2)用英文表达出来
3)在规定时间内,把内容写完,或者键盘敲完

有人想得快,有人英文精准,有人手速快。

三个维度各有长短,训练方法当然不同。

好比英文、手速俱佳的人,训练重点就应该放在思维上,而思考快,却不知道如何表达的,训练重点应是英文能否精准表意。

手速快则有更多时间检查,能避免许多笔误。

于是,起步时,可以分别训练。

*

想出内容。

训练方法是一个一个拆解题目。这其实和词句积累是一样的,无他,唯手熟尔。

以英文 250-300 词的议论文为准,拿到题目,最慢也需要在 5 分钟内思考出明确的大框架。包括:

1)这道题关键有几问,各问了什么?
2)立场/全文主题
3)各段主题句
4)各段支持句,也就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5)主要用例

检验标准,是能否连贯地口述出来。

训练时,需要用中文思考。因为中文是母语,可以支撑脑海中最枝繁叶茂的想象。如果用中文都讲不圆,英文只会更错漏百出。

口述完了,可以把中文写下来,再把细节补全、逻辑理顺。逻辑的东西之前文章讲得多,这里略过。

此时中文不需好看,但要精准。

比如,论述时,可以训练自己把能拿掉的修饰词都拿掉,养成对「观点」「事实」区分的敏感。这个概念之前也讲过,再举一例:

比如,有同学写——

某某举措好,因为有利于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这个「优秀」就有歧义,两层:

1)我们的,优秀文化——我们的文化全部都是优秀的,没有不优秀的。(不合事实)

2)我们文化里,优秀的那部分——那请问这个举措是如何精准过滤掉不优秀的那部分、从而有选择地传播的?优秀、不优秀,如何定义?谁说了算?这些需要论述,而大部分同学会忽略,于是「这一举措好」并不成立。真要论述,又会发现论不清楚。

所以你看,修饰词很容易给自己挖坑。

这个例子,更直接、更符合事实的说法,其实是:

某某举措能让外界更了解我们。

管它是好是坏,管外界最终接收到了什么,被看到,就是传播了,就是加深了某些方面的了解。

除了自己大量拆题,平时遇到觉得说得好有道理的英文段落,不论话题,都可以拿来逐一分析,看看人家是如何展开论述的,用了何种因果,从哪方面来解释用例,句与句之间是何种逻辑衔接……

以及,如果是我自己来讲这个道理,我又会如何论述呢?

*

写成英文。

练回译。同一段中文,你是如何表述的,母语人士又是怎么说的,对比一目了然。这些地道的英语表达需要长期积累,而拔丝英语网也在每天整理总结易错的英语表达,助力你规避“中式英语”。

回译也是翻译的一种,而大家之所以觉得翻译比写作容易,是因为,翻译时,已经有人帮自己把内容想好了,译者只需要沿路走,管语言,就行,省去了一半的心力。

而写作,作者又要管内容,又要管语言,当然更吃力,也更容易出错。

之所以要练回译,收获精彩表达还是其次的。

最重要的是,通过练习回译,学会精准表达自己的观点。

好不容易想出了内容,好不容易把中文逻辑理顺,写成英文时,却因为不知道如何表达,而含混其辞,或者干脆写出了相反的意思,这样的案例之前写作班见过不少。

语言是为了表达思想,如果语言没有能精准地为思想加成,这就很可惜。

练回译时,凡是同母语人士有不同的,应先检查自己的语法是否有误,再查词典体会用词的区别,继而看信息流动,也就是表意重点是否有偏差。

每一处不同,都是私人订制的宝藏。

同时,在构思训练中思考出来的内容往往最具个性,这些内容对应的英文表达,如果有不确定的,要查清楚,多记几个用法例句。

以免临到要用,因为英文不会说,又只好把论点换一换,转而说些别处看来的话,论述分分钟跑偏。

*

在规定时间内写完。

手速要练,不需多说,如果是在考场,至少要给自己 5 分钟的检查时间,能捉不少虫。10 分钟最好。

练习时,训练自己还剩 10 分钟时就写结尾,5 分钟时一定停笔,开始检查。

保证文章完整、保证已有的内容无错,比勉强继续添加新内容更重要,更稳妥。

除手速外,对一些单词拼写不确定,也会拖掉不少时间,解决办法,也只有背了。

如果会用 Anki,可以做个拼写卡,平常见到不确定的拼写,见一个收一个。模版参考可见文末。

为什么说英文写作可以拆开练

*

综合练习。

分门别类的练习,比练篇章更轻量,因此也更容易执行。一块短板的补齐,往往带来一加一大于二的收益。

但不可因此忽略篇章练习,三项能力如何相互配合,在考场时间压力下怎样打出完美发挥,必须要靠篇章来磨合。

篇章确实难,但越难越练,越练越强。

via 大舟学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