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Photo of author

By 拔丝英语网

文学是人类用语言创造的艺术。

 

修辞,是人类用语言创造艺术的所有方式。

 

英语和汉语作为语言,在修辞的使用和表达上常常可见异曲同工之处。

 

本期推文,萤七就来分享一下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一、比喻:

 

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喻词。

 

它能通过事物间的相似性,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汉语里,普遍分为“以人喻人”、“以物喻物”、“以人喻物”和“以物喻人”四类。

 

例如:“诗似冰壶见底清”—-“诗”是本体,“冰壶”是喻体,“似”是喻词。

 

英语中,则分为Simile(明喻)、Metaphor (隐喻),Metonymy (借喻)

 

1、Simile(明喻)

 

明喻:是将具有共性的不同事物作对比。这种共性存在于人们的心里,而不是事物的自然属性。

标志词有:like, as, seem, as if, as though, similar to, such as等。

 

例如: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我好似一朵流云独自漫游)—–把“独自漫游的状态”比作“流云”

 

【萤七双语研讨室】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2、Metaphor (隐喻)

 

隐喻与明喻不同,关键就在于这个“隐”字。

 

“隐喻”从认知学角度来看,可被认为是人们用自己所熟悉的具体事物去认识不熟悉的,抽象的事物的一种方式。

 

比如:人生如逆旅—-我们用生活阅历中熟悉的“逆向旅途”,来解释抽象的“人生”。

 

英语里的隐喻常常会出现标志词有:is

 

比如:All the world is a stage(Shakespeare)—-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stage”来解释抽象的“world”

【萤七双语研讨室】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除此之外,英语中还存在【物理实体隐喻】和【方位隐喻】。

 

A)物理实体隐喻:用可以被人所感知的物理实体来解释抽象的概念。

 

例如:Time is money.—“Time”这个无形抽象的概念接触“money”这个物理实体被读者感知。

 

【萤七双语研讨室】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B) 方位隐喻

 

例如:The book is on me=I have a book.

 

再例如:英语中,描述“快乐”是up  —–I’m feeling high.

 

描述“失落”会用down    —–I’m depressed.

【萤七双语研讨室】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3、Metonymy (借喻)

 

中文的借喻(借代)里: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伟大志向。

 

把“庸俗的人”比作“燕雀”,把“拥有凌云之志的人”比作“鸿鹄”。

 

但这个过程里,本体和喻词都没有出现。只出现了喻体“燕雀”和“鸿鹄”。

 

英语里的借喻则是不直接说出所要描述的事物,而是使用另一个与之相关的事物名称来替代。

 

A)以容器代替内容,例如:The kettle boils(水开了)—-这个句子中没有出现“water”, 而是用“kettle”(水壶)这个放水的容器来表示“water”。

 

B)用资料/工具代替事物的名称,例如:Lend me your ears, please (请听我说)—用“ear”(耳朵)这个工具来表示“listen”(听)。

 

 

二、Personification 拟人

 

拟人: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例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对乱世别离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

 

英语中也是如此。

 

例如Olay玉兰油的宣传广告里有这样一句:Why your skin drinks it down so quickly?

 

Skin(皮肤)通过“drink”(喝)这个人的动作,被拟人化,放大产品特性。

同时,这种手法在英语写作考试中也可以进行适当运用。

 

比如: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

大部分小可爱们会写:Gre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world since the 21st century.

 

但其实,我们可以使用拟人化的手法,使句子更加生动活泼。

 

The 21th century saw tremendous changes. (一个动词“see”,就能赋予句子以生机。)

 

【萤七双语研讨室】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三、Hyperbole 夸张

 

夸张:揭示事物的本质,以言过其实的说法表达强调的目的。

 

夸张通常会结合想象,用来加强语势,增加表达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汉语例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夸张为“银河从九天落下”,体现瀑布的雄奇壮丽。

 

英语例句:

 

A)I beg a thousand pardons.—我请求一千个原谅(数词表示夸张)

 

B)His eloquence would split rocks!(他的雄辩之威力,能劈磐石)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汉语例句: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我在北窗下吟诗作赋,但洋洋万言却连一杯水都不值。

 

英语例句:I can only see a world as big as a palm.—-看到的世界就像巴掌一样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汉语例句: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有这样一句话—“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眼前的桃花、杏花、梨花想到了满树的“桃儿、杏儿、梨儿”。

 

英语里的超前夸张:

 

词汇手段A)With that/a thought

 

With 具有“与…”同时的含义

 

例如:He gave a little wave and with that he was gone—-他挥了挥手便消失了(“消失”和“挥手”同时发生,突出他离开的紧迫感。

 

词汇手段B)In+no time/nothing flat/a moment/a second/minute

 

In表示“在…时间内”+表示瞬间概念的词或者是表示零时间概念的词(no time/nothing),相当于中文里的“顷刻间”

 

例如:He started eating his lunch and finished in no time. (“开始吃饭”和“吃完”之间没有时间差,使用夸张的手法体现“他饿坏了”。

【萤七双语研讨室】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词汇手段C)before+从句

 

Before 是“在…之前”,显然把后发生的动作说成先于某一动作的发生

 

例如:Before I could finish my words, the tailor had measured me and was giving orders to his apprentice. (我话还没说完,裁缝店老板就量完了我的身材尺寸,交给了学徒)—-“老板巴结我”的心态得以渲染。

四、Parallelism 排比

 

排比: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大体相同或相似,意思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排列成串,形成一个整体。

 

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汉语例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出自木兰诗)。

 

四句排比,描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表示对此事的极度重视,表现了军情的紧迫、木兰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英语例句:I came; I saw; I conquer.

 

这句话出自古罗马统治者,Julius Caesar,排比句式构成了磅礴铿锵的语气,体现了这位统治者和征服者的勇气、傲气和霸气。

【萤七双语研讨室】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五、Allegory讽喻

这是一种源于希腊文的修辞法,意为”换个方式的说法”。

 

它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具有双重性,表层含义与真正意味的是两回事。

 

汉语例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出自诗经)—-明为描述老鼠,实则是统治者用虚伪的礼节以欺骗人民,人民深恶痛绝,比之为鼠,给予辛辣的讽刺。

 

英语例句:Make th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表层含义:趁着出太阳的时候晒草

 

真正含义:趁热打铁

【萤七双语研讨室】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break a leg”的说法源于莎士比亚时期的舞台传统。

演出成功结束后,演员接受了小费,是要弯腿行“屈膝礼”的。

因此,“Break a leg”成了希望演员演出成功的形象说法。

从字面意思来看像是在诅咒人“摔断腿”。

但“break a leg”实际指的却是“祝你好运!

 

 

六、Irony 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是讽刺揭露,有的是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汉语例句:唐代著名诗人岑参在《寄左省杜拾遗》一诗中写道:“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这两句诗看似是盛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则暗含反语以讽刺朝廷粉饰太平,不满当朝官员生活和皇室态度,却无可奈何,只能浪费大好年华,过着一日复一日的无聊生活。

 

倘若真的是盛世清明,我又怎会“悲花落”、“羡鸟飞”?

 

英语例句:香港的公共汽车上有一句英文:Please tender exact fare.(请付确切的车钱)

 

这句话就属于反话正说—意思是:恕不找零!

 

 

七、Antithesis 对照,对比

 

对比: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

 

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突出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强烈的感受。

 

汉语例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英语中有两种方式可以表现对比手法:

 

A)表示对比的连词:but/by contrast/on the contrary/ while/whereas/ on the other hand/ unlike/instead/conversely/different from/however/nevertheless/otherwise/whereas

 

例句:The wicked flee when no one pursues, but the righteous are bold as a lion. (邪恶之人,即使无人追踪,也会心虚奔逃;方正之人,则坦然无畏,胆壮如狮。)

 

【萤七双语研讨室】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B)使用反义词

 

例句:Do more, work less. —–事倍功半

 

—-More和Less是一对反义词。用互相矛盾的词,来加强语势。

【萤七双语研讨室】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八、Synaesthesia 通感

 

通感:以视、听、触、嗅、味等感觉直接描写事物。

 

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汉语例句: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里的“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本应从人的嗅觉的角度来写,但此处作者用渺茫的歌声来加以形容,准确传达出香味的清淡、飘渺、若有若无。

 

英语例句:What he said sounded as sweet as honey.(他说的话像蜜糖一样甜)。

 

话语本应从听觉来写,但这里却用了味觉“sweet”,表现了话语特别暖心,且撩人心弦。

 

【萤七双语研讨室】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九、Hyphora 修辞性问句

 

汉语中修辞性问句分为设问和反问。

 

A)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B)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反问句表面看来是疑问的形式,但实际上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之中。

 

汉语例句: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设问。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反问。

 

英语中修辞性问句通常并不期待回答。

 

修辞性问句可以是一般疑问句的形式,也可以是反义疑问句或是特殊疑问句的形式。

 

英语例句:

A)一般疑问句:Is that a reason for despair?— [‘Surely that is not a reason. . .’]

 

难道那就是绝望的理由吗?—(那肯定不是绝望的理由。)

 

B)特殊疑问句:Who knows/cares? —– [‘Nobody knows/cares’ or ‘I don’t know/care.’]

 

谁知道/在乎呢?—–(没人知道/在乎。我不知道/我才不在乎呢。)

【萤七双语研讨室】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原文始发于(萤七学堂):【萤七双语研讨室】中英双语里,不可不知的9种修辞手法

Admin Avatar

本英语好文搜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处仅作为互联网档案使用,感谢惠顾。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