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36字|预计阅读时长5分钟
我曾经看过高晓松的一档节目,里面有一集是专门讲澳大利亚的。他在里面提到,“澳大利亚是目前的移民国家里,种族歧视最严重的。”
节目的其他内容我都记不大清了,但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一直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伴着媒体报道里澳大利亚时常对华人的“排挤和歧视”,来澳洲留学之前,心里对澳大利亚人的主观印象难免掺杂着一丝“偏见”和“惶恐”。
等真正来了之后,我才渐渐发现,这里所谓“高高在上”的“白人”们,好像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澳大利亚人,究竟是什么样的。
先讲几件小事。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和我相似的感觉。在澳洲的任何城市,总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当地人释放出的善意。
我经常走在路上,因为穿了一条好看的裙子而收到老外大方的夸赞。他们会直接走过来对我笑着:“你的裙子真好看!你今天看上去真漂亮!”
我也曾许多次在公共场合,因为遭遇了伤心事而肆无忌惮地大哭。从没有人朝我投过异样的目光。
有的只是递过来一张纸巾,一瓶水,和一声温柔的 “Are you Ok?”
有一年暑假,爸妈来澳洲看我,我爸在墨尔本玩的时候买了个冲浪板,谁知在返程的飞机上发现不慎落在了登机口的座椅上。
空姐过来耐心地了解了情况,并问我们要了联系方式和住址,让我们稍安勿躁,保证一定把东西完好无损地送回来。
结果第二天一早,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就直接帮我们把冲浪板送到了家门口。
我爸高兴地像个孩子,也算第一次体会到了“失而复得”的感觉。当即和人家合影留念,从此对澳洲人赞不绝口。
虽然澳洲人经常给人感觉有些“死板”,办事效率低下,不讲变通。
但他们那份对于他人的“体谅”和“关怀”,确是真真切切的。
在澳洲留学这几年,遇过的老师无数。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却都不是在我留学生涯中相识的。
其中一位,是我职业年课程的讲师。
相信很多走技术移民的朋友,都对“PY”并不陌生。“美其名曰”是为了帮助国际毕业生更好地融入当地职场环境,其实就是个为了移民凑分的“形式课程”。
最开始我因为要给澳洲政府多捐几千刀,还白白占据了一天周末而满心怨念,自然也没有太过认真对待。
有一周我们讲到面试技巧,作业中有一个问题是“讲述一个你曾经解决与他人冲突的例子”。
为了应付作业,我就随便编了一个“因为男朋友不让我和其他异性接触,两人吵架,最后我主动道歉化解矛盾”的故事。
结果在发放作业的那天,老师单独把我叫到了办公室,特意圈出了这道题,语重心长地说:
“我不能赞同你男朋友的做法,没有人可以限制你的社交圈,包括你的男朋友,所以你也完全不必向他道歉。
“有时候,我们会被最爱我们的人伤害,虽然可能出于无意……所以我们自己应该挺身而出。
我认为你应该和你的男友好好谈谈,希望我的想法可以帮助你与心爱的人建立健康的交往边界。”
我当时愣了一下,然后心里是止不住的暖意。
我没想到,仅仅一位跟他“毫无关系”的普通学生作业中普通一题的回答,他居然如此上心,并如此真诚地给予她建议,想要帮助她获得更好的“伴侣关系”。
后来我才知道,原来他除了做Tutor之外,还有一项副业是心理咨询师,主要帮助一些抑郁症患者。
因此在课堂上,他会经常分享自己的一些价值观和对一些事件的看法。
有一次他提到,很多人都向他表达过自己非常害怕“做决定”。
但真实情况是,他们害怕的可能并不是“决定”本身,而是不愿意面对这个决定所带来的后果。
比如有一位已婚的女性曾向他求助,自己的丈夫经常“家暴“,她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当时非常直接地表示,应该马上离婚。
那位女性却非常为难,可是我离不了啊,我们已经结婚这么多年了,我们已经有孩子了……
“我认为,没有什么可以成为阻挡你做一个正确决定的理由。一个成年人,应该有勇于承担后果的勇气。
更何况很多时候你所认为的阻碍,只是一些外界的东西,并不应该左右你真实的内心。”
这时一位同学提出了异议,说可是这个社会就是对女性很苛刻,成为一位“离异妇女”就是会遭受周围人的非议和眼光。
我们明明没有做错任何事,为什么这样的结果却要我们来承担?
老师温柔地笑了笑,留下一句充满哲理的话:“because the life is always unfair.”
这句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一度成为我的“人生指南”。后来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想到这句“生活是不公平的”,就好像一切都变得迎刃而解。
课程结束的时候,我给他发了一封邮件表示感谢,并提及了这件事。很快收到了他的回复,他欣喜地表示,这封邮件是一份“特别的礼物”,他会好好珍藏。
“不过我要纠正你一句话,我说的不是‘life is always unfair’,而是 ‘life is not always fair.’”
另一位曾让我感受到“温暖”的老师,我们甚至素未谋面。
他曾在美国任教,正好是我一位好友的导师。后来他回到墨尔本,任职莫纳什大学,朋友觉得我们都在澳洲,可能会对我有所帮助,便将他的微信推给了我。
因为我在悉尼,所以我们一直没有机会正式见面,但他会在每个节日准时给我送上祝福,尽管他可能压根不知道我是谁。
有一次我无意提了几句自己的近况,抱怨现在移民对于英语的要求太过变态。听说我在复习备考,他非常热心的提出帮我补习英语,并马上发来自己的空闲时间安排。
这个“免费补习班”持续了不短的时间。并没有接触过PTE考试的他,认真研究了PTE的评分标准,并针对我的情况提出了中肯的复习建议。
我总在想,或许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么简单。
不需要太多浮华的交际或客套,即使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你还是可以清楚地感知到,对方的善意与真诚。
还有一位和我有过深入接触的澳洲人,是我曾经的老板。
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澳洲人,却非常喜欢中国,曾在上海有十几年的从商经历。
每天上班他见到我时,永远热情洋溢,满脸笑容。
在我的印象里,他似乎从来没有对我红过脸,甚至没有说过一句难听的话,也就更不存在什么传说中的“职场PUA”。
一般的正常操作是,当我顺利完成了某项工作时,他会极其真诚地把我从头到脚地夸一遍,夸得我着实不好意思,但又完全不会觉得他是虚情假意。
他总是毫不吝啬地向我表达对中国的喜爱,认为目前的中国发展迅速,科技的进步令人惊叹。
并称自己和中国人有独特的相似之处,“都非常享受那种尽情投入工作的感觉”。
如果让他用一个词形容中国,那会是“advanced”,而澳洲是“simple”。
有趣的是,他还会经常向我抱怨对美国的不满,直言不讳地认为“特朗普”十分愚蠢。
所以提起现在紧张的中澳关系,他表示非常无奈,并很希望能尽快有所缓和。
“澳洲人并不讨厌中国人,中国人也并不讨厌澳洲人。我始终认为,Politics just stay there, but people are people.”
听到他的这席话,我除了赞同之外,居然还觉得有点感动。
我不禁想起,前几天我在一篇点评目前中澳关系的公众号文章中看到的一段话:
“客观的说,澳洲民间对中国并没有那么多的敌意,我们国内媒体所引载的“澳洲媒体”或“澳洲政客”的发言其实都是非常极端的举例,并不完全代表澳洲民意的取向。”
很多朋友都曾向我抱怨,不喜欢和老外打交道,感觉他们只是表面上热情,内心其实都很冷漠。
我们作为异乡人,好像永远也走不进对方的内心。
而他们的那种“热情”,有时也有过度夸张之嫌。一向推崇“内敛”、“含蓄”的我们,一下子也会觉得无法招架,无所适从。
因此得出结论,他们只是“friendly”,并不是“friend。”
而我自己的真实感受却是,这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让时常在为人处事中有点“一根筋”的我,感到无比的舒适和自在。
在工作中,沟通效率会大幅提升。不用仔细揣摩对方每句话背后的深意,不必迂回反复打太极。
说一不二,泾渭分明,绝不拖泥带水。
在生活中,面对“似乎遇到麻烦”的陌生人,多数澳洲人也会主动提出帮忙。
对方如果接受,便伸手相助。如果对方不接受,他们也不会觉得是欲迎还拒的虚情假意,多半会就此作罢离去。
这里面既有对弱者的关爱,也有对每个人独立能力的尊重。
不冷漠,也不矫情。
如果你问我,真实的澳大利亚人是什么样的,我很难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毕竟“人”这个议题,范围太广大,也太复杂。
但如果你继续问我,那你觉得他们是什么样的。我会说:
“热情、温暖、善意、尊重、随性、包容。”
👇关注澳房投资见闻,
我们更懂澳洲楼市!
推荐阅读
25
12-2017
亲中的维州州长,为什么突然消失了?
25
12-2017
中国最大房产中介首富,突发意外!
25
12-2017
澳洲、加拿大实力大比拼,到底谁更适合中国人?
推广
感谢阅读,码字不易,顺手点个“在看”和“👍”吧
本文由拔丝英语网 – buzzrecipe.com(精选英语文章+课程)收藏,供学习使用,分享转发是更大的支持!由 澳洲财经见闻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